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中国古代史家的“属辞比事”
1
作者 刘开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以文辞排纂史事,乃是先秦史官之本职与本领,至司马迁将之发扬光大。在崇尚“属辞比事”的浓郁氛围里,史家对文辞的措置达到了一种极致。古代史书叙事审美理论中的文约事丰、老练、用晦等,都与此密不可分。从字面上看,“属辞比事”只涉... 以文辞排纂史事,乃是先秦史官之本职与本领,至司马迁将之发扬光大。在崇尚“属辞比事”的浓郁氛围里,史家对文辞的措置达到了一种极致。古代史书叙事审美理论中的文约事丰、老练、用晦等,都与此密不可分。从字面上看,“属辞比事”只涉及“辞”与“事”,实则任何“属辞比事”都必然传递义/意。讨论“属辞比事”,不能回避谈“情”。史家连缀文辞、排列史事自然会带入他们的喜怒哀乐、好恶取舍。“属辞比事”从事、辞、情、义诸方面深刻地浸润中国史学,凸显了史家的主体性、历史的思想性、史学的人文性,提升了史书叙事的艺术性,使历史撰述真正成为一项有灵魂、有感情的学术文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史学 属辞比事 司马迁
下载PDF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序 被引量:1
2
作者 仓修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95,共5页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五卷本,是在1990年版三卷本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这次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原有86部史学名著的评介文章,进行校刊修改;二是补写了古代和近代14部史学名著,又新增了与史学有关的22部著作,包括笔记、目录...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五卷本,是在1990年版三卷本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这次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原有86部史学名著的评介文章,进行校刊修改;二是补写了古代和近代14部史学名著,又新增了与史学有关的22部著作,包括笔记、目录、史学工具书、类书、丛书等;三是增补现代部分史学名著70部,遍布于史学研究各领域,分成四、五两卷。选入书目,主要考虑该书在史学界的地位、影响,或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必要的史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下载PDF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馥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研究 中外史学对话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新 潘志刚 Liu Huawen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80-90,210-217,共12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领域的拓展、方法的更新、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建树。本文从"文学史研究与编纂""古代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名著迅速成为研究热点&q...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领域的拓展、方法的更新、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建树。本文从"文学史研究与编纂""古代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名著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辞赋研究、散文研究和文言小说研究渐入佳境"和"唐诗之外的古典诗研究"等五个方面展开综述,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学术成果暂不纳入综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四十年 中国古代文学 诗赋骈文 小说戏曲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汪高鑫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皆是实录的典范之作,《汉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实录”的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求真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史料搜集与考辨、史文表述、史书笔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求真理论和方法。宋元明清史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史学求真理念的同时,重视史实考证的学术风气蔚然成风。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即是史家不断追求史实之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求真理念 演变
下载PDF
古代史家责任意识探析
6
作者 陈娇娇 张秋升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6期28-41,共14页
中国古代史家的治史责任主要有二:一是记载历史,二是惩劝世人。史家要对海内天下、千载万世负责。古代史家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留存历史的主动担当、撰写信史的自觉追求两个方面。其产生原因有三:一是帝王的需求与支持,二是史家对历史... 中国古代史家的治史责任主要有二:一是记载历史,二是惩劝世人。史家要对海内天下、千载万世负责。古代史家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留存历史的主动担当、撰写信史的自觉追求两个方面。其产生原因有三:一是帝王的需求与支持,二是史家对历史重要性的认知,三是传统士人忧患意识的转化。古代史家的责任意识保障了历史记载的连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历史评判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家责任意识 传统史学精神 直书 存史 信史 惩恶劝善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中的“叙事”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露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叙事”作为一个史学理论范畴被提出来,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问世后,对《史记》“叙事”之“善”的评论构成了一个有关史书叙事的概念群:“善叙事”成为“良史之才”的重要标准;“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叙事”作为一个史学理论范畴被提出来,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问世后,对《史记》“叙事”之“善”的评论构成了一个有关史书叙事的概念群:“善叙事”成为“良史之才”的重要标准;“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成为史书叙事的原则;在历史叙述中揭示事物发展变化之理成为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优良传统。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批评的发展,刘知幾《史通·叙事》篇标志着“叙事”作为史学理论问题被正式提出。当前,中国学界运用的“叙事”一词,主要来源于对英文单词narrative的翻译,其中蕴含的西方叙事学或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理论背景,在解释中国叙事经验时不免显示出局限性。因此,中国史学应当而且有责任突显自身的叙事传统、风格和话语,而对于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与理论成就的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也是加快构建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史学话语 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6,共15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史学史 史学理论
下载PDF
“层累说”与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维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由于尚未建立起公认的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对于古史的许多重要事实和相关问题现无法给出确定的认识。从古史史料学概念建设的角度看,顾颉刚早年提出的"层累说"之最重要的意义是表明了对古史记述资料的生成过程的认识是构建可... 由于尚未建立起公认的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对于古史的许多重要事实和相关问题现无法给出确定的认识。从古史史料学概念建设的角度看,顾颉刚早年提出的"层累说"之最重要的意义是表明了对古史记述资料的生成过程的认识是构建可靠的古史史料学概念的关键。但由于"层累说"可看作是神话学方法的一种实验性研究,与今所知古史传说资料发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对多系统古史记述系统的存在无解释;对古代实用性文字资料中出现的古史内容无深入分析;对大量非系统古史记述资料有关内容的存在无合理解释等原因,"层累说"的基本逻辑可能是不成立的,亦即古史记述资料生成的真实过程可能并不如"层累说"主张的那么简明。古史研究需为发展古史史料学新规范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累说” 古史史料学 顾颉刚 古史记述系统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论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露川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9,共14页
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 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确立标目而展开的历史叙事,即章学诚说的"因事命篇"的历史叙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对南宋以下至近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叙事 纪事本末 史书体裁 新阶段
原文传递
顾颉刚的经学与史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京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20-724,共5页
顾颉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的研究都要由经学入手,所以虽然他不是经师,但确实是走了经学的路子。但"以今文打破古文、以古... 顾颉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的研究都要由经学入手,所以虽然他不是经师,但确实是走了经学的路子。但"以今文打破古文、以古文打破今文"或"超今古文"之说,实际上是两难成立,在今古文两方面均少有创获,反而连经学原来据有的高度也难于保持,致使其学术境界下滑到了史料学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派 经学 史学 史料学
下载PDF
柳诒徵的以礼释史及其现代意义——以《国史要义》为中心
12
作者 任慧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157,158,共12页
在民国时期竞言史学革命、社会进化论、史学科学化的学术风气中,柳诒徵宝爱传统,本着其与南菁书院的学术渊源,从礼的角度,对古代史学与史官文化作了富有创意的解读。在《国史要义》一书中,他从史官职掌的政学背景、史书编撰的书法义例... 在民国时期竞言史学革命、社会进化论、史学科学化的学术风气中,柳诒徵宝爱传统,本着其与南菁书院的学术渊源,从礼的角度,对古代史学与史官文化作了富有创意的解读。在《国史要义》一书中,他从史官职掌的政学背景、史书编撰的书法义例、正史各体的核心精神三个方面阐释了其“史出于礼”的观点。针对梁启超等人提出的正史弊端,柳诒徵揭示了礼中所蕴含的现代法律思想、平等精神与有助于延续国统的作用,对传统史学作了创造性转化。对于林毓生归纳的五四知识分子“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弊端,柳诒徵对礼的制度性的强调与阐发也提供了可行的补救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国史要义》 史出于礼 创造性转化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官方史学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以唐初重修《晋书》为例
13
作者 彭洪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唐初确立了史馆制度,以贞观末年重修《晋书》为标志,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真正具备了宏大的规模和严密的制度,形成了基本的价值体系。重修《晋书》活动规模浩大,从修撰缘起到具体的修史制度、史学政策、编纂法则以至史书体例、内容等各方面... 唐初确立了史馆制度,以贞观末年重修《晋书》为标志,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真正具备了宏大的规模和严密的制度,形成了基本的价值体系。重修《晋书》活动规模浩大,从修撰缘起到具体的修史制度、史学政策、编纂法则以至史书体例、内容等各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官方史学的价值取向标准,对后世官方史学表现其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官方史学 价值体系 表现形式 《晋书》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之争对汉代史学的影响——以《史记》《汉书》为中心
14
作者 黄海涛 庞伟伟 《理论界》 2020年第12期67-74,共8页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有助于史学家辨伪存真;另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思想差异也使得史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之争 汉代史学 《史记》 《汉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评介
15
作者 段润秀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6-37,共2页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及《左传》、《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思想,上下编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系统 评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