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氨氮对轮叶黑藻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81
1
作者 颜昌宙 曾阿妍 +3 位作者 金相灿 赵景柱 许秋瑾 王兴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0-1055,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5、1、2、4、8、16mg/L)的氨氮(NH4+-N)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生化影响,测定了黑藻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酰...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5、1、2、4、8、16mg/L)的氨氮(NH4+-N)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生化影响,测定了黑藻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酰氨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氨氮(0.5、1、2mg/L)对轮叶黑藻的生长稍有促进作用,但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黑藻的相对生长率(R)明显下降,当浓度达到16mg/L时,黑藻在20多天内全部死亡。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黑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24、32、40天取样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低浓度氨氮处理组(0.5、1、2mg/L)的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又上升,而对照组的蛋白质含量一直在上升,高浓度氨氮处理组(8、16mg/L)的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下降趋势。POD、SOD和G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高浓度氨氮条件下增加显著,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格局,在第16天或第24天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提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氨氮浓度的升高将影响其生理功能,过高浓度的氨氮对轮叶黑藻是一种逆境胁迫,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轮叶黑藻对氨氮浓度变化虽有一定耐性,但耐性会随时间延长而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黑藻 生理影响 胁迫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青鱼幼鱼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胡毅 黄云 +5 位作者 钟蕾 肖调义 文华 郇志利 毛小伟 李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8-545,共8页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氨氮胁迫 Na+/K+-ATP酶 鳃组织 应激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任海 李健 +4 位作者 李吉涛 梁忠秀 梁俊平 葛倩倩 刘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655,共9页
为了研究氨氮毒性作用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抗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脊尾白虾暴露于低浓度氨氮(4.79±0.12)mg·L-1、中浓度氨氮(9.05±0.18)mg·L-1、中高浓度氨氮(17.64±0.25)mg·L-... 为了研究氨氮毒性作用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抗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脊尾白虾暴露于低浓度氨氮(4.79±0.12)mg·L-1、中浓度氨氮(9.05±0.18)mg·L-1、中高浓度氨氮(17.64±0.25)mg·L-1和高浓度氨氮(34.87±0.46)mg·L-1中72h,于胁迫后1、3、6、12、24、48、72 h测定血淋巴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GPx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除低浓度氨氮组外,氨氮胁迫6~24 h,脊尾白虾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SOD、CAT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胁迫48~72 h上述指标则均被抑制;氨氮胁迫过程中血淋巴GPx活力和GPx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胰腺中GPx基因表达在48~72 h有所下降;血淋巴和肝胰腺中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上述指标在肝胰腺中的活力较血淋巴高。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3~24 h对脊尾白虾SOD和CAT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胁迫48~72 h则抑制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有增加的趋势;肝胰腺可能是脊尾白虾主要的氨氮代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氨氮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免疫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4 位作者 徐杨 邹芝英 祝璟琳 韩珏 杨弘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7,共7页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 mg·L-1(A0)、1.63 mg·L-1(A1)、3.25 mg·L-1(A2)、6.51 mg·L-1(A3)、13.01 mg·L-1(A4)共5个氨氮质量浓度,研究氨氮对幼鱼生长...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 mg·L-1(A0)、1.63 mg·L-1(A1)、3.25 mg·L-1(A2)、6.51 mg·L-1(A3)、13.01 mg·L-1(A4)共5个氨氮质量浓度,研究氨氮对幼鱼生长特性、免疫功能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30 d氨氮胁迫下,吉富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氨氮质量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免疫功能方面,随着氨氮质量浓度上升幼鱼白细胞逐渐增多,血红蛋白质量浓度逐渐下降;A3和A4组幼鱼血清白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A0组;A4组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A0。营养代谢方面,氨氮胁迫30 d后A3和A4组幼鱼血清甘油三酯活性显著低于A0组;A1~A4组幼鱼血清胆固醇浓度均显著低于A0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A3和A4处理组下显著低于A1和A2组;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A4处理组下显著低于A0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氨氮胁迫下,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营养代谢等均受到抑制,需要在养殖生产中密切关注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氨氮胁迫 生长特性 免疫功能 营养代谢
下载PDF
Changing fa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被引量:22
5
作者 Amit S Seyan Robin D Hughes Debbie L Shawcros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7期3347-3357,共11页
The fa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is changing.This review explores how this neurocognitive disorder,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injury,has grown to become a dynamic syndrome that spans a... The fa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is changing.This review explores how this neurocognitive disorder,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injury,has grown to become a dynamic syndrome that spans a spectrum of neuropsychological impairment,from normal performance to coma.The central role of ammon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 remains incontrovertible.However,over the past 10 years,the HE community has begun to characterise the key roles of inflammation,infection,and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 in modulat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mmonia on the astrocyte.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urrent thoughts and evidence base in this area and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role of existing and novel therapies that might abrogate the oxidative and nitrosative stresses inflicted on the brain in patients with,or at risk of developing,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mmonia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STROCYTE
下载PDF
Current pathogenetic aspect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noncirrhotic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 被引量:20
6
作者 Halina Cichoz-Lach Agata Michala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s a medical phenomenon that is described as a neuro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 of chronic or acute liver diseas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psychomotor,intellectual and cognitive abnormalitie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s a medical phenomenon that is described as a neuro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 of chronic or acute liver diseas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psychomotor,intellectual and cognitive abnormalities with emotional/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disturban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noncirrhotic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Hepatic encephalopathy is a serious condition that can cause neurological death with brain edema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t is assumed that approximately 60%-80%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develop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omplex mechanisms that lead to hepatic encephalopathy.However,noncirrhotic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diseases and h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tiology.Noncirrhotic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 is a severe occurrence that is connected with multiple pathogene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ENCEPHALOPATHY Noncirrhotic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 Pathogeneses ammonia ASTROCYTE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金龙 王元 +3 位作者 房文红 李新苍 陈甜甜 周俊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NH_4-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NH_4-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在NH_4-N胁迫质量浓度为15.6 mg&...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NH_4-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NH_4-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在NH_4-N胁迫质量浓度为15.6 mg·L-1,分别注射2×105和2×106个WSSV粒子,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注射2×105个WSSV粒子的凡纳滨对虾第14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显著高于无胁迫组(40.0%)。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内WSSV的增殖加快。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NH_4-N浓度突变会促使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短暂升高后持续降低。由此可见,NH_4-N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增殖,导致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胁迫造成了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氨氮胁迫 致病性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杨 肖炜 +4 位作者 李大宇 邹芝英 祝璟琳 韩珏 杨弘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31,共5页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氨氮胁迫 生长 血液常规参数 肝脏酶活性
下载PDF
氨氮急性胁迫及其毒后恢复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相关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琦辰 顾曙余 +6 位作者 张文逸 张呈祥 冯晓庆 谭红月 杨家新 黄文婷 李枫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6-1072,共7页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浓度组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72%和59%,AST活性在12 mg/L浓度组显著升高至对照组的134%。7 d恢复期过后,ACP和AKP活性以及各代谢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OD和G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各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量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高浓度氨氮胁迫能抑制部分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氨氮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应对胁迫。7 d的恢复时间不足以让红螯光壳螯虾从胁迫中完全恢复,其肌肉仍处于轻度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氨氮 胁迫 免疫 基因表达 代谢
下载PDF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玉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358-2363,共6页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症状包括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协调能力降低,甚至昏迷.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高氨血症使脑星形...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症状包括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协调能力降低,甚至昏迷.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高氨血症使脑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酰胺浓度升高、钙离子内流启动氧化应激、破坏线粒体功能,干扰能量代谢并诱发炎症反应,破坏血脑屏障使内皮细胞、脑星形胶质细胞对水通透性增加,引发脑水肿.炎症反应又反过来升高脑内氨浓度,增加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而锰是参与上述过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故目前公认为高氨血症和炎症反应的协同作用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进而引起脑水肿导致HE.本文就H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炎症反应 神经类固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肌醇对氨氮应激下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红红 刘波 +6 位作者 戈贤平 廖英杰 谢骏 任鸣春 周群兰 缪凌鸿 陈汝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氨氮应激前,404.8 mg/kg肌醇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3、补体4和血液呼吸爆发活性(P<0.05);氨氮应激12 h,404.8和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血清补体3、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202.3和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P<0.05);氨氮应激72 h,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清补体3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清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肌醇(404.8 mg/kg)即可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对团头鲂幼鱼抗氨氮应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幼鱼 氨氮应激 肌醇 免疫
下载PDF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清俊 刘雁勇 +1 位作者 刘赫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机制的经典学说之一。本文从氨中毒的角度,对氨引起的神经系统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GABA和谷氨酸(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细胞内信号转导、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改变以及氨引起的星形胶质... 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机制的经典学说之一。本文从氨中毒的角度,对氨引起的神经系统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GABA和谷氨酸(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细胞内信号转导、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改变以及氨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等细胞毒性效应的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氨中毒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线粒体 综述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对高温和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5
13
作者 熊大林 段亚飞 +3 位作者 徐敬明 詹爱军 陈成勋 张家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96-2303,共8页
【目的】明确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及二者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组织的毒性效应,为开展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正常海水)组、高温(33℃)胁迫组、氨... 【目的】明确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及二者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组织的毒性效应,为开展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正常海水)组、高温(33℃)胁迫组、氨氮(15 mg/L)胁迫组、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氨氮浓度15 mg/L,水温33℃)组。胁迫72 h后,从每个平行中随机挑取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用试剂盒测定鳃组织生理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或二者复合胁迫后均致使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发生病理性结构变化,表现为角皮层变薄或消失,上皮细胞逐渐分解,入鳃和出鳃血管变形或裂解,鳃丝连接松散,腔内出现液泡等。凡纳滨对虾鳃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在氨氮胁迫后显著降低(P<0.05,下同),但经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高温或氨氮胁迫后均显著升高;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及二者复合胁迫后均显著升高;谷氨酰胺酶(GLS)活性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经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则显著降低;己糖激酶(HK)活性在高温胁迫后显著降低,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仅在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而在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均显著降低。【结论】经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或二者复合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其氧化应激、氨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氨氮胁迫造成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胁迫加重氨氮毒性,而降低对虾鳃组织生理功能。因此,对虾健康养殖特别是工厂化高密度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鳃组织 高温 氨氮胁迫 复合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碳酸氢铵介质法”制备生物医用多孔钛钼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明威 殷海荣 +1 位作者 Cui'E.Wen 刘向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3-56,71,共5页
为了开发低弹性模量的医用钛钼多孔材料,采用"碳酸氢铵介质法"成功制备出了Ti84Mo16成分的"高中低"3种空隙率的钛钼多孔合金,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由"碳酸氢铵介质法"制备得到的生物... 为了开发低弹性模量的医用钛钼多孔材料,采用"碳酸氢铵介质法"成功制备出了Ti84Mo16成分的"高中低"3种空隙率的钛钼多孔合金,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由"碳酸氢铵介质法"制备得到的生物医用多孔钛钼合金在空隙率为72.24%时即可达到所要求的强度,这对人体承力不大部位的骨置换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此外,作者还研究了"碳酸氢铵介质"掺杂数量和多孔钛钼合金空隙率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低弹性模量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钼多孔合金 碳酸氢铵 空隙率 应力 弹性模量
下载PDF
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的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镜清 黄五星 +1 位作者 黄宇 熊治廷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0-596,共7页
本实验通过控制pH值(7和9)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N)对金鱼藻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增加,金鱼藻组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性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 本实验通过控制pH值(7和9)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N)对金鱼藻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增加,金鱼藻组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性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但是在高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SOD活性、POD活性、GSH含量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个pH环境中随铵态氮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pH9的条件下,高浓度铵态氮对金鱼藻的生长胁迫尤其明显.结果说明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升高对金鱼藻具有毒害作用,而且随水体pH升高,植物生理响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金鱼藻 胁迫 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性保护酶
原文传递
低氧、高铵和低光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卢姣姣 张萌 +4 位作者 全水清 刘足根 陈宏文 殷旗 欧阳超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4-1074,共11页
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沉水植被大面积衰退和群落逆向演替,诱发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了从对植物表型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影响的角度深度揭示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被的致衰退机制,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 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沉水植被大面积衰退和群落逆向演替,诱发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了从对植物表型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影响的角度深度揭示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被的致衰退机制,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常见沉水植物优势种群——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利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实验模拟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低氧、高铵和低光3种重要因素对苦草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的胁迫影响特征.本试验设置了3因素4水平,分别为4个低光照强度(50%、40%、30%和20%自然光照)和4个高铵浓度水平(0.5、1、2和4 mg/L)以及4个低氧处理浓度(7.5、6.5、5.5和4 mg/L).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低于30%、溶解氧浓度低于5.5 mg/L时,植株生长与C代谢受阻严重,碳水化合物储存量降低;铵态氮>1.0 mg/L时,苦草N代谢活跃,游离氨基酸(FAA)含量明显升高,可溶性糖(SC)/FAA比降低,淀粉呈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富营养湖泊中苦草的衰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低氧、高铵与低光均会对苦草的生长与C-N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受损沉水植被在藻-草稳态转换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应通过控制水体高铵浓度,严控低氧出现,及时提高水下照度或透明度(如控磷)来予以保护和科学管理;而在次生裸地且藻类占优势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不仅要降低水体营养盐水平尤其是氨氮的水平,还应着重考虑如何有效提高水下光强与溶解氧浓度,并将如上环境因子控制在一定变幅范围内,且控制条件应原则上严于保护受损沉水植被所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低氧 高铵 低光 胁迫 正交试验 C-N代谢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3号”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3 位作者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号 氨氮胁迫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生长、免疫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梦杰 马本贺 +3 位作者 王玮欣 陈建华 王海华 朱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_(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泥鳅 氨氮胁迫 生长性能 免疫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群落对氨胁迫响应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韵 李蕾 +3 位作者 伍迪 杨屏锦 彭绪亚 王小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7-786,共10页
为探析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对氨胁迫的响应,在串联批次实验中引入氨氮(TAN)胁迫,结合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了不同TAN浓度下,厌氧消化系统的过程参数、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基因/代谢途径的响应.结果显示,TAN为3000mg/L时,系统性能逐步优... 为探析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对氨胁迫的响应,在串联批次实验中引入氨氮(TAN)胁迫,结合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了不同TAN浓度下,厌氧消化系统的过程参数、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基因/代谢途径的响应.结果显示,TAN为3000mg/L时,系统性能逐步优化;TAN为6000mg/L时,甲烷产率逐步下降,并伴随着丙酸、丁酸积累.从群落组成上看,两个氨氮梯度下,抗性和冗余性保障了水解酸化菌代谢底物的能力.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方面,低氨氮组两类功能菌群丰度持续增加,但高氨氮组增加幅度低甚至出现丰度下降,指示该环节可能受到了氨胁迫.进一步分析两阶段的功能基因变化,发现产甲烷和互营乙酸氧化途径在氨胁迫下表现出抗性和冗余性,但高浓度TAN(6000mg/L)抑制了丁酸和丙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ACADS和PCCA的表达.可见,氨抑制失稳的关键环节是产氢产乙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氨抑制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氨氮和镉胁迫对芙蓉鲤鲫抗氧化系统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金伟 吴浩 +3 位作者 李绍明 谢敏 李文祥 宋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8-456,共9页
为探究氨氮、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对鱼类氧化防御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以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 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亚急性胁迫,在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对芙蓉鲤... 为探究氨氮、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对鱼类氧化防御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以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 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亚急性胁迫,在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对芙蓉鲤鲫的肝脏进行取样,并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氨氮胁迫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镉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SH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AKP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氨氮和镉联合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和8d时显著增加,AKP活性在8d时显著升高,GSH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均可诱导芙蓉鲤鲫产生氧化应激,激活了鱼体的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芙蓉鲤鲫的健康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氧化应激 免疫机能 芙蓉鲤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