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冯敏
张敬国
+2 位作者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 ,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结果表明 ,古...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 ,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结果表明 ,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 ,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
古玉
受沁
蛇纹石
高岭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高飞
冯敏
+2 位作者
王荣
吴卫红
王昌燧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化严重的古玉器,误判几率较大;彻底排除玉器内空气的影响,比重法分析可准确判定严重受沁古玉器的物相组成;古玉器内部与表层在颜色、致密度等存在差异,但主要物相组成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无损检测
薛家岗遗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器的颜色变化及玉器的染色做旧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广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5,89,共7页
部分古代玉器,在土中埋藏时会产生颜色变化,人们把它作为判断玉器新旧的一个标准。仿古玉器制造者按照玉器颜色变化的特点进行染玉,这一现象,宋、元、明、清的玉器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记录了一些当时的染玉情况,深入了解古代玉器在埋藏过...
部分古代玉器,在土中埋藏时会产生颜色变化,人们把它作为判断玉器新旧的一个标准。仿古玉器制造者按照玉器颜色变化的特点进行染玉,这一现象,宋、元、明、清的玉器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记录了一些当时的染玉情况,深入了解古代玉器在埋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与人工染色的区别,是鉴别传世玉器制造年代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中国
文物考古
鉴别技巧
人工染色模式
原文传递
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时麒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系统地叙述了辽宁岫岩县软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并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 ,剖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此基础上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对号分析 ,提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点可以...
系统地叙述了辽宁岫岩县软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并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 ,剖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此基础上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对号分析 ,提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点可以与岫岩软玉对上号 ,而与新疆和田软玉不同 ,岫岩软玉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红山文化
岫岩软玉
和田软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杠杆原理的应用讨论——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玉佩的平衡效果为例
5
作者
刘懿萱
陈春
+4 位作者
钟倩
舒骏
朱勤文
刘欣欣
王雁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
从文字考究上来看,表示佩玉的“璜”和“珩”字与表示平衡的“衡”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对于玉器佩饰佩戴效果的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玉佩的平衡效果,本文采用纸板进行实验模拟,复制玉佩,对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战国时期35件玉佩的悬...
从文字考究上来看,表示佩玉的“璜”和“珩”字与表示平衡的“衡”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对于玉器佩饰佩戴效果的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玉佩的平衡效果,本文采用纸板进行实验模拟,复制玉佩,对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战国时期35件玉佩的悬挂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相当数量的样品都能够水平悬挂,这既说明了玉佩在设计之时打孔位置的讲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水平的高超,特别是对杠杆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本文模拟了古人寻找玉佩水平悬挂打孔点位的方法。玉佩作为一种实物证据,可以明确反映在西方国家提出杠杆原理之前,我国古代早已了解并能熟练运用杠杆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佩
设计
平衡效果
杠杆原理
古代玉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玉质特征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勤文
蔡路武
+1 位作者
韩壮丽
杨若晨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对曾侯乙墓出土的126件古玉器,运用宝石学和岩石学知识,以肉眼观察鉴定为主,辅以部分样品的宝石学参数测试和物理谱学测试,鉴定出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的玉质成分有玉质和石质两大类,玉质主要是透闪石质软玉和阳起石质软玉,石质主要是粉...
对曾侯乙墓出土的126件古玉器,运用宝石学和岩石学知识,以肉眼观察鉴定为主,辅以部分样品的宝石学参数测试和物理谱学测试,鉴定出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的玉质成分有玉质和石质两大类,玉质主要是透闪石质软玉和阳起石质软玉,石质主要是粉砂岩质。不同玉质的肉眼鉴别标志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古玉器
玉质特征
原文传递
古玉的沁色、染色及鉴别
被引量:
4
7
作者
许小玲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对古玉颜色的鉴别是玉器鉴赏与断代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古玉中的各种沁色与染色方法 ,阐述了古玉中沁色与染色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关键词
古玉
沁色
鉴别
人工染色
生坑
熟坑
盘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玉次生变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8
作者
丁思聪
蒋成龙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4,共9页
本文将次生变化定义为玉脱离原生矿藏之后,在自然风化(开采之前)、人为作用、进入埋藏环境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次生变化与玉的质地、人为作用、接触物、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现有研究主要使用观察分析、模拟实验的方法,着眼点常常在...
本文将次生变化定义为玉脱离原生矿藏之后,在自然风化(开采之前)、人为作用、进入埋藏环境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次生变化与玉的质地、人为作用、接触物、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现有研究主要使用观察分析、模拟实验的方法,着眼点常常在次生变化本身。考古学方法在古玉次生变化的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功能分类、"微环境"的复原和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古玉次生变化的机理,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背后的人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次生变化
埋藏环境
考古学方法
原文传递
靖安古玉器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被引量:
5
9
作者
曹妙聪
朱勤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5-27,30,I0001,共5页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配置能谱仪)对3件靖安古玉器样品的表面微结构及微形貌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均为透闪石质软玉,其外观特征与结构有一定关系。样品G47具有亚透明这一罕见、不同于软玉的外观特征,其...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配置能谱仪)对3件靖安古玉器样品的表面微结构及微形貌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均为透闪石质软玉,其外观特征与结构有一定关系。样品G47具有亚透明这一罕见、不同于软玉的外观特征,其透闪石的质量分数最高,晶体较粗大,定向排列,为显微柱状变晶结构;样品G36具典型的油脂光泽、半透明外观特征,其透闪石晶体细小、紧密交织,为显微纤维交织变晶结构;样品G21中受沁较轻的灰白色部分的结构较疏松,有孔洞,其透闪石晶体呈细长纤维状,结晶程度低,为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受沁较严重的褐色部分则表现为显微粒状微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成分
微形貌
靖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
4
10
作者
万文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30,共6页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沁色鉴定
染色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袁仪梦
胡永庆
+1 位作者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6-1313,共8页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光学无损分析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硅胶覆膜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通过光谱信息获知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对样品进行了基本的矿物学表征,明确其矿物种类;再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利用硅胶覆膜技术复刻出样品中典型的钻孔痕、切割痕和阴刻痕,并进行二次观察和测量,综合判断出其加工工艺,并统计了刻痕深度、切口角度、浅浮雕高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此玉器的矿物种类包括透闪石和云母两种,透闪石质的样品多为礼器,云母质的样品为葬玉。从阴刻工艺、钻孔工艺、切割及打磨工艺和其他特殊工艺这四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阴刻加工工具分为手持硬质工具和砣具两种,此批样品中以砣具为主;总结了两种不同加工工具雕刻产生的阴线在表面痕迹、切口角度和刻痕深度中的规律性变化;钻孔方式均为双面对钻,钻孔工具均为实心钻具,部分样品钻孔时添加了解玉砂;多数样品经过了打磨抛光,对其中一件未完全加工完成的样品开片痕迹进行了分析,判断所用开片工具为硬质片状工具。另外对其他特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讨论了两种浅浮雕工艺的差异,以及实心钻定位技术在掏膛工艺中的应用。上述结果说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选择受玉料矿物属性和玉器器型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春秋末年中原地区治玉过程中玉料的来源、墓主生活年代及片切割工具的变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玉器
加工工艺
拉曼光谱
无损分析
硅胶覆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玉云纹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亚南
郑家琪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5期200-201,共2页
近年来首饰设计师们在内容、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在寻求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玉石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材质,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社会都视为家中的宝物。所以古代的中国玉文化带给我们饕餮的文化盛宴。以中国古玉中丰富多变、具有深层...
近年来首饰设计师们在内容、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在寻求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玉石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材质,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社会都视为家中的宝物。所以古代的中国玉文化带给我们饕餮的文化盛宴。以中国古玉中丰富多变、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云纹纹饰为题材,研究古玉云纹的宗教影响、内容分类以及历史渊源,来探索其对于现代首饰设计在内容、形制、题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云纹纹饰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两汉时期的双首龙玉器源流及其文化含义
被引量:
2
13
作者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5,154,155,共11页
双龙首璜主要以玉为主,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晚期,至西周开始逐渐流行,在东周时期颇为兴盛,北及晋、中山,南至楚、吴越,乃至西汉南越国墓都有分布。随着双首龙玉器的流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青铜的仿品,多分布于周和三晋地区。本文通过对史前...
双龙首璜主要以玉为主,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晚期,至西周开始逐渐流行,在东周时期颇为兴盛,北及晋、中山,南至楚、吴越,乃至西汉南越国墓都有分布。随着双首龙玉器的流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青铜的仿品,多分布于周和三晋地区。本文通过对史前到秦汉时期大量玉、铜类双首龙璜的研究,结合文献整理,认为这种双首龙造型表现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至迟从殷墟时代就将虹视为双首之龙,并能啜饮河水,见之于甲骨卜辞。传世文献中亦多有虹霓饮水、饮酒的记载,或言虹能化为龙,或又化为璜。在古人看来,虹能饮水导致干旱,却也能涸淫雨洪水,是灾祥一体的超自然神物,属于“阴阳不测之谓神”之属,因此古人重之,援其形制以为配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霓
双首龙
古玉
灾祥
神物
原文传递
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项楠
白峰
+2 位作者
邱添
林湲
吴百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5,I0001,共6页
为了验证现代常用的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可行性,对市场上常见的作伪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了作伪效果最佳的实验方法,为鉴定古玉白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初步探讨了古玉白沁的成因。实验以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为原料,采用酸处理、碱处...
为了验证现代常用的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可行性,对市场上常见的作伪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了作伪效果最佳的实验方法,为鉴定古玉白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初步探讨了古玉白沁的成因。实验以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为原料,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氢氟酸溅洒法和蜡封斑沁法可达到白色斑沁的效果,采用碱处理法伪作沁色的效果不明显,采用高温热处理方法的效果较理想。对比伪作玉器样品与真品古玉的白沁特征发现,酸处理样品的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蚀坑;碱处理样品有似霜状白沁浮于其表面;热处理样品的表面局部存在火烧裂痕,加热至1000℃时稳定物相为辉石类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白沁
作伪方法
实验研究
鉴别特征
白沁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玉人兽合体造型研考
被引量:
2
15
作者
徐春苓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5,共6页
周代人兽合体造型玉器,加进了人的参与和主导,这就突出体现了当时社会观念形态中人格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显示了人兽结合造型的艺术成果。在西周时,龙神已被人格化,并被尊为人间与神界相依相合、互相沟通的神。玉雨师像即是龙神文化品格...
周代人兽合体造型玉器,加进了人的参与和主导,这就突出体现了当时社会观念形态中人格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显示了人兽结合造型的艺术成果。在西周时,龙神已被人格化,并被尊为人间与神界相依相合、互相沟通的神。玉雨师像即是龙神文化品格被提升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人兽合体
雨师
原文传递
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与工艺特点
被引量:
2
16
作者
曹妙聪
李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通过观察这些古玉器,对比商周春秋与汉代的古玉器的特征,分析其艺术特点,认为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繁缛,以云纹为主,多种纹饰共存。其工艺技术造诣高超,但因手工制...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通过观察这些古玉器,对比商周春秋与汉代的古玉器的特征,分析其艺术特点,认为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繁缛,以云纹为主,多种纹饰共存。其工艺技术造诣高超,但因手工制作的原因,仍有其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纹饰
工艺
曾侯乙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沂花厅遗址出土古玉串珠的保护探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范陶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玉串珠出现了酥松、粉化的现象,在触摸或移动时,其表面会有粉状物脱落或碎裂,现象表明该玉器已严重风化,必须加以保护。为此,通过取样,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切片偏光显微观察、X荧光无损分析(XRF)、超景深显...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玉串珠出现了酥松、粉化的现象,在触摸或移动时,其表面会有粉状物脱落或碎裂,现象表明该玉器已严重风化,必须加以保护。为此,通过取样,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切片偏光显微观察、X荧光无损分析(XRF)、超景深显微观察等方法,确认该玉石的材质为叶蛇纹石。针对该玉器出现的病害状况,采用浓度为14%的正硅酸乙酯溶液进行加固,浓度为3%的氟橡胶封护剂进行表面封护。该方法成功加固保护了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107颗玉串珠,并提出加固保护的机理为:正硅酸酯处理玉石时生成的硅氧烷聚合体能够产生增强、加固效果,通过烷氧基的水解,相邻颗粒间以硅氧烷链联结在一起使软弱、松散的玉石表面得以加固和增强。此研究结果为在风化、脆弱古玉器保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叶蛇纹石
正硅酸乙酯
氟橡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海经》中“视肉、离朱”及“遗玉”新解
18
作者
常光明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山海经》记述的"视肉",并非晋代郭璞误解的"聚肉",也非今人解释的"菌类肉",而是"视若肉"的"肉形玉石";经文中的"离朱",既非郭璞注释的"木名",也非后人解释的&...
《山海经》记述的"视肉",并非晋代郭璞误解的"聚肉",也非今人解释的"菌类肉",而是"视若肉"的"肉形玉石";经文中的"离朱",既非郭璞注释的"木名",也非后人解释的"神鸟",而是"琉璃珠";经文中的"文虎"、"青马"、"凤皇"、"不死树",类似并列的"文贝"、"琅鸟"、"珠树"、"文玉树",且与"璇瑰"、"琅玕"、"肉形玉"、"琉璃珠"一样,均属祭祀帝陵山冢所埋的"瘗玉"类玉器。经文中的"遗玉",并非后人误解的"琥珀"类玉石,而是对所有"瘗玉"类玉器的统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视肉
离朱
遗玉
瘗玉
原文传递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
1
19
作者
奚波
钱伟吉
陆晓颖
《上海计量测试》
2015年第4期12-16,23,共6页
对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一般以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主要依据纹饰、质地、雕工等特征对古玉进行无损鉴定。利用综合资料去分析和断定古玉的年代。
关键词
商-汉
古玉器
雕工
质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无损检测古玉材质的新方法漫反射红外光谱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卫东
徐家跃
+3 位作者
江国健
熊樱菲
陆文宝
戚水根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0-544,共5页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19件出土古玉残片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些古玉可分为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类,这与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相符,说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古玉材...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19件出土古玉残片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些古玉可分为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类,这与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相符,说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古玉材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无损检测
漫反射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题名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冯敏
张敬国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JCXNO4)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10 13 5 0 5 0 )
文摘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 ,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结果表明 ,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 ,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关键词
凌家滩
古玉
受沁
蛇纹石
高岭石
Keywords
Lingjiatan
site
ancient
jade
Alteration
Serpentine
Kaolinite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高飞
冯敏
王荣
吴卫红
王昌燧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10135050)
文摘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化严重的古玉器,误判几率较大;彻底排除玉器内空气的影响,比重法分析可准确判定严重受沁古玉器的物相组成;古玉器内部与表层在颜色、致密度等存在差异,但主要物相组成相同。
关键词
古玉器
无损检测
薛家岗遗址
Keywords
ancient
jade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Xuejiagang
site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器的颜色变化及玉器的染色做旧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广文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5,89,共7页
文摘
部分古代玉器,在土中埋藏时会产生颜色变化,人们把它作为判断玉器新旧的一个标准。仿古玉器制造者按照玉器颜色变化的特点进行染玉,这一现象,宋、元、明、清的玉器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记录了一些当时的染玉情况,深入了解古代玉器在埋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与人工染色的区别,是鉴别传世玉器制造年代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玉器
中国
文物考古
鉴别技巧
人工染色模式
Keywords
ancient
jade
copy
ancient
jade
dyed
jade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时麒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摘
系统地叙述了辽宁岫岩县软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并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 ,剖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此基础上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对号分析 ,提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点可以与岫岩软玉对上号 ,而与新疆和田软玉不同 ,岫岩软玉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古玉
红山文化
岫岩软玉
和田软玉
Keywords
ancient
jade
Red
mountain
culture
Xiuyan
soft
jade
Hetian
soft
jade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杠杆原理的应用讨论——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玉佩的平衡效果为例
5
作者
刘懿萱
陈春
钟倩
舒骏
朱勤文
刘欣欣
王雁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珠宝首饰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周曾国玉器整理与研究”(20BKG045)。
文摘
从文字考究上来看,表示佩玉的“璜”和“珩”字与表示平衡的“衡”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对于玉器佩饰佩戴效果的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玉佩的平衡效果,本文采用纸板进行实验模拟,复制玉佩,对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战国时期35件玉佩的悬挂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相当数量的样品都能够水平悬挂,这既说明了玉佩在设计之时打孔位置的讲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水平的高超,特别是对杠杆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本文模拟了古人寻找玉佩水平悬挂打孔点位的方法。玉佩作为一种实物证据,可以明确反映在西方国家提出杠杆原理之前,我国古代早已了解并能熟练运用杠杆原理。
关键词
玉佩
设计
平衡效果
杠杆原理
古代玉器
Keywords
jade
ornament
design
balance
effect
leverage
principle
ancient
jade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玉质特征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勤文
蔡路武
韩壮丽
杨若晨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省博物馆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基金
湖北省高校社科“十五”项目《曾侯乙墓出土玉器成分和制作工艺研究》课题
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对曾侯乙墓出土的126件古玉器,运用宝石学和岩石学知识,以肉眼观察鉴定为主,辅以部分样品的宝石学参数测试和物理谱学测试,鉴定出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的玉质成分有玉质和石质两大类,玉质主要是透闪石质软玉和阳起石质软玉,石质主要是粉砂岩质。不同玉质的肉眼鉴别标志有所区别。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古玉器
玉质特征
Keywords
Zenghouyi
Tomb,
ancient
jade
,
jade
features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玉的沁色、染色及鉴别
被引量:
4
7
作者
许小玲
机构
杭州文物公司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文摘
对古玉颜色的鉴别是玉器鉴赏与断代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古玉中的各种沁色与染色方法 ,阐述了古玉中沁色与染色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关键词
古玉
沁色
鉴别
人工染色
生坑
熟坑
盘色
Keywords
ancient
jade
impregnation
dying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S93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玉次生变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8
作者
丁思聪
蒋成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传统文化与社会责任研究所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4,共9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玉受沁机理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0BAK67808
文摘
本文将次生变化定义为玉脱离原生矿藏之后,在自然风化(开采之前)、人为作用、进入埋藏环境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次生变化与玉的质地、人为作用、接触物、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现有研究主要使用观察分析、模拟实验的方法,着眼点常常在次生变化本身。考古学方法在古玉次生变化的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功能分类、"微环境"的复原和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古玉次生变化的机理,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背后的人类行为。
关键词
古玉
次生变化
埋藏环境
考古学方法
Keywords
ancient
jade
secondary
alteration
burial
context
archaeological
method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靖安古玉器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被引量:
5
9
作者
曹妙聪
朱勤文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5-27,30,I0001,共5页
文摘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配置能谱仪)对3件靖安古玉器样品的表面微结构及微形貌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均为透闪石质软玉,其外观特征与结构有一定关系。样品G47具有亚透明这一罕见、不同于软玉的外观特征,其透闪石的质量分数最高,晶体较粗大,定向排列,为显微柱状变晶结构;样品G36具典型的油脂光泽、半透明外观特征,其透闪石晶体细小、紧密交织,为显微纤维交织变晶结构;样品G21中受沁较轻的灰白色部分的结构较疏松,有孔洞,其透闪石晶体呈细长纤维状,结晶程度低,为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受沁较严重的褐色部分则表现为显微粒状微形貌特征。
关键词
古玉器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成分
微形貌
靖安
Keywords
ancient
jade
ESEM
composition
micro-morphology
Jing'an
分类号
P619.2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S9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
4
10
作者
万文君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30,共6页
文摘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关键词
古玉
沁色鉴定
染色鉴定
Keywords
ancient
jade
soak-induced
color
identification
dyeing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S93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袁仪梦
胡永庆
刘松
李青会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6-131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0203)
上海市科普项目(18dz2304700)资助。
文摘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光学无损分析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硅胶覆膜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通过光谱信息获知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对样品进行了基本的矿物学表征,明确其矿物种类;再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利用硅胶覆膜技术复刻出样品中典型的钻孔痕、切割痕和阴刻痕,并进行二次观察和测量,综合判断出其加工工艺,并统计了刻痕深度、切口角度、浅浮雕高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此玉器的矿物种类包括透闪石和云母两种,透闪石质的样品多为礼器,云母质的样品为葬玉。从阴刻工艺、钻孔工艺、切割及打磨工艺和其他特殊工艺这四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阴刻加工工具分为手持硬质工具和砣具两种,此批样品中以砣具为主;总结了两种不同加工工具雕刻产生的阴线在表面痕迹、切口角度和刻痕深度中的规律性变化;钻孔方式均为双面对钻,钻孔工具均为实心钻具,部分样品钻孔时添加了解玉砂;多数样品经过了打磨抛光,对其中一件未完全加工完成的样品开片痕迹进行了分析,判断所用开片工具为硬质片状工具。另外对其他特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讨论了两种浅浮雕工艺的差异,以及实心钻定位技术在掏膛工艺中的应用。上述结果说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选择受玉料矿物属性和玉器器型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春秋末年中原地区治玉过程中玉料的来源、墓主生活年代及片切割工具的变革等问题。
关键词
古代玉器
加工工艺
拉曼光谱
无损分析
硅胶覆膜
Keywords
ancient
jad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aman
spectroscopy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Silicone
resin
molding
分类号
O433.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玉云纹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亚南
郑家琪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5期200-201,共2页
文摘
近年来首饰设计师们在内容、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在寻求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玉石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材质,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社会都视为家中的宝物。所以古代的中国玉文化带给我们饕餮的文化盛宴。以中国古玉中丰富多变、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云纹纹饰为题材,研究古玉云纹的宗教影响、内容分类以及历史渊源,来探索其对于现代首饰设计在内容、形制、题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表现。
关键词
古玉
云纹纹饰
文化
Keywords
ancient
jade
clouding
culture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两汉时期的双首龙玉器源流及其文化含义
被引量:
2
13
作者
李竞恒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5,154,155,共11页
文摘
双龙首璜主要以玉为主,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晚期,至西周开始逐渐流行,在东周时期颇为兴盛,北及晋、中山,南至楚、吴越,乃至西汉南越国墓都有分布。随着双首龙玉器的流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青铜的仿品,多分布于周和三晋地区。本文通过对史前到秦汉时期大量玉、铜类双首龙璜的研究,结合文献整理,认为这种双首龙造型表现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至迟从殷墟时代就将虹视为双首之龙,并能啜饮河水,见之于甲骨卜辞。传世文献中亦多有虹霓饮水、饮酒的记载,或言虹能化为龙,或又化为璜。在古人看来,虹能饮水导致干旱,却也能涸淫雨洪水,是灾祥一体的超自然神物,属于“阴阳不测之谓神”之属,因此古人重之,援其形制以为配饰。
关键词
虹霓
双首龙
古玉
灾祥
神物
Keywords
Rainbow
double-headed
dragon
ancient
jade
disaster
and
good
fortune
supernatural
being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项楠
白峰
邱添
林湲
吴百灵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5,I0001,共6页
文摘
为了验证现代常用的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可行性,对市场上常见的作伪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了作伪效果最佳的实验方法,为鉴定古玉白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初步探讨了古玉白沁的成因。实验以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为原料,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氢氟酸溅洒法和蜡封斑沁法可达到白色斑沁的效果,采用碱处理法伪作沁色的效果不明显,采用高温热处理方法的效果较理想。对比伪作玉器样品与真品古玉的白沁特征发现,酸处理样品的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蚀坑;碱处理样品有似霜状白沁浮于其表面;热处理样品的表面局部存在火烧裂痕,加热至1000℃时稳定物相为辉石类矿物。
关键词
古玉
白沁
作伪方法
实验研究
鉴别特征
白沁成因
Keywords
ancient
jade
white
soak-induced
colour
counterfeit
metho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tic
formation
of
white
soak-induced
colour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玉人兽合体造型研考
被引量:
2
15
作者
徐春苓
机构
天津博物馆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5,共6页
文摘
周代人兽合体造型玉器,加进了人的参与和主导,这就突出体现了当时社会观念形态中人格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显示了人兽结合造型的艺术成果。在西周时,龙神已被人格化,并被尊为人间与神界相依相合、互相沟通的神。玉雨师像即是龙神文化品格被提升的产物。
关键词
古玉
人兽合体
雨师
Keywords
ancient
jade
combination
of
human
-
animal
rain
god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与工艺特点
被引量:
2
16
作者
曹妙聪
李晶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摘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通过观察这些古玉器,对比商周春秋与汉代的古玉器的特征,分析其艺术特点,认为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繁缛,以云纹为主,多种纹饰共存。其工艺技术造诣高超,但因手工制作的原因,仍有其缺点。
关键词
古玉器
纹饰
工艺
曾侯乙墓
Keywords
ancient
jade
line
craft
Tomb
of
Marquis
Yi
of
State
Zeng
分类号
P619.28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沂花厅遗址出土古玉串珠的保护探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范陶峰
机构
南京博物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文摘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玉串珠出现了酥松、粉化的现象,在触摸或移动时,其表面会有粉状物脱落或碎裂,现象表明该玉器已严重风化,必须加以保护。为此,通过取样,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切片偏光显微观察、X荧光无损分析(XRF)、超景深显微观察等方法,确认该玉石的材质为叶蛇纹石。针对该玉器出现的病害状况,采用浓度为14%的正硅酸乙酯溶液进行加固,浓度为3%的氟橡胶封护剂进行表面封护。该方法成功加固保护了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107颗玉串珠,并提出加固保护的机理为:正硅酸酯处理玉石时生成的硅氧烷聚合体能够产生增强、加固效果,通过烷氧基的水解,相邻颗粒间以硅氧烷链联结在一起使软弱、松散的玉石表面得以加固和增强。此研究结果为在风化、脆弱古玉器保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
古玉器
叶蛇纹石
正硅酸乙酯
氟橡胶
Keywords
ancient
jade
Antigorite
TEOS
Fluororubber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海经》中“视肉、离朱”及“遗玉”新解
18
作者
常光明
机构
山东英才学院
出处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文摘
《山海经》记述的"视肉",并非晋代郭璞误解的"聚肉",也非今人解释的"菌类肉",而是"视若肉"的"肉形玉石";经文中的"离朱",既非郭璞注释的"木名",也非后人解释的"神鸟",而是"琉璃珠";经文中的"文虎"、"青马"、"凤皇"、"不死树",类似并列的"文贝"、"琅鸟"、"珠树"、"文玉树",且与"璇瑰"、"琅玕"、"肉形玉"、"琉璃珠"一样,均属祭祀帝陵山冢所埋的"瘗玉"类玉器。经文中的"遗玉",并非后人误解的"琥珀"类玉石,而是对所有"瘗玉"类玉器的统称。
关键词
山海经
视肉
离朱
遗玉
瘗玉
Keyword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meat
like
stones
glass
beads
left
jade
ancient
jad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
1
19
作者
奚波
钱伟吉
陆晓颖
机构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出处
《上海计量测试》
2015年第4期12-16,23,共6页
基金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2010-427)
文摘
对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一般以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主要依据纹饰、质地、雕工等特征对古玉进行无损鉴定。利用综合资料去分析和断定古玉的年代。
关键词
商-汉
古玉器
雕工
质地
Keywords
Shang-Han
ancient
jade
carver
textur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无损检测古玉材质的新方法漫反射红外光谱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卫东
徐家跃
江国健
熊樱菲
陆文宝
戚水根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博物馆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出处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0-544,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520513100)
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ZZ196)
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项目编号:P1502)
文摘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19件出土古玉残片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些古玉可分为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类,这与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相符,说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古玉材质的检测。
关键词
古玉
无损检测
漫反射红外光谱
Keywords
ancient
jad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spectroscopy
分类号
O633.22 [理学—高分子化学]
TS67 [理学—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冯敏
张敬国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高飞
冯敏
王荣
吴卫红
王昌燧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器的颜色变化及玉器的染色做旧
张广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
5
原文传递
4
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
王时麒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古代杠杆原理的应用讨论——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玉佩的平衡效果为例
刘懿萱
陈春
钟倩
舒骏
朱勤文
刘欣欣
王雁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玉质特征
朱勤文
蔡路武
韩壮丽
杨若晨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
原文传递
7
古玉的沁色、染色及鉴别
许小玲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古玉次生变化研究述评
丁思聪
蒋成龙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9
靖安古玉器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曹妙聪
朱勤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论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方法
万文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袁仪梦
胡永庆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国古玉云纹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张亚南
郑家琪
《科教文汇》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先秦两汉时期的双首龙玉器源流及其文化含义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14
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实验研究
项楠
白峰
邱添
林湲
吴百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玉人兽合体造型研考
徐春苓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16
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与工艺特点
曹妙聪
李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新沂花厅遗址出土古玉串珠的保护探究
范陶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山海经》中“视肉、离朱”及“遗玉”新解
常光明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5
0
原文传递
19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
奚波
钱伟吉
陆晓颖
《上海计量测试》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用于无损检测古玉材质的新方法漫反射红外光谱
刘卫东
徐家跃
江国健
熊樱菲
陆文宝
戚水根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