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南艳艳 邹华 +1 位作者 严群 阮文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8,共5页
研究了氨水预处理秸秆、秸秆粉碎、接种量、接种污泥含水率、反应温度以及氮源等对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适宜条件是:用质量分数10%的氨水预处理,秸秆长度8 cm,接种量1:1.5(干物质质量比)... 研究了氨水预处理秸秆、秸秆粉碎、接种量、接种污泥含水率、反应温度以及氮源等对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适宜条件是:用质量分数10%的氨水预处理,秸秆长度8 cm,接种量1:1.5(干物质质量比),接种污泥含水率91.7%,反应温度35℃,尿素添加量为秸秆用量的0.5%。在厌氧的条件下,农作物秸秆在厌氧消化反应容器中的停留时间为13~15 d,每克秸秆可以制取甲烷92.33 mL,可实现能量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沼气 甲烷 预处理
下载PDF
我国秸秆沼气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焦翔翔 靳红燕 王明明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29-33,39,共6页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较低,发展秸秆沼气是提高秸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我国沼气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秸秆由于其自身性质,造成沼气发酵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目前普遍认为好的秸秆预处理方式不但能克服这些难题,还...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较低,发展秸秆沼气是提高秸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我国沼气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秸秆由于其自身性质,造成沼气发酵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目前普遍认为好的秸秆预处理方式不但能克服这些难题,还能有效地提高秸秆厌氧发酵的消化率和产气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秸秆沼气预处理方式及其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我国沼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目前秸秆沼气预处理现状做了总结,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沼气 厌氧发酵 预处理
下载PDF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3
作者 蔡木林 刘俊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 ,通常采用厌氧发酵处理并获取甲烷气体 .产氢产酸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 .本研究考察了原污泥和经碱处理的污泥在不同初始pH(3 .0~ 12 . 5 )条件下的产氢效果 ,以及污泥性质和污泥浓...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 ,通常采用厌氧发酵处理并获取甲烷气体 .产氢产酸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 .本研究考察了原污泥和经碱处理的污泥在不同初始pH(3 .0~ 12 . 5 )条件下的产氢效果 ,以及污泥性质和污泥浓度等对产氢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初始pH为 11. 0时污泥发酵的产氢率达到最大值 .采用原污泥发酵产氢时 ,在初始pH为 11 0的条件下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为 8. 1mL/g ,而经碱处理的污泥在同样初始 pH的条件下发酵产氢可将其产氢率提高一倍左右 ,达到 16. 9mL/ g .污泥经碱处理后厌氧发酵 4d无甲烷产生 ,且可有效地降低氢气消耗的速率 .另外 ,污泥的VSS/SS值过低时会大大降低污泥的产氢率 ,而污泥浓度对产氢率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产氢 污泥 厌氧发酵 碱处理
下载PDF
复合菌系MC1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的提高 被引量:38
4
作者 袁旭峰 高瑞芳 +3 位作者 李培培 朱万斌 王小芬 崔宗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6-270,共5页
采用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玉米秸秆厌氧甲烷发酵的效率和产气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结果表明,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与以往的复合菌系发酵产物pH值特性相似。在14 d的预处理过程中,... 采用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玉米秸秆厌氧甲烷发酵的效率和产气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结果表明,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与以往的复合菌系发酵产物pH值特性相似。在14 d的预处理过程中,秸秆质量减少了59.0%,其中纤维素减少了53.1%,半纤维素减少了76.4%。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第2 d,为1.44 g/L。化学需氧量(COD)和挥发性产物最大值均出现在第4 d,监测到的5种挥发性产物的量分别为乙醇2.38 g/L、乙酸0.57 g/L、丙酸0.11 g/L、丁酸0.62 g/L和甘油0.22 g/L,因此,处理4 d后最适合甲烷发酵。厌氧发酵的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相比,预处理后的秸秆总产气量和总甲烷量分别了提高了33.0%和58.1%。结果表明,MC1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甲烷产量,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秸秆 甲烷 复合菌系 MC1 预处理
下载PDF
温度和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庞云芝 李秀金 罗庆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提出通过中温消化和化学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的厌氧消化产气量。研究了中温和常温条件下,不同负荷率对玉米秸产气量的影响,以及经氢氧化钠、氨水与尿素处理后玉米秸主要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消化... 提出通过中温消化和化学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的厌氧消化产气量。研究了中温和常温条件下,不同负荷率对玉米秸产气量的影响,以及经氢氧化钠、氨水与尿素处理后玉米秸主要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消化产气量比常温提高了139. 2 %~2 81. 8% ,消化时间减少了8~16d ;除尿素外,氢氧化钠和氨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秸的产气量;中温消化时,氢氧化钠处理玉米秸的产气量比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77 .0 % ,比常温消化的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2 6 3 .6 %。把中温消化和化学处理结合起来是提高玉米秸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 厌氧消化 温度 化学预处理 产气量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的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24
6
作者 戴前进 方先金 邵辉煌 《中国沼气》 2007年第2期11-14,19,共5页
厌氧消化是主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能破坏细胞,释放有机质,提高污泥的水解速率,是增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污泥预处理技术,其中主要包括:热处理法、高压喷射法、超声波... 厌氧消化是主要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能破坏细胞,释放有机质,提高污泥的水解速率,是增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污泥预处理技术,其中主要包括:热处理法、高压喷射法、超声波处理法、冷冻法、辐照法、碱处理法、臭氧氧化法和生物酶技术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厌氧消化 预处理技术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酶技术
下载PDF
碱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2 位作者 罗艳 邹星星 方彩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8-2213,共6页
为减少秸秆碱处理的碱用量,提高秸秆的产气量,从产气量、XRD和FTIR等角度对碱预处理与后处理进行了初步比较,并对碱处理前后秸秆浸提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秸秆的物质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经5%NaOH处理48 h后,细胞中的有机物大... 为减少秸秆碱处理的碱用量,提高秸秆的产气量,从产气量、XRD和FTIR等角度对碱预处理与后处理进行了初步比较,并对碱处理前后秸秆浸提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秸秆的物质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经5%NaOH处理48 h后,细胞中的有机物大量溶出,COD、TN、NO 3--N和NH 4+-N分别从2 311.11、175.40、5.02和117.82 mg/L增至10 488.89、417.84、248.64和141.44 mg/L,表明碱处理不仅破坏木质纤维结构,还破坏核酸、氨基酸等含氮物的结构,将其中的氮以NO 3--N和NH 4+-N的形式释放出来;碱处理破坏了秸秆木质素结构,木质素含量降低,但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增加,从0.592 3增加到0.662 2.厌氧消化的结果显示,秸秆预处理与后处理的产气能力相当,单位TS产气量分别为382.32 mL/g和375.84 mL/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13%和25.96%,但后处理的碱用量仅为预处理的50%;厌氧发酵后对照中的木质素含量增加,而预处理和后处理均降低,后处理对木质素的破坏效果更好;厌氧微生物可破坏纤维素的结晶区,后处理对纤维素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破坏均强于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消化 氢氧化钠 预处理 后处理
原文传递
氨化预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马淑勍 袁海荣 +5 位作者 朱保宁 刘研萍 邹德勋 党锋 庞云芝 李秀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4-299,共6页
为了节省秸秆厌氧消化阶段另加N源调配营养的运行成本,同时又要保持良好产气效率。本试验选用氨化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氨对稻草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以NH3·H2O为预处理药剂,按2%、4%、6%(相对于稻草的干质量)... 为了节省秸秆厌氧消化阶段另加N源调配营养的运行成本,同时又要保持良好产气效率。本试验选用氨化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氨对稻草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以NH3·H2O为预处理药剂,按2%、4%、6%(相对于稻草的干质量)的NH3质量分数对稻草进行氨化,分别以50、65、80g/L3个不同负荷进行厌氧消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氨化预处理中,4%NH3氨化预处理效果最好。在65g/L负荷率下,4%NH3预处理的消化70d累积产气量为37010mL,消化产气量达总体积的90%(计T90)时产气量为33920mL,分别比未预处理稻草、2%和6%NH3预处理稻草T90时产气提高了38.3%、14.6%和8.2%,甲烷总产量分别提高了34.8%、15.1%和9.6%,比未预处理稻草同期(45d)累积产气量以及甲烷总产量分别提高了60.8%和60.3%,产气周期提前10d结束。消化后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的减少量分别由41.6%和46.6%提高到了46.4%和58.6%,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分别由27.7%和6.9%减少到20.8%和5.2%,粗蛋白质量分数从4.0%提高到10.1%。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提高产气量的方法,研究结果将为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氨化 秸秆 预处理 稻草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下水稻秸秆厌氧消化性能比较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平 龙翰威 +4 位作者 高立洪 韦秀丽 蒋滔 刘科 董毛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0-205,共6页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了稀碱水解、尿素氨化、生物酶解以及沼液预处理4种不同方式对秸秆厌氧发酵物能转化率、发酵周期、失重率以及木质纤维...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了稀碱水解、尿素氨化、生物酶解以及沼液预处理4种不同方式对秸秆厌氧发酵物能转化率、发酵周期、失重率以及木质纤维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5%NaOH及6d生物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水稻秸秆干物质(totalsolid,TS)产气率,较空白分别提高44.0%和44.6%。0.4%低质量分数尿素预处理无法有效改善水稻秸秆的甲烷转化率,但通过调节C/N比可明显缩短发酵周期。与其他3种预处理相比,沼液预处理在提高秸秆物能转化率、缩短产气周期方面均有优势,其TS产气率达到333.9mL/g,TS产甲烷率达到180.7mL/g,分别较空白提高27.9%和21.2%。通过对厌氧发酵前后稻秆木质纤维含量比较分析,产气率与失重率有一定的关联,1.5%NaOH处理样品发酵后纤维素、半纤维素损失最大,但沼液中高浓度的COD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因此秸秆沼气工程预处理方式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产气率的提升,也要顾及沼液后续处理等问题。沼液预处理可能成为今后水稻秸秆沼气工程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发酵 沼气 NAOH 尿素 沼液
下载PDF
芦笋秸秆预处理与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辰 刘荣厚 覃国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4-99,120,共7页
为了促进芦笋秸秆原料沼气发酵系统的产气效果,利用NaOH在无流动水的条件下对芦笋秸秆进行了碱性化学预处理,并在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以不同预处理时间、粒径和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芦笋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及产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 为了促进芦笋秸秆原料沼气发酵系统的产气效果,利用NaOH在无流动水的条件下对芦笋秸秆进行了碱性化学预处理,并在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以不同预处理时间、粒径和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芦笋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及产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15~20d比不经预处理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10d;芦笋秸秆粉碎和切割后,不经筛分的试验组比经过筛分后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5~15d,发酵周期缩短23d;5%NaOH处理的试验组比NaOH10%处理和不使用NaOH处理的试验组总产气量分别高453.82%和84.58%。综合比较,预处理时间15~20d、不经筛分和5%NaOH处理的条件下是较优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后其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70%,pH值大于7.5,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秸秆 厌氧发酵 沼气 木质纤维素 碱处理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原料厌氧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世关 李继红 +1 位作者 孟卓 郑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20-124,共5页
分析了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降解特性的分析,重点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利用这种原料进行厌氧生物降解产沼气的研究进展:原料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热处理技术;厌氧发酵工艺,包括单相发酵和两相发酵工艺,以及混合原... 分析了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降解特性的分析,重点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利用这种原料进行厌氧生物降解产沼气的研究进展:原料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热处理技术;厌氧发酵工艺,包括单相发酵和两相发酵工艺,以及混合原料发酵工艺,并简要探讨了木质纤维素原料厌氧生物降解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原料 厌氧 预处理 发酵工艺
下载PDF
CaO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娟 张玉华 +4 位作者 陈羚 宋成军 李小刚 齐岳 赵立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92-199,共8页
为探索CaO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采用了3种不同质量百分数的CaO分别在3种不同处理时间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O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厌... 为探索CaO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采用了3种不同质量百分数的CaO分别在3种不同处理时间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O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厌氧消化产沼气能力有较大提高,厌氧消化时间有所缩短。综合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厌氧消化时间等各项参数来看,以5%CaO预处理3d的处理效果最佳,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136.85%,消化时间缩短了5d,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2%和7.18%,综合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组,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和产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沼气 玉米秸秆 CaO预处理
下载PDF
稻秆NaOH预处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辰 刘荣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为了改善稻草沼气发酵的效果,采用6%的NaOH对稻草进行了化学预处理,比较了经过NaOH预处理和不经NaOH预处理的稻草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厌氧消化效率、产气量和COD去除率情况。结果表明,与不经NaOH预处理相比,6%NaOH预处理后的稻草高温厌氧... 为了改善稻草沼气发酵的效果,采用6%的NaOH对稻草进行了化学预处理,比较了经过NaOH预处理和不经NaOH预处理的稻草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厌氧消化效率、产气量和COD去除率情况。结果表明,与不经NaOH预处理相比,6%NaOH预处理后的稻草高温厌氧发酵最大日产气量提高61.34%,总产气量提高55.23%,COD去除率提高48.72%。这说明,采用6%NaOH化学预处理可以提高稻草的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沼气发酵 化学预处理 高温消化
下载PDF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严媛媛 刘晓光 戴晓虎 《四川环境》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寻求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每年污泥产量已接近3000万吨(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上,且...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寻求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每年污泥产量已接近3000万吨(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上,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处理与处置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城市污泥蕴含有大量生物质能,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城市污泥生物质能提取和利用技术,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污泥水解成为限制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瓶颈,而污泥强化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污泥细胞壁的破坏,溶出胞内有机物,最大化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目前,预处理技术较多,如超声波预处理、热处理、微波预处理、碱解处理、臭氧预处理等,本文从物理、化学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污泥预处理 超声波预处理 热处理 微波预处理 碱解处理 臭氧预处理
下载PDF
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杜婷婷 云斯宁 +3 位作者 朱江 黄欣磊 张仙梅 曾汉候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文章综述了不同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等)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混合发酵、预处理、添加催化剂等对厌氧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并对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未... 文章综述了不同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等)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混合发酵、预处理、添加催化剂等对厌氧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并对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沼气 厌氧发酵 预处理 混合发酵
下载PDF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难点及调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佳奇 范晓丹 +5 位作者 邱春生 王晨晨 刘楠楠 王栋 王少坡 孙力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厨余垃圾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厌氧消化可实现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是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获得清洁能源及对消... 厨余垃圾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厌氧消化可实现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是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获得清洁能源及对消化产物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厨余垃圾的基本特性、厌氧消化的机理,总结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各阶段面临的问题,分析对应的国内外调控策略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调控新策略及产物再利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预处理 产物利用
原文传递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海东 张文存 +2 位作者 王丽莉 张国辉 雷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73-1977,共5页
综述了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包括酸碱法、超声波法、热解法、γ-射线辐照法、臭氧氧化法、高铁酸钾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生物酶法以及联合法等技术,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污泥预处理 物理预处理 化学预处理 氧化预处理 生物酶预处理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瑞丽 严群 +1 位作者 邹华 阮文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固态法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其中,经酶法处理后,剩余污泥前4 h产气速率最快,平均每小时为3.29 mL/g;经热处理后,剩余污泥累积产气...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固态法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其中,经酶法处理后,剩余污泥前4 h产气速率最快,平均每小时为3.29 mL/g;经热处理后,剩余污泥累积产气量最多,为45.80 mL/g,比对照提高了230%;而经微波处理后,剩余污泥所产沼气中甲烷质量分数最高,为62.26%,比对照增加了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预处理 甲烷
下载PDF
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固态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凤杰 李向菲 +3 位作者 周宇光 陈华友 孙文敬 黄达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19-1924,共6页
实验主要研究了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和产气效率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0%、2.5%、5.0%和7.5%NaOH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24 h浸泡和未浸泡等预处理,测定其厌氧消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5.0%NaOH... 实验主要研究了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和产气效率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0%、2.5%、5.0%和7.5%NaOH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24 h浸泡和未浸泡等预处理,测定其厌氧消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5.0%NaOH浸泡24 h后,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率最大,为38.67%;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为226.75L/kg VS,与未经碱处理实验组相比提高了38.5%。该结果提示,5.0%NaOH溶液浸泡24 h后可使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和产气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厌氧消化 玉米秸秆 NaOH预处理 木质素
原文传递
超声波对污泥脱水及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叶正祥 张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超声波技术作为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手段被广泛关注。超声波能改变污泥的性质,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的性能,但是其处理效果受到频率、强度、作用时间和发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预处理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本文着重介绍了超声... 超声波技术作为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手段被广泛关注。超声波能改变污泥的性质,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的性能,但是其处理效果受到频率、强度、作用时间和发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预处理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本文着重介绍了超声波的频率、强度、作用时间和发生方式对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沉降性能、微生物活性和污泥产气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的改善所需要超声波的条件不一样,所以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实验使预处理效果最优化;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有效利用超声波与其它预处理技术相结合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污泥 厌氧消化 预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