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维数据流的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余立苹 李云飞 朱世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传统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检测算法在高维数据检测中存在精度无法保证以及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此,结合高维数据流的特点运用角度方差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角度方差的数据流异常检测算法。通过构建最佳数据集网格和最近数据网格的... 传统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检测算法在高维数据检测中存在精度无法保证以及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此,结合高维数据流的特点运用角度方差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角度方差的数据流异常检测算法。通过构建最佳数据集网格和最近数据网格的小规模数据流计算集,以快速即时地衡量最新数据点的异常程度,将改进的算法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电梯真实数据流检测,实现电梯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ABOD、HODA等算法相比,改进算法能有效识别高维数据流中的异常点,可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传感器高维数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高维数据流 异常检测 海量数据 角度方差
下载PDF
基于接触应力均化的摆线轮修形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丁国龙 秦园 +2 位作者 明廷伯 赵大兴 余运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1-1089,共9页
在传统组合修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摆线轮传动精度和齿面接触应力,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应力均化的摆线轮修形方法。将摆线针轮齿廓传动压力角最小的工作段作为修形量优化的区间,分析所需齿侧间隙,选定合理的转角修形量范围;以转角修形齿廓... 在传统组合修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摆线轮传动精度和齿面接触应力,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应力均化的摆线轮修形方法。将摆线针轮齿廓传动压力角最小的工作段作为修形量优化的区间,分析所需齿侧间隙,选定合理的转角修形量范围;以转角修形齿廓为目标齿廓,用等距和移距组合修形逼近方法确定相应的等距和移距修形量,并将其代入摆线轮传动受力方程,得到优化区间内同时啮合各齿之间接触应力分布方差;以同时啮合各齿之间接触应力分布方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在转角修形量范围内,搜索出最佳的转角修形量以及对应的组合修形量。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传动精度,并显著改善齿面受力状况,延长摆线轮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轮 接触应力均化 压力角 组合修形 分布方差
下载PDF
基于角度方差的多层次高维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圣楠 钱红燕 李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3-3386,共4页
异常检测一直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检测算法在应用于高维数据时存在检测精度无法保证和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基于角度方差的异常检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高维数据异常检测算法(hybrid outlier ... 异常检测一直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检测算法在应用于高维数据时存在检测精度无法保证和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基于角度方差的异常检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高维数据异常检测算法(hybrid outlier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ngle variance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HODA)。算法结合了粗糙集理论,分析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排除影响较小的属性;通过分析各维度上的数据分布,对数据进行网格划分,寻找可能存在异常点的网格;最后对可能存在异常点的网格计算角度方差异常因子,筛选异常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与ABOD、Fast VOA和经典LOF算法相比,HODA算法在保证精测精度的前提下,运行时间显著缩短,且可扩展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异常检测 降维 网格 角度方差
下载PDF
CaSO_(4)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蒸发结晶特性研究
4
作者 董立婷 胡丽娜 杜一枝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9,共8页
目的在铝基底上制备稳定的超疏水表面,研究其表面上硫酸钙液滴的蒸发结晶特性。方法通过简单的化学刻蚀法制备了一种超疏水表面,基于温湿度可控的可视化平台开展固着硫酸钙液滴的蒸发过程实验研究。同时,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开发了多变... 目的在铝基底上制备稳定的超疏水表面,研究其表面上硫酸钙液滴的蒸发结晶特性。方法通过简单的化学刻蚀法制备了一种超疏水表面,基于温湿度可控的可视化平台开展固着硫酸钙液滴的蒸发过程实验研究。同时,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开发了多变量拟合二次回归模型来描述其对液滴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基底温度为40、50、60℃时,硫酸钙液滴和纯水液滴在亲水铝片表面上的蒸发模式均表现为CCR模式,在超疏水铝片表面上均表现为CCA模式。在超疏水铝片表面,纯水液滴与硫酸钙液滴的蒸发模式略有不同:在蒸发后期,硫酸钙液滴边缘盐分增加,在重力和Marangoni效应作用下,外部逐渐形成盐壳,接触半径呈上升趋势,说明超疏水表面不利于盐滴的钉扎。当蒸发速率较低时,在外部更容易形成盐壳,一旦外部形成盐壳,蒸发机制即发生了变化,液滴内部水分子需要克服盐壳内外的压差,并通过盐壳扩散进一步蒸发。结论通过固着液滴实验验证了硫酸钙液滴的蒸发模式与基底温度无关,而与基底的润湿性有关,并且液滴的蒸发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R^(2)=0.9937的多变量拟合二次回归模型,对影响液滴蒸发的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超疏水表面上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硫酸钙液滴的蒸发速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为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化学刻蚀法 盐液滴蒸发 固着液滴法 蒸发速率 接触角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励磁电压方波调制的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算方法
5
作者 张小科 刘卫国 +2 位作者 焦宁飞 毛帅 姚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73-4081,I0027,共10页
现有基于高频注入的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算方法由于高频衰减,面临失效风险。该文基于主电机定转子互感,提出一种“基于励磁电压方波调制的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算方法”,将励磁电压作为载波,用低频方波... 现有基于高频注入的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算方法由于高频衰减,面临失效风险。该文基于主电机定转子互感,提出一种“基于励磁电压方波调制的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算方法”,将励磁电压作为载波,用低频方波对其进行调制后,提取主电机定子侧低频响应电流用于转子初始位置估算。定子逆变器三相下管导通状态下,该方法分为2步:首先对励磁电压进行低频方波调制,采集主电机定子低频感应电流用于转子初始位置预估算;其次,由预估算初始位置,判断励磁电压断电前后相关电流特征,得到包含磁极信息的最终初始位置。所提方法通过虚拟角度变换和方差对采集低频电流进行处理。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式同步起动/发电机 转子初始位置估算 励磁电压方波调制 虚拟角度 方差
下载PDF
DSR试验应变值对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慕海瑞 赵国云 《公路交通技术》 2013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试验手段对现行规程中动态剪切试验的应变控制范围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应变值对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变值对沥青胶结料复数剪切模量和高温劲度无显著影响,而对相位角则有显著影响,表明其粘性成分会有所... 通过试验手段对现行规程中动态剪切试验的应变控制范围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应变值对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变值对沥青胶结料复数剪切模量和高温劲度无显著影响,而对相位角则有显著影响,表明其粘性成分会有所增大;其温度因素对复数剪切模量和相位角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 应变值 复数剪切模量 相位角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场的目标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韶格 刘宾 苏新彦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4期180-185,共6页
针对传统被动光场成像在对低纹理目标进行重建时精确度低问题,论文结合光场成像与结构光技术,将颜色通道作为载体,分别对应三个不同频率条纹图,利用一帧复合条纹图投射被测目标表面,接收端在多个方向对目标表面变形条纹进行记录。获取... 针对传统被动光场成像在对低纹理目标进行重建时精确度低问题,论文结合光场成像与结构光技术,将颜色通道作为载体,分别对应三个不同频率条纹图,利用一帧复合条纹图投射被测目标表面,接收端在多个方向对目标表面变形条纹进行记录。获取的结构光场通过利用傅立叶分析法,得到相位编码场,由于相位编码场的角度方差在整个深度范围内呈单峰分布,当目标表面深度与重聚焦的深度一致,角度方差最小,以此来确定目标深度信息,相比于传统三维成像技术,提高了重建精度,且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纹理目标 复合条纹投影 结构光场 傅里叶分析法 角度方差
下载PDF
Maximizing ionic transport of Li1+xAlxTi2-xP3O12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storage:A theoretical study
8
作者 Tiantian Wang Jun Mei +1 位作者 Jianjun Liu Ting Li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4期45-51,共7页
The concept of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provides an efficient solution towards highly safe and long-life energy storage,while the electrolyte-related challenges impede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Li1+xAlxTi2-xP3O12(0... The concept of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provides an efficient solution towards highly safe and long-life energy storage,while the electrolyte-related challenges impede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Li1+xAlxTi2-xP3O12(0≤x≤1)with superior Li ionic conductivity holds the promise as an ideal solidstate electrolyte.The intrinsic mechanism to reach the most optimum ionic conductivity in Al-doped Li1+xAlxTi2-xP3O12,however,is unclear to date.Herein,this work intends to provide an atomic scale study on the Li-ion transport in Li1+xAlxTi2-xP3O12electrolyte to rationalize how Al-dopant initiates interstitial Li activity and facilitate their easy mobility combin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and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simulations.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interstitial Li ions introduced by Al dopants can effectively activate the neighboring occupied intrinsic Li-ions to induce a long-range mobility in the lattice and the maximum Li ionic conductivity is achieved at 0.50 Al doping concentration.The Li-ion migration paths in Li1+xAlxTi2-xP3O12have investigated as the degree of distortion of[PO4]tetrahedra and[TiO6]octahedra resulted by different Al doping concentrations.The asymmetry of the surrounding distorted[PO4]and[TiO6]polyhedron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ducing the migration barrier of Li ions in Li1+xAlxTi2-xP3O12.The flexible[Ti O6]polyhedrons with a capacity to accommodate the structural distortion govern the Li ionic conductivity in Li1+xAlxTi2-xP3O12.This work rationalizes the mechanism for the most optimum Li ionic conductivity in Al-doped Li Ti2P3O12electrolyte and,more importantly,paves a road for exploring novel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electrol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olid-state-electrolyte Li ionic conductivity Bond angle variance Al-dopant
原文传递
巡检机器人中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系统 被引量:58
9
作者 许丽 石伟 方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82-1790,共9页
为了解决智能巡检机器人仪表读数识别中易受光照变化影响、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高压变电场中常见指针区域的图像特点,建立了指针式仪表读数高精度识别系统。鉴于巡检机器人的室外工作环境,提出了迭代最大类间方差算法,实现了多种光... 为了解决智能巡检机器人仪表读数识别中易受光照变化影响、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高压变电场中常见指针区域的图像特点,建立了指针式仪表读数高精度识别系统。鉴于巡检机器人的室外工作环境,提出了迭代最大类间方差算法,实现了多种光照条件下仪表图像的指针区域提取。经过分析指针转动和图像特性,提出了基于Hough变换的指针角度识别,推导出指针角度与仪表读数的函数关系。该算法较传统Hough变换角度提取法,增加了指针中心线通过表计中心等约束条件,提高了指针角度提取的精度,降低了搜索数据量和搜索时间。通过大量实验验证所建立的表计读数识别系统可实现室外各种光照条件下表计读数识别,获得95%以上的正确识别率。多组鲁棒性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对光照条件、指针宽度、表盘干扰、拍摄角度(不产生指针阴影)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由于拍摄角度而产生指针阴影时,会引起较大的指针中心线提取和角度计算偏差,从而降低仪表读数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读数识别 指针提取 指针夹角计算 最大类间方差 HOUGH变换
下载PDF
粒状碎屑溜砂坡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研究(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成华 张小刚 +1 位作者 阙云 何思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的“三大要素”——砂源区、溜动区和形成区、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的散体结构特征和天然休止角。通过影响天然休止角的主要因素和显著性分析,... 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的“三大要素”——砂源区、溜动区和形成区、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的散体结构特征和天然休止角。通过影响天然休止角的主要因素和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天然休止角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粒状碎屑溜砂坡的稳定性和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碎屑溜砂坡 形成条件 天然休止角 双因素方差分析 线性回归方程
下载PDF
基于不完备投影数据重建的四种迭代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阙介民 王燕芳 +3 位作者 孙翠丽 魏存峰 史戎坚 魏龙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在发射成像和穿透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投影数据不完备,若仍采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产生伪影,而迭代算法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应用不同的迭代算法分别就真实标准线对测试卡的稀疏投影数据和有限角度投影数... 在发射成像和穿透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投影数据不完备,若仍采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产生伪影,而迭代算法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应用不同的迭代算法分别就真实标准线对测试卡的稀疏投影数据和有限角度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定量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几种迭代算法的工程或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投影 有限角投影 迭代算法 图像总变差 MAP
下载PDF
空空导弹目标截获概率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峰 王新龙 王起飞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0,共6页
为提高中、末制导交接班时导引头对目标的截获能力,对空空导弹采用高精度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时导引头的指向误差及其对目标截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末制导交接班时雷达导引头的速度截获概率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建立... 为提高中、末制导交接班时导引头对目标的截获能力,对空空导弹采用高精度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时导引头的指向误差及其对目标截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末制导交接班时雷达导引头的速度截获概率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建立了雷达测量误差、初始对准误差和惯性元器件误差与导弹位置、姿态测量误差和目标位置测量误差的关系,并得到了其误差影响的方差表达式;然后,对比分析了导弹位置、姿态测量误差和目标位置测量误差造成的导引头指向误差随导弹发射距离的变化;最后,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和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对导引头截获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远程空空导弹,导弹位置测量误差是影响导引头截获概率最重要的因素;采用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可以减小导弹的位置测量误差,并将导引头截获概率的95%置信区间由(0.715 6,0.811 0)提高到(0.880 2,0.94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获概率 空空导弹 指向误差 方差分析 蒙特卡罗法
下载PDF
GPS/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定位的定权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福丽 王潜心 +1 位作者 成英燕 韦铖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9,32,共3页
正确合理地确定观测值的权是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合定位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对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合定位中几种常用的定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GPS/GLONASS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 正确合理地确定观测值的权是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合定位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对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合定位中几种常用的定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GPS/GLONASS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GPS/GLONASS导航系统组合定位中等精度定权的定位结果精度较差,卫星高度角定权和误差分布律概率密度函数定权后的定位结果精度相当,但较等精度定权法的定位精度都有所提高,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定权的定位结果精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定位 卫星高度角 误差分布律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
原文传递
光束在强湍流区中传播的到达角起伏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宠 马晶 谭立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4,共4页
基于修正Rytov理论,导出了适用于强湍流区的无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到达角起伏方差表达式及其功率谱表达式,分析了散射盘对到达角起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出的方差表达式在弱湍流区也适用,随着Rytov方差的增加到达角起伏趋于饱和;高... 基于修正Rytov理论,导出了适用于强湍流区的无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到达角起伏方差表达式及其功率谱表达式,分析了散射盘对到达角起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出的方差表达式在弱湍流区也适用,随着Rytov方差的增加到达角起伏趋于饱和;高频功率谱的下降速度随着散射盘尺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到达角起伏 方差 功率谱 强湍流区
下载PDF
渐进成形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新太 王进 +2 位作者 顾宁 王旭 孙树峰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33,46,共6页
采用普通单点渐进成形技术探究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法,探讨Z轴层进给量、进给速度、工具头直径、润滑方式这4种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研究4种工艺参数对... 采用普通单点渐进成形技术探究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法,探讨Z轴层进给量、进给速度、工具头直径、润滑方式这4种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研究4种工艺参数对成形极限角的影响顺序及成形性能的显著影响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工具头直径是影响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最大因素,其次依次为润滑方式、进给速度、Z轴层进给量。由极差分析得出一组最优参数组合为A2B2C1D3,其最大成形极限角为82. 78°。由方差分析可知,4种工艺参数中对成形性能影响显著的是工具头直径,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渐进成形 成形极限角 正交实验 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高精度光纤陀螺光源强度噪声的抑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绪友 张瑞鹏 +1 位作者 吴磊 张勇刚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3,共4页
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的光源强度噪声是影响高精度光纤陀螺随机游走系数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陀螺随机游走系数,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提出了一种抑制光纤陀螺光源强度噪声的方法。利用耦合器两个输出端输出光的相关性,将两束光转换为电信... 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的光源强度噪声是影响高精度光纤陀螺随机游走系数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陀螺随机游走系数,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提出了一种抑制光纤陀螺光源强度噪声的方法。利用耦合器两个输出端输出光的相关性,将两束光转换为电信号送入FPGA中,用数字电路相减法实现光源强度噪声的抑制。通过Allan方差法对抑制前后陀螺输出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数字相减法可以有效的抑制光纤陀螺的光源强度噪声,角随机游走系数与抑制前相比减小33%。该方法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具有工程实现简便、可靠性高、维护容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光源强度噪声 角随机游走系数 数字相减法 ALLAN方差
下载PDF
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明 夏智勋 王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0-664,共5页
针对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比临近空间的"空-地"链路和"空-天"链路,给出了"空-空"链路的大气信道特征:一方面,从大气成分等因素出发,指出了可... 针对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比临近空间的"空-地"链路和"空-天"链路,给出了"空-空"链路的大气信道特征:一方面,从大气成分等因素出发,指出了可能造成"空-空"链路大气衰减的3种原因,得到了"空-空"链路的大气衰减信道;另一方面,由相关资料得到"空-空"链路所在空域的大气湍流尺度,再根据大气湍流尺度与激光光束直径的对比关系引发的湍流效应的不同,分析了"空-空"链路的大气湍流信道。其次,重点针对大气湍流效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光强闪烁方差与通信传输距离、光强闪烁方差与激光波长、到达角起伏方差与传输距离的关系。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激光通信链路 传输特性 光强闪烁 到达角起伏 方差
下载PDF
织物多向抗皱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婷 刘成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为了全面评价织物多向抗皱性,运用YG541E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24块织物12个不同方向的折皱回复角。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的折皱回复角存在显著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出的折皱回复角综合指标的标准偏差均小... 为了全面评价织物多向抗皱性,运用YG541E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24块织物12个不同方向的折皱回复角。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的折皱回复角存在显著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出的折皱回复角综合指标的标准偏差均小于经纬平均值标准差,故推断出运用综合指标作为织物抗皱性评定指标更为合理;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出的综合指标作为织物抗皱性评定指标更为合理;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综合折皱回复角与不同角度折皱回复角的模型:Y=9.010+0.108X1+0.173X2+0.179X3+0.321X4+0.145 X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皱回复角 各向异性 SPSS方差分析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近海激光通信分集技术对大气湍流扰动抑制的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一芒 高世杰 盛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52,共7页
为评估分集收发技术在近海面激光通信系统应用中对大气湍流扰动的抑制作用,设计了基于对多路1 550 nm激光光斑同步采集的验证实验方案。采用由时统终端触发的FPGA+多核DSP架构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实现目标中心位置的提取与目标灰度和的统... 为评估分集收发技术在近海面激光通信系统应用中对大气湍流扰动的抑制作用,设计了基于对多路1 550 nm激光光斑同步采集的验证实验方案。采用由时统终端触发的FPGA+多核DSP架构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实现目标中心位置的提取与目标灰度和的统计,进而得到激光从发射端至接收端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和闪烁指数。分别比较了等功率条件下单路发射和双路发射间、双孔径接收与等效单孔径接收间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和闪烁指数,同时比较了不同跨距下双孔径接收的效果。实验表明,在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与单路发射相比,双路发射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大气湍流扰动产生的到达角起伏和光强闪烁;在接收面积相同情况下,双孔径接收较单孔径接收所产生的到达角起伏与光强闪烁更弱,且在一定范围内,双孔径间的跨距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大气湍流 分集技术 到达角起伏方差 闪烁指数
下载PDF
车速与前轮转角的极限关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树凤 张大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37-240,共4页
针对车辆行驶时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车辆紧急转向避撞的工况,为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分析车辆转向过程中车速与前轮转角间的极限关系。首先对最大侧向加速度法以及最小总方差法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采用ADAMS... 针对车辆行驶时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车辆紧急转向避撞的工况,为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分析车辆转向过程中车速与前轮转角间的极限关系。首先对最大侧向加速度法以及最小总方差法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采用ADAMS/CAR建立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角阶跃动力学仿真,在保证车辆转向稳定的条件下,获取车速与前轮转角间的极限关系,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得出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或无人驾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工况 车辆稳定性 车速 前轮转角 最小总方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