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量化评估健康青年跟腱弹性的研究
1
作者 周吉平 林宇仪 +2 位作者 潘巍一 张志杰 王玉龙 《中医康复》 2024年第7期47-51,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体内跟腱弹性的信度研究,明确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跟腱弹性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并分析踝关节角度的变化对跟腱弹性的影响,比较跟腱不同区域的弹性变化。方法:2018年5月至8月,招募20位... 目的:通过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体内跟腱弹性的信度研究,明确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跟腱弹性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并分析踝关节角度的变化对跟腱弹性的影响,比较跟腱不同区域的弹性变化。方法:2018年5月至8月,招募20位健康青年,男性平均年龄(23.21±3.09)岁;身高(174.71±5.07)cm;体重(73.07±13.46)kg;BMI(23.88±3.85)kg/m^(2)。女性平均年龄(20.83±2.23)岁;身高(161.83±5.71)cm;体重(55.00±13.45)kg;BMI(20.92±4.48)kg/m^(2)。两位检查者用Super‐Sonic ImagineAixplorer®超声系统分别测量健康青年踝关节处于放松位和90°位时跟骨结节上方0cm、3cm、6cm的弹性。计算组内相关系数、标准误差、最小可测变化值和95%置信区间。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角度对跟腱的影响,并计算跟腱弹性随踝关节角度变化的增长率。结果: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测量跟腱0cm(放松位)检查者间(ICC=0.66)信度为中。跟腱0cm(中立位)检查者内(ICC=0.91),跟腱3cm(中立位)检查者间(ICC=0.93),跟腱6cm(中立位)检查者内(ICC=0.96)和检查者间(ICC=0.98)信度均为优秀,其余信度均为好。此外,跟腱的MDC、SEM分别为:14.49~60.28kPa、11.87~21.75kPa。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时,跟腱的弹性均较踝关节处于放松位时明显增加(P<0.001)。当踝关节角度由放松位转换至中立位时,跟腱弹性变化:跟腱0cm>跟腱3cm>跟腱6cm,其弹性增长率分别为33.06%±16.49%、28.34%±15.31%、28.21%±14.33%。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成为量化评估跟腱弹性的可重复、可靠的技术,且跟腱的弹性大小与踝关节的角度有关。无论跟腱是处于松弛状态还是拉伸状态,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确定和量化跟腱的弹性,可为进一步诊断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模量 跟腱 弹性 踝关节角度
下载PDF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2
作者 韦志坤 邵菲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杨金杰 范小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究带线锚钉(SA)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对踝关节骨折(AF)合并三角韧带损伤(DL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AF合并DL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带线锚钉(SA)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对踝关节骨折(AF)合并三角韧带损伤(DL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AF合并DL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A修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VAS评分、β-CTX水平减小/降低,AOFAS评分、BG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BGP水平高于对照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小于对照组,VAS评分、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修补对AF合并DLI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修补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距骨倾斜角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跟骨Bohler's角的改变对踝关节接触面积及压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峻滔 刘云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研究Bohler's角的减小对踝关节接触面积及压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小为2 cm×2 cm的压敏片置于两不锈钢块之间,施加载荷(200-1 000 N),采用Sa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获得基准压敏反应曲线。取8... 目的研究Bohler's角的减小对踝关节接触面积及压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小为2 cm×2 cm的压敏片置于两不锈钢块之间,施加载荷(200-1 000 N),采用Sa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获得基准压敏反应曲线。取8具包括完整足的小腿标本,首先在踝关节内放置压敏片,保持中立位加载500 N载荷。然后截骨以造成Bohler's角减小,使每具标本以其Bohler's角的1/5为差值逐次递减至0度。每次截骨及固定后,更换新的压敏片进行加载测试。将压敏片进行图像分析,测量接触面积,并根据基准压敏反应曲线,计算压强。结果内踝:接触面积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压强,Bohler's角减小3/5、4/5及0度组大于正常组(P〈0.05)。胫距关节:接触面积,Bohler's角减小3/5、4/5及0度组小于正常组(P〈0.05);压强,Bohler's角减小3/5、4/5及0度组大于正常组(P〈0.05)。外踝:接触面积,Bohler's角减小3/5、4/5及0度组大于正常组(P〈0.05);压强,Bohler's角减小3/5、4/5及0度组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Bohler's角减小超过2/5,将会对踝关节的应力分布造成显著影响,导致内踝关节面和胫距关节面发生应力集中。提示我们在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力争将Bohler's角恢复至正常角度的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Bohler's角 踝关节 接触面积 压强
下载PDF
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和踝关节角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文静 李慧奇 +2 位作者 李慧慧 赵国如 王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59-265,共7页
分析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复杂度特性和行走过程中踝关节跖屈角度和背伸角度大小特性,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选择2014年6~7月间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的脑瘫儿童25例,患者下肢均异常,患者及家长自愿完成实验。25例... 分析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复杂度特性和行走过程中踝关节跖屈角度和背伸角度大小特性,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选择2014年6~7月间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的脑瘫儿童25例,患者下肢均异常,患者及家长自愿完成实验。25例脑瘫儿童年龄2~8岁,平均(5.44±1.85)岁,平均身高(108.44±13.39)cm,平均体质量(18.24±5.46)kg。受试者沿着5 m步态平台以自己最为舒适的步速行走,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的MP150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获得下肢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踝关节角度参数,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记录患儿足底压力参数,并在测试前由专业医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行走过程中脑瘫患儿下肢严重侧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平均样本熵分别为1.78和1.76,而较轻侧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平均样本熵分别为1.45和1.39,表明严重侧肌肉参加运动的运动单元数量比较轻侧有所增加。严重侧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运动的角度峰值平均值分别为49.89°和-5.29°,而较轻侧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运动的角度峰值平均值分别为54.28°和-8.20°,表明严重侧比较轻侧踝关节角度小。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匀,足弓部位压力分布最大,并且足跟触地初期、足前部触地期、整足支撑期和足前部蹬离期时间依次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信号复杂度 踝关节角度 腓肠肌 胫骨前肌
下载PDF
大学生步态特点与踝关节等动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秀丽 魏春琴 +1 位作者 蔡祖林 杜高山 《体育科研》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运用Cybex-NORM等速肌力测试系统,RSscan足底压力板测试系统对27名在校大学生(男15名,女12名)进行步向角测试,30°/s,120°/s两种角速度踝关节内收、外展的等动肌力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步态特点及内、外八字形成的肌力学机制... 运用Cybex-NORM等速肌力测试系统,RSscan足底压力板测试系统对27名在校大学生(男15名,女12名)进行步向角测试,30°/s,120°/s两种角速度踝关节内收、外展的等动肌力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步态特点及内、外八字形成的肌力学机制.研究结果:(1)大学生青年步向角的正常范围为1~15°;(2)男性步向角均值约为11.4°,女性步向角均值约为4.7°,男女性别差异具显著性;(3)角速度为30°/s和120°/s的内收、外展峰力矩,内收、外展平均力矩以及外展内收力矩比值均显示男性大于女性,且有显著性差异;(4)踝关节外展、内收肌力并非随着步向角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内、外八字步态踝关节外展、内收肌力均小于正常步态;(5)30°/s和120°/s两种速度下,3种步态的踝关节外展内收肌力比都几近相等,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23岁左右青年大学生步向角的正常范围为1~15°,小于1°为内八字步态,大于15°为外八字步态;(2)步向角、踝关节外展、内收肌力矩,外展内收肌力比均存在性别差异;(3)内、外八字不良步态形成的肌力学原因是踝关节外展、内收肌力同时薄弱,而不是外展内收肌力发展失衡,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向角 踝关节 等动肌力矩 外展内收肌力矩比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阳 张秋霞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为试验组,匹配15名无踝关节伤病的正常人为对照组。通过40 cm的单腿下落试验,分析2组受试者在着地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指标的差异...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为试验组,匹配15名无踝关节伤病的正常人为对照组。通过40 cm的单腿下落试验,分析2组受试者在着地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指标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间的差异性,检验水准选P=0.05。结果:在着地过程各方向地面反作用力的比较中,无论是峰值,还是标准化的峰值,2组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试验组各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对应时刻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着地过程膝踝屈伸最大角度、着地时间和着地时间内角度的变化量比较中,试验组的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着地过程 地面反作用力 着地时间 膝踝角度
下载PDF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技术评价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对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雷程翔 殷继超 +5 位作者 胡兴律 魏帆 许磊 陈玉辉 王墉琦 王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临床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64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予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招募本院64例健康职工为健康组。比较足底筋膜炎...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临床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64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予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招募本院64例健康职工为健康组。比较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与健康人在三维步态分析参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健康组步态参数比较,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与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健康比较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摆动相时间、单步长、跨步长、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踝关节矢状面运动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对治疗PF具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VAS评分、步态参数上均有改善。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可以作为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评估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 三维步态分析 膝关节运动角度 踝关节运动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