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meters Optimizing of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n the Modified Equipment of Flax Fiber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子义 孟婥 +2 位作者 任国斌 孙志军 孙以泽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A detailed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process and principle of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n the modified equipment of flax fiber,which will be applied to parameters optimizing of the ammoniarecovery system as a foundationa... A detailed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process and principle of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n the modified equipment of flax fiber,which will be applied to parameters optimizing of the ammoniarecovery system as a foundational principle,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an ammonia compressor,whose working conditions are based on key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whole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s the mainly energy-consumption part of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n the modified equipment of flax fiber. A generally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work efficiency of an ammonia compressor is founded,which is available to rate effective work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mmonia compressor. The optimum operation-efficiency of the ammonia compressor is chosen as the goal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key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ammonia-recovery system. In the above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a mathematical model on ammonia flowing from the reactor to the register 1 is developed,in order to provi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of an ammonia-recovery system. At the meantime,the ammonia flow regime in the pipeline and the process of ammonia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from the reactor to the register 1 are taken separately into account in the model. An iterative method is for obtaining parametric solution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n ammonia flowing from the reactor to the register 1 and the key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ammoniarecovery system. 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put forward to complete showing the ammonia velocity or the state of the reactor and the register 1. The key optimized parameters will be achieved in term of the minimum efficiency after comparing the work efficiencies of an ammonia compressor at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recovery system parameter optimizing ammonia compressor work efficienc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odel
下载PDF
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朝春 许荣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8-882,共5页
简介了化学法中电化学法和药剂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比较了电化学法中二维电极、三维电极及微生物电解的区别;阐述了电化学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电化学法及药剂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不同化学法对氨氮... 简介了化学法中电化学法和药剂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比较了电化学法中二维电极、三维电极及微生物电解的区别;阐述了电化学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电化学法及药剂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不同化学法对氨氮去除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电化学法和药剂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电化学 药剂氧化 氨氮回收
下载PDF
反渗透膜削减沼液氨氮工艺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庆玉 魏欢欢 +2 位作者 郎咸明 包震宇 刘一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198,共7页
为确定反渗透膜系统削减沼液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氨氮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影响氨氮去除率的4因素中筛选出运行压力、pH值和回收率3个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氨氮去除率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Box... 为确定反渗透膜系统削减沼液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氨氮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影响氨氮去除率的4因素中筛选出运行压力、pH值和回收率3个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氨氮去除率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结合试验的可操作性,最优反应条件为:运行压力5.50 MPa,回收率76.00%,pH值7.70,氨氮的实际去除率可达96.13%。对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运行压力>回收率>pH值。运行压力和回收率、pH值和回收率,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运行压力和pH值的交互作用显著。模型失拟项P=0.5441>0.05,表明失拟不显著,二次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很好,该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反渗透膜削减沼液氨氮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渗透 废水 沼液反渗透处理 氨氮去除率
下载PDF
煤气化灰水汽提回收氨水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谭德军 王发坤 《化肥设计》 CAS 2019年第6期16-20,58,共5页
煤气化装置(尤其是水煤浆气化装置)排出的灰水,通常被送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因其氨氮含量较高(600~800mg/L),不适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必须将其脱除到≤100mg/L,且生化过程中需投加碳源。介绍了一种适合于煤气化灰水除氨的汽提工艺与设备,... 煤气化装置(尤其是水煤浆气化装置)排出的灰水,通常被送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因其氨氮含量较高(600~800mg/L),不适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必须将其脱除到≤100mg/L,且生化过程中需投加碳源。介绍了一种适合于煤气化灰水除氨的汽提工艺与设备,其具有抗结垢、抗堵塞的特性,且能从灰水中回收5%~15%的氨水。采用该工艺建设的首套灰水汽提装置已于2016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某煤化工企业投入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气化 灰水除氨 回收氨水 抗结垢 抗堵塞
下载PDF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9期87-89,共3页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氨氮回收越来越重要。氨氮浓度因废水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使氨氮回收工艺的选择具有挑战性。同时,传统脱氮方法浪费了氨氮资源。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氨氮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目前常见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氨氮去...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氨氮回收越来越重要。氨氮浓度因废水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使氨氮回收工艺的选择具有挑战性。同时,传统脱氮方法浪费了氨氮资源。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氨氮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目前常见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氨氮去除与回收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氨氮回收 循环经济
下载PDF
电化学介导的氨氮回收:原理、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李依凡 张淏泉 +3 位作者 周鹭 阳春 孔繁鑫 韩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12,共10页
当前的氮循环模式存在人工固氮/脱氮过程重复耗能、可持续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氨氮的污染-资源双重属性特征,污水中氨氮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亟须研发。在各种氨氮回收技术中,电化学技术具有反应快速、装备简单、操作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热... 当前的氮循环模式存在人工固氮/脱氮过程重复耗能、可持续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氨氮的污染-资源双重属性特征,污水中氨氮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亟须研发。在各种氨氮回收技术中,电化学技术具有反应快速、装备简单、操作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热门研究方向。综述电化学介导氨氮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围绕电化学系统中不同形态氨氮的迁移转化机制,主要介绍3种回收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电驱迁移与界面吸附、阴极还原促进汽化和阳极氧化促进沉淀;进一步聚焦电极与膜材料对氨氮回收性能的强化作用,分析电容去离子与膜技术(基于阳离子交换膜、疏水透气膜、双级膜的工艺)的能效水平,指出多过程耦合的氨氮汽提技术在降低能耗与提升效率方面的良好前景;展望双碳背景下技术革新的内在需求,建议未来从系统高性能元件开发、能量削减与功能拓展/智慧化运行等方向推进电化学介导氨氮回收技术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氨氮回收 污水资源化
下载PDF
氨制冷系统二次能源在粘胶人造纤维厂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超毅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4期54-56,共3页
着重探讨了氨制冷系统二次能源在粘胶人造纤维生产中的利用 。
关键词 二次能源 利用 氨制冷系统 粘胶人造纤维 能耗
下载PDF
L-胱氨酸生产中氯化铵的回收工艺
8
作者 吴迎 付玉华 +3 位作者 徐旺生 何枫 晏斌 程源祥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1998年第3期52-53,共2页
阐述了L-胱氨酸生产中氯化铵副产物回收的意义,介绍了氯化铵回收的工艺流程及主体设备的设计与选材。
关键词 L-胱氨酸 氯化铵 回收 工艺设计 胱氨酸
下载PDF
氨水精馏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广庆 柴春泽 《化肥工业》 CAS 2006年第6期29-30,共2页
采用蒸氨装置后,每天产液氨30-40t,解决了氨水无法消化的问题。液氨的销售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蒸氨 回收 液氨
下载PDF
聚苯胺-铁氰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铵离子的选择性回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海 吴敏 熊小刚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58,共5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聚苯胺-铁氰化铜(PANI-CuHCF)电池电极的法拉第反应,从水中选择性地去除并回收NH4^+的方法。制得的PANI-CuHCF电极在NH4Cl中的比电容高达302.3 F/g,对NH4^+的选择性最高。该电极已成功地应用于混合电容器去离子装置中... 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聚苯胺-铁氰化铜(PANI-CuHCF)电池电极的法拉第反应,从水中选择性地去除并回收NH4^+的方法。制得的PANI-CuHCF电极在NH4Cl中的比电容高达302.3 F/g,对NH4^+的选择性最高。该电极已成功地应用于混合电容器去离子装置中,对NH4^+具有1.1 mmol/g的超高吸附容量,且水中高浓度的Na^+对NH4^+的回收去除无明显影响。在NH4^+、Na^+、Ca^2+和Mg^2+共存的模拟废水中,NH4^+的回收率高达78.3%,明显高于其他阳离子。结果表明,PANI-CuHCF电极可以选择性地回收去除水中的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铜 聚苯胺 混合电容去离子 选择性去除 铵离子回收
原文传递
三聚氰胺生产装置氨冷凝回收系统风险分析与量化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刚 《煤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26-28,45,共4页
基于HAZOPkit软件的HAZOP-LOPA分析法,对三聚氰胺生产装置氨冷凝回收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采用HAZOP法对氨冷凝回收系统的氨汽提节点、冷凝节点、精馏节点、氨收集节点及闪蒸节点5个节点的29个偏差进行分析,通过提出建议项,... 基于HAZOPkit软件的HAZOP-LOPA分析法,对三聚氰胺生产装置氨冷凝回收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采用HAZOP法对氨冷凝回收系统的氨汽提节点、冷凝节点、精馏节点、氨收集节点及闪蒸节点5个节点的29个偏差进行分析,通过提出建议项,使氨冷凝回收系统的12个中风险点变为低分险点;采用LOPA分析法,对HAZOP分析中高风险氨收集节点的温度过高偏差和液位过高偏差进行了分析,通过新增自动喷淋安全仪表系统和液位高高联锁切断罐进料阀,使温度过高偏差综合后果发生频率从1×10^(-3)降到1×10^(-5),液位过高偏差综合后果发生频率从1.25×10^(-3)降到1×10^(-5),风险等级均由高风险转变为D2中风险,降低风险到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氨冷凝回收 HAZOP分析 LOPA分析 风险 综合后果频率
下载PDF
颗粒鸟粪石煅烧热分解及产物对污水脱氮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湘徽 陈旭东 +4 位作者 康静 陆茵 郑敏 汪诚文 徐康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14,共7页
针对传统鸟粪石沉淀法回收氨氮时药剂投加量大、成本高且沉淀产物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研究了颗粒鸟粪石(粒径为2~2.36 mm)的煅烧热分解条件优化,并探讨了热分解产物对含氨氮污水的脱氮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增加煅烧温度、升温速率... 针对传统鸟粪石沉淀法回收氨氮时药剂投加量大、成本高且沉淀产物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研究了颗粒鸟粪石(粒径为2~2.36 mm)的煅烧热分解条件优化,并探讨了热分解产物对含氨氮污水的脱氮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增加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都有助于颗粒鸟粪石的热分解,但会导致无效磷含量增加和颗粒强度下降。煅烧热分解的最优条件:煅烧温度为150℃、升温速率为15℃/min、恒温时间为2 h,此时热分解的颗粒产率为58%、氨释放率为66%、无效磷含量为9.6%、颗粒强度为1.8 N。P/N(物质的量之比)和污水初始p H是影响热分解产物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最佳P/N=3.5、p H=8.0,此时氨氮去除率约为72%。晶体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颗粒鸟粪石煅烧释放NH3后形成的Mg HPO4通过再次形成鸟粪石沉淀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煅烧热分解 氨氮回收 脱氮
原文传递
合成氨装置压缩机氨油蒸氨残液再处理技术的应用
13
作者 郭从乐 魏爱芳 《大氮肥》 CAS 2020年第2期105-106,121,共3页
阐述合成氨装置氨合成系统压缩机、冰机等动力设备产生的氨油,回收氨后残留的残液进行再处理的工艺方法和原理,并与原有传统的氨油回收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再处理后的氨水干净清澈,可直接作为脱硝还原剂使用;分离出的混合油脂不含... 阐述合成氨装置氨合成系统压缩机、冰机等动力设备产生的氨油,回收氨后残留的残液进行再处理的工艺方法和原理,并与原有传统的氨油回收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再处理后的氨水干净清澈,可直接作为脱硝还原剂使用;分离出的混合油脂不含氨味,另行回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装置 压缩机 氨油回收 脱硝
下载PDF
多效循环氨浸工艺初探
14
作者 郝绍鹏 《中国钼业》 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
针对二钼酸铵生产中含氨尾气的治理,探索新的治理工艺,从根本上减少氨排放量。分析二钼酸铵的生产过程,研究氨浸过程中氨气的吸收与逸散规律,确定了多效循环氨浸的基本控制流程。
关键词 钼酸铵 多效循环氨浸 氨气回收 环保治理
下载PDF
从氟化钠生产废水中回收氯化铵
15
作者 田华 王三反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5期73-75,共3页
利用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特点,采用降温冷析的方法回收氯化铵。通过试验确定了冷析回收氟化钠生产废液中的氯化铵工艺的基本参数:2℃下冷析6 h,NaCl的加入量为40 g/L,每吨废水中可回收农用氯化铵近0.1 t。该工艺简单,克服了传... 利用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特点,采用降温冷析的方法回收氯化铵。通过试验确定了冷析回收氟化钠生产废液中的氯化铵工艺的基本参数:2℃下冷析6 h,NaCl的加入量为40 g/L,每吨废水中可回收农用氯化铵近0.1 t。该工艺简单,克服了传统热法工艺对设备腐蚀大、能耗高等缺点。回收所得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农用氯化铵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回收 废水处理 冷析 盐析
下载PDF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成荫 陈杨 +2 位作者 欧阳坤 杨江峰 李晋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氨氮废水污染范围广,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处理氨氮废水常用的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分析了各种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浓度的氨氮污染源,采用多种技术联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同... 氨氮废水污染范围广,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处理氨氮废水常用的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分析了各种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浓度的氨氮污染源,采用多种技术联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新型吸附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采用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及氨回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处理技术 MOFS 吸附 氨回收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氨资源化新技术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贤广 李武 +3 位作者 王金龙 李国平 王小平 徐炎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34,共4页
针对工业上高浓度氨氮废水吹脱法处理存在的缺点,改进了传统吹脱塔内部结构,并采用高效填料。在温度40℃,pH≈11条件下,气液比由(3000~5000):1降至(1000~2000):1,氨氮吹脱率提高至95%以上。新型可再生氨吸收液对吹脱尾气... 针对工业上高浓度氨氮废水吹脱法处理存在的缺点,改进了传统吹脱塔内部结构,并采用高效填料。在温度40℃,pH≈11条件下,气液比由(3000~5000):1降至(1000~2000):1,氨氮吹脱率提高至95%以上。新型可再生氨吸收液对吹脱尾气中氨气的吸收率可达99.9%.饱和吸收液再生率达91%以上.释放的氨气经两级冷凝吸收后可获得10%。20%的氨水。氨吸收液经5次吸收一解吸循环实验,氨吸收率均保持在99.9%以上,解吸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吹脱法 吸收液 氨回收 再生
下载PDF
钼酸铵生产氨浸工序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美玲 薛夏英 《中国钼业》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钼酸铵生产过程中氨浸工序所产生的氨浸一次液中钼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酸沉产品的性能 ,液氨的强挥发性不仅影响操作的可行性 ,而且造成大气污染。本文对控制氨浸一次液含钼量 ,提高酸沉产品的稳定性 ,回收逸出的游离氨 ,改善操作条件 。
关键词 氨浸工序 一次液比重 氨气回收
下载PDF
利用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提高鸡粪谷壳有机肥肥效 被引量:11
19
作者 晏琛 曹雷鹏 +4 位作者 刘玉环 阮榕生 宁武建 刘晓成 李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3-1111,共9页
针对传统堆肥器存在堆肥时间长、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快速、无臭、环保型堆肥器对促进粪污肥料化具有重要意义。研发的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主要包括4个部分:控制面板、发酵罐(50 L有效容积)、空压机通风系统(0.15 m^(3)·s^(−1)... 针对传统堆肥器存在堆肥时间长、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快速、无臭、环保型堆肥器对促进粪污肥料化具有重要意义。研发的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主要包括4个部分:控制面板、发酵罐(50 L有效容积)、空压机通风系统(0.15 m^(3)·s^(−1)排气量和40 L气容量)、氨气吸收系统(188 L容积及内部成阶梯环形吸收模式)。利用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对鸡粪谷壳进行堆肥处理,并采用盆栽实验探明鸡粪谷壳有机肥和回收的磷酸铵镁(MAP)的肥效。结果表明,鸡粪谷壳物料(C/N=25)在在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中堆肥处理40 d后,可形成黑色无臭味、圆球状及无有害菌群的堆肥产物;且所得产物中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50.53%有机质、1.86%TN、1.56%TP(P_(2)O_(5))及1.59%TK(K_(2)O),其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盆栽实验表明,以施肥后空心菜的产量及多糖含量为肥效指标,施用鸡粪谷壳堆肥产物的肥效高于施用化肥获得的肥效;而且,通过氨吸收塔回收氨气产生的MAP可有效提高堆肥产物的整体肥效。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高温好氧堆肥器的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鸡粪 谷壳 有机肥 氨回收 磷酸铵镁
原文传递
焦炉煤气无水氨脱氨净化技术的国产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清涛 丁心悦 +2 位作者 杨大庆 刘文芳 张洪涛 《煤化工》 CAS 2010年第5期35-37,共3页
简述了无水氨技术的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状况;详细介绍了山东焦化集团无水氨装置国产化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工艺指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焦炉煤气 氨回收 无水氨 国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