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红霉素颗粒水分的费休氏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月辉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依托红霉素颗粒水分的费休氏法测定。方法 采用不含吡啶的费休氏试液、以无水甲醇:吡啶 (1∶1)为溶剂测定依托红霉素颗粒的水分。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 100 09%,RSD为 0 41%。结论 该方法测定时间短、准确,可作为依托红霉素... 目的 探讨依托红霉素颗粒水分的费休氏法测定。方法 采用不含吡啶的费休氏试液、以无水甲醇:吡啶 (1∶1)为溶剂测定依托红霉素颗粒的水分。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 100 09%,RSD为 0 41%。结论 该方法测定时间短、准确,可作为依托红霉素颗粒的水分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试液 RSD 测定时间 无水甲醇 颗粒 方法 吡啶 溶剂 平均回收率
下载PDF
甲醇/乙醇-氢气还原铁矿石制备Fe_3C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澍 顾博钧 王新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鉴于工业上成功采用CH_4-H_2系和CO-H_2系气体作为还原剂制备Fe_3C,尝试以甲醇作为碳源,同氢气共同还原铁矿石制备Fe_3C.试验考察温度、氢还原时间、甲醇量对碳化铁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XRD测试等手段研究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 鉴于工业上成功采用CH_4-H_2系和CO-H_2系气体作为还原剂制备Fe_3C,尝试以甲醇作为碳源,同氢气共同还原铁矿石制备Fe_3C.试验考察温度、氢还原时间、甲醇量对碳化铁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XRD测试等手段研究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0℃,无水甲醇量高于60 m L,氢还原时间120 min的试验条件下,达到高效生产Fe_3C的目的.该工艺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用乙醇代替甲醇,研究其还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碳化铁率 扫描电镜分析 无水甲醇
下载PDF
红霉素碱水分测定中的溶剂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扬亦何 房秀华 李亚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27-28,32,共3页
为了比较不同溶剂对红霉素水分测定的影响,说明以无水甲醇为溶剂结果偏高的原因,分别以无水甲醇或无水吡啶为溶剂,采用卡尔·费休氏法,测定了红霉素碱原料的水分,并与干燥失重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无水吡啶为溶剂测定的结果更接... 为了比较不同溶剂对红霉素水分测定的影响,说明以无水甲醇为溶剂结果偏高的原因,分别以无水甲醇或无水吡啶为溶剂,采用卡尔·费休氏法,测定了红霉素碱原料的水分,并与干燥失重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无水吡啶为溶剂测定的结果更接近干燥失重法的测定结果,在测定红霉素碱的水分时,以选择无水吡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水分测定 溶剂 无水甲醇 无水吡啶 卡尔·费休氏法 干燥失重法 抗生素
下载PDF
无水甲醛生产中催化剂的研究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绣纺 吴鸿特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1-74,共4页
综述了无水甲醛生产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化生产开发动态,以及各种催化剂对甲醇脱氢制甲醛的活性、选择性以及转化率的影响。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无水甲醛 甲醇 催化剂
下载PDF
降低金属镁渣中w(Mg^(2+))
5
作者 王玉飞 马安瑞 +4 位作者 刘倩倩 李健 闫龙 陈娟 刘慧瑾 《化工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26-30,共5页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醇发生反应生成醇镁化合物的原理,使金属镁渣中MgO与无水甲醇反应从而降低金属镁渣中w(Mg^(2+)),提高镁渣在水泥材料生产中的利用率。通过考察加入CCl_(4)、HgCl_(2)等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醇发生反应生成醇镁化合物的原理,使金属镁渣中MgO与无水甲醇反应从而降低金属镁渣中w(Mg^(2+)),提高镁渣在水泥材料生产中的利用率。通过考察加入CCl_(4)、HgCl_(2)等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镁渣中w(Mg^(2+))的影响,从而得到降低镁渣中w(Mg^(2+))的较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 g镁渣与25 mL无水甲醇中加入6 mL CCl_(4)催化剂,t=56℃反应2 h,可使镁渣中w(Mg^(2+))由15.36%降低至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镁渣 MGO 无水甲醇 四氯化碳 滴定分析
下载PDF
无水甲醇质量比对紧凑型预冷器的结霜和抑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韦宏 杨学森 +4 位作者 李治达 郭晓峰 唐中富 付超 董威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06,共11页
在主流来流的速度值、湿度值和温度值分别为10 m/s、6.4 g/kg和50℃的实验条件下,对微管式紧凑型预冷器的结霜和抑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抑霜实验工况中,采用无水甲醇作为抑霜的有机溶剂,且在抑霜实验过程中喷射了三个不同质量比(0.7... 在主流来流的速度值、湿度值和温度值分别为10 m/s、6.4 g/kg和50℃的实验条件下,对微管式紧凑型预冷器的结霜和抑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抑霜实验工况中,采用无水甲醇作为抑霜的有机溶剂,且在抑霜实验过程中喷射了三个不同质量比(0.75、1.0和1.25)的无水甲醇对预冷器进行抑霜。对不同实验工况的结霜和抑霜性能、压力损失系数、预冷器管束的壁面温度和预冷器的换热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结霜实验时,当低温冷却剂流经预冷器的微细管束内部时,在预冷器的外侧会快速地凝结霜层,且霜层随着实验时间的增长而逐渐累积。然而,一旦向主流来流中喷射了三个不同质量比的无水甲醇之后,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抑霜效果,主流的压力损失系数显著下降且预冷器的换热率明显提高。此外,预冷器微细管束的壁面温度也显著的增大了,其壁面温度均高于水的冰点,这是喷射无水甲醇能够产生抑霜效果的直接原因。在向主流喷射三个不同质量比的无水甲醇的抑霜实验中,当喷射的无水甲醇的质量比为1.0时的抑霜效果最佳。此外,根据对抑霜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地推测:实现最优抑霜性能的最佳无水甲醇质量比可能介于1.0~1.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管式紧凑型预冷器 无水甲醇的抑霜性能 结霜 压力损失系数 壁面温度 换热率
原文传递
共沸-吸附法制备高纯无水甲醇 被引量:1
7
作者 倪传宏 凌芳 +2 位作者 郑琦 赵嘉宾 施虹 《上海化工》 CAS 2015年第2期8-10,共3页
采用共沸-吸附法制备高纯无水甲醇,以甲醇为原料,共沸精馏制得无水甲醇中间体,经过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TBS)共聚物吸附得到高纯无水甲醇产品。ATBS共聚物可重复使用,制备的产品质量稳定、纯度高,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高纯无水甲醇 ATBS共聚物 共沸-吸附法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