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阳小勇 黄初升 刘红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40,44,共4页
以广西三种八角茴香(大红八角、干枝八角、角花八角)为原料研究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性能。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大部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Fen... 以广西三种八角茴香(大红八角、干枝八角、角花八角)为原料研究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性能。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大部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Fenton法及邻苯三酚法探讨了三种挥发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干枝八角、角花八角挥发油中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含量分别高达21.25%,10.46%;三种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干枝八角挥发油对.OH及O.清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挥发油 抗氧化 茴香醛
下载PDF
茴香醛的电合成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为玲 刘洪正 +1 位作者 杨元田 王光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氯仿作溶剂,在20~40℃下Ce(Ⅳ)电解液可将对甲基苯甲醚氧化成茴香醛,产率≥84%,含量98.3%。铈盐电解液反复使用10次后,电解过程的Ce(Ⅳ)产率≥80%,平均电流效率仍在55%以上。
关键词 茴香醛 对甲基苯甲醚 电合成 对甲基苯甲醛
下载PDF
四种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效果 被引量:24
3
作者 林永丽 郝蕙玲 孙锦程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7-479,共3页
室内测定4种蚊虫驱避效果较好的植物精油(香叶醇、芳樟醇、柠檬醛和茴香醛)对德国小蠊雄性成虫的驱避性,并与传统上常用的驱避剂DEET作对比研究,以期从中筛选出对德国小蠊驱避效果较好的驱避剂。每种植物精油设置4个剂量,即1,10,100和1... 室内测定4种蚊虫驱避效果较好的植物精油(香叶醇、芳樟醇、柠檬醛和茴香醛)对德国小蠊雄性成虫的驱避性,并与传统上常用的驱避剂DEET作对比研究,以期从中筛选出对德国小蠊驱避效果较好的驱避剂。每种植物精油设置4个剂量,即1,10,100和1000μg/cm2。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精油的驱避性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4种精油的驱避性均高于DEET,驱避性最好的是芳樟醇;当剂量为100和1000μg/cm2时,每种植物精油的驱避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芳樟醇外,其余植物精油在剂量为1000μg/cm2时的驱避性与100μg/cm2的驱避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芳樟醇可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德国小蠊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香叶醇 芳樟醇 柠檬醛 茴香醛 驱避性
下载PDF
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阳小勇 唐荣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4-195,200,共3页
文章综述了已报道的八角茴香中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按苯丙素类、萜烯类、萜烯醇类进行分类;对非挥发性成分按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与甾体类进行分类;同时对茴香油与茴香醛的主要应用做了详细概述。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茴香醛 挥发 抗菌
下载PDF
臭氧化法制取苯甲醛和茴香醛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易封萍 周永红 +1 位作者 李伟光 刘雄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根据臭氧(O3)氧化不饱和烯烃化合物分解生成醛酮的特点,对臭氧氧化肉桂油和八角茴香油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肉桂油臭氧化后得到高得率的具有天然特征的苯甲醛,八角茴香油臭氧化后生成高价值的茴香醛.
关键词 肉桂醛 苯甲醛 茴香醛 香料 臭氧化法
下载PDF
蜂房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江波 刘光明 程永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研究蜂房Vespae Nid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蜂房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茴香醛(1)、2,4-二... 目的研究蜂房Vespae Nid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蜂房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茴香醛(1)、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2)、1,4-二羟基-2-甲氧基苯(3)、2-(4-甲氧基苯)乙酸(4)、甘油(5)、酪醇(6)、3,5-dihydroxy-1,7-bis(4-hydroxyphenyl)heptane(7)、vomifolio(l8)、clemaphenol A(9)、N-benzoyl-L-phenylalaninol(10)、asperglaucide(11)、(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hydroxyethyl-1,4-benzodioxane(12)、乌苏酸(13)、β-谷甾醇(14)、thymidine(15)、neoechinulin A(16)。结论化合物1~13和16均为首次从蜂房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2的核磁数据进行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茴香醛 2 4-二羟基-3 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1 4-二羟基-2-甲氧基苯 酪醇
原文传递
电化学氧化法合成茴香醛(Ⅲ)──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爱云 刘士荣 李仕进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9-243,共5页
报道了茴香脑电氧化合成茴香醛的表现活化能(约23kJ/mol)、反应控制步骤和反应历程,导出了符合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关键词 茄香脑 电氧化 茴香醛 反应级数 香料
下载PDF
电化学法合成茴香醛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顾登平 胡瑞省 +1 位作者 刘欣 张元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4,80,共3页
采用间接电合成法以Ce4+/Ce3+为媒质,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下对Ce4+氧化对甲基苯甲醚合成茴香醛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Ce4+电解收率83 4%,茴香醛单程反应收率88 8%;使用后的媒质再生循环使用,无三废排放。
关键词 茴香醛 对甲基苯甲醚 间接电合成 中试
下载PDF
八角茴香油和肉桂油的臭氧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易封萍 邹德正 +3 位作者 李飘英 李伟光 刘雄民 李统茂 《广西科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9-51,共3页
八角茴香油和肉桂油的臭氧化反应过程受反应控制,传质的影响很小;八角茴香油与臭氧反应6h,反应已基本完全(95%),茴香醛含量54.48(GC%);再延长反应时间,茴香醛产量反而下降。肉桂油与臭氧反应13.6h,反应也... 八角茴香油和肉桂油的臭氧化反应过程受反应控制,传质的影响很小;八角茴香油与臭氧反应6h,反应已基本完全(95%),茴香醛含量54.48(GC%);再延长反应时间,茴香醛产量反而下降。肉桂油与臭氧反应13.6h,反应也基本完全(96%)。肉桂醛含量0.34(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反应 茴香醛 肉桂油 八角 茴香油
下载PDF
小茴香对5-氟脲嘧啶的促渗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琦 徐莲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69-471,共3页
目的 :研究小茴香提取物及主要成分茴香醛、茴香脑等对 5 氟脲嘧啶 (5 Fu)的促渗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用Valia Chien水平扩散池为实验装置 ,测定模型药物 5 氟脲嘧啶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系数、增渗倍数 ,确定其促渗效... 目的 :研究小茴香提取物及主要成分茴香醛、茴香脑等对 5 氟脲嘧啶 (5 Fu)的促渗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用Valia Chien水平扩散池为实验装置 ,测定模型药物 5 氟脲嘧啶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系数、增渗倍数 ,确定其促渗效果的强弱。结果 :完成了小茴香所含成分小茴香油、茴香脑、茴香醛等对 5 氟脲嘧啶的促渗实验 ,上述药物对 5 氟脲嘧啶均有一定的促渗作用 ,增渗倍数分别为 7.14、4.17、9.5 4。结论 :小茴香油、茴香脑、茴香醛等对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油 茴香脑 茴香醛 促渗剂 5-氟脲嘧啶 5-Fu 促渗作用
下载PDF
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峻岭 刘锦贵 +1 位作者 苗长庆 李工安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用4-氨基安替比林与3-甲酰基色酮、肉桂醛、茴香醛反应分别合成了3种新的席夫碱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它们的结构。
关键词 4-氨基安替比林 3-甲酰基色酮 肉桂醛 茴香醛 席夫碱 合成
下载PDF
茴油臭氧化选择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伟光 粟桂娇 +1 位作者 刘雄民 梁红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4-465,478,共3页
研究了无水乙醇等溶剂对茴油臭氧化的影响以及茴油中三种主要双键物茴脑、α-蒎烯和草蒿脑臭氧化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混合溶剂效果较好 ,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无水乙醇∶环己烷 =1∶ 3。
关键词 茴油 茴脑 臭氧化 茴香醛 选择性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小茴香中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阳 谢建春 +1 位作者 马琳贺 马洁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143,147,共3页
以小茴香为原料,采用水中直接蒸馏的方法提取小茴香精油。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2∶5∶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HSCCC)转速854.6r/min,流动相流速2mL/min,UV检测波长254nm,在保... 以小茴香为原料,采用水中直接蒸馏的方法提取小茴香精油。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2∶5∶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HSCCC)转速854.6r/min,流动相流速2mL/min,UV检测波长254nm,在保留时间95~100min,分离出茴香醛,茴香脑,茴香酮一组化合物,结构经GC-MS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茴香脑 茴香醛 茴香酮 高速逆流色谱
下载PDF
基于建立成分活性权重函数的当归酒炙工艺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莹 孙嘉辰 +1 位作者 李霞 高文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14-3021,共8页
目的考察文火120℃和中火150℃酒炙当归的过程中成分与凝血酶抑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成分与活性的权重函数,确定最佳酒炙工艺。方法采用HPLC对样品中阿魏酸、5-羟甲基糠醛、对香豆酸、Z-藁本内酯、咖啡酸、绿原酸、山柰酚、香草... 目的考察文火120℃和中火150℃酒炙当归的过程中成分与凝血酶抑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成分与活性的权重函数,确定最佳酒炙工艺。方法采用HPLC对样品中阿魏酸、5-羟甲基糠醛、对香豆酸、Z-藁本内酯、咖啡酸、绿原酸、山柰酚、香草醛、原儿茶酸、香草酸、茴香醛11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凝血酶抑制活性测定样品的活血活性,决定系数(R^(2))表示单体化合物的贡献率。结果在炮制12~28 min的过程中,阿魏酸、绿原酸、香草醛、5-羟甲基糠醛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他6种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20℃制备的酒当归凝血酶抑制活性高于150℃制备的样品,藁本内酯的贡献率最高(R^(2)=0.6432),其次为阿魏酸。成分群和凝血酶抑制活性的权重函数为W_(s)=2.635 C_(1)+107.200 C_(4)-40.850 C_(11)。结论确定了120℃炮制20 min为最佳炮制工艺,验证了传统炮制中采用文火炮制的科学性,建立了一种能够通过简单测试初步评估当归及其炮制品整体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酒炙 凝血酶抑制活性 权重函数 活血活性 阿魏酸 5-羟甲基糠醛 对香豆酸 Z-藁本内酯 咖啡酸 绿原酸 山柰酚 香草醛 原儿茶酸 香草酸 茴香醛
原文传递
茴香脑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新军 洪礼章 +2 位作者 徐建兵 颜鑫 李平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1-624,共4页
研究了以茴香脑为原料,用Ce4+/Ce3+作为氧化还原媒质,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Ce4+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化学氧化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n(Ce4+)∶n(茴香脑)=2∶1... 研究了以茴香脑为原料,用Ce4+/Ce3+作为氧化还原媒质,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Ce4+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化学氧化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n(Ce4+)∶n(茴香脑)=2∶1,反应温度为30°C,硫酸浓度为0.5 mol/L,苯为溶剂。在优化条件下茴香醛产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脑 茴香醛 硫酸高铈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4中对甲氧基甲苯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英红 曾红燕 +2 位作者 李姗姗 陆在祥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1-426,共6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P)、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S)法等手段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在离子液...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P)、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S)法等手段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甲氧基甲苯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四电子不可逆过程,估算了其扩散系数D=3.4×10-7cm2.s-1,主要电氧化产物为茴香醛,加入适量的水或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电氧化反应向生成相应醛的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氧化 对甲氧基甲苯 茴香醛 离子液体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茴香醛的直接电氧化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玲玲 朱英红 +2 位作者 李姗姗 曾红燕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直接电氧化行为.考查扫描速率、反应底物浓度、支持电解质和溶剂对该电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硫酸/丙酮溶液中,其响应峰电流最高,反应受... 应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直接电氧化行为.考查扫描速率、反应底物浓度、支持电解质和溶剂对该电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硫酸/丙酮溶液中,其响应峰电流最高,反应受扩散控制.经GC-MS检测,主要氧化产物为茴香醛,选择性为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醚 电氧化 茴香醛
下载PDF
八角茴香油臭氧化制备茴香醛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蓉 李稳宏 +3 位作者 李冬 韦玮 郭楠 赵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4-177,共4页
以八角茴香油为原料,采用臭氧氧化法制备茴香醛。在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基础上,进行试验及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氧化反应时间21min,氧化温度8.45℃,复合溶剂配比4.27:1(g/g),收率可达73.6%。验证实验显示,最优条件下... 以八角茴香油为原料,采用臭氧氧化法制备茴香醛。在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基础上,进行试验及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氧化反应时间21min,氧化温度8.45℃,复合溶剂配比4.27:1(g/g),收率可达73.6%。验证实验显示,最优条件下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与预测值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茴香脑 茴香醛 臭氧氧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大茴香腈的催化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祖良 韦国锋 +2 位作者 李振中 梁建成 陆海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2-315,共4页
应用新型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作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快速合成大茴香腈的方法及对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功率等对脱水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fion/SiO2是大茴香醛肟脱水制备大茴香腈的良好催化剂,其反... 应用新型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作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快速合成大茴香腈的方法及对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功率等对脱水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fion/SiO2是大茴香醛肟脱水制备大茴香腈的良好催化剂,其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且可重复使用,收率高。脱水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5g,苯用量为25mL,微波功率为729W,微波辐射时间为7min,平均产率达87.2%。用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茴香腈 大茴香醛 固体酸Nafion/SiO2 微波辐射
下载PDF
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 被引量:7
20
作者 粟桂娇 刘雄民 +3 位作者 李伟光 李小梅 陈开才 阎欲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考察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的过程,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及pH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茴脑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 考察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的过程,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及pH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茴脑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加入量控制在体积分数10%为宜;适宜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培养基,培养方式采用摇床培养。在装液量为20 mL每15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控制在6.5,温度30℃,转速150 r/m in下转化30 h,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可达7.7%。在乙酸乙酯-水两相系统中,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进行转化,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有所提高,达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脑 茴香醛 两相系统 生物转化 有机溶剂 固定化细胞 生物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