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嘉炜 高觉民 +1 位作者 黄玉杰 傅传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H患者54例,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5g加入葡...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H患者54例,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5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从病程第3天开始使用,连用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水平,观察经颅超生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CVS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出院时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血浆NO、ET-1、6-K-PGF1α水平升高(P<0.05)、TXB2水平下降(P<0.05)、CVS的发生率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P<0.05)及出院时GOS评分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是一种防治aSAH后CVS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水平,即升高血浆NO、前列环素(PGI2)含量,降低血栓素A(TXA2)含量从而扩张脑血管,同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葛根素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脑脊液分析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亚急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云飞 程琼 +3 位作者 汪银洲 刘君鹏 郑峥 魏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30 d内发生脑积水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47例aSAH患者,按照发病30 d...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30 d内发生脑积水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47例aSAH患者,按照发病30 d内CT检查结果分为亚急性脑积水组(n=50)与无脑积水组(n=97),所有患者术后3 d内均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记录首次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蛋白含量及IL-6等定量分析指标,另收集两组临床、影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亚急性脑积水的危险性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脑积水的预测界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术前脑积水、合并脑室出血及脑脊液红细胞计数、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入脑室、术前脑积水及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升高、IL-6水平升高是aSAH患者术后30 d内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和IL-6预测aSAH患者术后30 d内脑积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966,诊断界值分别为78950×10^(6)/L及62.25 pg/mL。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动脉瘤栓塞术后3 d内脑脊液中IL-6定量分析对aSAH患者进行亚急性脑积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脑脊液 IL-6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兆侠 王丽 赵红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9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9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ADL评分、KP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33%(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KP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节化护理 预后
下载PDF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2 位作者 陆士奇 陈罡 赵益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neurysmaX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动... 目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neurysmaX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DSA和(或)CT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1)入院时发病已超过72h或即将死亡患者;(2)在外院已接受手术、介入或内科保守治疗患者;(3)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4)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孕期患者。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抗原和ADAMTS13活性,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3个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相比在第1天、第4天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组与预后不良组在T1时间点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下降;而在是否发生CVS患者之间血浆ADAMTS13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水平升高、ADAMTS13活性下降与DCI发生有关,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VWF ADAMTS13 迟发性脑缺血 脑血管痉挛 预后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峰 姚声涛 +2 位作者 王小强 余国清 冯宇轩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术后肺炎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常见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显著增加,该病的发生涉及患者自身状态、疾病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处理等,同时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 术后肺炎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常见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显著增加,该病的发生涉及患者自身状态、疾病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处理等,同时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还应预见性地评估术后肺炎发生的可能性并制订相应诊疗方案。术后肺炎发生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均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充分了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早期预防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大冬 蒋宽 +1 位作者 吴达 储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1-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脑缺血组(n=68)和... 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脑缺血组(n=68)和迟发性脑缺血组(n=32)。血清中AQP4和Ne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QP4与NeuN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QP4和NeuN水平对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相比,迟发性脑缺血组WFNS分级为Ⅲ~Ⅳ级患者占比、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占比以及血清AQP4水平较高,血清NeuN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血清AQP4和NeuN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AQP4是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NeuN是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QP4预测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81~0.942),敏感度为76.50%,特异度为83.82%,截断值为1.19 ng/L;NeuN预测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AUC为0.771(95%CI:0.672~0.870),敏感度为78.10%,特异度为76.50%,截断值为0.47μg/mL;AQP4联合NeuN预测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AUC为0.879(95%CI:0.811~0.948),敏感度为90.60%,特异度为75.00%;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NeuN单独诊断(Z=2.476,P=0.013)。结论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NeuN水平下调,AQP4水平上调,AQP4联合NeuN可作为预测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MDT诊疗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宝月 侯尚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089-409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9例aS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9例aS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常规诊疗及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昏迷程度、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障碍。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出院3个月、6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SAH病人中实施MDT诊疗模式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病人认知神经功能恢复及康复以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多学科团队协作 认知 疼痛 昏迷 活动能力 护理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镁剂抗脑血管痉挛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洪宽 赵亚军 +5 位作者 陈如东 何跃 于加省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06-2109,共4页
目的 探讨硫酸镁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 (OVI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硫酸镁预防性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目的 探讨硫酸镁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 (OVI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硫酸镁预防性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和既往Meta分析文献的“参考文献”逐条核对,对文献查漏排重.采用Jadad评分量表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2314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镁组能够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81,95%可信区间(CI):0.66 ~0.99,P<0.05];硫酸镁组与对照组aSAH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7,95% CI:0.78 ~1.19,P>0.05).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镁组对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或者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有改善作用,但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vWF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2 位作者 陆士奇 陈罡 赵益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结果①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在第1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GMP一140水平在各组早期均显著升高,在第1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GMP-140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早期vWF水平与DCI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P选择素(GMP-140) 迟发性脑缺血(DCI) 脑血管痉挛(CVS) 预后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并发肺水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娅秋 曾义 +2 位作者 刘蓉安 兰蕴平 梁宗安 《西部医学》 2020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诊断明确aSAH发生48 h内并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根...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诊断明确aSAH发生48 h内并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iCCO监测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SAH后早期PE、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率、入组第1~7 d每日液体总入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所有入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神经功能状态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PE组(并发PE患者)和非PE组(未并发PE患者),比较6个月后PE组和非PE组患者MRS评分。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手术方式、Hunt-Hess分级、WFN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PiCCO监测组PE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入组后第1~7 d每日液体总入量均显著减少(P<0.05);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DC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E组和PE组神经功能状态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与指导可显著降低aSAH后早期并发PE的发生率、减少液体入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6个月后MRS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早期并发PE患者临床预后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水肿 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迟发性脑缺血 MRS评分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体积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覃彬 黄志坚 +3 位作者 余金辉 郭宗铎 何朝晖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0-797,共8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1周内脑体积(brian volume,BV)的变化规律,以及脑体积变化差值(change of brain volume,COBV)与脑体积变化率(change rate of brain volume,CRBV)对患者...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1周内脑体积(brian volume,BV)的变化规律,以及脑体积变化差值(change of brain volume,COBV)与脑体积变化率(change rate of brain volume,CRB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我科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3D-Slicer测量患者出血后第1、5、7天的脑体积、脑体积变化差值(COBV=出血后1周内最大脑体积值BVmax-最小脑体积值BVmin)以及脑体积变化率(CRBV=COBV/颅腔体积×100%)。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将aSA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1~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估COBV以及CRBV对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89例。在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为(1193.9±108.7)mL,其数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时间点(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BV及CRBV为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OBV及CRBV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和0.882,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2.1 mL和5.6%,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9.4%和79.4%,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9.1%。结论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明显大于出血后第1、7天的脑体积;COBV及CRBV是aSAH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D-Slicer 脑体积变化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分型与栓塞术预后的相关性
12
作者 崔传举 燕燕 +2 位作者 王玉香 李彦玲 李艾帆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不同CT分型与动脉瘤栓塞术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ASAH患者,比较ASAH患者不同CT分型的Hunt-Hess分级情况,统计ASAH患者不同CT分... 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不同CT分型与动脉瘤栓塞术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ASAH患者,比较ASAH患者不同CT分型的Hunt-Hess分级情况,统计ASAH患者不同CT分型情况、ASAH患者不同CT分型预后评分、ASAH患者不同CT分型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ASAH患者Ⅰ型共49例,占61.25%,其中Ⅰa型13例,Ⅰb型12例,Ⅰc型24例;Ⅱ型共31例,占38.75%,Ⅱa 16例,Ⅱb 15例;ASAH患者不同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患者预后良好51例,占63.75%,预后不良29例,占26.25%;ASAH患者不同CT分型手术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ASAH患者在术后1、3、7、14 d的CRP水平均低于Ⅱ型ASA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H患者的不同CT分型与栓塞术后预后评估指标有较好相关性,对临床ASAH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分型 动脉瘤栓塞术预后
下载PDF
低钠血症及血钠波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油 朱继 《医学信息》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低钠血症与血钠波动的特点,分析低钠血症与钠波动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8月收治的189例aSAH病例,根据血钠波动最大值,分为<6 mmol/L,6~12 ...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低钠血症与血钠波动的特点,分析低钠血症与钠波动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8月收治的189例aSAH病例,根据血钠波动最大值,分为<6 mmol/L,6~12 mmol/L,>12 mmol/L三组,以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钠波动与患者预后的联系。结果 mRS≥4组的患者发病后入院时间间隔短于mRS≤1组,mRS≥4组的患者鞍上池出血区域CT值均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预后差,Fisher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较Ⅰ~Ⅱ级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位置在后循环的患者比颈内动脉段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钠波动6~12 mmol/L组中,mRS≤1者26例(31.71%),2≤mRS≤3者25例(30.49%),mRS≥4者31例(37.80%);>12mmol/L组中mRS≤1者1例(6.67%),2≤mRS≤3者2例(13.33%),mRS≥4者12例(80.00%)。病程中血钠波动6~12 mmol/L及>12 mmol/L组,较<6 mmol/L组患者mRS评分更高,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AH患者中,血钠的波动,而非低血钠本身,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有统计学关联,这与现行的理念存在冲突,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钠波动 低钠血症 Rankin修订量表评分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更申 吴国彪 +1 位作者 范振增 孙国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夹闭38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Ⅰ~Ⅱ级(283例)、Ⅲ级(75例)和Ⅳ~Ⅴ级(29例)三组,各组依据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再分为早...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夹闭38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Ⅰ~Ⅱ级(283例)、Ⅲ级(75例)和Ⅳ~Ⅴ级(29例)三组,各组依据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再分为早期(发病后0~3d)、中期(4~10d)和晚期(11d~)手术治疗三个亚组。比较接受不同时段手术治疗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及出院时结果良好(GOS≥4)发生率。结果:Ⅰ~Ⅱ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90.2%(46/51)、82.0%(41/50)和83.5%(152/182)。Ⅲ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56.0%(14/25)、80.0%(4/5)和57.8%(26/45)。Ⅳ~Ⅴ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46.2%(6/13)、20.0%(1/5)和0.0%(0/11)。Ⅰ~Ⅱ级和Ⅲ级接受不同时间段手术夹闭治疗患者的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及出院时结果良好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结果良好率显著高于非早期手术组(P=0.026),而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无显著差别。结论:Hunt&HessⅠ~Ⅲ级的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均可,Ⅳ~Ⅴ级患者应早期接受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时机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积水
下载PDF
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佑祥 吴中学 +2 位作者 王忠诚 张友平 孙晓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方法 股动脉或颈动脉 Seldinger○s 穿刺。用pusher 推入自制弹簧圈或用 M D S 系统送入合适长度的微弹簧圈到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腔。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42... 目的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方法 股动脉或颈动脉 Seldinger○s 穿刺。用pusher 推入自制弹簧圈或用 M D S 系统送入合适长度的微弹簧圈到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腔。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42 例动脉瘤中38 例 (90 % ) 术后立即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 另外4 例(10 % ) 动脉瘤部分栓塞。20 例病人接受 D S A 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不全栓塞的4 例动脉瘤中1 例后交通动脉瘤半年后行 D S A 见动脉瘤颈部扩大, 行二次栓塞, 1 例基底动脉瘤半年后虽经二次栓塞治疗, 一年后复查病人动脉瘤仍在继续扩大, 1 例椎动脉瘤和1 例前交通动脉瘤 D S A 复查见动脉瘤腔已完全闭塞。结论 对于囊状动脉瘤 S A H 急性期的病人, 微弹簧圈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弹簧圈 囊内栓塞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瘤出血分布特征与指向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文峰 张龙 +5 位作者 张国忠 李伟光 何小艳 邱晓瑜 王刚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分布特征及它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分布特征及它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资料。总结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出血的分布特征。前交通动脉瘤依瘤体指向分为前下指向、前上指向、后上指向及后下指向型。结果前交通动脉瘤指向:上指向前交通动脉瘤61例(61.0%),其中前上指向型59例(59.0%),后上指向型2例(2.0%);下指向动脉瘤39例(39.0%),其中前下指向型31例(31.0%),后下指向型8例(8.0%)。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分布特征:头部CT均有前纵裂出血,各脑池出血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显著(χ2=75.01,P<0.01),鞍上池、侧裂池、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积血发生率递减。发生颅内血肿及三脑室铸型上指向动脉瘤较下指向动脉瘤多[25例(41.0%)比7例(17.9%),χ2=5.801,P<0.05;11例(18.0%)比1例(2.6%),χ2=4.025,P<0.05]。结论了解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分布特征及它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可提高预判的准确率且有助于确定动脉瘤指向与破口方向并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指向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伍刚 许百男 +1 位作者 姜金利 孙正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术前病情加重组(27例)和手术前病情未加重组(162例)。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11项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与手术前病情加重最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Hunt-Hess分级(OR=2.739,95%CI:1.721~4.359;P=0.000)、意识障碍(OR=4.863,95%CI:1.687~14.020;P=0.003)和运动功能障碍(OR=3.579,95%CI:1.064~12.042;P=0.039)等3项因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失语、脑积水、脑内或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Hunt-Hess分级≥3级、意识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等项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恶化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 运动障碍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小叶 赵淑敏 +4 位作者 白岗 郑娟 贺慧兰 吴媛媛 王莹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脑积水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动脉瘤性SAH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观察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有...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脑积水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动脉瘤性SAH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观察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措施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动脉瘤性SAH术后脑积水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组织蛋白酶S、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刚 吴中亚 李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1期3692-3696,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病人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颅内aS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病人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颅内aS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56名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Cat S、TSP-1水平,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浆Cat S、TSP-1水平对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AH组血浆Cat S、TSP-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浆Cat S、TSP-1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高血压史、吸烟史是影响aSAH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sher分级Ⅲ级或Ⅳ级、Hunt-Hess分级Ⅲ级或Ⅳ级及血浆Cat S、TSP-1水平高是aSAH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Cat S水平预测aSAH病人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88.1%)。血浆TSP-1水平预测aSAH病人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敏感度为65.0%,特异性为90.5%)。结论血浆Cat S、TSP-1水平在aSAH病人中高表达,Cat S、TSP-1水平升高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组织蛋白酶S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预后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绪鑫 周立云 +1 位作者 连宗德 王培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08~2015-09收治的92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行神经介入配合显...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08~2015-09收治的92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行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血管内治疗配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满意,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