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84
1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3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而R.semiplicata(Nikol’ski,1918)和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林蛙仅限于中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中国林蛙 形态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评估 被引量:92
2
作者 江建平 谢锋 +8 位作者 臧春鑫 蔡蕾 李成 王斌 李家堂 王杰 胡军华 王燕 刘炯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对中国已知的408种两栖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中国两栖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两栖动物有1种灭绝,1种区域灭绝,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共计176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43.1%,明显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的物种受威胁率(30.8%)。中国两栖动物特有种272种,其中48.9%属于受威胁物种。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有尾目(63.4%),明显高于无尾目(39.0%);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科是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仅有1种,100%受威胁),小鲵科(Hynobiidae)(86.7%)和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78.1%)。有11个省区的受威胁物种数占本省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0%及以上,前3位分别是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中国大多数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以海拔2,000 m以下区域为主。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捉、环境污染列受威胁两栖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鉴于中国两栖动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进一步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生境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名录 灭绝 区域灭绝 极度濒危 濒危 易危 濒危等级 致危因子 两栖纲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中国林蛙各居群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2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采用形态学比较和数值分类相结合 ,对中国西北部分布的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各居群间 (包括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原定种或亚种 )的差异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 :分布于中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各居群其形态特征和数值分析之间非常相... 采用形态学比较和数值分类相结合 ,对中国西北部分布的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各居群间 (包括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原定种或亚种 )的差异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 :分布于中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各居群其形态特征和数值分析之间非常相近 [其中包括原定名为Ranaamuren siskukunoris(Nikol′skii,1918,青海湖 ) ,R .weigoldi(Vogt,192 4 ,四川甘孜和德格 ) ,R .chensinen sishongyuanensis(Huetal.,1985,四川红原 ) ,R .c.kangdingensis (Weietal.,1991b ,四川康定 )和R .c .lanzhouensis(Weietal.,1991b ,甘肃兰州 ) ]而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模式居群陕西户县标本有明显区别 ,建议将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地区的林蛙各居群恢复为有效种 ,即高原林蛙R .kukunorisNikol′skii,1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中国林蛙 居群 形态特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中国小鲵属一新种(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晓虹 瞿文元 牛红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对采自我国河南省商城的一种小鲵标本进行了研究 ,认为与我国产小鲵科已知属、种及日本产小鲵属相近种均不相同 ,被确定为新种 ,即豫南小鲵Hynobiusyunanicussp .nov .。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小鲵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两栖动物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波 黄勇 +3 位作者 李家堂 戴强 王跃招 杨道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950,共10页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以广西、云南和贵州为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也是全球范围内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以广西、云南和贵州为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也是全球范围内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共获得18,246条两栖动物记录(219个物种),然后运用生态位模型估测每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并把每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叠加起来,最终得到该区域在10km×10km生态位模型空间尺度上的两栖物种丰富度地理分布格局图,最后进行多元回归和模型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有12种两栖动物仅在喀斯特地貌区分布,占物种总数的5.48%;有104种两栖动物仅在非喀斯特地貌区分布,占物种总数的47.49%;有103种两栖动物在喀斯特地貌区和非喀斯特地貌区均有分布,占物种总数的47.03%;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非喀斯特地貌)对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χ~2=36.47, P <0.0001),但模型拟合效果差(McFadden’s Rho square=0.0037)。影响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年均降雨量(R^2=0.232, P <0.001),其次是最干月平均降雨量(R^2=0.221, P <0.001)。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格局主要是由地貌和不同的环境因子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仍有相当一部分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未被解释。因此,要更全面地认识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有必要加强干扰、捕食、竞争等其他生物因子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地貌 生态位模型
原文传递
瘰螈属(有尾目,蝾螈科)一新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松 田应洲 谷晓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0-413,共4页
作者在贵州省织金县采集到一批蝾螈科瘰螈属动物标本,与该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1新种,即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成体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 作者在贵州省织金县采集到一批蝾螈科瘰螈属动物标本,与该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1新种,即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成体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明显呈童体型;体背嵴两侧各有1条土黄色纵纹;指、趾两侧无缘膜,无内、外掌突;肛后尾腹鳍褶橘红色或橘黄色,约在后3/4处此颜色消失。本文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瘰螈属 新种 贵州
下载PDF
大鲵的血液学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丕鹏 何国湘 +1 位作者 张育辉 王子浩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50-53,共4页
本文应用血细胞计数法和瑞氏染色法首次记述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血细胞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红细胞的平均值为7.6×10~4/mm^3,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9x 10~3/mm^3。除大鲵红细胞胞质中含有一团嗜碱性颗粒外,血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本文应用血细胞计数法和瑞氏染色法首次记述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血细胞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红细胞的平均值为7.6×10~4/mm^3,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9x 10~3/mm^3。除大鲵红细胞胞质中含有一团嗜碱性颗粒外,血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其它脊椎动物相类似。文中就大鲵与其它两栖动物进行比较并从进化角度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血液 血细胞 两栖动物
下载PDF
中国疣螈属一新亚种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晓虹 王新卫 陶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670,共5页
对采自河南省大别山区商城县的一种蝾螈科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相似,但存在明显差异;经与文县疣螈等4种蝾螈进行12SmtDNA部分序列比对,显示其与文县疣螈的遗传分化已达亚种级水平,因此定为1新... 对采自河南省大别山区商城县的一种蝾螈科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相似,但存在明显差异;经与文县疣螈等4种蝾螈进行12SmtDNA部分序列比对,显示其与文县疣螈的遗传分化已达亚种级水平,因此定为1新亚种,文县疣螈大别亚种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 dabienicus ssp.nov.。新亚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长远大于头宽;4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指、趾端不相遇;前肢前伸,指末端达眼前角;泄殖腔孔周缘橘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疣螈属 文县疣螈 新亚种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两栖类一新种(有尾目,小鲵科)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放 蒋爱伍 蒋得斌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0-674,共5页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标本室,部分副模标本(MESH05111001,MESH05111002)保存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小鲵属 新种 广西
下载PDF
中国林蛙属(无尾目:蛙科)一新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 . nov .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猷慧 江建平 杨道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1-488,共8页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明显不同于后者,如:1)无雄性线;2)蝌蚪唇齿式为Ⅰ:3+3/1+1:Ⅲ;3)股部背侧黑褐色横斑窄,通常整齐、数目较多;4)繁殖季节在农历寒露节前后。这些特征可以与峨眉林蛙、昭觉林蛙准确区别。新种标本采自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寒露林蛙新种 湖南省
下载PDF
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5-549,共5页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或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和古北界华北区种类,还有少量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并就秦岭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5项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爬行纲 区系 持续发展 秦岭地区
下载PDF
瘰螈属一新种——龙里瘰螈(有尾目:蝾螈科)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松 田应洲 +1 位作者 谷晓明 熊荣川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采集到一批瘰螈标本,与瘰螈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一新种,即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 Li,Tian,Gu et Xiong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由于上鳃骨后端上... 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采集到一批瘰螈标本,与瘰螈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一新种,即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 Li,Tian,Gu et Xiong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由于上鳃骨后端上翘,成体头部后端两侧鳃迹部位各有1个明显突起;体背嵴棱强烈隆起;指、趾两侧无缘膜,指、趾末端有黑色角质鞘;肛后尾的腹鳍褶橘红色,约在1/2处此颜色消失;雄螈尾后段浅紫红色无斑纹。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染色体组型、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瘰螈属 龙里瘰螈 新种
下载PDF
中国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记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宁 曾哓茂 傅金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33,共4页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已知物种黄斑拟小鲵、水城拟小鲵后,确定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所产拟小鲵为1新种,即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新种与黄斑拟小鲵近似,但新种体尾背面黄斑近圆形,头长与头宽之比大于1.55 ,可与之...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已知物种黄斑拟小鲵、水城拟小鲵后,确定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所产拟小鲵为1新种,即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新种与黄斑拟小鲵近似,但新种体尾背面黄斑近圆形,头长与头宽之比大于1.55 ,可与之区分。新种与水城拟小鲵P.shuichengensis相似,但新种体尾及四肢背面有黄色斑块,四肢贴体相向时掌、部前半不重叠,而极易与之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宽阔水拟小鲵 新种
下载PDF
凹耳蛙的分类地位及蛙亚科一新属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丕鹏 陆宇燕 吕顺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9,F0002,共5页
对凹耳蛙模式标本产地的蛙类及蝌蚪进行了调查,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和生长发育到完成变态的观察,结果发现一种没有腹吸盘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证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应不属于湍蛙属蛙类。对凹耳蛙成体和蝌蚪特征的... 对凹耳蛙模式标本产地的蛙类及蝌蚪进行了调查,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和生长发育到完成变态的观察,结果发现一种没有腹吸盘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证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应不属于湍蛙属蛙类。对凹耳蛙成体和蝌蚪特征的分析表明其与蛙亚科其他属及所辖种不同,建议另立新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亚科 吴蛙属 凹耳吴蛙 凹耳蛙 凹耳湍蛙
下载PDF
中国蛙科─新种──福建大头蛙(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昌媛 费梁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本文对我国各地的大头蛙属Limnonectes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福建等地标本与L.kuhlii(DumeriletBibron)有明显区别,被确定为新种,即福建大头蛙L.fujianensissp.nov.。模式标... 本文对我国各地的大头蛙属Limnonectes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福建等地标本与L.kuhlii(DumeriletBibron)有明显区别,被确定为新种,即福建大头蛙L.fuji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大头蛙属 新种
下载PDF
中国蛙科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费梁 叶昌嫒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9-992,共4页
对分布于广西龙胜和湖南宜章的龙胜臭蛙Odorrana(Odorrana)lungshengensis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并将湖南宜章的标本命名为新种──宜章臭蛙Odorrana(Odorrana)yizhangensis sp.nov.。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臭蛙属 宜章臭蛙 新种
下载PDF
山东昆嵛山蛙属林蛙群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昆嵛山采集到林蛙类及其蝌蚪标本 ,与中国林蛙Rahachensinensis具背侧褶弯曲等特征极相似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无声囊 ,无雄性线 ,雄性第 1指婚垫分 2团 ,蝌蚪唇齿式多为Ⅰ :1 1/Ⅲ ,少数为Ⅰ :1 1/Ⅱ :1 1。此蛙与已...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昆嵛山采集到林蛙类及其蝌蚪标本 ,与中国林蛙Rahachensinensis具背侧褶弯曲等特征极相似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无声囊 ,无雄性线 ,雄性第 1指婚垫分 2团 ,蝌蚪唇齿式多为Ⅰ :1 1/Ⅲ ,少数为Ⅰ :1 1/Ⅱ :1 1。此蛙与已知林蛙其它种有明显区别 ,故定为新种 ,即昆嵛林蛙Ranakunyuensi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新种 山东
下载PDF
湘中西部小鲵属一新种——挂榜山小鲵(两栖纲:小鲵科)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猷慧 邓学建 王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在比较和研究小鲵属Hynobius物种后 ,确定湖南省祁阳县产小鲵为一新种 ,即挂榜山小鲵Hynobiusguabangshanensissp .nov .。新种与安吉小鲵H amjiensis近似 ,它们体型较大 ;有 13条肋沟 ;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较多 ;掌、突明显 ,但... 在比较和研究小鲵属Hynobius物种后 ,确定湖南省祁阳县产小鲵为一新种 ,即挂榜山小鲵Hynobiusguabangshanensissp .nov .。新种与安吉小鲵H amjiensis近似 ,它们体型较大 ;有 13条肋沟 ;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较多 ;掌、突明显 ,但又有明显区别 :1)新种比安吉小鲵稍小 ,全长 139 32mm± 9 5 0mm (n=9) ;2 )犁骨齿细且排列密 ,外枝 9- 11枚、内枝 2 5 - 2 7枚 ;3)尾较短 ,平均为头体长之 70 4 % (n =9) ;4 )卵袋较短 ,香蕉形弯曲等。本文列表比较近似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小鲵科 挂榜山小鲵 湖南
下载PDF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曦 朱浚氲 +1 位作者 肖志成 彭爱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0-423,共4页
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目8科15属20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6.50%;爬行类4目11科24属36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3.90%。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 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目8科15属20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6.50%;爬行类4目11科24属36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3.90%。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分别占种数的75.00%和77.78%。安吉小鲵Hynobius anjiensis为特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龙王山
下载PDF
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戴宗兴 石道良 +5 位作者 吴少斌 刘国跃 石教法 刘道锦 孙道 李儒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2004年对湖北省阳新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类27种、爬行类38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两栖类 爬行类 物种组成 区系 保护等级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