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曙报 顾尔伟 +1 位作者 王靖宇 吕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3组:全麻组(A组)、椎管内麻醉组(B组)、椎管内麻醉加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组(C组)。每组4... 目的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3组:全麻组(A组)、椎管内麻醉组(B组)、椎管内麻醉加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组(C组)。每组40例。3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切口局部浸润加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式镇痛。记录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手术时间。调查舒适度,观察术后谵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并发症、脑卒中的发生率,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复苏期的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30d死亡率。结果 3组在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舒适度方面:C组和A组优于B组(P〈0.05),C组和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A组显著高于C组和B组(P〈0.05)。3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发生率、恢复期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30d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椎管内麻醉加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比单纯全麻或单纯椎管内麻醉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案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转归
下载PDF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苏晗 张洁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9期1354-1354,1421,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2年7~10月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30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MMSE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2年7~10月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30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MMSE量表评估结果及血清NSE、S100B、A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估结果及血清NSE、S100B、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d及3dB组的MMSE量表评估结果明显优于A组,而血清NSE、S100B及AB水平则明显低于A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老年骨科患者 短期认知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表面麻醉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仕波 赖铭莹 +1 位作者 李加青 李双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行 2 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采用 2 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 (TSV2 5 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行 2 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采用 2 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 (TSV2 5 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2 2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接受治疗。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 10只眼 ,特发性黄斑前膜 6只眼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4只眼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 2只眼。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 (或 )内界膜剥离 ,气液交换和全氟丙烷 (C3F8)气体眼内充填。手术后随访 1~ 11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 6 .4个月。主要观察分析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患者合作程度、手术效果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所有手术眼均可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时间 2 0~ 2 5 min,平均手术时间约 2 2 min。手术中患者无特别不适 ,能配合手术 ;手术后 2 d内手术创口结膜轻度水肿 ,7d后已无明显痕迹。1个月时仅在巩膜表面见一浅的色素沉着点。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 2只眼 ,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 5只眼 ,玻璃体积血 1只眼 ,结膜下气泡 2只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其他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 9只眼裂孔闭合 ,1只眼裂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适应证 并发症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和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钟惠 江英强 +2 位作者 尹亚岚 黄飞 鲍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照组52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术后伤口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及免疫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d内,观察组患者感染率3.77%低于对照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指标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血糖值与麻醉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肾上腺素术后72h高于麻醉前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CD3+、CD4+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CD8+、CD4+/CD8+比值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均高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且对T淋巴细胞干扰较小、对抗应激状态明显,有可能起到降低术后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 麻醉方式 呼吸道感染 T淋巴细胞 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伟 徐威 钟江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期142-144,15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局部麻醉方式,B组采用静脉镇痛麻醉方式,C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比3组患者术后1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局部麻醉方式,B组采用静脉镇痛麻醉方式,C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比3组患者术后1 h、4 h、8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比3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伤口愈合情况及3组术毕及术后1 d的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 3组患者术后1 h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C组术后4 h、8 h、12 h、24 h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 <0. 05),且A、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A组、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伤口水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 <0. 05)。术后1 d 3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术毕,且C组的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A组及B组(P <0. 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甲状腺联合根治术术后疼痛、不良反应,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甲状腺癌 术后疼痛 免疫功能 颈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喻金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584-2586,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需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外周神经阻...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需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NBA组),镇痛方法均采用静脉镇痛。术后评价患者多个时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效果满意度。结果 T1~T4时点,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NB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6 7);而在T5和T6时点,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NB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16 7);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也显示NBA组的镇痛效果满意度优于其他两组(P=0.016 7)。结论采用外周神经组织麻醉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采用静脉镇痛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科 麻醉方式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肛肠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与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航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8期203-204,共2页
目的观察鞍麻和骶麻、局麻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局麻、鞍麻和骶麻。观察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鞍麻组麻醉效果满意率... 目的观察鞍麻和骶麻、局麻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局麻、鞍麻和骶麻。观察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鞍麻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骶麻、局麻组(P<0.05);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鞍麻组和骶麻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鞍麻在肛肠手术有比骶麻、局麻更好的优势,而且其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变异少,是肛肠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手术 麻醉方法 鞍麻 骶麻 局麻 选择与研究
下载PDF
麻醉方法及深度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坤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方法及深度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30例和单纯静脉麻醉30例,并根据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分为深麻醉亚组和浅麻醉亚组。检测患者麻醉前、手术毕、手... 目的探讨麻醉方法及深度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30例和单纯静脉麻醉30例,并根据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分为深麻醉亚组和浅麻醉亚组。检测患者麻醉前、手术毕、手术后72 h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结果深麻醉亚组和浅麻醉亚组在手术毕时外周血CD3+、CD4+、CD4+/CD8+T细胞数量以及NK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和术后72 h(P<0.05)。同一种麻醉方式下深麻醉亚组手术毕CD3+、CD4+、CD4+/CD8+T细胞数量及NK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浅麻醉亚组(P<0.05)。结论深麻醉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浅麻醉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麻醉深度 胃癌手术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承玲 李仁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7期2598-2599,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以寻找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方法将2011年7—11月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不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研究组(50例)进行硬膜外阻滞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以寻找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方法将2011年7—11月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不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研究组(50例)进行硬膜外阻滞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分娩 接生 产科 方法 镇痛 产科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宁贤友 尹学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手术90例,术后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0.158%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B组0....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手术90例,术后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0.158%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B组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C组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前20min接自控镇痛泵,输注速率0.05ml/(kg·h),PCA1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4、8、16、32、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PCA使用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术后4、8、16、32、48h各时间点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1.58±9;1.90±0.8;1.62±0.6;1.59±0.7;1.53±0.7)(P〉0.05);三组间Ramesay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肢体麻木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PCA使用的次数明显多于B、C两组(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低浓度(0.158%-0.238%)时,舒芬太尼能够明显的增强镇痛效果,但在浓度达0.238%时单纯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却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局部 投药和剂量 舒芬太尼 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臂丛 麻醉 局部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方法
原文传递
两种麻醉机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学颖 赵峰 +2 位作者 王萃 王莹莹 周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589-359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管路消毒机对其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对照组使用的麻醉机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有效的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全身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 细菌学监测 医院感染 消毒方法
原文传递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邵洪 肖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80例,将其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两...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80例,将其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两组患儿入室安静后5 min(T1)、麻醉诱导后(T2)、切皮时即刻(T3)、术毕(T4)呼吸循环相关参数,记录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结果 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上升均较A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比单纯氯胺酮麻醉更平稳,用药更少,苏醒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治疗应用 七氟醚 儿童 麻醉 全身/方法 外科手术 小/方法 麻醉药 全身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亚男 袁嫕 +3 位作者 张文超 王庚 李正迁 郭向阳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G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腰硬联合...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G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69例。CSEA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GA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案,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镇痛方案。采用睡眠日志评估主观睡眠,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长、觉醒次数;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评估客观睡眠质量,包括总睡眠时间(TST)、快动眼(REM)睡眠、浅睡眠及深睡眠时间;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记录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疼痛情况。结果与CSEA组相比,GA组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觉醒次数显著增加(P<0.05),深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与CSEA相比,接受GA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当晚睡眠障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术后睡眠质量 髋部骨折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建荣 俞瑾 +1 位作者 郑宏 陈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E组采用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G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 d肌钙蛋白Ⅰ水平,术后24,48,72 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G组肌钙蛋白Ⅰ水平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3天E、G组均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1天G组心电图ST-T改变较E、N组明显(P<0.05)。术后3 d高血压发生率G组较E、N组高(P<0.05),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G组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G组术后24,72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术后VAS评分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近,术后心电图ST-T影响小,心肌损害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冠心病 单侧下肢手术 老年
原文传递
麻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施伟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49-5550,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防治疗措施,以降低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410例经外科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麻醉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73例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麻醉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防治疗措施,以降低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410例经外科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麻醉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73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男性感染率为17.7%,女性感染率为18.0%,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22.5%)均高于神经阻滞椎管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麻醉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14.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消毒循环使用过滤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34.3%)明显高于采用一次性过滤器患者(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喉镜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26.3%)明显高于采用气体消毒剂消毒喉镜(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21.9%)明显高于麻醉前使用抗菌药物(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麻醉机污染、喉镜污染及术前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均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对降低麻醉后呼吸道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呼吸道感染 预防治疗 措施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倩茹 罗晓敏 +1 位作者 聂玲 曲青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于麻醉前10min及术后5,20mi...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于麻醉前10min及术后5,20min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麻醉前10min、术后3d采用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3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术后1d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10min两组患者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20minCSEA组MAP,HR水平均低于GA组(P<0.05),术后5,20minCSEA组MAP,HR水平均低于麻醉前10min(P<0.05),术后5,20minGA组MAP,HR水平均高于麻醉前10min(P<0.05)。麻醉前10min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CSEA组MMSE评分高于GA组(P<0.05)。术后3hCSEA组VAS评分低于GA组,术后1dCS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选择CSEA,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的黄斑部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赖铭莹 唐仕波 李加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球结膜浸润麻醉 黄斑部疾病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春美 谢思宁 +2 位作者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麻醉方式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循环稳定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引产出现过强宫缩的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春艳 周敬珍 +3 位作者 王保平 吕小燕 黄小鹏 张翠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 (Misoprostol以下简称米索 )引产出现过强宫缩的对策 ,为临床干预米索引产的过强宫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引产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0 0 3- 0 5~ 2 0 0 4 - 0 8我院产科晚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 (Misoprostol以下简称米索 )引产出现过强宫缩的对策 ,为临床干预米索引产的过强宫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引产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0 0 3- 0 5~ 2 0 0 4 - 0 8我院产科晚期妊娠米索引产出现过强宫缩的 80例 ,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 4 0例 (观察组 ) ,高浓度硫酸镁 VD组 4 0例 (对照组 ) ,应用美国惠普公司 M135 1A型胎儿监护仪 ,观察和比较两组子宫收缩各项指标 (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强度 )的变化。结果 :硬膜外阻滞对过强宫缩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高浓度硫酸镁 VD,应用 30 min后子宫收缩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硬膜外阻滞是安全、有效、实用的干预米索引产出现过强宫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硫酸镁 米索前列醇 子宫收缩 引产/方法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江洁 林伟利 徐旭仲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全麻,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并比较患者各... 目的观察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全麻,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并比较患者各指标变化。结果术后1天和术后5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PD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天,观察组患者PD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1时刻和T3时刻Tau蛋白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T2时刻,观察组Tau蛋白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CD组和非POCD组T1时刻和T3时刻Tau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T2时刻,POCD组Tau蛋白血清浓度显著高于非POCD组,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提高认知功能,减少POCD发生率,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会引起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