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分析,从数据库中收集大量多中心的肾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别通过...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分析,从数据库中收集大量多中心的肾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别通过logistic法分析了肾癌患者的骨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Cox分析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去除混杂因素后分析了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221例肾癌患者,其中1038例发生了骨转移,通过对比,骨转移患者呈现以下临床特征:男性、年龄偏高、T分期较晚、多数合并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肾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有:T分期高、合并淋巴结及其他远处器官转移。生存分析显示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低于未转移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T4、N1、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减瘤手术为独立保护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减瘤手术仍然是影响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T4肿瘤分期和肺转移。T4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通常预示预后不良。减瘤手术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稳定,肾癌骨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减瘤手术获得生存获益。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建立并验证食管腺癌的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列线图,探讨食管腺癌独立预后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2788例食管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0%,n=1952)和验证集(30%,n=8...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建立并验证食管腺癌的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列线图,探讨食管腺癌独立预后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2788例食管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0%,n=1952)和验证集(30%,n=83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确定训练集独立预后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C指数、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手术和化疗与食管腺癌患者的OS和CSS相关,将以上因素构建食管腺癌OS和CSS的列线图。训练集中OS的C指数0.746(95%CI:0.732~0.760),CSS的C指数0.768(95%CI:0.754~0.781),预测能力较好,在内部验证集中得到类似的结果。列线图预测1、3和5 a OS的AUC分别为0.800、0.839和0.842,CSS的AUC分别为0.800、0.855和0.86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准确预测食管腺癌患者OS和CSS的列线图,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实用的预测工具,并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4-2013年诊断为PLCNEC的患者1 656例,描述其基本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可视化的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通过重复抽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1 656例PLCNEC患者中,男性(55.37%)和诊断年龄≥65岁(52.05%)居多,以白种人(84.12%)为主;40.94%做过手术治疗,37.80%做过放疗,51.93%做过化疗。生存分析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黑种人及其他种族、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5岁,肿瘤长径增大,肿瘤向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扩散为危害因素,肿瘤部位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利用上述与OS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通过基本临床特征来预测PLCNEC患者的1年生存率。重复抽样验证发现该模型1年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C-index为0.76)。结论 PLCNEC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基线肿瘤长径、肿瘤扩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临床特征与PLCNEC生存预后相关;成功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NEC患者1年生存率。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初诊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此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目的分析初诊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此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1614例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肝转移(641例)和非肝转移(973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肝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通过Log-Rank检验计算各因素OS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转移和非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均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骨转移、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641例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与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分析,从数据库中收集大量多中心的肾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别通过logistic法分析了肾癌患者的骨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Cox分析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去除混杂因素后分析了减瘤手术对肾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221例肾癌患者,其中1038例发生了骨转移,通过对比,骨转移患者呈现以下临床特征:男性、年龄偏高、T分期较晚、多数合并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肾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有:T分期高、合并淋巴结及其他远处器官转移。生存分析显示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低于未转移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T4、N1、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减瘤手术为独立保护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减瘤手术仍然是影响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T4肿瘤分期和肺转移。T4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通常预示预后不良。减瘤手术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稳定,肾癌骨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减瘤手术获得生存获益。
文摘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
文摘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建立并验证食管腺癌的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列线图,探讨食管腺癌独立预后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2788例食管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0%,n=1952)和验证集(30%,n=83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确定训练集独立预后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C指数、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手术和化疗与食管腺癌患者的OS和CSS相关,将以上因素构建食管腺癌OS和CSS的列线图。训练集中OS的C指数0.746(95%CI:0.732~0.760),CSS的C指数0.768(95%CI:0.754~0.781),预测能力较好,在内部验证集中得到类似的结果。列线图预测1、3和5 a OS的AUC分别为0.800、0.839和0.842,CSS的AUC分别为0.800、0.855和0.86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准确预测食管腺癌患者OS和CSS的列线图,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实用的预测工具,并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
文摘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4-2013年诊断为PLCNEC的患者1 656例,描述其基本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可视化的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通过重复抽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1 656例PLCNEC患者中,男性(55.37%)和诊断年龄≥65岁(52.05%)居多,以白种人(84.12%)为主;40.94%做过手术治疗,37.80%做过放疗,51.93%做过化疗。生存分析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黑种人及其他种族、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5岁,肿瘤长径增大,肿瘤向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扩散为危害因素,肿瘤部位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利用上述与OS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通过基本临床特征来预测PLCNEC患者的1年生存率。重复抽样验证发现该模型1年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C-index为0.76)。结论 PLCNEC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基线肿瘤长径、肿瘤扩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临床特征与PLCNEC生存预后相关;成功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NEC患者1年生存率。
文摘目的分析初诊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此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1614例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肝转移(641例)和非肝转移(973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肝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通过Log-Rank检验计算各因素OS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转移和非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均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骨转移、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641例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与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