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蒸汽注化学剂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曹嫣镔 郭省学 +3 位作者 唐培忠 吉树鹏 孟秋玉 祝瑞华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16-19,共4页
稠油区块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之后出现油汽比低、含水高的问题。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以调整注汽剖面、提高波及效率、降低井间汽窜 ;伴蒸汽注入驱油剂可以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油效率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 ,筛选出适合... 稠油区块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之后出现油汽比低、含水高的问题。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以调整注汽剖面、提高波及效率、降低井间汽窜 ;伴蒸汽注入驱油剂可以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油效率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 ,筛选出适合伴蒸汽注入的泡沫剂和驱油剂 ,对注入工艺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室内实验表明 ,伴蒸汽注入化学剂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泡沫剂 驱油剂 伴蒸汽注化学剂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藏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23
2
作者 潘广明 张彩旗 +2 位作者 刘东 吴金涛 李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0-143,共4页
针对非常规稠油油田弱凝胶连续注入过程中出现的注入能力逐年变差、增油效果逐年降低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海上非常规稠油的弱凝胶调驱技术。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矿场实践,认识到弱凝胶连续注入后剖面反转是必然规律,高、低渗管的阻... 针对非常规稠油油田弱凝胶连续注入过程中出现的注入能力逐年变差、增油效果逐年降低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海上非常规稠油的弱凝胶调驱技术。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矿场实践,认识到弱凝胶连续注入后剖面反转是必然规律,高、低渗管的阻力系数的变化特征不同是剖面反转的原因;为抑制剖面反转,提出弱凝胶(水)交替注入模式,交替注入开发效果优于继续连续注入,交替注入下低渗层采出程度更高;交替模式在矿场应用后化学剂用量降低50%,注入能力提高20%,日产油提高149 m^3/d,含水率下降14个百分点,降水增油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连续注入转弱凝胶(水)交替注入对开发非常规稠油是行之有效的。该项研究为类似稠油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化学驱 弱凝胶 稠油油藏 交替注入 BN油田
下载PDF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未志杰 康晓东 +1 位作者 何春百 曾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进一步有效抑制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单一段塞连续注入产生的剖面返转,提高驱油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多相渗流Buckley-Leverett方程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吸液剖面快速表征数学模型,开展了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替周期是影... 为进一步有效抑制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单一段塞连续注入产生的剖面返转,提高驱油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多相渗流Buckley-Leverett方程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吸液剖面快速表征数学模型,开展了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替周期是影响吸液剖面与驱油效果的关键参数,合理的交替周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剖面返转,使稠油吸液剖面由倒"V"型转变为倒"U"型,可提高低渗层吸液量10%以上;最佳交替周期随渗透率级差升高而增大,随低渗层相对厚度增大而降低,进一步提出了最佳交替周期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渤海油田交替注入矿场试验方案设计。该研究成果对海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持续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聚合物驱 剖面返转 交替注入 参数优化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南二区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培慧 么世椿 +2 位作者 张淑英 李治平 王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的效果,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640mg/L.PV条件下,合理... 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的效果,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640mg/L.PV条件下,合理的碱/表活剂二元体系用量为0.2PV左右;在上述总化学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前置0.10PV聚合物溶液时碱/表活剂交替注入的次数以5次较佳;二元体系的注入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交替注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文祥 邹积瑞 +2 位作者 唐佳斌 母丽敏 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7807-7811,共5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对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替注入方式的压力梯度在较宽范围内均高于笼统注入方式。表明交替注入时,由压力梯度产生的,促使残余油受力以及变形的力,在较长的受效时间内大于笼统注入方式;同时研...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对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替注入方式的压力梯度在较宽范围内均高于笼统注入方式。表明交替注入时,由压力梯度产生的,促使残余油受力以及变形的力,在较长的受效时间内大于笼统注入方式;同时研究了段塞交替次数和段塞组合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段塞交替次数的增加,化学驱采收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交替次数为4次;先注高浓度高分子量段塞组合驱油效果好于低分子量低浓度段塞组合的驱油效果;在聚合物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分子量聚合物和低分子量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效果优于单独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最终优选最佳驱油体系为:主段塞0.1 PV2 g/L(分子量2 500×104),副段塞0.25PV0.5 g/L(分子量700×104),交替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压力梯度 参数优化 驱油效果
下载PDF
交替注入聚合物驱渗流场变化规律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韩培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率和提高采收率,降低聚合物用量,研究了交替注入聚合物驱.应用自动化岩心驱油装置,建立平面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在模型上布置饱和度测量电极和测压点,研究了单一段塞注入和交替注入聚合物驱渗流场变化规律和驱...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率和提高采收率,降低聚合物用量,研究了交替注入聚合物驱.应用自动化岩心驱油装置,建立平面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在模型上布置饱和度测量电极和测压点,研究了单一段塞注入和交替注入聚合物驱渗流场变化规律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驱注入方式对低渗层渗流场变化影响显著,注聚过程中,单一段塞注入低渗层注入端和采出端压力差异大,主要消耗在注入井附近,交替注入压力梯度分布比较均匀;聚驱结束时,交替注入低渗层含油饱和度较单一段塞注入多降低12百分点;交替注入提高了聚合物驱效率,在降低聚合物用量25%前提下较单一段塞注入多提高采收率3.9百分点;大庆油田开展了4个交替注入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节约聚合物用量26.4%,预计最终较单一段塞注入多提高采收率1.5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单一段塞注入 交替注入 含油饱和度场 压力场
下载PDF
聚合物交替注入油层压力扰动及流体窜流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曹瑞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156,共4页
针对目前部分聚合物驱区块出现的聚合物用量大、吨聚增油下降,致使聚合物驱效益逐渐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交替注入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新型驱油方法。通过建立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应用自动化岩心驱替装置,研究了交替注入方式和单一段塞... 针对目前部分聚合物驱区块出现的聚合物用量大、吨聚增油下降,致使聚合物驱效益逐渐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交替注入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新型驱油方法。通过建立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应用自动化岩心驱替装置,研究了交替注入方式和单一段塞注入方式油层压力扰动和流体窜流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一段塞注入方式相比,交替注入方式改变了油层渗流压力场和流体窜流规律,该注入方式有利于低渗层吸液,从而提高了低渗层的动用程度;交替注入较单一段塞注入提高采收率2个百分点左右,且降低聚合物用量25%左右。该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交替注入能够改善开发效果的原因,为优化聚合物驱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提供指导,为交替注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单一段塞注入 交替注入 窜流 油层压力 大庆油田
下载PDF
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聚合物驱区块采用单一段塞注入方式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出现了低渗层动用程度低、聚合物用量大等实际问题.应用水动力学采油原理创新发展了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即通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来增加低渗层... 聚合物驱区块采用单一段塞注入方式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出现了低渗层动用程度低、聚合物用量大等实际问题.应用水动力学采油原理创新发展了多段塞交替注入方式,即通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来增加低渗层吸液量,从而有效动用低渗层剩余储量的方法.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后油水井注采能力增加,4个试验区视吸水指数提高16.4%、采液指数提高11.3%;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小于1 m薄差油层动用厚度比例达到61.3%,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同时降低了聚合物用量24.5%.聚合物驱交替注入方式是改善开发效果、提高聚驱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交替注入 现场试验 方案设计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交替注入工艺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苟申延 王世彬 +1 位作者 郭凌峣 郭建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属于高温、超深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需要酸化改造才能投产。储层高温导致酸岩反应速率快,常规酸压改造的酸蚀缝长较短,且裂缝壁面多呈均匀刻蚀,导致后续导流能力下降快,严重影响开发改造效果。针对以上改... 元坝气田长兴组属于高温、超深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需要酸化改造才能投产。储层高温导致酸岩反应速率快,常规酸压改造的酸蚀缝长较短,且裂缝壁面多呈均匀刻蚀,导致后续导流能力下降快,严重影响开发改造效果。针对以上改造难点,开展了室内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模拟实验,采用雷诺相似准则,基于工程参数对实验交替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测试了不同交替级数下岩板刻蚀形态及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级交替注酸后的岩板非均匀刻蚀程度最强烈,其表面形成了酸蚀沟槽;扫描高程及标准偏差直观反映了不同交替级数酸蚀裂缝的高程波动及粗糙度,三级交替酸蚀裂缝轮廓的起伏程度和粗糙度最大;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结果验证了三级交替注酸具有最优的裂缝导流能力。优化后的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应用于元坝长兴组储层改造,现场应用表明三级交替注入工艺可以提高元坝长兴组气藏产能,为低渗储层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交替注入酸压 交替注入 裂缝扩展 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茂盛 张喜文 +1 位作者 韩彬 李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0-91,98,共3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提高油层的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即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测试界面张力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优选,并结合...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提高油层的宏观波及体积和微观洗油效率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即AS体系与泡沫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测试界面张力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优选,并结合泡沫的特性,从驱油机理上进行了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体系 泡沫 交替注入 波及体积 洗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栋 吴文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在压力梯度相同的情况下驱油时,聚合物溶液作用下残余油滴所受法向偏应力和水平应力差随着聚合物弹性的增加而增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连续注入相比,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可以改善大孔道吸液过量及小孔道吸液不足的现象,使较多的低分子量、低浓度聚合物溶液进入低渗层,表现出高渗层分流率进一步降低,低渗层分流率进一步增大,使低渗透储集层中富集的残余油有更多机会受到黏弹性聚合物的黏滞力作用而变形,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 驱油机理 注入方式 交替注入 压力梯度 残余油受力
下载PDF
注聚井复合解堵技术在渤海油田M井的应用
12
作者 夏光 孙林 +2 位作者 周际永 黄利平 杨军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渤海油田注聚井在长期注入过程中,普遍出现注入压力高、无法满足配注要求的问题。经分析,注聚过程中聚合物与粘土矿物、机械杂质、无机垢以及铁腐蚀产物等物质相互包裹形成的复合垢堵塞是造成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采用注聚井复合解堵技... 渤海油田注聚井在长期注入过程中,普遍出现注入压力高、无法满足配注要求的问题。经分析,注聚过程中聚合物与粘土矿物、机械杂质、无机垢以及铁腐蚀产物等物质相互包裹形成的复合垢堵塞是造成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采用注聚井复合解堵技术解决上述问题,解堵体系为SY-C单步法酸液体系和YH-A微胶囊包裹氧化解聚体系,解堵工艺为酸液体系与氧化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复合解堵技术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M井,解堵前注入压力为9.99MPa,注入量为510.4m^(3)/d;解堵后注入压力为8.33MPa,注入量为815.4m^(3)/d,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注聚井 复合解堵 交替注入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sonic combustor based on alternating-wedge strut
13
作者 Jie LI Wenyan SONG Yuha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14-227,共14页
Acetone Planar Lase-Induced Fluorescence(PLIF)and OH-PLIF were employed to capture the fuel distribution and OH distribution downstream for the supersonic combustor based on the alternating-wedge strut.The combustion ... Acetone Planar Lase-Induced Fluorescence(PLIF)and OH-PLIF were employed to capture the fuel distribution and OH distribution downstream for the supersonic combustor based on the alternating-wedge strut.The combustion establishment process and combustion mode in the combustor under different fuel injection methods and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were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kerosene-PLIF and OH-PLIF results in the cavity combustor,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ustion modes between the alternating-wedge strut-based combustor and the cavity-based combus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or is in weak combustion mode in the case of low equivalence ratio,and the combustor is in intensive combustion mode in the case of high equivalence ratio.The lower limit of the equivalence ratio of the combustor to maintain the intensive combustion mode varies based on different fuel injection methods.The OH distribution under reacting condition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fuel distribution under non-reacting condition.The OH fluorescence signal near the injector is weaker when the fuel distribu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The injector position located at the base of the strut rear has better mixing performance,enabling the combustor to be in intensive combustion mode at a lower equivalence ratio.The combustion reaction in the alternating-wedge strut-based combustor is not necessarily dominated by mass transfer due to the mixing enhancement and premixed zone downstream of strut,while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process in the cavity-based combustor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mass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onic combustor alternating-wedge strut CAVITY PLIF Fuel injection Fuel distributi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Combustion mode
原文传递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继红 程翘楚 +1 位作者 陈喜玲 李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 聚合物 交替注入 参数优化
下载PDF
H区块聚合物驱不同段塞组合交替注入方案研究
15
作者 张承丽 代宇庭 +2 位作者 赵震 孙铎 刘灏亮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901-904,共4页
随着H区块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的含水率逐渐升高,年产油量逐年降低,但区块整体的剩余油储量较为可观,矿场下一步预计采用聚合物驱挖潜剩余油。基于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因素将试验区井组划分为4类,注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的... 随着H区块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的含水率逐渐升高,年产油量逐年降低,但区块整体的剩余油储量较为可观,矿场下一步预计采用聚合物驱挖潜剩余油。基于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因素将试验区井组划分为4类,注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考虑梯次降浓段塞组合聚驱情况下,高质量浓度聚合物封堵高渗层,中低质量浓度聚合物更好地驱替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从而达到提高波及系数、增大采收率目的。因此设计3种不同段塞组合聚驱方案,优选出试验区适合的段塞组合方式,预测并对比不同方案聚驱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案3是最为合理的聚合物驱油方案,累积增油5.91×10^(4)t,与常规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10.81%,驱油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交替注入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二元与泡沫交替驱油体系室内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宁 宋考平 宋庆甲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0-43,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的典型非均质区块,利用三层正韵律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开展了二元与泡沫交替驱油体系室内物理模拟研究,对体系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来... 针对大庆油田的典型非均质区块,利用三层正韵律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开展了二元与泡沫交替驱油体系室内物理模拟研究,对体系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驱采收率接近的情况下,保持驱油体系总注入量一定,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的交替方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不同。单周期注入0.05PV泡沫基液+0.05PV N_2+0.10PV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周期注入量为0.20PV,交替轮次为3次的注入方式为最优注入方式,该注入方式下交替驱油体系的阶段采收率最高,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了2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 泡沫体系 交替注入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调驱剂交替注入方式对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楠 葛嵩 +3 位作者 李彦阅 夏欢 薛宝庆 王楠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8期1668-1670,1674,共4页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得知,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物类型相同时,交联剂3所配制的线团尺寸最大;"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既扩大了波及体积,又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增油降水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交替注入 增油降水 物理模拟
下载PDF
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日亿 周广响 +3 位作者 杨开 王新伟 贾志英 喻西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针对辽河油田海26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等现状,通过对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活性、界面张力、耐温性和吸附性等性能的评价,筛选出适用于海26块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一维管式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温度、表面活性剂溶液质... 针对辽河油田海26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等现状,通过对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活性、界面张力、耐温性和吸附性等性能的评价,筛选出适用于海26块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一维管式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温度、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注入方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温度的不断升高,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当注入温度超过120℃后,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达到0.3%后,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表面活性剂与热水多轮次交替注入比单轮次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要好。在注入温度为120℃、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为0.3%和4轮次交替注入优化参数下,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最终采收率为8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驱 表面活性剂 驱油实验 采收率 交替注入
下载PDF
水驱后聚驱双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杨 康晓东 +1 位作者 唐恩高 未志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6,共7页
聚合物试井模型研究由于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和非牛顿-牛顿复合2个条件的影响,使得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运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水驱后聚驱双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 聚合物试井模型研究由于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和非牛顿-牛顿复合2个条件的影响,使得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运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水驱后聚驱双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初始浓度主要影响内外区共同作用阶段的压力导数上翘幅度,地层流动系数比主要影响双层内区径向流阶段的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时间。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的试井解释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双层油藏 试井 压力动态 非牛顿-牛顿
下载PDF
泡沫交替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晓辉 肖平 +4 位作者 邓军 陈伟 赵永春 唐思睿 杨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使注入的泡沫能均匀分散,充分发挥调驱作用,选用发泡剂OA进行实验,研究最优气液比、段塞大小和注入速度。同时研究泡沫在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封堵特性,指出地层压力越高,泡沫封堵能力越差。最后分析现场需要注入的产生泡沫的气液段塞,... 为了使注入的泡沫能均匀分散,充分发挥调驱作用,选用发泡剂OA进行实验,研究最优气液比、段塞大小和注入速度。同时研究泡沫在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封堵特性,指出地层压力越高,泡沫封堵能力越差。最后分析现场需要注入的产生泡沫的气液段塞,并推导出其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交替 优化 地层压力 阻力因子 气液段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