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离子隙等三项酸碱失衡诊断指标在肾性低蛋白血症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忠源 叶桂云 +4 位作者 胡望平 池细弟 吴志耘 李智海 张永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继pH、阴离子隙(AG)后的第三代方程式产生的强离子隙(SIG)的应用,探讨其在肾性低蛋白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测定血气、血pH、电解质结果基础上,应用Stewart-Figge方法学的方程式计算SIG。结果(1)比较了SIG、AG及潜在HCO3-等三种... 目的继pH、阴离子隙(AG)后的第三代方程式产生的强离子隙(SIG)的应用,探讨其在肾性低蛋白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测定血气、血pH、电解质结果基础上,应用Stewart-Figge方法学的方程式计算SIG。结果(1)比较了SIG、AG及潜在HCO3-等三种诊断指标,以SIG与AG的相关性最好:r=0.967 3。(2)比较肾病患者三种指标,以SIG异常率最高(90.5%);上升幅度最大,是参考值的3.67倍。(3)比较低白蛋白血症肾病与非肾病二组,以SIG的二组差异率最大,为7.42倍,P<0.001。AG及潜在HCO3-次之。结论三种诊断指标以SIG灵敏度最高,若呼吸功能衰竭的酸碱失衡需要潜在HCO3-;而肾功能衰竭的酸碱失衡更需要S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隙 阴离子隙 低白蛋白血症 肾功能衰竭 潜在HCO3-
下载PDF
离子间隙联合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兰 李昊 +2 位作者 刘红娟 闫晋琪 石秦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 探讨离子间隙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104例,根据离子间隙及APACHE... 目的 探讨离子间隙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104例,根据离子间隙及APACHEⅡ评分二分位结果将其分为四组,对各组的一般资料、生化检验结果、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组随访期间生存率的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离子间隙、APACHEⅡ评分及其联合指标对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及30 d死亡事件的诊断效能.结果 离子间隙>21.52 mmol/L并APACHEⅡ评分>17分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48.39%)及30d(51.61%)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访期间累计生存率降低最为显著(Log-rank P=0.003).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离子间隙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AUC 0.816(0.722 ~0.911)优于单一指标,对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AUC 0.755(0.654~0.856)也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离子间隙>21.52 mmol/L并APACHEⅡ评分>17分提示脓毒症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高,离子间隙联合APACHEⅡ评分能较好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间隙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脓毒症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酸碱失衡类型及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孙业祥 汪昌荣 陈侠英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3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 (伤后 1- 3天 )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特点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机理。方法 :以 1990年 1月 - 1999年 7月收治的 72例严重烧伤病人为观察对象 ,同步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 ,综合利用酸碱失衡判断法对同步血...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 (伤后 1- 3天 )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特点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机理。方法 :以 1990年 1月 - 1999年 7月收治的 72例严重烧伤病人为观察对象 ,同步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 ,综合利用酸碱失衡判断法对同步血气与电解质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全组 6例患者未发生酸碱失衡 ,其余 6 6例 :①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 (SABD) 2 8例 ,其中代谢性酸中毒 14例 :②双重性 (DABD) 2 3例例 ,以呼碱并代酸为主 11例 :③三重性(TABD) 15例 ,以呼碱并高阴离子间隙 (AG)代酸并代碱为主 11例。单纯代酸组AG值升高与正常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ABD组烧伤后第一个 2 4小时的补碱量显著高于非TABD组 (P <0 0 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酸碱失衡类型非常复杂 ,以代谢性酸中毒、呼碱并代酸以及呼碱并高阴离子间隙代酸并代碱为主 ,其中的代酸主要为高AG代酸。三重性酸碱失衡并不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酸碱失衡 阴离子间隙
下载PDF
血清阴离子间隙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德胜 马莉 +3 位作者 蒙雁飞 张欣桐 刘景卓 李盼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阴离子间隙(AG)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提取重症监护医学数据库(MIMIC-Ⅲ)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资料,以患者28 d病死率、90 d病死率、院内病死率、ICU病死率为临床结局指标。所有研... 目的探讨血清阴离子间隙(AG)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提取重症监护医学数据库(MIMIC-Ⅲ)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资料,以患者28 d病死率、90 d病死率、院内病死率、ICU病死率为临床结局指标。所有研究对象根据血清AG数值,以四分位间距分成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并评估血清AG与临床结局指标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预测曲线探索各组患者与主要结局指标的关系,并用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差异。为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建立不同的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此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AG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9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为探索血清AG与基础疾病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2484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为Q1组(AG<12 mmol/L,n=2451)、Q2组(12 mmol/L≤AG<14 mmol/L,n=2724)、Q3组(14 mmol/L≤AG<17 mmol/L,n=3959)和Q4组(AG≥17 mmol/L,n=3350),结果发现,随着血清AG升高,Q1~Q4组28 d病死率(12.5%、14.1%、19.2%、29.5%,P<0.001),90 d病死率(20.9%、23.3%、27.0%、39.1%,P<0.001),院内病死率(11.0%、13.9%、17.7%、28.1%,P<0.001),ICU病死率(10.1%、12.0%、15.6%、2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中发现,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血清AG越高,患者的生存率下降越明显,Log-rank检验提示有明显的生存差异(P<0.001),并与Cox回归预测曲线高度重合。在不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以Q1为参照组,在28 d、90 d病死率中,模型1中(未校正),Q2~Q4组HR值分别从1.14上升到2.60、1.13上升到2.14(P<0.001);在模型2中(校正了年龄、性别),Q2~Q4组HR值分别从1.12上升到2.62、1.12上升到2.17(P<0.001);在模型3中(模型2基础上调整了血钠+、血钾+等),Q2~Q4HR值分别从1.07上升到1.53、1.07上升到1.37(P<0.001)。ROC曲线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阴离子间隙(ag) 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入ICU首次血清阴离子间隙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冯辉 李若寒 +3 位作者 高雅 张静静 李佳媚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阴离子间隙(AG)与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仅有一次ICU住院记录且在入ICU后首个24 h内有血清[Na^(+)]、[K^(+)]、[Cl^(... 目的评估血清阴离子间隙(AG)与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仅有一次ICU住院记录且在入ICU后首个24 h内有血清[Na^(+)]、[K^(+)]、[Cl^(-)]和[HCO^(-)_(3)]记录的成年ICU患者。本研究AG(mEq/L)=([Na^(+)]+[K^(+)])mEq/L-([Cl^(-)]+[HCO^(-)_(3)])mEq/L,并用血清白蛋白计算校正AG(cAG),即cAG=AG(mEq/L)+2.5×[4.4-血清白蛋白(g/dL)]。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入ICU后初始血清cAG与医院病死率的关系。在不同血乳酸(Lac)浓度亚组(Lac<2 mmol/L,2≤Lac≤5 mmol/L和Lac>5 mmol/L)中进一步分析cAG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379例成年ICU患者。初步分析发现,死亡患者cAG高于生存者(mEq/L:22.26±6.20 vs.19.49±5.51,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ICU患者cAG每升高1 mEq/L,其住院死亡风险增加1.082倍(95%CI 1.073~1.092)。在校正了年龄、种族、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Ⅳ(APACHEⅣ)评分、心力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凝血障碍、脓毒症、休克、肝脏疾病、创伤、血Lac水平及pH后,cAG与住院病死率之间的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OR=1.017,95%CI 1.006~1.029)。根据cAG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三组,即cAG≤17.40 mEq/L组、17.40 mEq/L<cAG≤21.55 mEq/L组及cAG>21.55 mEq/L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AG>21.55 mEq/L组患者(OR=1.452,95%CI 1.239~1.700)医院死亡风险仍高于cAG≤17.40 mEq/L组。而亚组分析中发现,只有在血Lac为2~5 mmol/L的亚组中,cAG和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17.40 mEq/L<cAG≤21.55 mEq/L:OR=1.290,95%CI 1.008~1.651;cAG>21.55 mEq/L:OR=1.929,95%CI 1.50~2.480)。结论入ICU后初始血清cAG升高与住院死亡的高风险相关,尤其是血Lac为2~5 mmol/L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ag) 病死率 乳酸(Lac)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
下载PDF
阴离子间隙在诊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芦志英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66-268,共3页
目的:应用阴离子间隙(AG)值判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方法:抽取动脉血2ml均以肝素抗凝即时送检。以公式AG=[Na+]-[HCO3-]-[CL-]计算AG值,参考范围8~16mmol/L。酸碱血气分析结果按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并结合AG值及临床诊断、病史、用药等... 目的:应用阴离子间隙(AG)值判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方法:抽取动脉血2ml均以肝素抗凝即时送检。以公式AG=[Na+]-[HCO3-]-[CL-]计算AG值,参考范围8~16mmol/L。酸碱血气分析结果按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并结合AG值及临床诊断、病史、用药等情况,做出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诊断。在此基础上以AG>16mmol/L为筛选标准,筛选出63例;63例又分为2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7例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56例。全部数据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AG值升高的例数明显多于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AG值升高的例数(P<0.05)。结论:因此,AG值升高,可帮助诊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对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ag)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原文传递
入院时血清阴离子间隙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许珊 秦开秀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否与成人重症患者预后相关。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的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 h内第1次血气分析AG水平分为三组。比... 目的研究血清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否与成人重症患者预后相关。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的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 h内第1次血气分析AG水平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及ICU时间、住院时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AG对重症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并绘制30 d死亡预测的列线图。采用局部加权回归(Lowess smooth)拟合整体病死率趋势的曲线。结果共3281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T1(AG<12 mmol/L)、T2(12 mmol/L≤AG<14 mmol/L)、T3(AG≥14mmol/L)组30 d病死率分别为8.16%、10.40%、17.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及365 d病死率与30 d病死率相似。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入院时高AG水平是ICU、住院、30 d及365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T3 versus T1)(ICU:HR 1.44,95%CI 1.20~1.72;住院:HR 1.24,95%CI 1.03~1.51;30 d:HR 1.46,95%CI1.32~1.62;365 d:HR 1.21,95%CI 1.12~1.30)。结论高血清AG水平与重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血清AG可能是ICU中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ag) 重症 病死率 预后因素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三重酸碱失衡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闵峰 王素美 +2 位作者 郝飞 顾长海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发呼碱或代碱转为呼碱合并代碱 ,最后发展为TABD。比较发现 ,合并TABD患者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酸碱失衡患者 ,且常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处在重型肝炎病程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三重酸碱失衡 临床意义 阴离子间隙 并发症 多脏器损害 发病机理
下载PDF
慢性呼衰酸碱失衡的特征及AG和潜在HCO_3^-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升明 吴义 黄志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及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3-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329例次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及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3-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329例次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结果:①单纯性酸碱失衡180例次,二重性酸碱失衡100例次,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16例次(其中呼酸型10例次,呼碱型6例次);②呼酸共182例次(其中单纯性呼酸91例次),代酸共102例次(其中单纯性代酸26例,AG增高型代酸95例次,AG正常型代酸7例次,如不测定AG将有75例次代酸漏检。);③代碱116例次(其中单纯性代碱50例次,合并低血钾的代碱46例次),呼碱28例次(其中单纯性呼碱13例次);④呼酸并代酸43例次,呼酸并代碱38例次,呼碱并代酸7例次,呼碱并代碱2例次,代酸并代碱10例次;⑤应用AG后,TABD从0增至16例次,如不应用潜在HCO3-将有5例次漏检。结论:①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的酸碱失衡;②AG和潜在HCO3-在提高代酸和TABD诊断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AG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注意AG正常型代酸的判断;④代碱时低血钾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补钾和避免医源性所致的低血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酸碱失衡 肺心病 阴离子隙 潜在HCO3^-
下载PDF
危重病三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文华 宋志芳 +1 位作者 李浩军 陈光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了解危重病三重酸碱失衡(TABD)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抢救室2008—12—01~2009—03—31所有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 目的了解危重病三重酸碱失衡(TABD)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抢救室2008—12—01~2009—03—31所有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同步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隙(AG)、潜在HCO3^- 依据TABD诊断标准,了解TABD的发生率,并与非TABD患者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766例患者中,TABD患者71例(9.3%),年龄[(77.9±10.7)岁]大于非TABD组[(69.8±17.8)岁,P〈0.01],APACHEⅡ评分[(25.86±7.07)分]高于非TABD组[(20.96±7.99)分,P〈0.01],MODS发生率(16例,22.5%)高于单纯ABD组(6例,3.8%,P〈0.01)和二重ABD组(15例,2.9%,P〈0.01),1d内、1~2d、2—3d和3~7d病死率(14.1%、23.9%、26.8%、38.0%)高于单纯ABD组(4.5%、9.1%、11.0%、14.3%,P〈0.05或P〈0.01)和二重ABD组(4.5%、7.5%、8.3%、10.7%,均P〈0.01)。结论危重病TABD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原发病有关,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酸碱失衡(TABD) 阴离子隙(ag) 潜在HCO3^-
下载PDF
95例窒息新生儿血液阴离子间隙值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国华 方润婷 +1 位作者 柴鸣荣 邓皓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阴离子间隙(AG)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间的关系,以助早期诊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95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同时进行血电解质检测,计算具体的AG值。结果:窒息新生儿存在轻...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阴离子间隙(AG)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间的关系,以助早期诊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95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同时进行血电解质检测,计算具体的AG值。结果:窒息新生儿存在轻到中度的酸中毒,正常AG组与高AG组之间pH值和BE值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HIE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G值可作为预测窒息新生儿HIE的重要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 阴离子间隙 缺氧血性脑病
下载PDF
阴离子隙(AG)在新生儿酸碱失衡中的意义
12
作者 陈文治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2期32-33,50,共3页
目的:研究阴离子隙在新生儿酸碱失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公式Na+-(HCO-3+CI-)求取AG值,根据Emmet标准,将37例酸碱失衡的新生儿分成三组,并分析他们与酸碱失衡类型的关系。结果:AG与酸碱失衡的类型... 目的:研究阴离子隙在新生儿酸碱失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公式Na+-(HCO-3+CI-)求取AG值,根据Emmet标准,将37例酸碱失衡的新生儿分成三组,并分析他们与酸碱失衡类型的关系。结果:AG与酸碱失衡的类型无关,但是在代谢性酸中毒时,其增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呼吸性酸中毒。结论:AG增高愈明显,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可能性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隙(ag) 新生儿 酸碱失衡
下载PDF
阴离子间隙测定在急性肾衰竭诊治及预后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卫东 刘磊 张燕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 探讨阴离子间隙 (AG)和电解质变化在急性肾衰竭诊治及预后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按AG高低分成 3组 ,分析AG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 :按预后分为恢复组和死亡组 ,分析AG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 探讨阴离子间隙 (AG)和电解质变化在急性肾衰竭诊治及预后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按AG高低分成 3组 ,分析AG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 :按预后分为恢复组和死亡组 ,分析AG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G组代谢性酸中毒率 (80 .8% ) ,高于正常 ,低AG值组 (P <0 .0 5) ;治疗后恢复组的AG水平能够恢复正常 ,而死亡组AG水平仍然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AG水平恢复与否与急性肾衰竭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血 pH、Cl-变化在判断预后无临床意义。 结论 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诊疗过程中阴离子间隙的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酸碱平衡紊乱及进一步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 急性肾衰竭 酸碱平衡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阴离子隙测评分析
14
作者 朱宝玉 安淑花 +8 位作者 陈光谨 杜文彬 崔书章 刘思桥 柴艳芬 李谭溪 彭树楠 张久山 郑金荣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对102例肺心病患者同步做血气和电解质并根据公式:AG=[Na^+]-([Cl^-]+[HCO_3^-]进行阴离子隙测定。分析了本组病人酸碱失衡的发生率、类型,并重点讨论了复合性酸碱失衡和三重酸碱失衡情况以及阴离子隙对肺心病病人复合性酸碱失衡的... 本文对102例肺心病患者同步做血气和电解质并根据公式:AG=[Na^+]-([Cl^-]+[HCO_3^-]进行阴离子隙测定。分析了本组病人酸碱失衡的发生率、类型,并重点讨论了复合性酸碱失衡和三重酸碱失衡情况以及阴离子隙对肺心病病人复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气分析 阴离子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