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性别差异与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匡荣光 王建文 +1 位作者 张健娜 闫明先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性别差异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比较老年FC患者(FC组)与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肛门直肠功能的性别差异;同时以两种精神-心理量表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试。结果 FC组男...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性别差异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比较老年FC患者(FC组)与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肛门直肠功能的性别差异;同时以两种精神-心理量表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试。结果 FC组男女性患者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肠感觉阈值均显著增高,并且女性患者的最大缩榨压(MSP)、直肠收缩压和直肠肛管压差低于男性。男女性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患者的SAS评分高于男性。SAS、SDS评分与直肠肛管压差呈负相关,与初始感觉阈值(FSV)呈正相关。结论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参与老年FC的发病,并且二者呈相关性。老年女性患者较男性存在更严重的焦虑情绪及肛门直肠动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功能性便秘 肛管直肠功能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对患者疼痛介质、炎性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馨 高洁 +4 位作者 张艳丽 杨涛 李辉 刘进中 韩建民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对患者疼痛介质、炎性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复杂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C组采用鞍麻。L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对患者疼痛介质、炎性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复杂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C组采用鞍麻。L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1.5 mg/kg,稀释到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随后以1.5 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术后2组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比较2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神经肽Y(NPY)、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肽(CP)]、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结果2组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SP、NPY、β-EP、NE、Cor、CP、IL-1β、IL-6、TNF-α、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血清SP、NPY、β-EP、NE、Cor、CP、IL-1β、IL-6、TNF-α、外周血CD8+均明显高于术前,外周血CD3+、CD4+、CD4+/CD8+、IgA、IgG、IgM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L组血清SP、NPY、β-EP、NE、Cor、CP、IL-1β、IL-6、TNF-α、外周血CD8+低于C组,外周血CD3+、CD4+、CD4+/CD8+、IgA、IgG、IgM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能够显著抑制疼痛介质分泌,减轻炎性应激反应,并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手术 利多卡因 疼痛介质 炎性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燕 俞一峰 +1 位作者 龚海 李森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927-2928,共2页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门功能的作用。方法提肛组在术后2周即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测定两组术后3个月后直肠肛门压力。结果提肛组患者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门功能的作用。方法提肛组在术后2周即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测定两组术后3个月后直肠肛门压力。结果提肛组患者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粪便质地及其里急后重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肛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括约肌功能长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肛运动可明显提高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的控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肛运动 直肠癌保肛术后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晓 令狐庆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聚乙二醇4 000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聚乙二醇4 000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排便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等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术后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ARP、RR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可以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效恢复患者肛门功能,提高肛门内括约肌张性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穴位埋线 混合痔术 便秘 肛肠动力学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5
作者 肖辉 陈龙 +3 位作者 刘树立 李颀 刁美 李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问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LAARP术的60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问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LAARP术的60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PSARP组),其中传统三孔腹腔镜40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20例。另收集1992-2002年间施行PSARP术的36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作为对照(PSARP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手术年龄、骶骨指数及肛门闭锁位置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SARP组相比,LAARP组患儿手术时间缩短[(113±13)min比(132±lo)min,P=0.01],术中出血量减少[(11.5±1.6)ml比(143±1.7)ml,P=0.03],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9-)-0.7)d比(8.24-0.8)d,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1.7%(7/60)比27.8%(10/36),P=0.02]。术后肛门排粪功能评估,LAARP组患儿出现2~3级便秘的比例低于PSARP组[0比22.2%(8/36),P=0.00],但出现2~3级自主排粪运动[5.9%(3/51)比16.7%(6/36),P=0.20]和2~3级污粪[5.9%(3/51)比16.7%(6/36),P=0.20]的比例两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SARP术相比,LAARP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确切,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成形术 腹腔镜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pelvic visceral functions after modified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被引量:13
6
作者 Wang Wenwen Li Bin +4 位作者 Zuo Jing Zhang Gongyi Yang Yeduo Zeng Hongmei Li Xiao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96-701,共6页
Background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SRH) was developed in an attempt to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Since 2008,a modified NSRH-nerve plan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PSRH) has... Background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SRH) was developed in an attempt to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Since 2008,a modified NSRH-nerve plan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PSRH)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Cancer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PSRH in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elvic visceral dysfunctions.Methods Eighty-three patients wi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stage IB1-IIA2 cervical cancer received NPSRH (the study group)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12.One hundred and six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nventional radical hysterectomy (CRH)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ge,pathological type and stage were match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safety of surgery was assessed by duration of opera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rate.Postoperative short-term bladder function was analyzed by duration of catheterization.Long-term bladder,anorectal and sexual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questionnaires.Results Seventy-eight patients (94.0%) in the NPSRH group and one hundred and sixty patients (96.4%) in the CRH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31.9 months and 31.0 months respectively (P=0.70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body mass index,FIGO stage,pathologic type,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herapy (P 〉0.05).The blood transfusion rate shar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364).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NPSR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CRH group (P 〈0.01).But the dur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NPSR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CRH group (P 〈0.01).In addition,the incidence of long-term urinary frequency,urinary incontinence,urinary retention,straining to void,constipation and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PSRH group (P 〈0.05).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sex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neoplasm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MODIFICATION bladder function anorectal function sexual function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皮艳娜 肖毅 方秀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影响其发生和转归的因素、症状与肛门直肠功能的关系及治疗现状。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大便失禁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最常见的一... 目的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影响其发生和转归的因素、症状与肛门直肠功能的关系及治疗现状。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大便失禁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最常见的一种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35.3%。评估大便失禁严重程度的方法以Wexner大便失禁评分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Wexner评分与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相关,当Wexner评分≥9分时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与大便失禁发生和恢复显著相关,吻合口距肛缘越近,术后越易出现大便失禁且程度越重。当肿瘤位置极低时,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可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来弥补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下降。放化疗对大便失禁的影响的结论不一。年龄本身是发生大便失禁的危险因素,对超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保肛手术仍需慎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大便失禁及其发展、转归与肛门直肠功能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术中肛门内括约肌神经功能测定可预测术后是否出现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直肠冲洗能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小样本研究证实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大便失禁有效,但仍需大样本研究来证实。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大便失禁的评分。结论需进一步规范评估大便失禁严重程度的客观标准,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来分析影响大便失禁发生的因素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大便失禁 肛门直肠功能 治疗
原文传递
拖线置管术和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比较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宠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4期32-34,共3页
目的 比较拖线置管术和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采用拖线置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切开挂线... 目的 比较拖线置管术和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对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采用拖线置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与愈合时间,距肛门20、30 mm处的肛管直肠压力(20、30 mm收缩压与20、30 mm静息压),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愈合后3个月的20、30 mm收缩压与20、30 mm静息压均降低(P〈0.05);实验组愈合后3个月的20、30 mm收缩压与20、30 mm静息压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优于切开挂线术,治愈时间缩短,对肛管直肠压力影响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线置管术 切开挂线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管直肠压力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肛管内超声对排粪失禁患儿肛门括约肌受损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小兵 李殿国 +2 位作者 王若义 孙小刚 刘倩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肛管内超声对肛门内括约肌(IAS)、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耻骨直肠肌(PR)形态及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为排粪失禁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 目的探讨肛管内超声对肛门内括约肌(IAS)、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耻骨直肠肌(PR)形态及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为排粪失禁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及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肛管内超声对IAS、EAS及PR进行观察,并进行括约肌受损程度评分;同时行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儿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0—16岁。肛门括约肌受损评分结果显示,括约肌轻度受损11例,中度受损65J,重度受损1例;另有PR受损4例。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肛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肛管内超声可清楚显示IAS、EAS和PR的形态,明确其是否完整及受损程度,是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非常有价值的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括约肌及肛门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内超声 排粪失禁当户对肛门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玲利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0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出血量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对机体的肛肠功能影响较小,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肛肠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燕 俞一峰 +2 位作者 李森 冯强 龚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前术后直肠肛门压力测定。结果:Dixon术后粪便质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直肠和肛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前术后直肠肛门压力测定。结果:Dixon术后粪便质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便次数较术前有所增加,里急后重感明显增加,控制排便的能力较术前有所减弱。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肛管直肠抑制反射均为阳性,但压力下降值及下降的百分比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管自制功能和肛管括约功能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功能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后残留骶神经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馨 郭卫 +1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神经根 排便功能
原文传递
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江飞云 徐姗姗 倪观太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符合条件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组(RH组)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符合条件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组(RH组)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组(NSRH组)。术后1年时进行排便功能评估和肛门直肠测压比较。结果与RH组相比,NSRH组的便秘和慢性腹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排便功能自我评价较好,肛管最大缩榨压较高,初始感觉阈值和初始排便阈值较低。结论 RH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肛门直肠功能紊乱,NSRH更有助于保护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自主神经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肛门直肠功能
原文传递
超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威海 宋新飞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的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方法:将10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A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B组)和开腹直肠前切除组(C组),分别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6... 目的:评价不同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的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方法:将10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A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组(B组)和开腹直肠前切除组(C组),分别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时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进行肛门功能评价。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A组降低的程度最大(P<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组患者结肠末端肛管收缩和抑制反射阳性率在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期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肛肠功能影响最小,术后恢复更快,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肠动力学 肛门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2 IL-6 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远 李青科 +3 位作者 马国明 王雅琪 王宇 徐卫国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68例直肠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直... 目的:探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68例直肠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直肠癌根治切除术(Miles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术后肛门直肠功能评分、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损伤、感染、吻合口瘘、大便失禁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肛门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且对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门显微手术 直肠癌根治术 肛门直肠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器官功能保护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颖江 刘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3-676,共4页
器官功能保护强调了在保证最佳肿瘤学预后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治疗技术和手段;避免或减少肿瘤治疗过程对患癌器官及其毗邻器官正常功能的影响。现代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肛门直肠器官功能保护要求;但是现行的肿瘤治疗... 器官功能保护强调了在保证最佳肿瘤学预后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治疗技术和手段;避免或减少肿瘤治疗过程对患癌器官及其毗邻器官正常功能的影响。现代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肛门直肠器官功能保护要求;但是现行的肿瘤治疗指南中缺少如何进行器官功能保护的指导。结直肠外科医生应认识到肛门功能是影响直肠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病人是否应该保肛;对于功能方面的考量须提高到和技术相同的高度。正确地评估病人术后排便功能情况是选择保肛适应证的基础;术前评价病人是否存在肛门功能不佳的危险因素能够很好地预判术后功能状态;推荐合理地使用多学科策略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改进吻合方式等途径来实现中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器官功能保护 肛门直肠功能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前后肛门功能的比较: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17
作者 孙振 王智凤 +4 位作者 孙曦羽 徐徕 张冠南 陆君阳 肖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肛门测压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直肠癌前瞻性登记数据库中具有新辅助放疗前...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肛门测压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直肠癌前瞻性登记数据库中具有新辅助放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数据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新辅助放疗前后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发生显著改变的有关因素。结果对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2例(71.1%),女性13例(28.9%);年龄为(60±11)岁;体质指数(BMI)为(23.4±3.7)kg/m^(2)。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4±1.5)cm,MRI T分期(mrT)3~4期患者有41例(81.1%),MRI N分期(mrN)阳性患者有40例(88.9%),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3.4(2.9~4.5)cm,环周比中位数为66.0(45.5~75.0)%。新辅助放疗后患者的最大静息压有降低的趋势[(55.3±32.0)mmHg比(48.0±28.5)mmHg,t=1.930,P=0.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缩榨压无明显变化。新辅助放疗后患者各时期感觉阈值均降低,其中感觉阈值的最大耐受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66.0(49.0,88.0)ml比52.0(39.0,73.5)ml,Z=-2.481,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rN降期与最大静息压的降低有关(OR=6.533,95%CI:1.254~34.051,P=0.026),未发现与感觉阈值的最大耐受量降低有关的因素。结论新辅助放疗会导致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损伤,使得肛门静息压降低和排便敏感性增高,此外mrN降期与最大静息压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疗 肛门功能 肛门直肠测压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对肛门直肠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冬 王懿 +1 位作者 郭彤阳 胡滨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9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前切除术,采用Hida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采用肛门直肠功能压力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术后低位组患者每日出现便失控、每周出现便失控、排气失控、排液性便失控、排固性便失控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位组,中位组中偶尔便失控、排便功能正常发生率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排便功能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低位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较中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等均显著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较中位直肠癌患者显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应全面评估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争取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肛门直肠功能 影响
下载PDF
Dixon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疗效、肛门直肠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储玮 张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8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Dixon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疗效、肛门直肠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Dixon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疗效、肛门直肠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行Dixon术,对照组患者行Miles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排尿功能、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肛门直肠功能[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2.28±23.45)min比(189.57±23.68)min、(177.39±21.23)ml比(191.35±22.67)ml、(342.36±52.89)ml比(489.42±63.3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CRP、IL-6、Cor及AC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35±4.75)mg/L比(35.65±5.28)mg/L、(58.74±15.11)μg/L比(79.63±20.23)μg/L、(145.36±27.48)ng/L比(156.48±32.55)ng/L、(44.58±5.27)ng/L比(49.62±5.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和肛门直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AC-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53±2.86)分比(27.54±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较好,可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保护排尿功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DIXON术 肛门直肠功能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珊 窦燕 +2 位作者 李小军 李云 徐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1187-1190,117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内镜下负压套扎术,n=6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负压套扎术用于Ⅱ、Ⅲ度痔疮,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还可促进机体肛肠动力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负压套扎术 痔疮 肛肠动力学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