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 被引量:34
1
作者 牟发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93,共11页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的媒介、缓冲和沟通功能,并享有很高的声望。三老制是汉代地方...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的媒介、缓冲和沟通功能,并享有很高的声望。三老制是汉代地方统治体制设计中的高明所在。两汉长治久安,号称盛世,与这类政治设计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三老 吏比 地方社会领袖
下载PDF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被引量:37
2
作者 信立祥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47-63,共17页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汉代 画像 车马出行图 祭祀
下载PDF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34
3
作者 吴立 王心源 +4 位作者 周昆叔 莫多闻 高超 刘丽 韩伟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8,共10页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新石器 汉代 古聚落变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第二处庭院发掘简报 被引量:34
4
作者 祝贺 刘海旺 +2 位作者 朱汝生 张新文 张粉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I0006-I0013,F0003,共22页
自2003年下半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共发现10余处汉代庭院遗存,其中第二处庭院坐北朝南,由水井、南大门、西门房、东西厢房、主房、厕所,以及院落西... 自2003年下半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共发现10余处汉代庭院遗存,其中第二处庭院坐北朝南,由水井、南大门、西门房、东西厢房、主房、厕所,以及院落西侧的池塘等部分组成,同时还在庭院的东、北、西三面发现有垄作农田遗迹。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两汉之际的普通民居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杨庄 汉代 聚落遗址 庭院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阮浩波 王乃昂 +1 位作者 牛震敏 贾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3-882,共10页
运用最近邻指数法、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31座汉代古城遗址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1处古城址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古城遗址间平均最近邻直线距离为25.5 km,属于凝聚... 运用最近邻指数法、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31座汉代古城遗址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1处古城址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古城遗址间平均最近邻直线距离为25.5 km,属于凝聚分布模式。汉代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秦长城—秦直道弱影响区(B)、西南集聚区(C)及西北集聚区(D)。其中,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占古城址总量的48.4%。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呈西疏东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背景下,地貌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主要制约城址的选择,而政治、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空间结构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古城遗址 汉代 空间格局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恒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76-83,共8页
尹湾汉墓简牍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批是西汉时期郡县级行政档案,记载有西汉后期东海郡的社会、经济概况,对于研究汉代的上计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这批珍贵的史料对汉代上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汉代 上计制度 尹湾 简牍《集簿》
下载PDF
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 被引量:26
7
作者 石荣传 《中原文物》 2003年第5期62-72,共11页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玉器的神秘作用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达到了巅峰。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而这也是玉器神秘化在汉代达到巅峰的标志。这之后的玉器,佩玉逐渐融入了现实...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玉器的神秘作用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达到了巅峰。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而这也是玉器神秘化在汉代达到巅峰的标志。这之后的玉器,佩玉逐渐融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进入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发展阶段。因此可以说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诸侯王墓 葬玉制度 玉文化
原文传递
辽宁北镇市辽代耶律弘礼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7
8
作者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5 位作者 北镇市文物处 司伟伟 万雄飞 崔蕾 于九江 刘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7,2,共18页
2015年9~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耶律弘礼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一座辽代大型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虽曾被盗,仍保存较多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随葬品和墓志,并发现木棺和木棺床。此墓年代和墓主身份明... 2015年9~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耶律弘礼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一座辽代大型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虽曾被盗,仍保存较多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随葬品和墓志,并发现木棺和木棺床。此墓年代和墓主身份明确,出土遗物较丰富,对研究辽代墓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北镇市 耶律弘礼墓 韩德让 辽显陵 辽乾陵
原文传递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3期8-18,共11页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诸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政治 经济 思想社会风俗 文化艺术 研究现状 鬼神信仰
下载PDF
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丽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变化。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 ,许多制度、礼教仅初露端倪或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因此 ,汉代妇女在家庭中仍居一席之地。她们不仅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和...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变化。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 ,许多制度、礼教仅初露端倪或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因此 ,汉代妇女在家庭中仍居一席之地。她们不仅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妇女 家庭地位 家庭生活 财产所有权 财产支配权 决策权 家庭成员 家庭事务 家庭劳动 作用
下载PDF
汉代伏羲、女娲图像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一也”[1]。即认为此种神像为伏羲、女娲。后来,由于常任侠先生[2]及闻一多先生的精彩论述[3],学界逐渐将汉代画像中的此类人首蛇身图像认可为伏羲、女蜗。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将其中怀抱或手托日、月的人首蛇身图像认定为羲和和常羲,而非伏羲、女娲[4]。近来也有学者欲跳出伏羲、女娲和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伏羲 女娲 图像 升天
原文传递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天象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8-80,2,共13页
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天象图中端坐于四象、日月、南北斗之间的是最高天帝太一,所戴的三锋状冠可能为文献中的"天文冠",象征着合天一三星而成的"太一锋",四象围绕太一表现的是四象(或许代表五帝)夹辅太一。太一画像外... 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天象图中端坐于四象、日月、南北斗之间的是最高天帝太一,所戴的三锋状冠可能为文献中的"天文冠",象征着合天一三星而成的"太一锋",四象围绕太一表现的是四象(或许代表五帝)夹辅太一。太一画像外侧的南北斗是南北斗司命辅佐太一的象征。汉代太一信仰与昆仑升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画像石 天象图 太一 汉代
原文传递
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小波 李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7-42,共6页
通过对汉长安城法天象地 ,焕若星辰 ;唐长安城周易礼制 ,政通人和的分析。论述了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变 ,前者敬“天道” ,后者重“人事”。
关键词 汉长安 唐长安 周礼 规划 天文 人文
下载PDF
汉代女性的工作 被引量:21
14
作者 彭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103,共24页
依据传世文献和文物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建汉代女性"工作"(职业和劳作状况)的历史图像。研究后的初步判断是:第一,汉代女性工作的领域相当宽泛,没有被限制在"男耕女织"或"男耕女爨"的范围内,以"... 依据传世文献和文物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建汉代女性"工作"(职业和劳作状况)的历史图像。研究后的初步判断是:第一,汉代女性工作的领域相当宽泛,没有被限制在"男耕女织"或"男耕女爨"的范围内,以"内"与"外"来区分汉代两性工作的不同是不确切的。第二,由于汉代女性被排斥在公共管理领域之外,女性工作界域的广泛并不意味着女性拥有与男性相近的权利和地位。第三,普通人家妇女的劳作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女性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者,她可能在家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第四,商业活动对汉代女性地位有着怎样的影响还比较模糊。第五,由王制改为帝制,这种从先秦到秦汉国家体制的转变,并没有对汉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位置造成大的影响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女性 工作 内外之别
原文传递
辽宁北镇市辽代韩德让墓的发掘 被引量:21
15
作者 司伟伟(发掘/绘图/摄影) 万雄飞(发掘) +6 位作者 刘昌(发掘) 崔蕾(发掘) 于九江(发掘) 赵杰(发掘) 胡国富(绘图) 王晓磊(绘图) 图旭刚(摄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76,共19页
洪家街墓地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组西北的山坡上,距离北镇市区约5公里(图一)。2015~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处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掘4座墓葬(M1~... 洪家街墓地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组西北的山坡上,距离北镇市区约5公里(图一)。2015~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处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掘4座墓葬(M1~4)(图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口,西南500米处即为小河北墓地,三道沟内还发现了新立、偏坡寺、骆驼峰等辽代遗址[2],并与二道沟的龙岗墓地[3]遥相呼应。其西北倚靠一座小山峰,当地人称“黑石砬子”,该山峰向东南和西南各延伸一个小山梁,围成一个簸箕形的小山坳。墓地东南方向约500米有一条季节性小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北镇市 洪家街墓地 墓志 韩德让 辽代
原文传递
汉代“蚩尤”崇拜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子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3-18,共6页
“蚩尤”神话在汉代得以演绎充实,形成内容丰满的故事。不仅官方祭祀体系中重视“蚩尤”祭祠,民间也有广泛的“蚩尤”信仰。特别是齐鲁地方“蚩尤”崇拜尤为浓重,反映了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如果期求全面地说明汉代意识史,似乎不宜用... “蚩尤”神话在汉代得以演绎充实,形成内容丰满的故事。不仅官方祭祀体系中重视“蚩尤”祭祠,民间也有广泛的“蚩尤”信仰。特别是齐鲁地方“蚩尤”崇拜尤为浓重,反映了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如果期求全面地说明汉代意识史,似乎不宜用“独尊儒术”做简单化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蚩尤 兵主 社会意识
下载PDF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丽英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56-60,74,共6页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卫城防,又从事着与内地妇女不同的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居延 汉简 随军家属 下层妇女 妇女生活 婚姻制度 给粮制度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的“云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卢烈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云何”是东汉以后使用较多的疑问代词,佛典中尤为多见。先秦“云何”用例不多,还不是一个词。西汉“云何”由语气词“云”+“何”凝固成词。东汉汉译佛经中“云何”的使用渐繁,不过语法功能还不完备。
关键词 云何 先秦 两汉 发展
下载PDF
汉代的罚金和赎刑——《二年律令》研读札记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叶青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6期1-13,共13页
罚金和赎刑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重要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经济制裁,属财产刑。由于史料缺乏,这一问题在张家山汉墓竹简等简牍出土以前一直未得到系统研究。汉代的罚金分七个等级: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二斤;它既适... 罚金和赎刑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重要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经济制裁,属财产刑。由于史料缺乏,这一问题在张家山汉墓竹简等简牍出土以前一直未得到系统研究。汉代的罚金分七个等级: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二斤;它既适用于一般百姓,也针对官吏的罪行进行处罚,不限定一定的身份和阶层,所不同的是汉代罚金所涉及的官吏名称较秦律为多,但大都是较低级的官吏。汉代罚金的适用罪名很多,有以下犯上、任人不廉、盗窃、学业不精、打架斗殴等罪行,涉及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各方面,森严的等级性是其本质特征。汉代的赎刑小到赎耐、赎迁,大到赎死,几乎全部刑罚都可以赎。赎宫、赎死已不像秦代时只有特权阶级才可以赎,汉代法律原则上规定平民百姓也可以赎死、赎宫。汉代赎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黄金为主,铜钱为辅,兼及爵位、竹、谷、缣、粟、马、军功等形式。汉代赎刑适用对象很广,各类赎刑从法律表面规定的情况来看没有等级及特权的限制,即官民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罚金 赎刑 《二年律令》 中国 古代法制史
下载PDF
汉代的疫病及其流行特点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文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30,共6页
根据相关文献的统计,两汉时期疫病的流行次数约为50次,其中西汉(含新朝)17次,东汉33次。两汉疫病的传播与战争关系十分密切,与战争有关的疫病约占五分之一。两汉时期的自然灾害已呈现出链发性和群发性的特点,疫病往往是在其他自然灾害... 根据相关文献的统计,两汉时期疫病的流行次数约为50次,其中西汉(含新朝)17次,东汉33次。两汉疫病的传播与战争关系十分密切,与战争有关的疫病约占五分之一。两汉时期的自然灾害已呈现出链发性和群发性的特点,疫病往往是在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流行。大体来看,疫病流行的次数东汉比西汉多,王朝后期比前期多。疫病次数的多少、流行时间的长短和疫情的大小,与国家控制疫情传播的能力有极大关系。两汉时期的疫病发生在治世的少,而在衰世和乱世则发生频繁。相对来说,两汉时期疫病的高发区在南方以及东汉的都城洛阳和关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疫病 疫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