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对氨氮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左昊 徐康宁 +1 位作者 孟萍萍 汪诚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37-1242,共6页
以小麦秸秆制备生物炭(550℃)、并以硫酸作为改性剂制备得到改性生物炭材料,通过SEM、BET、元素分析、FTIR、Boehm滴定等材料学方法,发现改性后,表面出现显著的规则孔穴结构,孔径分布在0.6~1.0 nm出现集聚;比表面积较未改性组增加54%,达... 以小麦秸秆制备生物炭(550℃)、并以硫酸作为改性剂制备得到改性生物炭材料,通过SEM、BET、元素分析、FTIR、Boehm滴定等材料学方法,发现改性后,表面出现显著的规则孔穴结构,孔径分布在0.6~1.0 nm出现集聚;比表面积较未改性组增加54%,达189.2 m^2/g;酚羟基类酸性官能团增加522%,达0.56 mmol/g。吸附性能实验显示,经济改性条件是70%硫酸反应24 h;等温吸附曲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量增加69%,达19.12 mg/L,吸附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氨氮吸附 孔径分布 动力学模型 等温模型
下载PDF
天然沸石对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吸附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琳 吴树彪 +3 位作者 郭建斌 程彬 董仁杰 庞昌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天然沸石对两种水质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在两种水质中,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20mg·g-1和3.85mg·g-1。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及沸石用量影响较大,在两种水质中,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在0~8h内均随时间显著上升,到48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采用NH4Cl溶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10mg·L-1增加到500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19mg·g-1增加到5.91mg·g-1;当采用猪场厌氧发酵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39.4mg·L-1增加到502.9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63mg·g-1增加到3.20mg·g-1;增加沸石用量,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随之降低。准二级动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两种水质中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由模型得出的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所得最大吸附量偏差范围分别为5%~11%和2.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吸附 NH4Cl溶液 猪场厌氧发酵液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通向闭路水循环的未来市政污水处理新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媛 张萌 刘雨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58-1367,共10页
由于自然水资源不足及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在此背景下,市政污水应被重视为一种新兴的淡水资源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废水.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普遍采用以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生物处理工艺,然而... 由于自然水资源不足及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在此背景下,市政污水应被重视为一种新兴的淡水资源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废水.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普遍采用以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生物处理工艺,然而该工艺面临能耗高、剩余污泥产量大、资源回收率低、温室气体排放多等挑战.污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使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成为必然.目前,现有工艺的升级改造主要采用在原有生物处理工段基础上叠加深度处理单元,延长了工艺流程,不仅增加了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运行难度,还提高了运行费用、能源消耗和占地面积.未来的市政污水处理应走向何方?本文分析认为,基于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反渗透的耦合处理工艺,可将市政污水用于生产高质再生水进行回用,为通向闭路水循环的未来市政污水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该工艺不仅可大幅提高污水处理的能源效率,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剩余污泥产量,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回用高质再生水,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吸附法因其经济、高效、快速的优势备受关注,可通过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氨氮吸附剂,确保出水中氨氮达高质再生水要求,为耦合工艺的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水处理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反渗透 氨氮吸附 水回用 闭路水循环
原文传递
海藻纤维废渣制备多孔碳的吸附性能优化及数据模型构建
4
作者 杨栩 陈逸聪 +1 位作者 罗铭宇 王远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4-782,共9页
海藻纤维废渣为海藻琼脂提取工艺的副产物,富含碳、氧等元素,以其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可实现海藻纤维废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海藻纤维废渣制备多孔碳,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探究吸附行为;并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 海藻纤维废渣为海藻琼脂提取工艺的副产物,富含碳、氧等元素,以其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可实现海藻纤维废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海藻纤维废渣制备多孔碳,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探究吸附行为;并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算法构建氨氮吸附容量的预测模型,分析多孔碳制备过程的升温速率、碳化温度及碳化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纤维基多孔碳材料对氨氮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3.514 mg/g,其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实验和模型证明多孔碳制备过程中碳化温度对氨氮吸附的影响最大,升温速率和碳化时间次之;通过数据模型得出以5℃/min速率升温至1000℃碳化120 min制备的多孔碳具有最优的氨氮吸附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数据模型,并结合实验成功证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为今后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提供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纤维废渣 多孔碳 氨氮吸附 数据模型
下载PDF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铵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涛 李发林 +5 位作者 黄炎和 郑域茹 林阳春 林晓兰 武英 谢南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以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处理对氨态氮的吸附特性,并将结果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的氨浓度超过一临界值时,其对氨离子的吸附量会出现明显上升,而在此临界值以... 以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处理对氨态氮的吸附特性,并将结果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的氨浓度超过一临界值时,其对氨离子的吸附量会出现明显上升,而在此临界值以下则变化不明显;套种不同牧草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的铵吸附能力,具体表现为圆叶决明>百喜草>平托花生>宽叶雀稗>CK(自然生日本草);各处理土壤铵等温吸附与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与Freundlich、Temkin方程拟合达显著水平,Langmuir方程的拟合结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牧草 果园土壤 铵吸附
下载PDF
不同反应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对NH_4^+的等温吸附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慧琳 韩勇 蔡祖聪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田间环境的NH4+浓度范围内(10~200mgkg-1),讨论了不同pH、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土壤对NH4+的等温吸附特性,检验了Langmuir方程对吸附的模拟。结果表明,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为:离子强度>pH>温度。在离子强度较小、温度和pH适中的... 在田间环境的NH4+浓度范围内(10~200mgkg-1),讨论了不同pH、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土壤对NH4+的等温吸附特性,检验了Langmuir方程对吸附的模拟。结果表明,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为:离子强度>pH>温度。在离子强度较小、温度和pH适中的情况下土壤对NH4+的吸附最大。pH和离子强度影响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吸附理论比较吻合。Langmuir方程最适合描述水稻土对NH4+的等温吸附,其参数与土壤基本性质存在一定相关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作为参数指标。在不同pH、离子强度和温度处理下难以使用更细化的指标来表达和优化吸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NH4^+等温吸附 反应条件 LANGMUIR方程
原文传递
天然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何茂强 王维平 朱中竹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粒径为1~1.5 mm和2~4 mm的细、粗两种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材料,进行氨氮吸附等温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沸石对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undlich公式,且细沸石和粗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 以粒径为1~1.5 mm和2~4 mm的细、粗两种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材料,进行氨氮吸附等温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沸石对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undlich公式,且细沸石和粗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分别为5.83 mg/g和18.375 mg/g;细沸石比粗沸石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粗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吸附速率常数为0.022 212 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 吸附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旱地土壤中不同吸附形态铵根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奕汀 程红光 +3 位作者 蒲晓 周坦 李倩 林春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094-10097,共4页
[目的]探讨冻融作用对土壤中不同吸附形式铵根离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冻融作用对三江平原旱地土壤吸附铵根离子总量(水浸提)、强吸附态量(0.01 mol/L KCl溶液浸提)的影响。[结果]冻融处理和非冻融对照处理下,相比线... [目的]探讨冻融作用对土壤中不同吸附形式铵根离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冻融作用对三江平原旱地土壤吸附铵根离子总量(水浸提)、强吸附态量(0.01 mol/L KCl溶液浸提)的影响。[结果]冻融处理和非冻融对照处理下,相比线性方程,旱地土壤吸附的铵根离子总量能更好的由Freundlich方程拟合(R2>0.99,SE<1.69)。冻融作用对铵根离子的总吸附量基本没有影响:当土壤中加入的NH4+初始浓度从0 mg/L升高到200 mg/L时,冻融条件下NH4+总吸附量从-0.52 mg/kg升高到39.0 mg/kg;非冻融条件下NH4+总吸附量从-0.70 mg/kg升高到38.5 mg/kg。土壤中强吸附态NH4+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R2>0.99,SE<0.54),强吸附态NH4+的吸附量经过冻融过程后有明显增加,当土壤中加入的NH4+初始浓度从0 mg/L升高到200 mg/L时,冻融条件下NH4+强吸附态含量从-2.36 mg/kg呈线性升高到28.81 mg/kg;非冻融条件下NH4+强吸附态量从-4.25 mg/kg呈线性升高到25.12 mg/kg。由于冻融作用降低了强吸附态NH4+吸附解吸达到平衡时土壤溶液中NH4+的浓度,因而有利于降低土壤中铵根离子的淋失。冻融作用主要影响的是以离子交换形式吸附于土壤的NH4+。[结论]该研究为控制土壤氮素过量输入水体,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铵根离子 强吸附态 旱地土壤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不同肥力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氮素特征与供应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瑛 甘海华 徐盛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64-68,共5页
选取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不同肥力红壤样品,利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分离出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氮素分布、铵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氮、重组氮和碱解氮主要分布在<5μm各粒级复合体中,它们的富集率在<2μ... 选取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不同肥力红壤样品,利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分离出不同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氮素分布、铵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氮、重组氮和碱解氮主要分布在<5μm各粒级复合体中,它们的富集率在<2μm和2~5μm粒级复合体中大于1;而在5~10μm和10~50μm复合体中小于1。全氮、重组氮和碱解氮的富集率随复合体粒级增大而减少。高肥力红壤各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吸附量、铵解吸量和铵解吸率均大于低肥力红壤。随着复合体粒级增大,铵吸附量和铵解吸量减小,铵解吸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机无机复合体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CTMAB-膨润土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33
10
作者 朱利中 任晓刚 +1 位作者 俞绍斌 郭伟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改性膨润土,研究了CTMAB膨润土去除水中苯、甲苯、乙苯、硝基苯、苯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TMAB膨润土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远大于原土;CTMAB... 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改性膨润土,研究了CTMAB膨润土去除水中苯、甲苯、乙苯、硝基苯、苯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TMAB膨润土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远大于原土;CTMAB膨润土对苯、甲苯、乙苯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线性;对水中苯酚、对硝基苯酚的等温吸附曲线呈非线性;对苯胺、硝基苯的等温吸附曲线基本呈线性。CTMAB膨润土吸附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及机理与有机物的水溶性或辛醇-水分配系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表面活性剂 有机物 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Removal of ammonium ion from water by Na-rich birnessite: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被引量:12
11
作者 Ya Cheng Tinglin Huang +2 位作者 Xinxin Shi Gang Wen Yuankui S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02-410,共9页
Na-rich birnessite(NRB) was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ynthesis method and used as a high-efficiency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mmonium ion(NH+4) from aqueous solution.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dsorption perf... Na-rich birnessite(NRB) was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ynthesis method and used as a high-efficiency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mmonium ion(NH+4) from aqueous solution.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the effects of contact time,pH,initial ammonium ion concentration,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Adsorption kinetic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followe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were fitted to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models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The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as obtained from the Langmuir isotherm,was 22.61 mg NH+4-N/g at283 K.Thermodynamic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spontaneous and that it was also a physisorption process.Our data revealed that the higher NH+4adsorption capacity could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water absorption process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Particularly,the high surface hydroxyl-content of NRB enables strong interactions with ammonium ion.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llustrate that the NRB is expected to be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adsorbent for ammonium ion removal from aqueo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um ion adsorption Na-rich birnessite Hydroxyl ions Negatively charged surfac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Flotation and adsorp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collectors on kaolinite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被引量:6
12
作者 Jiang Hao Liu Guorong +4 位作者 Hu Yuehua Xu Longhua Yu Yawen Xie Zhen Chen Haoch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55-259,共5页
The flotation behaviors of decyltrimethylammonium (103C),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TAC), tetradec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TAC)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TAC) on kaolinite of different part... The flotation behaviors of decyltrimethylammonium (103C),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TAC), tetradec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TAC)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TAC) on kaolinite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 were studied. The adsorbed amount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ollectors on kaolinite were determined for painstaking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dsorption of quaternary amines at kaolinite-water interface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s. The flo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kaolinite of different particle fraction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pH when 103C, DTAC, TTAC and CTAC are used as collector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ollectors increases, the flotation recovery increases. Particle size of kaolinite has a strong effect on flotation.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fine kaolinite decreases with the carbon chai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collectors increasing, while coarse kaolinite is on the contrary. The adsorbed amount test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show that adsorbed amount increases when the particle size of kaolinite increases or when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creases. Within the range of flotation collector concentration, the longer the hydrocarbon chain, the more probable to be absolutely adsorbed by fine kaolinite particles and then the lower the collector concentration in the bulk, which leds to lower flotation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 Particle siz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Flotation adsorption
下载PDF
7种人工湿地填料对污水中营养盐吸附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巧 谢帮蜜 +3 位作者 申芝芝 欧蕾 彭盛华 尹魁浩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为筛选对污水中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填料,选取7种在污水处理中较常用到的填料(煤渣、火山岩、活性炭、沸石、牡蛎壳、钢渣和河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填料对氨氮(NH_4... 为筛选对污水中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填料,选取7种在污水处理中较常用到的填料(煤渣、火山岩、活性炭、沸石、牡蛎壳、钢渣和河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填料对氨氮(NH_4^+-N)和磷酸盐(PO_4^(3-))的吸附特征。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沸石、活性炭、火山岩和牡蛎壳对NH_4^+-N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较大;钢渣、牡蛎壳、沸石和煤渣对PO_4^(3-)盐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较大。在动力学特征研究中,沸石和钢渣分别对NH_4^+-N和PO_4^(3-)保持了较高的吸附速率,同时其解吸风险也较其他填料大。综合评价填料对NH_4^+-N与PO_4^(3-)的等温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特征及解吸风险,发现沸石和钢渣分别对NH_4^+-N和PO_4^(3-)具有很强吸附能力,可针对不同浓度含氮、磷废水进行适当选择及搭配使用,牡蛎壳对NH_4^+-N和PO_4^(3-)同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作为人工湿地填料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人工湿地 NH4+-N吸附 PO43-吸附 解吸
下载PDF
人造沸石对氨氮废水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桢 郑文婕 刘国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地处理质量浓度为150~200 mg/L的氨氮废水,当初始pH值为5,人造沸石投加量为25 g/L时...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地处理质量浓度为150~200 mg/L的氨氮废水,当初始pH值为5,人造沸石投加量为25 g/L时,反应120 min后,氨氮去除率可80%左右,人造沸石比天然沸石的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约50%;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初始pH值对人造沸石的吸附都有影响.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人造沸石对于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达到吸附平衡后,去除率不再增加;初始pH值对于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偏酸环境下去除率较高.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准一级方程比准二级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试验数据,吸附速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沸石 氨氮吸附
下载PDF
Chemically modified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for Cr(VI) removal from acidic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Xitong Sun Qian Li +1 位作者 Liangrong Yang Huizhou Liu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9-86,共8页
A bioadsorbent composed of magnetic silica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by chitosan microspheres was prepared by the emulsion cross-linking method, and it was then modified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by reaction wi... A bioadsorbent composed of magnetic silica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by chitosan microspheres was prepared by the emulsion cross-linking method, and it was then modified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ethylenediamine and glycid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oadsorbent indicated that it was highly acid resistant and magnetically responsive. The bioadsor- bent was then used to remove Cr(VI) from acidic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of batch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pH value was 2.5, and the adsorbent exhibited low pH dependence.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233.1mg/g at pH 2.5 and 25 ℃, and the equilibrium time was deter- mined to be 40-120 min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The adsorbent could be effectively regenerated using a mixture of 0.3 mol/L NaOH and 0.3 mol/L NaCI with a desorption efficiency of 95.6%, indicating high reusability. In conclusion, the bioadsorbent shows potential for Cr(VI) removal from aci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Quaternary ammonium Magnetic adsorption Cr(VI)
原文传递
两性纤维素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英南 刘苏珍 +3 位作者 李海明 周景蓬 张凤山 郭延柱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两性纤维素基共聚物(CO-AC)吸附剂。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FT-...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两性纤维素基共聚物(CO-AC)吸附剂。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FT-IR)仪对CO-AC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季胺基、酰胺基和磺酸基等活性基团成功被引入到纤维素分子链中。以CO-AC对NH_(4)^(+)和H_(2)PO_(4)^(-)的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为考核指标,对吸附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与AMPS、AM和META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3时,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效果最佳。在50 mL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NH_(4)^(+)和H_(2)PO_(4)^(-)溶液中,当CO-AC添加量为100 mg,pH值为7时,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为77.4 mg/g;当CO-AC添加量为100 mg,pH值为5时,对H_(2)PO_(4)^(-)的最大吸附量为61.2 mg/g。CO-AC对NH_(4)^(+)和H_(2)PO_(4)^(-)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粒子内部扩散模型和Langmuir模型,说明化学吸附和粒子内部扩散过程是主要的限速步骤,吸附过程是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改性 两性吸附剂 氮磷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