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of novel and selective urease inhibitors from Diospyros lotus 被引量:2
1
作者 Abdur Rauf Ghias Uddin +5 位作者 Bina S. Siddiqui Ajmal Khan Umar Farooq Farhan A. Khan Syed Majid Bukhari Sher Bahadar Kh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65-870,共6页
Two new dimeric naphthoquinones, 5′,8′-dihydroxy-6,6′-dimethyl-7,3′-binaphthyl-1,4,1′,4′-tetraone(1; Di-naphthodiospyrol D) and 5′,8′-dihydroxy-5,8-dimethoxy-6,6′-dimethyl-7,3′-binaphthyl-1,4,1′,4′-tetraon... Two new dimeric naphthoquinones, 5′,8′-dihydroxy-6,6′-dimethyl-7,3′-binaphthyl-1,4,1′,4′-tetraone(1; Di-naphthodiospyrol D) and 5′,8′-dihydroxy-5,8-dimethoxy-6,6′-dimethyl-7,3′-binaphthyl-1,4,1′,4′-tetraone(2; Di-naphthodiospyrol E), along with known naphthoquinones diospyrin(3) and 8-hydroxy diospyrin(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hloroform fraction of extract of Diospyros lotus root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advance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including HSQC, HMBC, NOESY, and J-resolved NMR experiments. The fractions and compounds 1-4 were evaluated for urease activity and phosphodiesterase-Ⅰ, carbonic anhydrase-Ⅱ and α-chymotrypsin enzyme inhibitory activities. Compounds 1 and 2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fra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y effects on urease activities. The IC_(50) values of 1 and 2 were 260.4 ± 6.37 and 381.4 ± 4.80 μmol·L-1, respectively, using thiourea(IC_(50) = 21 ± 0.11 μmol·L^(-1)) as the standard inhibitor.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 demonstrating that the naphthoquinones class showed urease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SPYROS lotus NAPHTHOQUINONES Phosphodiesterase-Ⅰ Carbonic anhydrase- Α-CHYMOTRYPSIN URE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原文传递
Screening and docking studies of natural phenolic inhibitors of carbonic anhydrase Ⅱ
2
作者 HUANG HuoQiang1, 2, PAN XuLin1, JI ChangJiu1, 2, ZENG GuangZhi1, JIANG LiHua1, FU Xiang1, LIU JiKai1, HAO XiaoJiang1, ZHANG YingJun1 & TAN NingHua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32-337,共6页
Carbonic anhydrase Ⅱ (CAⅡ) is an important enzyme complex with Zn2+,which is involved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alcification, glaucoma and tumorigenicity. In order to search for nove... Carbonic anhydrase Ⅱ (CAⅡ) is an important enzyme complex with Zn2+,which is involved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alcification, glaucoma and tumorigenicity. In order to search for novel inhibitors of CAⅡ, inhibition assay of carbonic anhydrase Ⅱ was performed, by which seven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four phenolics (grifolin, 4-O-methyl-grifolic acid, grifolic acid, and isovanillic acid) and three flavones (eriodictyol, quercetin and puerin A), showed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CAⅡ with IC50s in the range of 6.37-71.73 μmol/L. Grifolic acid is the most active one with IC50 of 6.37 μmol/L. These seven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proved to be novel natural carbonic anhydrase Ⅱ inhibitors, which were obtained in flexible docking study with GOLD 3.0 soft-wa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liphatic chain and polar groups of hydroxyl and carboxyl are impor-tant to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providing a new insight into study on CA Ⅱ potent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ic anhydrase NATURAL INHIBITORS SCREENING DOCKING
原文传递
碳酸酐酶Ⅱ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广智 黄火强 +2 位作者 谭宁华 嵇长久 潘蓄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碳酸酐酶Ⅱ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Zn2+、能催化CO2+H2OHCO3-+H+反应的金属酶。它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与人体酸碱平衡、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自从1992年高分辨率的碳酸... 碳酸酐酶Ⅱ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Zn2+、能催化CO2+H2OHCO3-+H+反应的金属酶。它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与人体酸碱平衡、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自从1992年高分辨率的碳酸酐酶Ⅱ晶体结构测定以来,其抑制剂研究发展较快,已有活性好、选择性强的抑制剂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本文以碳酸酐酶Ⅱ结构、功能和抑制剂研究为重点,主要介绍近15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 结构 功能 抑制剂
下载PDF
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军 景元海 +3 位作者 王宏 王玲 刘玉槐 徐莘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分泌的 型碳酸酐酶对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 :由 1日龄 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 ,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 ,在第 3天和第 9天时观察破骨细胞骨...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分泌的 型碳酸酐酶对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 :由 1日龄 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 ,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 ,在第 3天和第 9天时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 ,以证实 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1 0 - 6 m ol· L- 1 乙酰唑胺使骨吸收陷窝数和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 ,浓度为 1 0 - 8mol· L- 1 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 型碳酸酐酶通过调整破骨细胞内 p H值 ,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活化进而影响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药理学 破骨细胞/药物作用 乙酰唑胺/药理学 骨吸收
下载PDF
老鹳草素对破骨细胞Ⅱ型碳酸酐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小超 郭蕴萍 +3 位作者 何波 王娜 陈鹏 沈志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老鹳草素(geraniin)对培养的破骨细胞(OC)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老鹳草素和乙酰唑胺干预下对培养的OC CA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 目的:研究老鹳草素(geraniin)对培养的破骨细胞(OC)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老鹳草素和乙酰唑胺干预下对培养的OC CA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乙酰唑胺组比较老鹳草素10-7mol/l浓度组能明显降低OC CAⅡ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老鹳草素10-8mol/l、10-9mol/l浓度组能降低OC CAⅡ mRNA表达,但作用弱于乙酰唑胺组。老鹳草素10-10mol/l浓度组对OC CAⅡ mRNA表达无影响。随着老鹳草素浓度的增加(10-10mol/l~10-7mol/l),DAB染色变浅,阳性表达减少,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积光分度和阳性单位,升高平均灰度。结论:老鹳草素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老鹳草素下调OC中CAⅡ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鹳草素 破骨细胞 型碳酸酐酶
原文传递
苯磺酰胺从碳酸酐酶Ⅱ中脱离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维琦 张继龙 +2 位作者 郑清川 孙志伟 张红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3-848,共6页
综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方法研究了苯磺酰胺分子从碳酸酐酶Ⅱ(CAⅡ)的活性位点脱离过程中底物与酶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脱离过程的平均力势(PMF)显示,底物脱离时存在一个特殊的结合状态.其中,静电相互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轨... 综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方法研究了苯磺酰胺分子从碳酸酐酶Ⅱ(CAⅡ)的活性位点脱离过程中底物与酶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脱离过程的平均力势(PMF)显示,底物脱离时存在一个特殊的结合状态.其中,静电相互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轨迹分析显示,除了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之外,底物脱离路径上的关键残基Leu198、Thr199和Thr200通过与底物磺胺基的氢键作用阻碍了底物从酶中的脱离.当前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磺胺类药物与CAⅡ的详细结合过程和相关的药物改良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 苯磺酰胺 碳酸酐酶 底物结合
下载PDF
一种磺酰胺类碳酸酐酶Ⅱ抑制剂3D-QSAR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仇明华 谢文林 +1 位作者 刘凤萍 陈东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581-2589,共9页
提出了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优化磺酰胺类碳酸酐酶Ⅱ抑制剂分子的空间构型,得到相应的3D隐氢分子图、原子的标准定位坐标及其单点能.然后将3D分子隐氢图模拟成一个3D空间刚架元体系,通过求解该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得... 提出了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优化磺酰胺类碳酸酐酶Ⅱ抑制剂分子的空间构型,得到相应的3D隐氢分子图、原子的标准定位坐标及其单点能.然后将3D分子隐氢图模拟成一个3D空间刚架元体系,通过求解该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得到分子体系的3D动态结构特征参量——基频ω0,并选择辅助基团中第一环路结构上取代基的节点顺序数NXm、元素种类数NE和分子单点能绝对值E0作为辅助参量建立QSAR模型,且用于文献报导的29种磺酰胺类碳酸酐酶Ⅱ抑制剂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分析,可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lgKc=-6.7960-25.3670ω0+2.2525NXm-0.6210NE+0.005779E0,其复相关系数r2大于0.99,其对数标准偏差S<0.14,平均偏差小于0.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碳酸酐酶抑制剂 化学键空间元 分子结构固有频率 3D-QSAR
原文传递
碳酸酐酶I和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盛伟伟 董明 +2 位作者 周建平 孔凡民 李昱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8期3407-3411,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碳酸酐酶I(CAI)和Ⅱ(CA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对配对的PDA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CAI和CAII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PDAC病人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碳酸酐酶I(CAI)和Ⅱ(CA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对配对的PDA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CAI和CAII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PDAC病人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以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6对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PDAC、癌旁组织及三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PC-3和SWl990)中CAI和CA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I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t=2.395,P=0.020);相反,CA11在PDA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296,P=0.000)。CAI和CA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x。=7.557,P=0.023;x。=7.822,P=0.020);cAI表达与胰腺癌血管浸润呈负相关(×。=6.349,P=0.0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cAⅡ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P=0.017;P=0.011)。Western印迹和QRT—PCR结果显示:CAI在PDAC及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9,P=0.126;t=1.352,P=0.197);而CAII在PDAC中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t=3.360,P=0.004;t=2.934,P=0.010)。CAI和CAll蛋白及mRNA水平随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表达逐步增强。结论在PDAC中CAI表达上调,CAlI表达下调,两者均与肿瘤分化相关。CA11可以作为评估PDAC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碳酸酐酶I 碳酸酐酶
原文传递
碱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鳃离子细胞形态以及鳃、肾和肠中HCO3^-转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燕 赵金良 +3 位作者 吴俊伟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岳蒙蒙 赵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7-1037,共11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碱度(0、2、4 g/L Na HCO_3)胁迫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鳃离子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鳃、肾、肠中4个HCO_3^-转运因子碳酸酐酶(CAⅡ、CAⅣ)、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SLC4A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碱度(0、2、4 g/L Na HCO_3)胁迫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鳃离子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鳃、肾、肠中4个HCO_3^-转运因子碳酸酐酶(CAⅡ、CAⅣ)、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SLC4A4)、Cl^-/HCO_3^-离子交换体(SLC26A6)的阳性反应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鳃离子细胞分布在鳃小片基部。根据其表面开孔形状和尺寸,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亚型,各亚型离子细胞的开孔尺寸随碱度胁迫强度增高呈正比增大,Ⅲ型离子细胞开孔尺寸变化最明显(P<0.01);离子细胞总数目也随碱度升高而增加,Ⅲ型离子细胞数目上升最为显著(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淡水、碱水组中,CAⅡ、CAⅣ、SLC4A4、SLC26A6在鳃小片基部和肾中均有阳性反应,且随着碱度升高,阳性反应增强,但在肠道中未观察到阳性反应。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尼罗罗非鱼可通过鳃离子细胞形态和数量调节适应碱度变化,鳃和肾为主要应答调节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碱度胁迫 离子细胞 碳酸酐酶(CA CAⅣ) 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SLC4A4) Cl^-/HCO3^-离子交换体(SLC26A6)
原文传递
Ⅱ型碳酸酐酶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1 位作者 庞淑珍 高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23,共3页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石蜡切片的骨巨细胞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性多核巨细胞进行碳酸酐酶Ⅱ染色,结果发现在石蜡切片中的95%以上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一样呈强阳性表达,部分(50%左右)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石蜡切片的骨巨细胞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性多核巨细胞进行碳酸酐酶Ⅱ染色,结果发现在石蜡切片中的95%以上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一样呈强阳性表达,部分(50%左右)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梭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阴性。玻片培养的多核巨细胞也是阳性但着色较浅。本研究表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碳酸酐酶产酸后经质子泵分泌到局部微环境中进行脱矿。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肿瘤性多核巨细胞可能与破骨细胞一样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巨细胞 破骨细胞 表达 骨巨细胞瘤 肿瘤性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碳酸酐酶 脱矿 单核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Ⅱ和Ⅲ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辰庚 夏鸣 +2 位作者 王金玲 李蕾 王培昌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目的:使用已建立的方法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抗碳酸酐酶Ⅱ和Ⅲ自身抗体、抗氧化物及细胞因子水平,初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8例3个月~1年前曾发生心肌梗死的CHF患者和58名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抗碳酸酐酶Ⅱ... 目的:使用已建立的方法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抗碳酸酐酶Ⅱ和Ⅲ自身抗体、抗氧化物及细胞因子水平,初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8例3个月~1年前曾发生心肌梗死的CHF患者和58名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抗碳酸酐酶Ⅱ和Ⅲ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种抗氧化物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Ⅱ自身抗体和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血清的IL-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的现象,IL-2、IL-17和抗氧化能力的检测可能作为判断抗碳酸酐酶Ⅱ抗体出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碳酸酐酶 碳酸酐酶Ⅲ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甲苯磺烷唑胺对机体缺氧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舒玉刚 张东祥 +6 位作者 肖忠海 崔文玉 聂鸿靖 张延坤 张雁芳 程悦 汪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放入缺氧装置瓶中,测定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将雄性昆明小鼠放入梯形笼中,置于小动物低压舱进行减压低氧,测定小鼠减压低氧存活时间;观察小鼠组织碳酸酐酶Ⅱ(C... 目的:探讨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放入缺氧装置瓶中,测定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将雄性昆明小鼠放入梯形笼中,置于小动物低压舱进行减压低氧,测定小鼠减压低氧存活时间;观察小鼠组织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改变。采用预防给药方式,研究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低氧耐力的作用。结果:①在提高小鼠密闭缺氧耐力方面,甲苯磺烷唑胺6.25 mg/(kg·d)、12.5 mg/(kg·d)、25 mg/(kg·d)、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和400 mg/(kg.d)剂量组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7.38±4.63、29.53±4.43、29.67±7.28、31.55±6.34、32.45±6.65、36.81±7.24和35.41±4.20)min,与空白对照组(22.90±3.19)min比较,显著延长(P<0.05,P<0.01);与同等剂量醋氮酰胺组(24.54±3.17、22.70±3.04、22.67±2.99、23.93±0.96、27.87±5.06、30.79±5.12和35.14±6.46)min比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甲苯磺烷唑胺和醋氮酰胺最小有效剂量分别是6.25及100 mg/(kg·d),甲苯磺烷唑胺是醋氮酰胺效价的16倍。②在提高小鼠减压低氧耐力方面,甲苯磺烷唑胺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24.82±3.92、28.27±5.89)min,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21.96±2.51)min,P<0.05];高剂量甲苯磺烷唑胺组的存活时间与醋氮酰胺组(23.11±3.71)min比较,明显延长(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苯磺烷唑胺25 mg/(kg·d)、50 mg/(kg·d)、100 mg/(kg.d)和20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肾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P<0.05,P<0.01);甲苯磺烷唑胺100mg及200mg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脑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P<0.05)。结论:甲苯磺烷唑胺具有提高低氧耐力作用,其效价和效能均优于醋氮酰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碳酸酐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烷唑胺 醋氮酰胺 碳酸酐酶 低氧耐力
下载PDF
碳酸酐酶Ⅱ在人睾丸、精子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纯 周作民 +1 位作者 沙家豪 潘世扬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1-914,共4页
目的:观察碳酸酐酶Ⅱ(CA2)在人睾丸、精子中的表达定位及比较CA2在生育男性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A2在人睾丸中的定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A2在人精子中的定位;收集健康生育男性和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标... 目的:观察碳酸酐酶Ⅱ(CA2)在人睾丸、精子中的表达定位及比较CA2在生育男性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A2在人睾丸中的定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A2在人精子中的定位;收集健康生育男性和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标本各16份,60%Percoll分离精液标本,排除生精细胞和白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CA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2在人睾丸中特异性定位于长形精子的尾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2在人精子的尾部有较强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CA2的表达显著高于生育男性(1.84±0.32vs1.41±0.26,P<0.05)。结论:CA2在睾丸生精周期的长形精子阶段才表达,定位于精子的尾部。CA2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表达显著增高,提示其可能与精子活动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睾丸 碳酸酐酶 弱精子症 精子运动
下载PDF
血清碳酸酐酶Ⅱ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敬川 王顺兰 曹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53-955,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碳酸酐酶(CA)Ⅱ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并对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CAⅡ抗体水平进行应用评价。方法使用CAⅡ蛋白、CAⅡ的单克隆抗体及相应酶标抗体建立血清CAⅡ抗... 目的建立人血清碳酸酐酶(CA)Ⅱ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并对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CAⅡ抗体水平进行应用评价。方法使用CAⅡ蛋白、CAⅡ的单克隆抗体及相应酶标抗体建立血清CAⅡ抗体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抗干扰性等方法学评价。结果血清CAⅡ抗体ELISA检测方法批内精密度为6.0%,批间精密度8.6%,灵敏度为0.032,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AⅡ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组血清CAⅡ抗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满足临床检验需求的血清CAⅡ抗体ELISA方法具有可行性,CAⅡ抗体可能作为自身抗体参与了慢性肾小球肾炎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碳酸酐酶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碳酸酐酶Ⅰ、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宁 陈洋 姜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Ⅰ、Ⅱ(CAⅠ、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Ⅰ、CAⅡ在配对的55个正常结直肠黏膜、27个息肉、64个结直肠癌及20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表达差异。分...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Ⅰ、Ⅱ(CAⅠ、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Ⅰ、CAⅡ在配对的55个正常结直肠黏膜、27个息肉、64个结直肠癌及20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表达差异。分析CAⅠ、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LNM)之间的关系。结果 CAⅠ、CAⅡ的表达在息肉、结直肠癌中逐步降低,与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淋巴结中表达与配对原发灶相似(P>0.05)。CAⅠ、CA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CAⅠ、CAⅡ的表达下调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碳酸酐酶Ⅰ 碳酸酐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碳酸酐酶Ⅱ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伟伟 周建平 +2 位作者 孔凡民 李昱骥 董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碳酸酐酶Ⅱ(CA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胰腺ID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CAⅡ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用Westernb...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碳酸酐酶Ⅱ(CA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胰腺ID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CAⅡ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12例冷冻保存的新鲜配埘IDC组织、癌旁组织中CA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Ⅱ在11例胰腺IDC中呈高表达(33.3%),明显低于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72.7%,t=6.275,P=0.000)。CAⅡ的表达与胰腺IDC的发生部位(X2=0.992,P=0.319)、分化程度(X2=0.866,P=0.352)、TNM分期(X2=1.210,P=0+271)和淋巴结转移(X2=0,798,P=0.372)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接近统计学意义(X2=3.233,P=0.072)。高表达CAⅡ的胰腺ID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0d,低表达CAⅡ者为320d。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CAⅡ在胰腺IDC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配对癌旁组织(t=3.399,P=0.006;t=2.281,P=0.043)。结论CAⅡ在胰腺IDC中表达下调,并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 碳酸酐酶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碳酸酐酶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宁 陈洋 姜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CAⅡ在12对新鲜配对的CRC和远癌黏膜中的表达。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Ⅱ在配对的64对远癌结直肠黏膜和CRC,20个转移淋...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CA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CAⅡ在12对新鲜配对的CRC和远癌黏膜中的表达。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Ⅱ在配对的64对远癌结直肠黏膜和CRC,20个转移淋巴结及27个息肉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分析CAⅡ表达与CRC的部位、分化及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远癌黏膜CAⅡ/tubulin灰度比为2.48±1.68,癌组织为1.33±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免疫组化显示CAⅡ的表达评分远癌黏膜为(2.81±0.48)分,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为(2.56±0.51)分,CRC为(1.30±0.89)分;按上述3种组织的顺序评分逐步显著降低(P<0.05)。在转移淋巴结中为(1.35±0.67)分,表达与配对原发灶相似(P>0.05)。CAⅡ的表达在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CR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表达与Ⅰ,Ⅱ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Ⅱ在CRC中表达的下调,是CRC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与分化、分期和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碳酸酐酶 免疫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碳酸酐酶同功酶Ⅰ、Ⅱ在早期胃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东屏 郑有贵 姜若兰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09-110,共2页
目的 :研究碳酸酐酶同功酶Ⅰ、Ⅱ (Carbonicanhydrase、CAⅠ、CAⅡ )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 30例早期胃癌 ,30例胃腺瘤型息肉 ,3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胃上皮组织中CAⅠ、CAⅡ的表达 ,以 30例慢性浅表性胃... 目的 :研究碳酸酐酶同功酶Ⅰ、Ⅱ (Carbonicanhydrase、CAⅠ、CAⅡ )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 30例早期胃癌 ,30例胃腺瘤型息肉 ,3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胃上皮组织中CAⅠ、CAⅡ的表达 ,以 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非活动性 )为对照组。结果 :CAⅠ、CAⅡ在早期胃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 13 .3 %、2 6 .7% ,胃腺瘤型息肉组织的阳率率分别为 40 %、6 0 % ,轻度不典型增生的胃上皮组织内的阳性率均为 10 0 % ,慢性浅表性胃炎 (非活动性 )的阳性率分别为 93 .3 %、96 .4% ,且早期胃癌组织CAⅠ、Ⅱ活性明显低于胃息肉及不典型增生上皮组织 ,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 :CAⅠ、Ⅱ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分化、成熟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碳酸酐酶同功酶 胃癌组织 表达
原文传递
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抑制MGC体外骨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庞淑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通过分离培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对骨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酰唑胺抑制多核巨细胞的骨吸收。浓度为10-6M时骨吸收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均显著... 本文通过分离培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对骨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酰唑胺抑制多核巨细胞的骨吸收。浓度为10-6M时骨吸收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P<0.001)。浓度为10-8M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P3天<0.05,P9天<0.001)。随时间延长,骨吸收陷窝及骨吸收面积呈显著增加(P<0.001)。结果表明乙酰唑胺对多核巨细胞骨吸收有抑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机制方面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多核巨细胞 乙酰唑胺 体外 抑制作用 碳酸酐酶 制方 共同培养 破骨细胞 骨巨细胞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碳酸酐酶Ⅱ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慧 张冲冲 +2 位作者 陈佳菁 康锶鹏 陈远钦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CAⅡ)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GIST组织中CA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GIST组织中CAⅡ表达阳性率为66.7%(36/54),CAⅡ表达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及...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CAⅡ)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GIST组织中CA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GIST组织中CAⅡ表达阳性率为66.7%(36/54),CAⅡ表达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及危险度分级有关(P<0.01)。结论 CAⅡ表达可能与GIST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碳酸酐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