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03
1
作者 欧向军 甄峰 +2 位作者 秦永东 朱灵子 吴泓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3-1002,共10页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人口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总体贡献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对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市场力、内源力、外向力和行政力依次是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市场力和行政力是促进江苏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理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熵值法 动力 回归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396
2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724,共12页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东南方向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江苏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不断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最大。最后,将江苏省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演化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差函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31
3
作者 蒲英霞 葛莹 +2 位作者 马荣华 黄杏元 马晓冬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5-974,共10页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江苏省1978~2002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江苏省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首先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江苏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江苏省1978~2002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江苏省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首先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江苏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其次,江苏省县域局部空间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苏南和苏北县域,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再者,苏南地区对全省的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其扩散效应.大致自1992年以来,苏南和苏北地区内部分别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区域.最后,江苏省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缩小并不是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志,而是南北空间分异的表现.在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作用下,南北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ESDA总体空间差异 局部空间差异 江苏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 被引量:224
4
作者 万绪才 李刚 张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本文探讨了定量方法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运用。文章首先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接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 ,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 。
关键词 区域旅游业 国际竞争力 定量评价 江苏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60
5
作者 薛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3,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 ,通过对空心村的概念、形式、特点、发展过程、地区分异以及影响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非农化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落后、原有村庄的格局以及低效的土地产出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对不同的地区分别提出了促进人口城市化。
关键词 村庄 城市化 江苏 “空心村”现象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244
6
作者 李颖 黄贤金 甄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02-107,共6页
土地利用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以江苏省为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1995~2004年间这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建设用地碳排... 土地利用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以江苏省为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1995~2004年间这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建设用地碳排放每年可达1.09×108t,对碳排放的贡献高达96%以上;耕地每年碳排放可达2.02×106t;林地为主要的碳汇,其总吸收量约为每年1.90×103t(含少量草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边际碳源/汇效应来看,江苏省建设用地面积每变化1km2,其边际碳源/汇效应为6.7692t;耕地为0.0422t;林地为5.7700t。同时对江苏省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江苏省碳排放会有明显增加,面临的碳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依据相关分析结果,论文从碳减排角度提出了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碳源/汇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被引量:221
7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内以及三大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各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表明: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分异较为突出,苏南和苏中的区内和区间经济联系较强,区域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沿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通过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与比较,识别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不仅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而且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江苏
下载PDF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被引量:204
8
作者 马晓冬 马荣华 徐建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8-1057,共10页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1346个小城镇的统计数据,对其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抽取的规模与经济因子值的频率分布都是偏态的,且两因子之间不存在规模-效益的正相关性。随后,对...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1346个小城镇的统计数据,对其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抽取的规模与经济因子值的频率分布都是偏态的,且两因子之间不存在规模-效益的正相关性。随后,对小城镇群体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由密度图显示:小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其密度由东南部的沿长江、环太湖地区向西和向北递减。通过空间自相关测度分析得出:小城镇的经济因子的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规模因子的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最后,将小城镇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按县(市、区)行政单元进行聚类,利用方差图的结论修正聚类结果,得出江苏省小城镇经济发展类型分区:三区、一环(带)、一片,即苏北中部地区、苏中及宁镇区、苏锡常地区、苏北边缘环带、睢宁片区,对应的经济发展类型分别为:弥漫发展型、极核发展型、集群发展型、过渡发展型、持续贫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经济发展 规模 城镇群体 发展型 正相关性 集群发展 发展类型 江苏省 结论
下载PDF
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 被引量:160
9
作者 张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50,共4页
以江苏省开展的三个都市圈规划为例 ,探讨了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规划的背景、地位、类型 ,提出了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 以江苏省开展的三个都市圈规划为例 ,探讨了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规划的背景、地位、类型 ,提出了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协调管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都市圈规划 城镇空间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下载PD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poultry and livestock feeds and manures under intensive farming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84
10
作者 CANGLong WANGYu-jun ZHOUDong-mei DONGYuan-hu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The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poultry and livestock feeds and manures under intensive farming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97 feed and manure samples were sampled from 31 farming plants in 10 major cities of ... The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poultry and livestock feeds and manures under intensive farming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97 feed and manure samples were sampled from 31 farming plants in 10 major cities of Jiangsu. 14 metals, including Zn, Cu, Pb, Cd, Cr, Ni, Mo, Mn, Ba, Co, Sr, Ti, As and Hg, were analyzed after samples acid diges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feed samples contained high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exceeding National Hygienical Standard for Feeds. Meanwhile, it was found that Cu, Zn, Pb, Cd and Cr concentrations in animal manures were also high, for example, Cu concentration in a manure sample reached to as much as 1726 3 mg/kg. Heavy metals loading quantities in soil per year were then calculated when metals contaminated organic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were further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intensive farming FEED MANURE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57
11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3-660,共8页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江苏省
下载PDF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77
12
作者 曹文莉 张小林 +1 位作者 潘义勇 张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 被引量:159
13
作者 蒲英霞 马荣华 +1 位作者 葛莹 黄杏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以江苏省77个县域1978 ̄2000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江苏省区域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首先按照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将所有县域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4种类型,计算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将区域类... 以江苏省77个县域1978 ̄2000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江苏省区域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首先按照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将所有县域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4种类型,计算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将区域类型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加以可视化;最后,以每个区域在初始年份的空间滞后类型为条件,构造空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结果表明:(1)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一直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1990 ̄2000年期间更为显著。(2)那些区域自身及其邻居同时向上转移的地区全部集中在苏南,而区域自身或邻居有一方或双方均向下转移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苏北。(3)江苏省区域人均GDP类型转移显著受到地理背景的制约。在1978 ̄1990年和1990 ̄2000年期间,一个落后区域以落后地区为邻时,其向上转移的概率分别为0.148和0.025,低于平均概率0.2和0.042;一个富裕区域以富裕区域为邻时,其向上转移的概率分别为1.0和0.991,高于平均概率0.987和0.984。这表明,发达的区域背景对区域转移起到了正面影响,而欠发达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为江苏省“俱乐部趋同”现象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趋同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可夫链 江苏省 空间分布格局 马尔可夫链 江苏省 趋同 时空演变 转移概率矩阵 人均GDP 区域背景 演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被引量:172
14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9-1649,共11页
采用2003~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模型,对江苏省5年来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1)... 采用2003~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模型,对江苏省5年来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1)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003年的8794.24万t上升到2007年的16329.85万t,涨幅达86%。其中,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占53.6%。(2)江苏全省土地单位面积碳排放从2003年8.24t/hm2上升到2007年15.53 t/hm2,增幅为88.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单位面积碳排放最大,为95.62 t/hm2。(3)江苏全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大于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达1351.285万hm2。(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大小顺序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及特殊用地〉农用地和水利用地,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碳足迹高达10.89 hm2/hm2。(5)江苏全省单位面积碳足迹也呈明显的扩大趋势,从2003年的0.938hm2/hm2上升到2007年的1.769 hm2/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 被引量:140
15
作者 欧向军 顾朝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1-799,共9页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极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最近的国外区域经济极化有关研究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测度区域经济极化的变量指标,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并发现:随着区域经...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极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最近的国外区域经济极化有关研究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测度区域经济极化的变量指标,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并发现: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区域极化明显增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发展策略、乡村工业化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分析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动力因子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最主要方面。在空间上,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明显表现为南北区域的分化与城乡分化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极化 动力机制 定量分析 江苏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5
16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2 位作者 张强 钟太洋 马其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Ⅱ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相城区;Ш级区,主要包括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太仓市港口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诸桥工业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宝应县安宜民营工业园;Ⅳ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高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环保科技工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V级区,主要包括新沂经济开发区、东台城北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区域上,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43
17
作者 姜海宁 陆玉麒 吕国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 本文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然后运用泰尔指数来定量评价1999—2006年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苏南地带内差异又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定量比较江苏省三大地带入境旅游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44
18
作者 吕立刚 周生路 +5 位作者 周兵兵 戴靓 昌亭 鲍桂叶 周华 李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2-1449,共8页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研究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卒问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规律。研究表明:①1985~2008年,汀苏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州地面积的减少,生态朋地、生活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的转化类型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农村生活刷地、城镇生活用地,牧单牛态用地转化为农业生产用地。②1985~2008年,农业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窄问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有所缓和,城镇生活用地卒问分布经厂力了先加剧后有所缓和的阶段。③1985~2008年,江苏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稍有下降,其中农业生产用地被农村和城镇生活用地大量占用是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用地转化成水域,七态刖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主导功能 生态环境质量 区域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41
19
作者 张秀梅 李升峰 +1 位作者 黄贤金 李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775,共8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2.06t/hm2和84.32t/hm2;③2007年江苏全省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分布格局,13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其排放强度总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建设用地碳排放对总碳排放贡献最大是各地市共同之处;④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的拐点在(2.0~2.1)万元/人附近;⑤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体,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1996年—2007年全省虽然其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全省万元GDP碳排放强度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的,说明江苏全省碳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空间格局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22
20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3 位作者 张强 周峰 马其芳 钟太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60,共7页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23个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23个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度4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可以分为4个层次:①超集约,即土地供求紧张,分值大于0.3;②集约。土地供求平衡,分值在0~0.3之间;③基本集约,土地供求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分值在-0.3—0之间;④欠集约,土地有所闲置,土地产出率较低,分值小于-0.3。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区域差异: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据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水平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