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党参品质及其病害程度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何春雨 张延红 +1 位作者 蔺海明 郭晔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针对影响党参等级、浸出物、农残、重金属和病害率的栽植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采用2因素8水平3重复随机区组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等品比例较小且集中于60万株/hm2处理;二等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90万株/hm2和360 kg/hm2组合。二等品总额... 针对影响党参等级、浸出物、农残、重金属和病害率的栽植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采用2因素8水平3重复随机区组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等品比例较小且集中于60万株/hm2处理;二等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90万株/hm2和360 kg/hm2组合。二等品总额中,施肥量相同条件下,所占比例大小顺序是60万株/hm2>90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处理;所有产品以三等品为主;浸出物全部高于标准值,大于70.0%的有4个组合;在密度相同条件下,As、Cu含量最大值基本都在360 kg/hm2施肥量下产生;Pb最大值则在0施肥下产生;Cd基本都趋近于0.01%;Hg含量规律性不强。根病害率最低的是75万株/hm2和360 kg/hm2组合,为1.48%。密度和施肥量科学合理的配置不仅对品质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商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密度 施肥量 品质 浸出物 农残 重金属 病害率
下载PDF
噻虫胺在黄瓜叶片中累积量与对温室白粉虱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及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清华 张奇珍 +3 位作者 余曼丽 尹明明 李文明 陈福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8-946,共9页
通过探究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片中的累积量与其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及残留消解动态,以期为指导其科学用药,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以1%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药... 通过探究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片中的累积量与其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及残留消解动态,以期为指导其科学用药,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以1%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药剂,通过温室黄瓜栽培试验,调查了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通过建立黄瓜叶片和土壤中噻虫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药量和黄瓜不同生长时期条件下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并研究了其累积量与防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为49%~95%,是对照药剂1%噻虫胺颗粒剂的1.16~2.32倍,且在推荐施药剂量(有效成分450 g/hm^(2))下即能达到理想防效;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3~63 d,而对照药剂为35 d,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缓慢;噻虫胺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量与防效均随施药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施药后56 d达到最高值,当施药剂量有效成分分别为450、600和750 g/hm^(2)时,黄瓜上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9、2.2和2.8 mg/kg,最高防效均为90%;中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2、2.5和3.0 mg/kg,最高防效分别94%、93%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包埋颗粒剂 黄瓜叶片 累积量 温室白粉虱 防治效果 残留 消解动态 相关性
下载PDF
GC-MS法测定奥硝唑原料药中的1,3-二氯-2-丙醇
3
作者 张晓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采用GC-MS法检测奥硝唑原料药中1,3-二氯-2-丙醇(1,3-DCP)的含量。方法采用100%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行分离。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离子源温度230℃,离子化能量70 eV,四极杆温度150℃,质量扫... 目的采用GC-MS法检测奥硝唑原料药中1,3-二氯-2-丙醇(1,3-DCP)的含量。方法采用100%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行分离。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离子源温度230℃,离子化能量70 eV,四极杆温度150℃,质量扫描范围为40~450 amu,1,3-DCP的定量离子为m/z 79,定性离子为m/z 81。结果1.0~5.0 mg·L^(-1)1,3-DCP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489、0.7716 mg·L^(-1),精密度、稳定性试验满足检测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2.48%~98.39%,RSD均小于5.0%。测定的27批奥硝唑原料药中的10批所含1,3-DCP超过了限值,其余均符合要求。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奥硝唑原料药中1,3-DCP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原料药 1 3-二氯-2-丙醇 残留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小麦秸秆厌氧干发酵气肥联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锦 黄俊 +1 位作者 张全国 荆艳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了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条件对沼气产量以及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可以提高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但过多的接种量会使单位总固体质量的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降低.小麦秸秆厌氧干发酵产肥兼顾... 研究了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条件对沼气产量以及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可以提高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但过多的接种量会使单位总固体质量的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降低.小麦秸秆厌氧干发酵产肥兼顾产气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总固体含量为25%、秆渣质量比为1∶10,在保证较高产气量的同时,可较好地保留发酵残留物中的营养成分,能提供肥效良好的有机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沼气干发酵 接种量 发酵残留物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放射光谱法测定抗癌药物米铂中微量金属杂质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娟 普绍平 +4 位作者 胡劲 邱学翁 栾春芳 缪祥宏 廖云星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3期9-13,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抗癌药物米铂中微量金属杂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放射光谱(ICP-AES)法,为评价米铂的金属残留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方法。方法试样于600℃灼烧后经HCl-HNO3溶解,用ICP-AES法直接测定抗癌药物米铂中的微量金属杂质。结果对分析方... 目的建立测定抗癌药物米铂中微量金属杂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放射光谱(ICP-AES)法,为评价米铂的金属残留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方法。方法试样于600℃灼烧后经HCl-HNO3溶解,用ICP-AES法直接测定抗癌药物米铂中的微量金属杂质。结果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 91~1.000 0,方法精密度为1.1%~5.3%,准确度为85.22%~109.60%,均符合药典要求;通过测定,计算出了钯(Pd)、铑(Rh)、铱(Ir)、钌(Ru)、镍(Ni)、铬(Cr)、铜(Cu)、锰(Mn)、铁(Fe)、锌(Zn)的实际日接触量,远小于允许日接触量(PDE)。结论 ICP-AES法简便、快速、准确,米铂中的金属残留物被充分除去,该药进入人体后,金属杂质的微量残留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无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放射光谱法 米铂 微量金属杂质 残留量 日接触量
下载PDF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毒死蜱残留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静 秦智伟 +1 位作者 周秀艳 辛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X期50-55,共6页
以38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在黄瓜盛果期进行毒死蜱农药喷施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对黄瓜果实进行检测,以期对黄瓜主要种质资源毒死蜱的残留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果实中的毒死蜱残留量有较大差异,... 以38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在黄瓜盛果期进行毒死蜱农药喷施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对黄瓜果实进行检测,以期对黄瓜主要种质资源毒死蜱的残留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果实中的毒死蜱残留量有较大差异,毒死蜱残留量平均值为0.795mg·kg-1,变幅为0.072~1.835mg·kg-1,变异系数为0.549。不同生态类型和来源地的黄瓜种质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有明显差异。筛选出果实中毒死蜱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0.1mg·kg-1(GB2763—2005)的有1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毒死蜱 气相色谱 残留量
下载PDF
槟榔芋多效唑不同用量试验
7
作者 戴南火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37-39,共3页
在槟榔芋上进行多效唑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具有矮化植株和促进母芋膨大的效果,以每667m^2喷施多效唑50~80g较优,且残留量低于限量标准。
关键词 槟榔芋 多效唑 残留量
下载PDF
露地小白菜及土壤中博落回杀菌剂残留量的研究
8
作者 曾杨清 余彩霞 +1 位作者 张崇军 范家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采用田间实验方法,研究了植物源农药博落回杀菌剂在露地不结球白菜(俗称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变化,为其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分别以浓度750 g/hm2、1 500 g/hm2的博落回... 本文采用田间实验方法,研究了植物源农药博落回杀菌剂在露地不结球白菜(俗称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变化,为其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分别以浓度750 g/hm2、1 500 g/hm2的博落回杀菌剂处理露地小白菜,其在露地小白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变化表现为前5 d降解较快,15 d以后基本无残留;而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前7 d降解缓慢,7 d后降解速度则大大加快,32 d以后基本无残留;其农药残留半衰期分别为1.83 d和8.37 d,且最后残留量都低于我国对植物源农药的残留最大允许限量0.500 0 mg/kg。因此,博落回在露地小白菜及土壤中属易降解、低残留、安全性较高的植物源农药,适合在农业生产方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杀菌剂 残留检测 残留量
原文传递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黑土微生物群落及其残留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付泽 杨雅丽 +5 位作者 鲍雪莲 张常仁 郑甜甜 何红波 张旭东 解宏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3-912,共10页
为探究免耕和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残留物的变化规律,依托中国东北黑土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长期平台(始建于2007年),以传统耕作(翻耕+无秸秆还田)为对照(CT),对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无秸秆还田(NT0)、免耕+1/3... 为探究免耕和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残留物的变化规律,依托中国东北黑土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长期平台(始建于2007年),以传统耕作(翻耕+无秸秆还田)为对照(CT),对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无秸秆还田(NT0)、免耕+1/3秸秆覆盖还田(NT1/3)、免耕+2/3秸秆覆盖还田(NT2/3)和免耕+全量秸秆覆盖还田(NT3/3)]下不同土层(0~5、5~10、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T相比,免耕无秸秆还田处理(NT0)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含水量、微生物群落及其残留物等均无显著影响;免耕结合秸秆覆盖还田主要影响了土壤表层各指标,与CT相比,0~5 cm土层中NT1/3、NT2/3、NT3/3处理S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2%、34.1%、35.6%,NT2/3和NT3/3处理磷脂脂肪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9.2%和65.0%,NT3/3处理氨基糖含量(微生物残留物)显著提高了47.2%;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差异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5~20 cm土层中几乎无显著差异。SOC、TN、DOC、DON和含水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残留物积累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活体微生物生物量与残留物尤其真菌残留物具有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SOC的积累;当秸秆量充足时,建议选择免耕+全量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残留物和SOC的增加;当秸秆量不足时,可选用免耕+2/3秸秆覆盖还田的方式,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SOC含量。本研究对指导东北黑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秸秆管理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残留物
原文传递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俊 王小昌 +3 位作者 崔晓路 李澳旗 赵璐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168,共11页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氮肥增效剂 土壤氨挥发 土壤硝态氮残留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
下载PDF
灌水量及减氮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章杰 胡田田 +1 位作者 何琼 李鸿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4,182,共8页
为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合理的减氮模式及相应的灌水量,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减氮模式为副处理开展冬小麦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90 mm和150 mm,参照本地习惯施氮(尿素CO,施氮量210 kg·hm^-2)设置减氮模式,施氮量为150 kg·hm^-2,有... 为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合理的减氮模式及相应的灌水量,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减氮模式为副处理开展冬小麦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90 mm和150 mm,参照本地习惯施氮(尿素CO,施氮量210 kg·hm^-2)设置减氮模式,施氮量为150 kg·hm^-2,有3种施氮类型:尿素+硝化抑制剂(DMPP)、控释氮肥和尿素掺施(PCU)和控释复合肥(SF),另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对小麦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和减氮模式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减氮模式而变,与灌水90 mm相比,PCU150和DMPP150处理在灌水量150 mm时产量降低,SF150和N0处理产量有所增大;灌水90 mm时,减氮模式PCU150和DMPP150较习惯施氮CO210减少施氮28.6%,籽粒产量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分别增产17.4%和1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13.5%,氮肥利用效率增加64.3%和58.4%,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减少57.8%和45.6%。关中平原在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90 mm,采用尿素加硝化抑制剂基施、树脂包膜尿素基施60%+尿素拔节期追施40%两种减氮模式,冬小麦可维持较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量 缓/控释氮肥 水氮利用 土壤硝态氮残留 产量 关中平原
下载PDF
200 kA电解系列预焙阳极开槽工业试验
12
作者 陈新群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某企业根据生产运行情况采用高质量的阳极进行开槽工业试验,试验实施后电解槽运行向好,阳极运行过程中保持了形状稳定,残极形状规则,炭渣量降低2 kg/t·Al;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改善,电解槽平均电压降低7 mV,电流效率提升0.11%,直流电... 某企业根据生产运行情况采用高质量的阳极进行开槽工业试验,试验实施后电解槽运行向好,阳极运行过程中保持了形状稳定,残极形状规则,炭渣量降低2 kg/t·Al;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改善,电解槽平均电压降低7 mV,电流效率提升0.11%,直流电耗降低40 kWh/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开槽阳极 炭渣量 电解槽电压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氮量下微生物残体氮对土壤氮库稳定性和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13
作者 韩建 张玉铭 +6 位作者 何红波 李俊娣 胡春胜 李晓欣 董文旭 刘秀萍 张丽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6-779,共14页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的施用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维持土壤氮库稳定的重要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既是土壤氮素矿化的驱动者,也是土壤氮素固持的贡献者,在氮素保蓄和供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本研究依托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的施用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维持土壤氮库稳定的重要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既是土壤氮素矿化的驱动者,也是土壤氮素固持的贡献者,在氮素保蓄和供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农田14年长期不同施氮水平定位试验,选取玉米季施氮量150 kg(N)·hm^(-2)(N150)、200 kg(N)·hm^(-2)(N200)和300 kg(N)·hm^(-2)(N300)3个典型处理,通过微区施用15N标记氮肥,在收获期测定玉米产量、地上部总吸氮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析0~20 cm土层土壤全氮(TN)、微生物残体氮[MRN,包括真菌残体氮(FRN)和细菌残体氮(BRN)]、固定态铵(FN)、矿质氮(NH_4^(+)-N+NO_(3)^(-)-N,MN)和其他有机氮(ON)含量及不同氮库对^(15)N的截获,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建立各形态氮库与玉米氮素吸收的相关关系,研究土壤“老氮”和肥料“新氮”在土壤氮库中的分配及其对作物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研究区氮肥高效利用和地力培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以及土壤TN含量均以N200最高,此施氮量有利于作物高产和土壤氮库培育。N300的肥料氮吸收和残留量高于N200,表明N300的土壤氮“激发效应”强于N200,会诱导土壤“老氮”的更多矿化和损失,其土壤TN库稳定性差、更新程度较大。总氮库中,MRN占主导,N2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TN的贡献均在50%以上,且FRN主导了MRN的累积。N200的土壤FRN∶BRN比值显著高于N150和N300,表明适宜施氮可显著提升真菌在氮素积累中的贡献,提升土壤氮库的稳定性;施氮不足(N150)或过量施氮(N300)提升了细菌在氮素积累中的贡献,不利于稳定土壤氮库。N300的MN和F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过量施肥更多提升的是活性氮库。由此可见,适宜施氮可优化土壤氮库分配,促进更多的氮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量 ^(15)N标记 吸氮量 土壤氮库 微生物残体氮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在葡萄生产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莫定鸣 梁土寿 +4 位作者 黄胜 冯恩友 谭家壮 邹文杰 宋珠文 《中国果菜》 2017年第11期20-22,29,共4页
以3个常见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理指标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处理能够增加葡萄叶片中的叶绿素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口感;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土壤中细菌、真菌、... 以3个常见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理指标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处理能够增加葡萄叶片中的叶绿素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口感;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植株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微生物菌剂虽对生长激素类药害的缓解基本无效,但对于降低表面残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微生物菌剂 葡萄 叶绿素 土壤生态
下载PDF
滴灌施肥下水肥用量对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绍武 胡田田 +2 位作者 刘杰 冯璞玉 张美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肥用量,设计各试验因子的水肥水平,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拉秧后测定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建立土壤硝态氮量与水肥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各单因子效应及二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最大,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次之,有机肥用量最小。当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施磷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随灌水量、施钾量以及有机肥用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灌水量及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产生的影响程度随其他因子的水平而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模型寻优显示:灌水量455.1~471.5 mm,施氮量532.3~586.5 kg/hm2,施磷量420.8~466.4 kg/hm2,施钾量646.1~723.5 kg/hm2,有机肥用量25.6~27.9 t/hm2,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可维持在100~150 mg/kg的较低水平。【结论】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大,可以通过优化水肥用量来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故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仍需严格控制水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 土壤硝态氮残留 日光温室 土壤
下载PDF
施肥量对醋糟基质栽培生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蓓 李萍萍 +2 位作者 赵青松 王纪章 郑洪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研究了5种施肥量处理[正常施肥量的0(0 s)、1/8(1/8 s)、1/4(1/4 s)、1/2(1/2 s)和1(1 s)单位]对醋糟混合基质栽培生菜生长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单位施肥量(1/4 s)处理下醋糟基质的pH和EC值变化较其他处理平稳。1/4单位施肥量(1... 研究了5种施肥量处理[正常施肥量的0(0 s)、1/8(1/8 s)、1/4(1/4 s)、1/2(1/2 s)和1(1 s)单位]对醋糟混合基质栽培生菜生长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单位施肥量(1/4 s)处理下醋糟基质的pH和EC值变化较其他处理平稳。1/4单位施肥量(1/4 s)处理下生菜茎粗、产量、根鲜重、叶鲜重最大,而1个单位施肥量(1 s)处理下上述指标最小。对采收时生菜品质的分析表明,生菜叶片内的硝酸盐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1个单位施肥量(1 s)处理下生菜叶片中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4单位施肥量(1/4 s)处理下生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采用1/4单位的配方(1/4 s)是适合醋糟基质栽培生菜的施肥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醋糟基质 生菜
下载PDF
螺环磷-氮协同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宇 彭永利 梁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68,共5页
以三丙酮二胺、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反应型阻燃固化剂SPDPT,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磷谱,证明SPDPT制备成功。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共固化剂,共同固化环氧树脂制备了本... 以三丙酮二胺、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反应型阻燃固化剂SPDPT,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磷谱,证明SPDPT制备成功。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共固化剂,共同固化环氧树脂制备了本征型阻燃环氧固化物(EP/DDS/SPDPT)。热重分析结果表明,SPDPT的加入能提高EP热固性材料燃烧后的残炭量。当磷质量分数为1.0%时,EP/DDS/SPDPT-4样品的LOI值为26.4%,UL94达到V-0级。在环氧固化物中,其拉伸强度最高达到了37.2 MPa,弯曲强度最高达到了63.8 MPa,冲击强度最高达到了21.6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阻燃 固化剂 残炭量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改性β-CD的制备及其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骥 单雪影 +2 位作者 邵辉 郭辉 李锦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为了制备单分子阻燃剂,以提高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首先使用季戊四醇(PER)与三氯氧磷(POCl3)反应得到磷酸酯二酰氯(SPDPC),然后用不同量的SPDPC改性β-环糊精(β-CD);将制备的改性环糊精(mβ-CD)应用于EP(添加量为EP质量的25%)中,制... 为了制备单分子阻燃剂,以提高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首先使用季戊四醇(PER)与三氯氧磷(POCl3)反应得到磷酸酯二酰氯(SPDPC),然后用不同量的SPDPC改性β-环糊精(β-CD);将制备的改性环糊精(mβ-CD)应用于EP(添加量为EP质量的25%)中,制备EP/mβ-CD复合材料。结果表明:β-CD与SPDPC的摩尔比例为1∶8时制备的mβ-CD与EP基体相容性较好,此mβ-CD使EP材料在N2氛围的炭渣量从15.3%提高到26.7%;EP氧指数从19.5%提高到28.2%;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别,热释放总量(THR)、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相较于纯EP分别降低了50.4%、47.9%,烟生成速率峰值(PSPR)和总生烟量(TSP)相较于纯EP分别降低了12.5%、52.8%;添加此mβ-CD的EP/mβ-CD复合材料形成了强度更高的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β-CD) 环氧树脂(EP) 热降解 阻燃性能 炭渣量
下载PDF
建材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中废渣掺量认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云峰 林东 +5 位作者 刘运江 骆祥宇 赵侠 俞柔静 吴善才 李根联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8年第4期287-291,共5页
针对目前废渣掺量认定方法的不统一及认定方法可信度差的问题,对现场流量测定法及资料核查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化学分析法,研发出新的系统性的认定方法及评判规则.该认定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对建材产品中的废渣掺量进行认定.
关键词 建材产品 资源综合利用 废渣掺量 认定方法
下载PDF
当前水泥工业若干误区及其探讨(五)——水泥废渣掺量检测与核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丁美荣 王立新 《水泥》 CAS 2019年第3期17-22,共6页
多年来水泥工业废渣掺量检测、核定方法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且GB/T 27978—2011等水泥废渣掺量检测方法存在重大技术缺陷,误差大,难以操作执行。针对上述领域及其相关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深入分析了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及技术... 多年来水泥工业废渣掺量检测、核定方法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且GB/T 27978—2011等水泥废渣掺量检测方法存在重大技术缺陷,误差大,难以操作执行。针对上述领域及其相关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深入分析了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错误,提出了统一制订相关方法、标准技术依据与可操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渣掺量检测方法 微机实时监测法 废渣利用量核定方法 废渣鉴别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