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左长清 胡根华 张华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91,共3页
通过在第四纪红壤坡地建立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模拟了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线性相关方程,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量的幂函数相关方程,得出了不同治理措施引起土壤侵蚀的临界降雨值,找出了第四纪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土壤侵蚀量 径流系数 径流量 红壤坡地
下载PDF
不同坡形坡面侵蚀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丽娜 范昊明 +2 位作者 郭成久 王铁良 郑国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237-239,243,共4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坡形坡面侵蚀规律。结果表明产流量和含沙量、总径流量和侵蚀量大体上是凹形坡大于凸形坡,其次是内聚直坡,直线形坡最小,并且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坡面上部和坡脚侵蚀较弱,坡面侵蚀的剧烈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坡形坡面侵蚀规律。结果表明产流量和含沙量、总径流量和侵蚀量大体上是凹形坡大于凸形坡,其次是内聚直坡,直线形坡最小,并且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坡面上部和坡脚侵蚀较弱,坡面侵蚀的剧烈段在坡面中下部,并随雨强和坡度增大而逐渐上移。细沟的宽度和深度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产生细沟后侵蚀量将迅速增大,最大占总侵蚀量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形 含沙量 径流量 侵蚀量 细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讨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史辅成 慕平 王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2,3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径流量连续偏小,目前人们对于偏小的主要原因认识不一。经过对河源地区降水量与径流量关系分析,以及对中游地区渭河、伊洛河、沁河2003年汛期径流量和汛期多年径流量的对比分析认为,径流量偏小应与降水量连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径流量连续偏小,目前人们对于偏小的主要原因认识不一。经过对河源地区降水量与径流量关系分析,以及对中游地区渭河、伊洛河、沁河2003年汛期径流量和汛期多年径流量的对比分析认为,径流量偏小应与降水量连续偏小、超过一定量级的暴雨次数偏少、气温的增高以及蒸发量增大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气象因素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波动的影响,至于河源区下垫面的破坏、中游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不应是黄河径流量变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未来径流量不需要进行降水量与径流量关系的"一致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处理 降水量 径流量 下垫面变化 黄河流域 2003年汛期
下载PDF
渭河关中段水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英杰 张振文 +2 位作者 王亚萍 张倩 张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5,59,共4页
根据渭河典型断面水环境监测资料,对渭河关中段水污染状况、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中下游的咸阳铁桥和潼关吊桥两个断面COD、NH3-N严重超标,几乎完全丧失了河流生态功能;"十一五"以来,咸阳铁桥和潼... 根据渭河典型断面水环境监测资料,对渭河关中段水污染状况、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中下游的咸阳铁桥和潼关吊桥两个断面COD、NH3-N严重超标,几乎完全丧失了河流生态功能;"十一五"以来,咸阳铁桥和潼关吊桥两个断面COD、NH3-N浓度明显下降,水质持续好转;NH3-N浓度与径流量关系密切,枯水期NH3-N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与NH3-N浓度丰水期、枯水期差别较大不同,随着COD浓度的大幅降低,加之丰水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大,丰水期、枯水期COD浓度无明显差别;渭河水污染的成因一是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容量小,二是入河污染物量大。针对以渭河为代表的缺水重污染河流,提出水污染防治对策:控制工业污染来源,减少入河污染物量;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源的收集、处理;保障河道生态基流,提高水环境容量;制定水环境治理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量 水污染防治 渭河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芦子沟背斜区防排水方式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薛万海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作业安全,提高设备的作业效率,确保正常的延深进度,结合矿坑的地质条件和现状、采排规划、涌水和降雨情况等,分析选择了合理的排水方式,为确保矿坑安全正常延深创造条件。
关键词 背斜 涌水量 径流量 汇水面积
下载PDF
江淮地区气候变化对长江河口处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葛朝霞 曹琨 宋颖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基于江淮地区23个气象站1957~2005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大通站天然径流变化特点及影响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了江淮地区气候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大通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 基于江淮地区23个气象站1957~2005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大通站天然径流变化特点及影响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了江淮地区气候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大通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温明显升高、变暖趋势明显且冬季增温幅度高于夏季、蒸发量减小、地表水资源损耗降低、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大通站 气候变化 径流量 蒸发量 降水量
下载PDF
降雨对红黏土区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魏静 马洪超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年第7期52-55,60,共5页
南方红壤坡地因水热条件好,自然资源丰富而具有巨大的农业生产发展潜力,但水土流失严重。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对于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第四纪红黏土区剔除其他因子后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研究结... 南方红壤坡地因水热条件好,自然资源丰富而具有巨大的农业生产发展潜力,但水土流失严重。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对于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第四纪红黏土区剔除其他因子后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侵蚀量分别与径流量、降雨侵蚀力、降雨动能、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等特征量的相关性极显著;径流量与侵蚀量、降雨动能、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降雨侵蚀力、降雨历时等降雨特征量的相关性极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四个方程模型,分别为降雨侵蚀力对侵蚀量的影响方程模型、径流量对侵蚀量的影响方程模型、降雨各特征量因子对侵蚀量的综合影响方程模型以及降雨各特征量因子对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方程模型,可为凭借观测的降雨资料来估算径流量及侵蚀量,供指导水土保持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降雨 土壤侵蚀 侵蚀量 径流量
原文传递
长汀河田风化花岗岩坡面水土流失规律和预测方程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善刚 赵昭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风化花岗岩区是南方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汀河田的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降雨因子和水土流失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利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报的回归方程,为花岗岩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和... 风化花岗岩区是南方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汀河田的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降雨因子和水土流失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利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报的回归方程,为花岗岩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风化 水土流失 降雨量 预测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母质水沙输移动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佳 何丙辉 +1 位作者 吴咏 向明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研究了1994~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试验场资料,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区降雨-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和径流深-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一样。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径流是紫色土母质侵蚀区的主要动力因子,产生径流的... 研究了1994~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试验场资料,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区降雨-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和径流深-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一样。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径流是紫色土母质侵蚀区的主要动力因子,产生径流的临界降雨量指标是13.908 mm。径流量与输沙模数成直线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组母质侵蚀 降雨量 径流量 输沙模数
下载PDF
不同坡形坡度径流量产生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大光 范昊明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治理坡地因径流产生侵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4种不同坡形(凸形坡、凹形坡、直线形坡、内聚直坡)、3种坡度(5°,10°,15°)在3种不同雨强(0.64,1.05,1.52mm·min... 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治理坡地因径流产生侵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4种不同坡形(凸形坡、凹形坡、直线形坡、内聚直坡)、3种坡度(5°,10°,15°)在3种不同雨强(0.64,1.05,1.52mm·min^(-1))下坡面径流量产生规律,共36种组合,采用无重复全面试验法,共计降雨36场,并应用无重复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多重比较得到坡形对径流量影响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凹形坡、凸形坡、内聚直坡、直线坡;不同坡形、坡度、雨强以及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径流量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坡度和雨强交互作用及坡形和雨强交互作用对径流量影响极显著,并且坡度和雨强交互作用>坡形和雨强交互作用,坡形和坡度交互作用对径流量影响显著;由于实验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对数变换法得到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哑变量处理不同坡形问题,建立了径流量和坡形、坡度、雨强的非线性回归方程,y=e^(1.9009-0.2108x1-0.4195x2-0.0879x3+0.0657podu+1.6773yuqiang),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法结果为F=306.97,概率值<0.0001,回归方程极其显著,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表明应用哑变量处理回归方程中的分类变量问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形 坡度 径流量 哑变量 非线性回归方程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湿地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鸿翔 黄朴凡 +1 位作者 郭文献 刘静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8,共5页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湿地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黄河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的典型区域三门峡至小浪底库区为研究区域,以1989、1997、2008、2018年四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黄河中下游重要水文控制站点小浪底站的水文变化对其...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湿地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黄河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的典型区域三门峡至小浪底库区为研究区域,以1989、1997、2008、2018年四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黄河中下游重要水文控制站点小浪底站的水文变化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黄河中下游典型区域湿地总面积在1989~2018年经历了“先减后增”两个阶段,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得到区域年降雨量于2006年发生突变,变化主周期为11年,年径流量于2010年发生突变,变化主周期为9年;利用相关分析得到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与各类型湿地面积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演变 小浪底 降雨量 径流量
下载PDF
沂蒙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12
作者 杨慧玲 《数码设计》 2018年第5期145-146,共2页
通过对沂蒙山区相同坡度的不同水保植物措施的四个径流小区进行径流量和侵蚀量的观测,分析径流小区降水量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措施条件下,随降水量的增加枣树、石榴桃树混交林径流量和侵蚀量较花椒和... 通过对沂蒙山区相同坡度的不同水保植物措施的四个径流小区进行径流量和侵蚀量的观测,分析径流小区降水量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措施条件下,随降水量的增加枣树、石榴桃树混交林径流量和侵蚀量较花椒和荒地小区增加缓慢,其中花椒林影响最显著,所以沂蒙山地区适合种植枣树、桃树,花椒并不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措施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水土流失 径流小区 径流量 侵蚀量
下载PDF
鸡西市地表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13
作者 宋铁燕 丁新军 金鑫家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对鸡西市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及不同频率的降水量、径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
关键词 降水量 蒸发量 径流量 鸡西市
下载PDF
杉木幼林地水土肥流失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3 位作者 俞新妥 李振问 马祥庆 林开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36,共5页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尤溪粉砂岩发育的山地红壤炼山后植杉至幼林郁闭的连续4年的研究表明,炼山后第一年24°和32°杉木幼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分别达43.21t/ha和31.09t/ha,均属中度侵蚀,随着杉木生长,林地盖度增加,水土流失...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尤溪粉砂岩发育的山地红壤炼山后植杉至幼林郁闭的连续4年的研究表明,炼山后第一年24°和32°杉木幼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分别达43.21t/ha和31.09t/ha,均属中度侵蚀,随着杉木生长,林地盖度增加,水土流失急剧下降。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幼林郁闭前3年,不合理的幼林抚育措施加剧幼林地水土流失。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和坡度是影响炼山后第一年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所建立的预测预报方程对类似地区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幼林地 径流量 水肥流失量
下载PDF
对森林能否增加降水和年径流总量的再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贵玉 徐学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1,共7页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与流域年径流总量的关系是两个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几十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材料对上述问题做了重新探索、研究。研究结论指出:森林若处在迎风坡上降水起始高度与降水终止高度之间时,森林...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与流域年径流总量的关系是两个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几十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材料对上述问题做了重新探索、研究。研究结论指出:森林若处在迎风坡上降水起始高度与降水终止高度之间时,森林具备增雨功能,但是否表现出增流取决于降水贡献损耗平衡值;森林一般不会改变降水区域总的降水量,只是改变了降水在降雨区的雨量分布情况;研究尺度的大小因区域特殊性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等一系列新视角、全方位的分析结论。并提出降水贡献损耗平衡值,流域面积增流功能最佳显现区间T值([a,b]),降水终止线,区域等降水量曲线等一系列表述水文现象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降水 年径流总量
下载PDF
鹦鹉沟小流域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嘉 李怀恩 +3 位作者 李家科 郝改瑞 彭凯 丁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21,共7页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各小区中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均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其降雨—径流(泥沙)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后期可用于产流、产沙量的估算预测当中。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排序均为:耕地>草地>林地。各形态养分的流失趋势特征相似,其中硝氮和正磷分别在总氮和总磷中流失占比最大,并且氮素的流失量远大于磷素的流失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径流>泥沙>降雨,并且磷素的流失程度与降雨量、径流量及产沙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沟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产流产沙量 养分流失特征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万里 刘宏斌 +3 位作者 鲁耀 付斌 段宗颜 陈兴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76-2681,共6页
采用田间径流试验观察方法,详细剖析了南方丘陵区7个试验点连续4年(2008-2011年)的实验数据,研究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产生量成显著正相关,颗粒态磷素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 采用田间径流试验观察方法,详细剖析了南方丘陵区7个试验点连续4年(2008-2011年)的实验数据,研究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产生量成显著正相关,颗粒态磷素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到总流失量的78%以上。磷素施用量和农艺措施是影响磷素地表径流量的关键因素,在坡耕地上农艺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平地上磷素施肥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磷流失 径流量 农艺措施
下载PDF
遂宁组母质侵蚀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遂宁组母质侵蚀小区的径流量、入渗量、侵蚀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影响入渗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历时;决定侵蚀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能量。
关键词 母质侵蚀 降雨能量 径流量 侵蚀量
下载PDF
下凹式绿地用于城市降雨径流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浩浩 吕伟娅 《人民珠江》 2019年第1期97-101,108,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下凹式绿地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研究,论述了下凹式绿地在设计、降雨径流的调蓄作用、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日后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下凹式绿地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径流总量 径流污染 净化效果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降雨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洪波 李梅 +1 位作者 张克峰 陈淑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9-181,共3页
通过对济南市南部山区50年降雨资料的分析,得出南部山区年降雨量为648mm,降雨季节性明显,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拟合了降雨频率曲线,分析了降雨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频率是2%... 通过对济南市南部山区50年降雨资料的分析,得出南部山区年降雨量为648mm,降雨季节性明显,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拟合了降雨频率曲线,分析了降雨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频率是2%,年降雨量在640mm以上的频率是50%。最后采用一维坡地径流模型对南部山区内的典型丘陵的产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山区 降雨特性 雨水利用 产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