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复兴与重构——基于江西莲花县村落祠堂的调研 被引量:38
1
作者 贺一松 王小雄 +2 位作者 贺雨昕 段祖青 曾国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28,共7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重构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乡村文化再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问题。以村落祠堂为典型的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农村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是村落特殊的文化标识,同时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平台。随着历史...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重构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乡村文化再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问题。以村落祠堂为典型的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农村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是村落特殊的文化标识,同时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平台。随着历史变迁,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从社会内涵、社会功能到时代价值相应发生演变。以江西省莲花县为例,其兴修祠堂之风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落之后,如今又有复兴之势。当代“盛世修祠”,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时代功能,同时要关注现象之后的文化隐忧。重构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完善民间自治机制、创新传统功能的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空间 传统文化 祠堂
下载PDF
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同姓团体的大宗祠建设 被引量:6
2
作者 吉原和男 王建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103,共9页
在泰国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 ,同姓团体的一种类型———宗亲总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创立宗亲总会目的在于一是为华人的族群认同提供依据。二是宗亲总会所建的大宗祠是象征华人民族群体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物。同姓团体... 在泰国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 ,同姓团体的一种类型———宗亲总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创立宗亲总会目的在于一是为华人的族群认同提供依据。二是宗亲总会所建的大宗祠是象征华人民族群体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物。同姓团体其大宗祠的建设标志着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华人 宗亲总会 同姓团体 大宗祠 族群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传统村落祠堂功能演变与动力机制——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颖敏 李晴 +1 位作者 廖望 曾献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祠堂功能及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祠堂功能演变经历了传统祭祀与乡村教学向工业生产的功能演变(1978-2000年)、工业生产功能褪去与传统祭祀有序复兴(2000-2012年)、传统祭祀向红色旅游功能提档升级(2012年至今)3个阶段;祠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经历了脱节-错位-对应,并带动祠堂周边传统建筑与空间的成片开发、多样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弱势方利用垂直尺度、水平尺度、表达尺度重构卢氏宗祠所处的尺度,转变了强弱势双方的权力关系,推动祠堂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了多元主体下的乡村治理理论,也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祠堂 功能演变 动力机制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海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32,163,共20页
"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是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块东汉画像石。该石图文内容丰富、画像精美生动,从当朝民间孝行事迹的记述,到函谷关关楼建筑结构的绘制,皆是难得珍贵的史料。本文解读了画像石上五则孝行故事和... "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是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块东汉画像石。该石图文内容丰富、画像精美生动,从当朝民间孝行事迹的记述,到函谷关关楼建筑结构的绘制,皆是难得珍贵的史料。本文解读了画像石上五则孝行故事和关楼图像,对画像石镌刻年代、用途性质、装配位置、墓主身份、关楼及出行图与人物的关系、画像石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邢渠 孝行故事 祠堂 汉函谷关
原文传递
从乡野到庙堂——略论传统乡村景观的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贺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从死亡出发,传统乡村的世界观中包括了神、鬼、祖先的观念。这亦是传统王朝世界观一个缩影。因为,在皇帝看来,"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因此,施幽祭祖的仪式,贯通与对应着从乡野到庙堂的王朝统治秩序。朝廷的规定既是... 从死亡出发,传统乡村的世界观中包括了神、鬼、祖先的观念。这亦是传统王朝世界观一个缩影。因为,在皇帝看来,"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因此,施幽祭祖的仪式,贯通与对应着从乡野到庙堂的王朝统治秩序。朝廷的规定既是对地方行为的规范,也对地方传统的承认;而在乡村礼仪实践的过程中,村民、仪式专家展演出来的往往是因应于自身环境的对王朝礼仪的改写、创造与表达。祖灵的祭祀关系到地理的范围以及财产的权利,人——祖先/神——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地域社会的根据。但是,在南中国家庙形制的祠堂在景观上成为乡村的核心却是明中期以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宗教 祠堂 景观 屋基图
下载PDF
明代江南方志之《祠庙》《寺观》体例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群韬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3-68,共6页
明代江南方志中设有专门的《祠庙》《寺观》体例,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国家祀典体系和佛、道教宗教场所的信息,呈现了该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宗教礼俗传统。这些方志中的《祠庙》《寺观》书写体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反映了编纂者... 明代江南方志中设有专门的《祠庙》《寺观》体例,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国家祀典体系和佛、道教宗教场所的信息,呈现了该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宗教礼俗传统。这些方志中的《祠庙》《寺观》书写体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反映了编纂者基于自身信仰立场和文化观念对江南地区的佛、道教及民间信仰传统的具体态度。因而,明代江南方志之《祠庙》《寺观》体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内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方志 宗教礼俗 民间信仰 祠庙 寺观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宗祠建筑价值再认知——以谭氏宗祠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曼 汤羽扬 +1 位作者 曹玺武 刘晗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125-128,共4页
谭氏宗祠是鄂东南地区目前保存完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宗祠建筑。文章从遗产学研究视角出发,在分析谭氏宗祠建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同地区同年代且功能相似的建筑进行对比,对谭氏宗祠建筑价值进行再认知,以期为鄂东南地区乃至湖北省... 谭氏宗祠是鄂东南地区目前保存完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宗祠建筑。文章从遗产学研究视角出发,在分析谭氏宗祠建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同地区同年代且功能相似的建筑进行对比,对谭氏宗祠建筑价值进行再认知,以期为鄂东南地区乃至湖北省的宗祠建筑保护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地区 宗祠建筑 价值 谭氏宗祠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里方村祠堂群保护发展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耀恒 王雪 苏梦蓓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期14-16,19,共4页
通过对歙县霞坑镇里方村祠堂群调研,解读里方村祠堂群的建筑文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再利用价值,并对祠堂建筑的遗产保护与村落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关注徽州祠堂建筑及徽州地方村落保护,构建徽州传统建筑保... 通过对歙县霞坑镇里方村祠堂群调研,解读里方村祠堂群的建筑文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再利用价值,并对祠堂建筑的遗产保护与村落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关注徽州祠堂建筑及徽州地方村落保护,构建徽州传统建筑保护机制和模式,重新树立祠堂建筑的周边活力,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振兴乡村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建筑文化 传统村落 保护规划
下载PDF
广府风土聚落中祠堂的形制及变化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粤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广府祠堂是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广府风土聚落中重要的公共建筑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制,其等级严谨而类型多样,并对其他公建和民居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祠堂作为村民共同宗族认同的重要意义仍... 广府祠堂是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广府风土聚落中重要的公共建筑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制,其等级严谨而类型多样,并对其他公建和民居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祠堂作为村民共同宗族认同的重要意义仍然存在,仍需进行合理修缮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府祠堂 等级与形制 形态变化 文化内核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粤北客家宗祠建筑的崇高性探析
10
作者 蔡泉源 赖隽龙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
粤北客家宗祠建筑是不同时代粤北客家人生活变迁的见证,饱含粤北客家人的家族情感与历史记忆,其中蕴含的许多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文章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文化信息,以“崇高”思想的理论视角来剖析粤北客家宗祠建筑与崇... 粤北客家宗祠建筑是不同时代粤北客家人生活变迁的见证,饱含粤北客家人的家族情感与历史记忆,其中蕴含的许多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文章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文化信息,以“崇高”思想的理论视角来剖析粤北客家宗祠建筑与崇高性之间的文化关系,阐释粤北客家宗祠建筑的文化价值,以期唤起人们对其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宗祠建筑 崇高性
原文传递
湖南民瑶地区宗祠外部空间特征研究
11
作者 解明镜 唐正勇 《中外建筑》 2023年第3期29-34,共6页
基于对湖南省江永县民瑶地区的实地调查,利用空间句法对宗祠外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勾蓝瑶寨8个宗祠、清溪村2个宗祠和小河边村1个宗祠为样本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得出:民瑶作为汉化后的瑶族,重视宗族与宗祠文化;因把守边关与防御匪患... 基于对湖南省江永县民瑶地区的实地调查,利用空间句法对宗祠外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勾蓝瑶寨8个宗祠、清溪村2个宗祠和小河边村1个宗祠为样本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得出:民瑶作为汉化后的瑶族,重视宗族与宗祠文化;因把守边关与防御匪患需要,聚落布局紧凑,没有留给宗祠较大建设用地;在多姓氏的民瑶聚居地,宗祠是这个姓氏居住群体的核心空间,而非村落的核心空间;在单、双姓氏的民瑶聚落,祠堂是小范围居住组团和整个聚落的核心空间。宗祠在民瑶聚落中的重要程度不高,民瑶聚落应该更注重宗祠及其外部空间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瑶聚落 宗祠 空间特征 空间句法 江永县
下载PDF
浙江省国保、省保类宗祠建筑修缮状况调查报告
12
作者 陈慧珉 《杭州文博》 2018年第1期68-89,共22页
随着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大幅增多,加重了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一些较长时间未进行保养的文保单位,修缮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文保经费有限、专业人员不足,如何避免过度修缮及合理利用修缮经费;修缮后的文保单位又如... 随着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大幅增多,加重了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一些较长时间未进行保养的文保单位,修缮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文保经费有限、专业人员不足,如何避免过度修缮及合理利用修缮经费;修缮后的文保单位又如何纳入良性的日常保养周期,使文保单位勿因修缮过多丧失历史信息;希冀通过对国保、省保类宗祠建筑历年来的修缮与经费情况的调研找出问题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建筑 修缮 日常保养
下载PDF
临海传统宗祠装饰风格的时代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13
作者 滕雪慧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2-28,共7页
临海保存有大量作为宗族物化象征的宗祠建筑。梁架与檐柱是临海传统宗祠的重点装饰部位,集中体现出临海传统宗祠时代风格的递嬗演变。临海传统宗祠无论梁端刻饰,还是柱头雀替、柱础都存在一个由稳重、朴实到浮华、简陋的变化趋势,折射... 临海保存有大量作为宗族物化象征的宗祠建筑。梁架与檐柱是临海传统宗祠的重点装饰部位,集中体现出临海传统宗祠时代风格的递嬗演变。临海传统宗祠无论梁端刻饰,还是柱头雀替、柱础都存在一个由稳重、朴实到浮华、简陋的变化趋势,折射出区域社会的兴衰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 宗祠 梁架 雀替 柱础
下载PDF
豫章罗氏分流和罗氏宗祠考略
14
作者 黎传绪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天下罗家无二派",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载,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罗氏迁徙的概况。"豫章罗... 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天下罗家无二派",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载,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罗氏迁徙的概况。"豫章罗氏宗祠"是天下罗氏顶礼膜拜的圣地,是罗氏宗族的象征。"堂号"实际上就是家族分流的一个名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罗氏 分流 宗祠
下载PDF
明清时期嘉兴府祠庙初探
15
作者 万学慧 《嘉兴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1-48,共8页
明清时期嘉兴府祠庙的建设历经几百年,按历代《嘉兴府志》中记载,每个时段祠庙的数量逐渐增多,国家、地方官员与士绅、百姓都重视祠庙的建设。国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百姓为了求得心理安慰以及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嘉兴府祠庙... 明清时期嘉兴府祠庙的建设历经几百年,按历代《嘉兴府志》中记载,每个时段祠庙的数量逐渐增多,国家、地方官员与士绅、百姓都重视祠庙的建设。国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百姓为了求得心理安慰以及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嘉兴府祠庙在明清时期被广泛建设。曹王庙和陆清献公祠两类典型祠庙的建设及其影响,表明了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基层社会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入、地方官员的影响以及百姓的积极参与,是国家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嘉兴府 民间信仰 祠庙 基层社会文化
下载PDF
影壁对院落的空间作用——以鲁西南祠堂为例
16
作者 闫昱良 杭诗婵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0期262-263,共2页
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影壁在院落中是几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入口空间进行视线遮挡等作用之外,影壁对院落的内部空间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作用。文章选取了三个鲁西南地区的民间祠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三... 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影壁在院落中是几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入口空间进行视线遮挡等作用之外,影壁对院落的内部空间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作用。文章选取了三个鲁西南地区的民间祠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三个院落空间有无影壁的不同,总结出影壁对院落内部空间的空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壁 空间结构 空间句法 祠堂
下载PDF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世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152,共7页
徽州宗祠是徽州建筑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徽州宗祠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试图从宗教学的角度探析徽州宗祠文化所体现出的宗教特质:以祖宗神信仰和崇拜... 徽州宗祠是徽州建筑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徽州宗祠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试图从宗教学的角度探析徽州宗祠文化所体现出的宗教特质:以祖宗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观念的宗教性;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组织的宗教性;以祠堂为场所、祭祀为主要形式、朱子《家礼》为礼仪的活动的宗教性;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朱子之书为经典、儒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的宗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祠文化 宗教性
下载PDF
徽州古祠堂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春生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徽州目前保留有大量古祠堂。这些古祠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之进行考察和梳理,能发现我国宗法礼制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了解徽州古祠堂在建筑、祭祀、管理等方面的丰富文化蕴涵。
关键词 徽州 古祠堂 文化 解读
下载PDF
佛山祠堂文化及其教育意蕴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楚春芳 刘浩光 容念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3-46,共4页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核心,佛山祠堂文化通过它的布局构造及祠堂内的布设体现其特色;通过增强文化的传承意识、深化道德观与法制观、彰显凝聚力与向心力来发挥其教育功能。
关键词 佛山祠堂 祠堂文化 教育意蕴
下载PDF
民间宗祠文化价值流失及应对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葆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87,共4页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城镇化的推进,民间宗祠面临建筑衰败与被拆除的危机,宗祠建筑所承载的价值、功能、文脉逐渐流失,严重影响到宗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河洛地区民间宗祠现状的梳理与整合,总结出在合理利用其物质空间与功能空...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城镇化的推进,民间宗祠面临建筑衰败与被拆除的危机,宗祠建筑所承载的价值、功能、文脉逐渐流失,严重影响到宗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河洛地区民间宗祠现状的梳理与整合,总结出在合理利用其物质空间与功能空间的同时,挖掘其本身"固有"精神文化与凝聚力的重要性意义;进而提出应结合地域环境与乡村诉求,合理更新、利用"宗祠文化",为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乡土文化的传承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民间宗祠 宗祠文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