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544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被引量:
86
1
作者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6-994,共9页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3)追求理性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
主观幸福感
儒
道
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
48
2
作者
赵鸣
张洁
《中国园林》
2004年第9期63-65,共3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园林寺庙布局方式产生的根源是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相关的。从大量寺庙园林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不仅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布局方式,而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逐渐中国化,对其相地选址也有很大影响。佛寺建筑中,中...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园林寺庙布局方式产生的根源是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相关的。从大量寺庙园林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不仅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布局方式,而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逐渐中国化,对其相地选址也有很大影响。佛寺建筑中,中轴线的存在通常是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思想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佛教
综述
寺院
传统思想
布局
轴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经变画
被引量:
40
3
作者
施萍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5-129,共13页
本文分析了敦煌经变画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敦煌壁画经变画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对照佛经及相关文献,指出各类经变画的特征与辨识的依据,着重分析了内容较丰富的经变的画面特征。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经变
佛教
禅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式罐研究
被引量:
36
4
作者
袁胜文
《中原文物》
2002年第2期56-64,共9页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关键词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
29
5
作者
周秋光
曾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思想
儒家
道家
佛教
墨家
源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被引量:
36
6
作者
仇莉
王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的常规布局是"四合院"的形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大多存在一条主轴线。植物与建筑相结合,更好地烘托了宗教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的常规布局是"四合院"的形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大多存在一条主轴线。植物与建筑相结合,更好地烘托了宗教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特色和常用的植物种类(以北京、浙江宁波为例),为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寺庙园林
植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
25
7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文化
儒
道
禅
风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
28
8
作者
彭彦琴
江波
杨宪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
20
9
作者
赵海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4,共3页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融入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本土文化。少林武术在形成过程中与佛教相互依托,从而达到禅拳归一。阐述了少林武术所蕴涵的民俗文化价值,旨在更好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弘扬少林武术。
关键词
少林武术
佛教
民俗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开皇律》十恶渊源新探
被引量:
24
10
作者
周东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开皇律》首创的“十恶之条”的罪名,不仅有从《北齐律》重罪十条发展而来的实质(即具体内容)的来源,而且还有素来为人们所忽视的形式(即其名称借用自佛教所谓的“十恶”)的来源。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十恶的实质。
关键词
《开皇律》
隋朝
十恶渊源
法制史
佛教
原文传递
正念是什么——从正念内涵研究发展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
25
11
作者
郭璞洋
李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3-759,共7页
"正念是什么"是正念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造成此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正念跨越了佛学与心理学两种语境。在正念内涵研究历程中,研究者们先后试图以"去神秘化"、"去语境化"及"整合...
"正念是什么"是正念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造成此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正念跨越了佛学与心理学两种语境。在正念内涵研究历程中,研究者们先后试图以"去神秘化"、"去语境化"及"整合化"来解决跨语境所造成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正念为多维概念,其内涵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对正念的认识并非静态的判断,而是逐步成熟的过程;应深入整合佛学与心理学语境,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正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佛学
语境
整合
多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教里的竹
被引量:
21
12
作者
蓝晓光
《世界竹藤通讯》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唐·姚合),禅诗里,竹与禅高度融合。佛教始祖释迦牟...
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唐·姚合),禅诗里,竹与禅高度融合。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紫竹林”,宋僧赞宁写过竹子专著《笋谱》,清竹禅和尚画出了传世的墨竹。大量史料告诉人们,竹的文化,竹的文明,同样也与中国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仅通过中国佛教里的竹,深入理解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寻觅中国古人们“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竹子
竹文化
诗歌
绘画
寺庙园林
寺院素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
14
13
作者
苏士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88,共5页
从对唐墓志的分析考察可知 ,唐代妇女信佛者较多 ,在家修行的妇女占绝对多数 ,且相当一部分奉佛者为孀居妇女。唐代妇女诵读或抄写的佛典主要集中在金刚般若、法华、涅、维摩等经上 ,尤以金刚般若、法华两经为最。唐代妇女崇佛原因众...
从对唐墓志的分析考察可知 ,唐代妇女信佛者较多 ,在家修行的妇女占绝对多数 ,且相当一部分奉佛者为孀居妇女。唐代妇女诵读或抄写的佛典主要集中在金刚般若、法华、涅、维摩等经上 ,尤以金刚般若、法华两经为最。唐代妇女崇佛原因众多 ,其中不少孀居妇女、宫人、宦官夫人、无子和不育的妇女多从佛教中寻求精神和情感寄托。唐代妇女崇佛对社会风尚、生死观念和丧葬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志
唐代妇女
佛教
妇女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王经》的西夏译本
被引量:
23
14
作者
聂鸿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9,共6页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实际上分属两个不同的译本,即11世纪的初译本和12世纪的校译本,后者在1194年由智能法师奉罗太后敕命校订并在纪念仁宗的法会上散施。本文首次公布了校译本的一则发愿...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实际上分属两个不同的译本,即11世纪的初译本和12世纪的校译本,后者在1194年由智能法师奉罗太后敕命校订并在纪念仁宗的法会上散施。本文首次公布了校译本的一则发愿文和一则题记,加以汉译和注释,并且通过不同译本的对勘展示了校译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西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翻译
原文传递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被引量:
21
15
作者
周菲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4,共5页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日本
中国起源
佛教
工业文化
原文传递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被引量:
16
16
作者
王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它特殊的意义,儒、道、佛3家文化包涵了武术中所有技击思想,这一思想蕴涵哲理和辩证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武术
技击
儒文化
道文化
佛文化
宗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炀帝与佛教
被引量:
18
17
作者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隋代是我国佛教发展较快的一个历史时期。除隋文帝发挥较大作用外,隋炀帝在发展佛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兴建了大批佛寺、像塔。二、搜集、整理、翻译、缮写了大量的佛教经卷。三、广度僧尼。四、支持智 创建了当时最大的佛教...
隋代是我国佛教发展较快的一个历史时期。除隋文帝发挥较大作用外,隋炀帝在发展佛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兴建了大批佛寺、像塔。二、搜集、整理、翻译、缮写了大量的佛教经卷。三、广度僧尼。四、支持智 创建了当时最大的佛教宗派──天台宗。五、支持三论宗的创建,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隋炀帝对佛教的支持,为唐代佛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与隋文帝一味地崇佛有很大的不同,隋炀帝实际上对佛教采取了一种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使佛教既能为巩固隋朝统治服务,又不至于过分地耗费财力、物力,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隋炀帝崇佛的原因是他利用佛教为其争当太子和巩固统治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佛教
开台宗
三论宗
崇佛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实践——基于人类学的研究
被引量:
20
18
作者
李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105,共12页
本文主要讨论佛教与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佛教所特有的生死哲学与冥想技术,为临终关怀运动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通过对案例的叙述与分析,笔者将探讨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佛教的临终关怀实践何以成为可能,并在更为抽象的认知层面,对医...
本文主要讨论佛教与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佛教所特有的生死哲学与冥想技术,为临终关怀运动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通过对案例的叙述与分析,笔者将探讨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佛教的临终关怀实践何以成为可能,并在更为抽象的认知层面,对医学与佛教做出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临终关怀
宗教萌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
被引量:
19
19
作者
华热.多杰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95-100,共6页
环保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常表现为各种生活禁忌、礼俗,集中体现在对草原、农田、水源,以及动植物的保护方面。藏族的生态观念及环保意识的形成,环保规范的内容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佛教色彩。
关键词
佛教
环保意识
禁忌
习惯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被引量:
12
20
作者
陈筱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印度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焦点在于生命意识和伦理道德的差异。为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佛教果报观作出巨大让步,实现了中国化。其显著标志是承认现世报,肯定人世的福寿利禄,接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规范;在保持固有的戒律...
印度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焦点在于生命意识和伦理道德的差异。为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佛教果报观作出巨大让步,实现了中国化。其显著标志是承认现世报,肯定人世的福寿利禄,接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规范;在保持固有的戒律性、出世性、精神性和个体性的基础上,接受了传统报应观的伦理性、现世性和功利性。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报应观完全合二为一是在民间信仰,二者之所以融合无碍,是因为民间报应信仰本质上是浅薄的实用性的信仰,所关注的是个人和子孙现世的幸福以及来世好报,没有门户的羁绊和学说的顾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报应观
中国化
民间信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被引量:
86
1
作者
曾红
郭斯萍
机构
暨南大学医学院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6-994,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0YJAXLX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90004)
+1 种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GD10CXL0
GD10CXL05)
文摘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3)追求理性之乐。
关键词
乐
主观幸福感
儒
道
佛
Keywords
Subject
Well-Being
happiness
Confucian
Dao
buddhism
分类号
B84-069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395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
48
2
作者
赵鸣
张洁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园林》
2004年第9期63-65,共3页
文摘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园林寺庙布局方式产生的根源是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相关的。从大量寺庙园林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不仅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布局方式,而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逐渐中国化,对其相地选址也有很大影响。佛寺建筑中,中轴线的存在通常是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思想相一致的。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佛教
综述
寺院
传统思想
布局
轴线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ddhism
Summary
Temple
Traditional
Thought
Layout
Axis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经变画
被引量:
40
3
作者
施萍婷
机构
敦煌研究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5-129,共13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敦煌经变画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敦煌壁画经变画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对照佛经及相关文献,指出各类经变画的特征与辨识的依据,着重分析了内容较丰富的经变的画面特征。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经变
佛教
禅宗
Keyword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utra
illustration,
buddhism
,
Chan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式罐研究
被引量:
36
4
作者
袁胜文
机构
南开大学文物博物馆学系
出处
《中原文物》
2002年第2期56-64,共9页
文摘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关键词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Keywords
pagoda's
pot
funerary
objects
buddhism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
29
5
作者
周秋光
曾桂林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文摘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关键词
慈善思想
儒家
道家
佛教
墨家
源流
Keywords
philanthropic
thoughts
the
confucian
school
taoist
school
mohist
school
buddhism
source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被引量:
36
6
作者
仇莉
王丹丹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文摘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的常规布局是"四合院"的形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大多存在一条主轴线。植物与建筑相结合,更好地烘托了宗教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特色和常用的植物种类(以北京、浙江宁波为例),为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佛教
寺庙园林
植物
Keywords
buddhism
monastery
garden
plant
分类号
TU986.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
25
7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文摘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文化
儒
道
禅
风水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
garden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Feng
Shui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
28
8
作者
彭彦琴
江波
杨宪敏
机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文摘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关键词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Keywords
no-self
buddhism
the
concept
of
self
manas
Zen-meditation
分类号
B84-09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
20
9
作者
赵海军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4,共3页
文摘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融入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本土文化。少林武术在形成过程中与佛教相互依托,从而达到禅拳归一。阐述了少林武术所蕴涵的民俗文化价值,旨在更好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弘扬少林武术。
关键词
少林武术
佛教
民俗文化
Keywords
words
temple
wushu
the
buddhism
the
folk
culture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开皇律》十恶渊源新探
被引量:
24
10
作者
周东平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文摘
《开皇律》首创的“十恶之条”的罪名,不仅有从《北齐律》重罪十条发展而来的实质(即具体内容)的来源,而且还有素来为人们所忽视的形式(即其名称借用自佛教所谓的“十恶”)的来源。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十恶的实质。
关键词
《开皇律》
隋朝
十恶渊源
法制史
佛教
Keywords
buddhism
,
Kaihuang
Statute,
origins
of
“ten
evils”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正念是什么——从正念内涵研究发展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
25
11
作者
郭璞洋
李波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3-759,共7页
文摘
"正念是什么"是正念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造成此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正念跨越了佛学与心理学两种语境。在正念内涵研究历程中,研究者们先后试图以"去神秘化"、"去语境化"及"整合化"来解决跨语境所造成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正念为多维概念,其内涵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对正念的认识并非静态的判断,而是逐步成熟的过程;应深入整合佛学与心理学语境,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正念。
关键词
正念
佛学
语境
整合
多维
Keywords
mindfulness,
buddhism
,
context,
integration,
multi-dimension
分类号
B84-0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教里的竹
被引量:
21
12
作者
蓝晓光
机构
浙江省林业厅
出处
《世界竹藤通讯》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文摘
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唐·姚合),禅诗里,竹与禅高度融合。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紫竹林”,宋僧赞宁写过竹子专著《笋谱》,清竹禅和尚画出了传世的墨竹。大量史料告诉人们,竹的文化,竹的文明,同样也与中国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仅通过中国佛教里的竹,深入理解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寻觅中国古人们“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真谛。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竹子
竹文化
诗歌
绘画
寺庙园林
寺院素斋
Keywords
buddhism
bamboo
civilization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
14
13
作者
苏士梅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88,共5页
文摘
从对唐墓志的分析考察可知 ,唐代妇女信佛者较多 ,在家修行的妇女占绝对多数 ,且相当一部分奉佛者为孀居妇女。唐代妇女诵读或抄写的佛典主要集中在金刚般若、法华、涅、维摩等经上 ,尤以金刚般若、法华两经为最。唐代妇女崇佛原因众多 ,其中不少孀居妇女、宫人、宦官夫人、无子和不育的妇女多从佛教中寻求精神和情感寄托。唐代妇女崇佛对社会风尚、生死观念和丧葬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唐墓志
唐代妇女
佛教
妇女生活
Keywords
memorial
tablets
of
Tang
tombs
Tang
women
buddhism
women's
lif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王经》的西夏译本
被引量:
23
14
作者
聂鸿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古文献研究室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9,共6页
文摘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实际上分属两个不同的译本,即11世纪的初译本和12世纪的校译本,后者在1194年由智能法师奉罗太后敕命校订并在纪念仁宗的法会上散施。本文首次公布了校译本的一则发愿文和一则题记,加以汉译和注释,并且通过不同译本的对勘展示了校译的细节。
关键词
佛教
西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翻译
Keywords
buddhism
Xixia
Renwang
Huguo
Boruo
Boluomiduo
Jing
translation.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被引量:
21
15
作者
周菲菲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4,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青年科技创新基金(NR2015015)
文摘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日本
中国起源
佛教
工业文化
Keywords
the
spirit
of
artisan
in
Japan
Japan
Chinese
origin
buddhism
industrial
culture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被引量:
16
16
作者
王平
机构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体育部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摘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它特殊的意义,儒、道、佛3家文化包涵了武术中所有技击思想,这一思想蕴涵哲理和辩证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武术
技击
儒文化
道文化
佛文化
宗教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artial
arts
combat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religio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炀帝与佛教
被引量:
18
17
作者
杜文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文摘
隋代是我国佛教发展较快的一个历史时期。除隋文帝发挥较大作用外,隋炀帝在发展佛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兴建了大批佛寺、像塔。二、搜集、整理、翻译、缮写了大量的佛教经卷。三、广度僧尼。四、支持智 创建了当时最大的佛教宗派──天台宗。五、支持三论宗的创建,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隋炀帝对佛教的支持,为唐代佛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与隋文帝一味地崇佛有很大的不同,隋炀帝实际上对佛教采取了一种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使佛教既能为巩固隋朝统治服务,又不至于过分地耗费财力、物力,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隋炀帝崇佛的原因是他利用佛教为其争当太子和巩固统治服务的。
关键词
隋炀帝
佛教
开台宗
三论宗
崇佛原因
Keywords
Emperor
of
Yang
buddhism
the
sect
of
Taintal
the
sect
of
Sanlun
the
reason
for
worshipping
buddhism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实践——基于人类学的研究
被引量:
20
18
作者
李晋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105,共12页
文摘
本文主要讨论佛教与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佛教所特有的生死哲学与冥想技术,为临终关怀运动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通过对案例的叙述与分析,笔者将探讨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佛教的临终关怀实践何以成为可能,并在更为抽象的认知层面,对医学与佛教做出比较。
关键词
佛教
临终关怀
宗教萌生
Keywords
buddhism
Hospice
Care
Religion
Arising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
被引量:
19
19
作者
华热.多杰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95-100,共6页
文摘
环保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常表现为各种生活禁忌、礼俗,集中体现在对草原、农田、水源,以及动植物的保护方面。藏族的生态观念及环保意识的形成,环保规范的内容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佛教色彩。
关键词
佛教
环保意识
禁忌
习惯法
Keywords
buddhism
consciousn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boo
hibat
law
分类号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被引量:
12
20
作者
陈筱芳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文摘
印度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焦点在于生命意识和伦理道德的差异。为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佛教果报观作出巨大让步,实现了中国化。其显著标志是承认现世报,肯定人世的福寿利禄,接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规范;在保持固有的戒律性、出世性、精神性和个体性的基础上,接受了传统报应观的伦理性、现世性和功利性。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报应观完全合二为一是在民间信仰,二者之所以融合无碍,是因为民间报应信仰本质上是浅薄的实用性的信仰,所关注的是个人和子孙现世的幸福以及来世好报,没有门户的羁绊和学说的顾忌。
关键词
佛教
报应观
中国化
民间信仰
Keywords
buddhism
Retribution
concept
Chinese
way
Folk
belief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
赵鸣
张洁
《中国园林》
2004
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敦煌经变画
施萍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塔式罐研究
袁胜文
《中原文物》
2002
36
原文传递
5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周秋光
曾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仇莉
王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彭彦琴
江波
杨宪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对少林武术文化内涵的思考
赵海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隋《开皇律》十恶渊源新探
周东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4
原文传递
11
正念是什么——从正念内涵研究发展角度的思考
郭璞洋
李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国佛教里的竹
蓝晓光
《世界竹藤通讯》
2003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
苏士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仁王经》的西夏译本
聂鸿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3
原文传递
15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周菲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1
原文传递
16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王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隋炀帝与佛教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实践——基于人类学的研究
李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
华热.多杰
《青海民族研究》
2003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陈筱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