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7
1
作者 唐举玉 卿黎明 +3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梁捷予 符劲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应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以超声多... 目的 探讨采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应用不携带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以超声多普勒确定靠近创面的腓动脉穿支的穿出部位,以其为旋转点,以该点与腘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连线附近探及的第二穿支点连线为轴线,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皮瓣切取不携带深筋膜、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保留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周围的营养血管网于皮瓣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7 cm×4 cm-21 cm×7 cm. 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2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皮瓣蒂部与供、受区外形满意,穿鞋不受影响,行走功能恢复正常.足外侧感觉与足部静脉回流无影响. 结论 改良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旋转方便,进一步减少了皮瓣供区损害,改善了皮瓣受区外观,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2
作者 尹路 宫可同 +2 位作者 殷中罡 张波 徐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结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压砸伤9例,机器绞伤4例。...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结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压砸伤9例,机器绞伤4例。创面部位:踝关节周围6例,足跟3例,足背4例,脱套伤截趾术后残端及前足底7例。创面范围15 cm×10 cm^27 cm×1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1~52 d,平均27 d。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方法修复,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1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4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3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1例,股前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其中采用嵌合穿支皮瓣5例,分叶穿支皮瓣5例,血流桥接穿支皮瓣3例(以血流桥接的方式将2个穿支皮瓣串联),联体穿支皮瓣3例。皮瓣切取范围10.0 cm×6.5 cm^36.0 cm×8.0 cm;皮片切取范围为5 cm×3 cm^18 cm×12 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致皮瓣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8.3个月。受区无感染发生,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部恢复日常行走功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穿支皮瓣能修复足踝部任何区域,尤其是前足底负重区域创面,且供区损伤小,联合游离植皮是一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游离植皮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封闭式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高能损伤创面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5 位作者 陈建明 马志显 管力 许建明 余小军 李彦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 目的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39例44处创面,采用腓动脉主穿支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2块(穿支蒂27块、游离5块),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穿支蒂5块、游离1块),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22cm×10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d(12~36d)。术后随访6~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吻合神经者两点辨距觉2.5~5cm,未吻合神经者术后1年以上均存在保护性感觉。结论上述3种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确切,合理个体化选择应用可修复不同类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一期修复解剖清晰、血管条件好、手术设计灵活,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并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小腿 足踝
原文传递
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建华 肖容 +1 位作者 徐家余 周亮贤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9.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9.4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背部14例,足踝部40例(内踝15例、外踝20例、后踝5例),足跟部26例。创伤缺损面积8.2cm×4.9cm^11.6cm×11.7 cm,合并创面感染30例。所有患者均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足踝部功能、移植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2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存活,创面达到I级愈合标准;8例患者出现皮瓣移植术后青紫、皮温过低(<26℃),其中7例经手术医生及时处理静脉危象后皮瓣存活,1例移植失败,出现皮瓣广泛性坏死。79例存活皮瓣中有76例获得随访,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3个月感觉功能评价:S1级11例(14.47%),S2级18例(23.69%),S3级40例(52.63%),S4级7例(9.21%);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7~92分,其中优23例(30.26%),良37例(48.69%),可11例(14.47%),差5例(6.58%)。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存活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 穿支皮瓣 移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铭锐 陈存富 +2 位作者 蔡景龙 魏奉才 王成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包括电击伤)创面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1例,慢性溃疡3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2cm×20cm,蒂长5~12cm。结果本组2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1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筋膜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筋膜皮瓣 筋膜皮瓣修复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关节功能恢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成活率 一期愈合
原文传递
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飞 丁冬 +7 位作者 黄永禄 李晓亮 巩凡 杨子洋 姚占川 温鹏 沈军 马建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来源于胫后动脉、腓动脉的2种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对2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1例,应用腓动脉远端蒂...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来源于胫后动脉、腓动脉的2种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对2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1例,应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结果 2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29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1例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创面,术后早期因远端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疱,后经局部减压后成活;2例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跗侧创面后,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后期经清创后植皮,恢复良好。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渗出,外观及功能逐渐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时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手术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软组织缺损 远端蒂 穿支皮瓣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挺 曹文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儿童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7例儿童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3.0cm×4.5cm^4.5cm×10.0cm,均伴有肌腱及骨质... 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儿童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7例儿童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3.0cm×4.5cm^4.5cm×10.0cm,均伴有肌腱及骨质外露。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确定穿支点,切取股前外皮瓣面积4.0cm×5.5cm^5.5cm×11.0cm,4例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需取中厚皮片植皮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皮瓣外观、质地及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其中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在吻合口处取出血栓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皮肤组织基本一致,无臃肿,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足部静脉回流无影响。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足踝部 儿童患者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倪明 厉国定 +3 位作者 胡晓亮 秦惠敏 丁菊红 邱永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6岁。骨折部位:踝关节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趾骨骨折45...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6岁。骨折部位:踝关节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趾骨骨折45例。结果随访10~48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AOFAS功能评估优良率96%,并发症发生率4%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踝足部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材料 踝足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多种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建辉 程昌志 +1 位作者 罗远国 林舟丹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肌皮瓣 小腿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飞 丁冬 +7 位作者 黄永禄 李晓亮 巩凡 杨子洋 姚占川 温鹏 沈军 马建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探索微型穿支皮瓣皮支链血管的分布。方法应用微型穿支皮瓣修复42例(46处)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小腿中下段13处,内外踝及足跟部22处,足背及前足11处。主要应... 目的观察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探索微型穿支皮瓣皮支链血管的分布。方法应用微型穿支皮瓣修复42例(46处)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小腿中下段13处,内外踝及足跟部22处,足背及前足11处。主要应用的皮瓣有胫后动脉微型穿支皮瓣、腓动脉微型穿支皮瓣、逆行足背动脉皮瓣、外踝上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1.8 cm×3.0 cm^4.0 cm×6.0 cm。结果术后46处创面I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出等。结论应用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小创面可取得良好效果,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佳 王正林 +2 位作者 杨鹏飞 周杨森 王明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术后足踝予支具制动,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处理,两周后拆支具行功...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术后足踝予支具制动,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处理,两周后拆支具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6例伤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及受区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完全恢复正常行走及工作;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清创后伤口Ⅱ期愈合,皮瓣感觉恢复良好,足踝各关节屈伸活动稍受限,较好地恢复行走及工作;1例皮瓣完全坏死,经手术清创、交腿皮瓣及植皮治疗后伤口愈合,因局部瘢痕粘连明显,足踝各关节屈伸受限,轻度跛行步态。结论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皮瓣切取范围大,解剖位置恒定,操作简单可靠,皮瓣成活率较高,感觉恢复良好,外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是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踝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亦杨 沈立锋 +4 位作者 林炳远 黄凯 张展 郭峭峰 张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运用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0例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19... 目的分析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运用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0例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19.0 cm×9.0 cm,均伴骨外露。外伤性组织缺损2例,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7例,踝关节骨折及Pilon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坏死13例,跟骨骨折术后单纯软组织坏死、感染10例,跟骨骨髓炎18例;足踝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伴感染1例;跟腱断裂术后软组织坏死6例,单纯软组织缺损伴感染3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18例,血管蒂距离内踝6.0~18.0 cm,皮瓣旋转135°~180°;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42例,血管蒂距离外踝5.0~18.0 cm,皮瓣旋转120°~180°;皮瓣切取面积9.0 cm×3.0 cm^34.0 cm×1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32例,游离植皮28例。结果术后观察皮瓣颜色、肿胀、弹性、毛细血管反应及供瓣区愈合情况,60例患者术后无皮瓣缺血发生,发生静脉回流障碍14例,均出现II°以上肿胀,其中8例出现Ⅲ°肿胀并伴明显瘀紫,最终导致皮瓣部分坏死4例,全部坏死1例,其中另行游离植皮4例,皮瓣移植修复1例。供瓣区植皮后坏死3例,均为部分坏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后切缘坏死1例,拆线后皮肤崩裂1例,创面均予以换药以及血竭粉外用处理后愈合。出院后均获得12~30(平均24.5)个月随访,皮瓣成活及供区瘢痕愈合良好,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10°(平均5.6°),跖屈20°~50°(平均37.8°)。其中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的14例随访15~28(平均22.3)个月,皮瓣及植皮成活良好,踝关节背伸为-10°~10°(平均2.4°),跖屈为20°~45°(平均35.6°),均无明显跛行。结论小腿下段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虽总体效果满意,但仍存在各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足踝部 并发症
原文传递
Design of a Passive Gait‑based Ankle‑foot Exoskeleton with Self‑adaptive Capability 被引量:8
13
作者 Xiangyang Wang Sheng Guo +2 位作者 Bojian Qu Majun Song Haibo Q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6-96,共11页
Propulsion during push-off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human locomotion.Humans have evolved a way of walking with high energy utilization,but i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muscle-tendon unit,a pa... Propulsion during push-off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human locomotion.Humans have evolved a way of walking with high energy utilization,but i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muscle-tendon unit,a passive spring-actuated ankle-foot exoskeleton is designed to assist with human walking and to lengthen walking duration by mechanically enhancing walking efficiency.Detection of the gait events is realized using a smart clutch,which is designed to detect the contact states between the shoe sole and the ground,and automatically switch its working state.The engagement of a suspended spring behind the human calf muscles is hence controlled and is in synchrony with gait.The device is completely passive and contains no external power source.Energy is stored and returned passively using the clutch.In our walking trials,the soleus electromyography activity is reduced by as much as 72.2%when the proposed ankle-foot exoskeleton is worn on the human body.The influence of the exoskeleton on walking habits i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 exoskeleton in humans’dail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foot exoskeleton Energy cost Self-adaptiveness Human augmentation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improved trunk stability and walking capacity using ankle-foot orthosis in hemiparetic patients with stroke: evidence from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被引量:6
14
作者 Lan Yue Xu Guang-qing +4 位作者 Huang Dong-feng Mao Yu-rong Chen Shao-zhen Pei Zhong Zeng Jin-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869-3873,共5页
Background Restoration of both normal movement of the pelvis and centre of mass is a primary goal of walking rehabilita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 because these movements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gait. T... Background Restoration of both normal movement of the pelvis and centre of mass is a primary goal of walking rehabilita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 because these movements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gai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ankle-foot orthosis on walking abil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mprovements in trunk motion and walk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foot orthosis gait postural stability walking speed stroke
原文传递
血流限制训练预防与治疗足踝部损伤
15
作者 张达宽 李永杰 +3 位作者 韩立宝 刘洪举 刘梦玲 付申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53-2559,共7页
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 背景:近年来,血流限制训练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可提高肌肉力量,尤其是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时可达到高负荷抗阻训练类似的效果。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预防与康复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足踝,踝关节”为中文检索词,以“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KAATSU,ankle,foot”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3年7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足踝部的应用中,血流限制训练主要用于对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和踝部肌力的研究,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跟腱断裂后及外踝骨折后。单次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减小,而长期血流限制训练能使健康人群跟腱厚度增加。血流限制训练能预防健康人群肌力下降,同时低强度血流训练能促进损伤患者踝部肌力的恢复。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发现与血流限制相关的不良事件,未来研究应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疗效,优化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足踝部 足踝部损伤 预防 康复训练
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佳 杨鹏飞 +3 位作者 龙兴敬 杨世林 匡安银 代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2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11.0 cm×8.5 cm,皮瓣切取范围5.5 ...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2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11.0 cm×8.5 cm,皮瓣切取范围5.5 cm×3.5 cm^12.5 cm×10.0 cm。术后石膏制动,抗炎、抗凝、解痉等处理,2周后拆石膏行功能锻炼。结果 26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1例伤口Ⅰ期愈合,植皮及皮瓣完全成活,完全恢复正常行走;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及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较好地恢复行走;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交腿皮瓣治疗伤口愈合,轻度跛行步态。结论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操作简单可靠、皮瓣成活率较高、功能恢复优良的优点,是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小腿内侧皮瓣 足踝 骨外露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辉煌 吴建伟 +3 位作者 余雪梅 杨国敬 邱海胜 张凌洲 《中医正骨》 2011年第2期29-31,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6~70岁。交通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3例,机器压伤12例,重物压伤5例,烧烫伤3例,糖尿病足2例,其他1例。缺损位于踝部20例,足跟部10例,足部16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3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采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骨髓炎。结果:46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46例皮瓣均存活,部分坏死2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6例,予以创口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8例,术后3~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可靠,对组织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足踝 修复
下载PDF
临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鸿 汪红 +3 位作者 曾端 谢德 杨乐晋 黄道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3年10月,1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1cm×10cm。结果术后1... 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3年10月,1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单。该方法扩大了小腿皮瓣面积,皮瓣血供可靠,提供了对于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外踝上动脉 腓浅神经 足踝部
原文传递
足底内侧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文化 雷英 +5 位作者 马国栋 刘国强 陈沐吉 郭杰坤 刘胜平 华锦嫦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解剖特点及其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单独移植或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缺损区,观察...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解剖特点及其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单独移植或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缺损区,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21周,平均6.3周。术后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内踝创面闭合,其中2例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植皮手术修复,无伤口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同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创面愈合率高,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且允许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足底内侧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皮瓣 足踝部
原文传递
踝足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6
20
作者 喻爱喜 余国荣 +2 位作者 邓凯 陶圣祥 潘振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踝足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等组织瓣移植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78例,其中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术21例,带血管蒂(肌)皮瓣移位术53例,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术4... 目的研究踝足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等组织瓣移植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78例,其中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术21例,带血管蒂(肌)皮瓣移位术53例,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术4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3月~1年,骨愈合时间8~10周,踝足部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行走正常。结论踝足部组织缺损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移植、移位术修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修复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