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及活动量对术后48h内阴道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秋梅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48h内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对阴道出血量的影响,以此为合理有效地治疗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阴道出血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97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后48h内下床活动时间、活动...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48h内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对阴道出血量的影响,以此为合理有效地治疗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阴道出血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97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后48h内下床活动时间、活动量与阴道出血量关系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52例手术后1d内下床活动的产妇其平均阴道出血量为(102.33±27.91)ml,45例手术后1~2d内下床活动的产妇其平均阴道出血量为(127.4±53.61)ml,两组产妇手术后平均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手术后下床活动量对阴道出血的影响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下床活动较早的产妇其48h内的阴道出血量相对比较少,临床可依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阴道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下床活动时间 活动量 阴道出血量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范艳敏 杨玲云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56例行补片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6 h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按照常规于术后3 d下床活动,评价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日及...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56例行补片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6 h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按照常规于术后3 d下床活动,评价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可以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患者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活动时机
下载PDF
术后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地时间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淦细红 蔡程芳 +5 位作者 叶杨 夏玉秀 徐朗朗 朱菁菁 陈和珍 张春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2期4640-4642,共3页
目的术后半年比较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41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63例,内固定术78例,术后半年比较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结果关节置换... 目的术后半年比较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41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63例,内固定术78例,术后半年比较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结果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术后半年生活能自理者49例,平均下地时间(41.14±37.20)d;不能自理者14例,平均下地时间(116.71±88.75)d,两组患者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P〈0.01)。内固定手术患者中,术后半年生活能自理者43例,平均下地时间(75.84±39.68)d;不能自理者35例,平均下地时间(110.49±66.50)d,两组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地时间越早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外科手术 老年患者 下地时间 生活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下床时间对椎间融合器联合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淑英 李霞 +2 位作者 张金燕 信丽丽 李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对腰椎功能恢复及腰腿痛的影响,为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康复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80例,随机...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对腰椎功能恢复及腰腿痛的影响,为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康复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3 d佩戴腰部护具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14 d佩戴腰部护具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腿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的ODI指数在术后1和3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在术后1、3和6个月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后3d下床可以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减轻腰腿痛,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床时间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新元 王东君 孙宏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直接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清创、负压引流、控制腹腔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7 ...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直接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清创、负压引流、控制腹腔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7 d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第7天创面愈合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第7天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术前1周给予清创、引流等保守治疗后再行手术,相比于直接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肠瘘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早期下床活动时机在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益曼 赵桃月 褚凝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早期下床活动时机在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术后意识、生命体... 目的 探讨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早期下床活动时机在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术后意识、生命体征、疼痛、引流液量等评估结果决定下床活动时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基于RoSCo评分系统的手术并发症风险等级综合确定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机。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30 d内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RoSCo评分系统确定早期下床活动时机有利于促进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RoSCo评分系统 达芬奇机器人 早期下床活动 时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雨 李莉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由于其创伤小、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已成为局部肾细胞癌(T1期)的推荐手术方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临床广泛应用,已证明术后早期下床...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由于其创伤小、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已成为局部肾细胞癌(T1期)的推荐手术方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临床广泛应用,已证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目前对于LP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尚有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ERAS理念下LPN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在做好相应保障措施的前提下,LPN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在48 h内可能是安全可行的,疼痛、管道、直立不耐受、认知不当、缺乏动力和保障措施是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因素,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下床活动动力。另外,可穿戴活动追踪器(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s,WATs)可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记录活动量,激励患者,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但在LPN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下床活动时间 影响因素 促进措施
下载PDF
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云坚 朱晶 +3 位作者 陈文秀 徐李华 林珊 董晓洁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 研究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骨科护理... 目的 研究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踝关节功能量表(Bari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x^(2)=5.824,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住院费用更低(t=6.895、16.731、13.065,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Barid评分、AOFAS评分均更高,NRS评分更低(t=4.533、6.703、9.372,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社会、躯体、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更高(t=5.294、7.741、5.930、4.634,P <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科护理临床路径 护理满意度 下床活动时间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提升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洪美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整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整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情况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既能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减少,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手术室 住院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利强 关欣 +1 位作者 倪一凌 张彭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的治疗策略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一系列研究显示,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能通过抑制急性神经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减轻脑损伤。文章就早期运动训练在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 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的治疗策略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一系列研究显示,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能通过抑制急性神经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减轻脑损伤。文章就早期运动训练在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早日下床活动 步行 运动疗法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艳 毛永霞 +2 位作者 何艳 刘君 陈敏 《中国临床护理》 2012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方法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术后6h下床活动,B组为术后12h下床活动,C组为术后24h下床活动,D组为术后48h下床活动,分别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方法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术后6h下床活动,B组为术后12h下床活动,C组为术后24h下床活动,D组为术后48h下床活动,分别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疝复发率。结果对4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便秘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C组、D组高于A组、B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对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潘海燕 徐庆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对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术后2天下床活动,观察组于术后1天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 目的:探讨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对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于术后2天下床活动,观察组于术后1天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ADL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胸引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术后第1~3天ADL评分提高(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后1天下床活动可以早期拔除胸引管,缩短术后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下床活动时间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诸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115例阑尾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1~2009年2月住院的115例阑尾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115例阑尾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1~2009年2月住院的115例阑尾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阑尾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及疾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阑尾术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胃癌术后病人活动量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灿灿 杨洋 +4 位作者 江志伟 王刚 刘江 赵健 彭南海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2期4277-4280,共4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癌病人术后的活动量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旨在提出术后24h内活动的量化指导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人99例,在围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癌病人术后的活动量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旨在提出术后24h内活动的量化指导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人99例,在围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并使用无线智能手环监测术后24h内的活动量,将活动步数小于100步的病人纳入A组,100步-200步的病人纳入B组,大于200步的纳入C组,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3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8.63±8.80)h、(31.12±2.92)h、(20.41±2.83)h,C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病人术后活动量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呈负相关。[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的活动量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关,活动量增加,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达芬奇机器人 胃癌术后 早期下床活动 活动步数 肛门排气时间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模式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朦朦 许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3期173-176,18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干预模式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6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干预模式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6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IMB模型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前、护理2个月时,分别评估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通过自我护理能力调查问卷(ESCA)评估]、自我效能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并比较,统计并比较护理2个月时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结果护理2个月时,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改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效能感 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型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伤椎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下载PDF
提早开胸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健方 樊晓娥 +2 位作者 郑雪梅 高山 殷江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第3期62-65,共4页
针对开胸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延迟现状,收集数据,明确疼痛与患者不愿下床活动为主要症结。召开头脑风暴会议,通过原因分析、要因选定、真因验证,确定了制度、流程、宣教等7条真因。多方拟定对策,从5方面改进:疼痛评估、完善制度、修订流程... 针对开胸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延迟现状,收集数据,明确疼痛与患者不愿下床活动为主要症结。召开头脑风暴会议,通过原因分析、要因选定、真因验证,确定了制度、流程、宣教等7条真因。多方拟定对策,从5方面改进:疼痛评估、完善制度、修订流程、制定作业指导书、设计宣教手册等。使胸外科开胸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从3.16天提前至1.24天,降低了患者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胸外科 开胸手术 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剑飞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减重平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下肢肌群功能训练等,每次20 min,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减重平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下肢肌群功能训练等,每次20 min,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每天1次,早、晚分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步行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m最大步行速度(MWS)、6min步行距离(6MWT)得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侧单腿负重时间、Berg平衡量表(BBS)均高于对照组,而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合康复治疗能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耐力和动、静态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 康复训练 功能性步行分级(FAC) 10m最大步行速度(MWS) 6min步行距离(6MWT) 单腿负重时间
原文传递
北京市院前急救反应能力现况调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辉 张进军 +1 位作者 马隽 赵永春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2-393,共2页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城区120急救网络救护车反应能力,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问卷对2006年8月17日-9月17日所有执行日常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城区救护车道路平均行驶时间为11.55 min,平均抢救...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城区120急救网络救护车反应能力,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问卷对2006年8月17日-9月17日所有执行日常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城区救护车道路平均行驶时间为11.55 min,平均抢救距离为5.82 km,不同地区、不同出车时间的救护车行驶速度和抢救距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北京市城区院前急救反应能力不够理想,反应时间过长,抢救距离过大,难以满足市民医疗急救需要,急需研究探讨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车 反应时间 急救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PM_(2.5)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胥芹 王超 +3 位作者 潘蕾 曹凯 刘龙 郭秀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每日PM2.5浓度变化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多种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2月31日PM2.5污染当天(lag 0)至滞后第7天(lag 7)PM2.5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 目的探讨北京市每日PM2.5浓度变化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多种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2月31日PM2.5污染当天(lag 0)至滞后第7天(lag 7)PM2.5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响。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PM2.5对滞后第4天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Z=2.461,P=0.0139),PM2.5每增加50μg/m3,救护车出车次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为1.028(95%CI 1.006~1.050)。结论北京市PM2.5浓度的增加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增加有影响,广义相加模型应用灵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污染 救护车出车次数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