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交替性偏瘫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淑品 张月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9-314,共6页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于1971年首先被描述。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儿童 基因 治疗
原文传递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misdiagnosed as hysteria: a case report
2
作者 Danlei Wei Kang Lv +2 位作者 Jialinzi He Bo Xiao Lili Long 《Acta Epileptologica》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Background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is a rare pediatric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recurring episodes of hemiplegia or quadriplegia,and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dystonic posturing,choreoathetosis moveme... Background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is a rare pediatric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recurring episodes of hemiplegia or quadriplegia,and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dystonic posturing,choreoathetosis movements,anomalous ocular motions,and a gradual deterioration in cognitive function.The principal etiology of this disorder is traced back to mutations in the ATP1A3 gene.Case presentation Here,we report a 16-year-old girl with recurrent hemiplegia since her infancy.This patient has experienced paroxysmal limb weakness and aphasia for over 15 years,and has kept seeking medical attention but without receiving effective treatment.A misdiagnosis of hysteria persisted for over 4 years until the patient’s admission to our hospital.Whole-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d a known pathogenic heterozygous c.2270T>C(p.Leu757Pro)mutation in her ATP1A3 gene.Notably,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ncluding pathological emotional responses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differed from the established profile associated with the same ATP1A3 mutation,which typically present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a rostrocaudal symptom gradient,choreoathetosis,and dysarthria.The patient was finally diagnosed with AHC and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thus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hemiplegic episodes.Conclusions This case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HC,which require careful differentiation from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epilepsy,hysteria,and paroxysmal dyskinesias.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uspected symptoms,adhering to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localizing and diagnos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s crucial to prevent misdiagnosis and inappropriate treatments.Additionally,when AHC is suspected in a patient,genetic test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diagnost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TP1A3 gene MUTATION FLUNARIZINE Case report
原文传递
儿童交替性偏瘫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伏杭江 彭巧玲 +2 位作者 严斌 段立晖 卢孝鹏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呈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或伴有言语障碍、斜视和...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呈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或伴有言语障碍、斜视和眼球震颤以及瘫侧肢体的舞蹈样不自主徐动。6例使用氟桂利嗪治疗后,1例4年内未见发作,1例2年内有1次发作,其中4例改用托吡酯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出生后18个月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交替性偏瘫,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氟桂利嗪和托吡酯对AHC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氟桂利嗪 托吡酯
下载PDF
ATP1A3基因突变致儿童交替性偏瘫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婷 马建南 肖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第2年出现交替性偏瘫。ATP1A3基因测序显示,2例患儿分别存在c.2401G>A(p.D801N)和c.2731G>C(p.A911P)杂合错义突变,后者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尚未见报道。结论对临床诊断交替性偏瘫的患儿,建议行ATP1A3基因筛查,有助于确诊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的早期临床特征和治疗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莉莉 王霞 +1 位作者 尹飞 刘沉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无明确的偏头痛家族史,主要呈反复、...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无明确的偏头痛家族史,主要呈反复、交替性肢体运动障碍,有程度不等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或伴有眼球运动异常。辅助检查无特异性。9例患儿均给予氟桂利嗪片2.5~5mg/次,1次/晚,其中1例还联合予托吡酯治疗。2例失访。1例在服药后病情出现波动,服药1个月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随后发作次数又逐渐同前。1例发作次数由原来的4次/月减少至目前的3次/月。2例将氟桂利嗪剂量加至10mg/次,1次/晚时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减少。3例无缓解。结论早期认识交替性偏瘫,坚持长期药物治疗,避免诱发因素.有望改善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眼球异常运动 氟桂利嗪
原文传递
三例儿童交替性偏瘫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飞 黄旭升 +1 位作者 毛燕玲 田成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2-63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交替性偏瘫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本组3例患者起病年龄均小于18个月,反复发作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的智能障碍,其中1例伴有短暂眼球震颤及眼球活动障...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交替性偏瘫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本组3例患者起病年龄均小于18个月,反复发作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的智能障碍,其中1例伴有短暂眼球震颤及眼球活动障碍,1例伴有张力障碍性姿势异常;睡眠可缓解无力及锥体外系症状,应用氟桂嗪治疗后,2例患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降低,1例无效。结论本病病因不明,多为散发,临床表现为18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辅助检查无特征性改变,氟桂利嗪治疗部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儿童 氟桂利嗪
原文传递
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君鹏 迟兆富 +1 位作者 雷惠新 汪银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其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分析5例AHC患儿尤其伴有偏头痛或有偏头痛家族史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均为出生后15个月内起病,表现为交替性偏瘫,每次持续...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其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分析5例AHC患儿尤其伴有偏头痛或有偏头痛家族史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均为出生后15个月内起病,表现为交替性偏瘫,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小时,睡眠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伴有眼球震颤、肌张力障碍、舞蹈徐动样动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智能减退等。其中2例伴有偏头痛发作,2例的直系亲属患有偏头痛。应用氟桂嗪治疗后,1例患儿发作完全停止;3例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1例无明显改善,改用托吡酯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AHC的主要特征为18个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及智力障碍,与偏头痛特别是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关系密切。氟桂嗪和托吡酯对AHC的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偏头痛 氟桂嗪 托吡酯
下载PDF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Caused by ATP1A3 Mutations: A Report of Two Cases
8
作者 Guange Yang Zhongli Zhao +4 位作者 Yang Yang Li Lin Conglei Song Xiaocui Wang Bin 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0-157,共8页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is a rare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Most cases are reported as sporadic disorder due to de novo variants,and few with family members involved.Two boys were hospitalized due to epi...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is a rare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Most cases are reported as sporadic disorder due to de novo variants,and few with family members involved.Two boys were hospitalized due to epileptic seizures occurred initially at age of six to seven months.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there were repeated episodes of paroxysmal weakness or paralysis affecting one side of the body.Genetic testing showed that both patients carried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s in the ATP1A3 gene(OMIM:614820):c.3025(exon 22)A>G(p.K1009E)and c.2443(exon 18)G>A(p.E815K).Flunariz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roxysmal motor symptom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lternating hemi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1A3 gene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EPILEPSY
下载PDF
吴旭教授针刺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经验
9
作者 邹琴 鲍超 +1 位作者 李建兵 李彦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79,共3页
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针刺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证经验。吴老以经络辨证为主导,结合脏腑理论,提出"三阴为本,虚风为标"的病因病机,治以补虚培元、疏肝息风。选穴以足三阴经腧穴为主,注重补肾;采用以合谷、太冲穴对和风门、... 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针刺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证经验。吴老以经络辨证为主导,结合脏腑理论,提出"三阴为本,虚风为标"的病因病机,治以补虚培元、疏肝息风。选穴以足三阴经腧穴为主,注重补肾;采用以合谷、太冲穴对和风门、风市穴对为主的祛风对穴及维筋选穴;结合背俞穴及督脉穴从阳引阴,强调"和于阴阳""治神养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针刺 名医经验 吴旭
原文传递
儿童交替性偏瘫一例
10
作者 郭倩 王玉平 戚小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难治的儿童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特点,检索国内外10年内的相关文献。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性的偏瘫,睡眠后缓解,可有其他发作性症状,如发作性肌... 目的了解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难治的儿童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特点,检索国内外10年内的相关文献。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性的偏瘫,睡眠后缓解,可有其他发作性症状,如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认知障碍等。氟桂利嗪是最常用的药物,托吡酯片、阿立哌唑也可用于治疗本病。结论本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交替性偏瘫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文静 杜滨锋 +2 位作者 迟兆富 麻琳 单培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的6例AHC患儿应用TPM治疗,观察TPM治疗后偏瘫及伴随的癫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TPM治疗6个月后患儿偏瘫发作频率...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的6例AHC患儿应用TPM治疗,观察TPM治疗后偏瘫及伴随的癫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TPM治疗6个月后患儿偏瘫发作频率降低76.4%、持续时间减少80.2%,严重程度亦降低。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降低84.5%和75.5%,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降低77.5%和76.4%。结论 TPM对氟桂利嗪等治疗无效AHC患儿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托吡酯 癫 偏头痛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ATP1A3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淑品 张月华 +8 位作者 杨小玲 刘爱杰 杨志仙 刘晓燕 吴晔 王爽 包新华 姜玉武 吴希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63-1566,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交替性偏瘫(AHC)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与ATP1A3基因突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ATP1A3基因突变。... 目的研究儿童交替性偏瘫(AHC)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与ATP1A3基因突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ATP1A3基因突变。结果共收集93例AHC患儿,其中合并癫痫者14例(15.1%)。首次癫痫发作的年龄为出生6h-6岁。癫痫发作类型包括局限性发作9例,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7例,不典型失神发作1例,同时具有2种发作类型者3例;有癫痫持续状态病史者11例。13例行脑电图(EEG)检查,5例发现异常。EEG异常表现为背景活动减慢5例;发作间期3例有多灶性或广泛性棘波、棘慢波,1例为弥散性慢波;1例监测到不典型失神发作,患儿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减少,持续35min,同期EEG为广泛的2.0—2.5Hz棘慢波发放,符合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其余8例EEG正常。ATP1A3基因突变筛查,发现14例有癫痫发作的患儿均携带ATP1A3基因突变,且证实均为新生突变,共发现4种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其中E815K突变占11例,D801N、L839P和E277K各1例。93例AHC患儿中,携带E815K突变者为18例,其中11例(61.1%)出现癫痫发作。结论AHC并癫痫者起病年龄可早至新生儿期,主要为局限性发作和GTCS,且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发作间期EEG多数正常;AHC并癫痫者携带ATP1A3基因E815K突变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癫痫 局限性发作 ATP1A3基因
原文传递
1例ATP1A2基因突变致儿童交替性偏瘫病例报道
13
作者 张玲 张飘飘 赵红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ATP1A2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交替性偏瘫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性,2岁,7月龄起病,1岁时表现交替性偏瘫发作,伴语言障碍,睡眠后缓解,基因检测显示ATP1A2基因存在杂合突变(c.2143G>... 目的探讨ATP1A2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交替性偏瘫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性,2岁,7月龄起病,1岁时表现交替性偏瘫发作,伴语言障碍,睡眠后缓解,基因检测显示ATP1A2基因存在杂合突变(c.2143G>Cp.Gly715Arg)。给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2年复发3次。结论ATP1A2基因突变可能以发热性惊厥为首发症状导致儿童交替性偏瘫,制定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早期防止急性脑病和发育迟滞的发生是诊断和治疗AHC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ATP1A2 ATP1A3 Na^(+)/K^(+)-ATP酶 ATP
原文传递
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14
作者 周娜 武运红 +3 位作者 韩虹 王文徽 郭佳佳 郭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其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最小为17 d,最大为6月龄,平均起病年龄为3月龄。3例患儿起病前有明显诱因。5例患儿均有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其首次偏瘫发作年龄为3~18月;偏瘫发作频率最小为5~9 d发作1次,1例患儿目前仅发现1次偏瘫发作;5例患儿中偏瘫持续时间最短为20~30 min,最长为2~3 d。服用氟桂利嗪后患儿的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明显变化。通过基因检测共发现3种突变类型:2种为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D801N(c.2401G>A)和L798P(c.2393T>C);1种为缺失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其中携带D801N基因突变者3例,其余各1例。其中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尚未在ClinVar数据库收录。结论 对于起病年龄较早,以眼球运动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发作性症状在睡眠期和觉醒后缓解或消失,头颅MRI和EEG均正常时,需警惕交替性偏瘫可能。本研究尚未发现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基因型特异性,可能与3种变异均位于α3亚基的M6跨膜区域,对Na+/K+-ATP酶离子转运的影响水平相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临床表型 基因型 癫痫 眼球运动异常 氟桂利嗪
下载PDF
氟桂利嗪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淑品 张月华 +5 位作者 杨小玲 刘爱杰 曾琦 张静 姜玉武 吴希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有效率,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筛查ATP1A3基因突变.随访AHC患儿口服氟...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有效率,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筛查ATP1A3基因突变.随访AHC患儿口服氟桂利嗪对改善交替性偏瘫等发作性症状的临床效果.结果 共收集96例AHC患儿,随访到75例患儿口服氟桂利嗪治疗.其中男45例,女30例.随访时间1 ~11年,末次随访年龄1~21岁(中位年龄5岁).有效者50例(66.7%,50/75例),无效者25例(33.3%,25/75例).50例有效者中,偏瘫发作频率降低者43例(86.0%),发作时间缩短者28例(56.0%),发作程度减轻者3例(6.0%).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开始治疗年龄,服药剂量,及是否携带ATP1A3基因D801N、E815K或G947R突变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起病年龄、治疗年龄,服药剂量,是否携带E815K、D801N或G947R突变,与氟桂利嗪治疗效果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氟桂利嗪对于多数AHC患儿有效,可降低偏瘫发作频率,缩短偏瘫持续时间,减轻偏瘫严重程度.起病年龄,治疗年龄,服药剂量,是否携带E815K、D801N或G947R突变,均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氟桂利嗪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交替性偏瘫六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迟兆富 郭洪志 +3 位作者 尚伟 李义召 苗建东 李大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出生后18个月起内病,频繁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短暂的眼球震颤,肌张力异常,舞蹈徐动样动作,植...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出生后18个月起内病,频繁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短暂的眼球震颤,肌张力异常,舞蹈徐动样动作,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和认知机能减退;睡眠可缓解无力及锥体外系症状。应用氟桂嗪治疗后,1例患儿发作完全停止,其余5例患儿均显示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结论本病的主要特征为18个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及智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交替性 儿童 氟桂嗪
全文增补中
ATP1A3基因相关发作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于林 杨光 +5 位作者 万林 李志超 张凡 王静 石秀玉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总结ATP1A3基因相关发作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例ATP1A3基因变异相关发作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中位起病年龄5个月(20日龄~9月... 目的总结ATP1A3基因相关发作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例ATP1A3基因变异相关发作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中位起病年龄5个月(20日龄~9月龄);临床诊断分别为儿童交替性偏瘫(AHC),AHC并癫痫,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反射消失、高弓足、视神经萎缩和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CAPOS)。患儿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又有重叠相似之处。所有患儿均存在ATP1A3基因杂合变异,共发现4种错义变异;3例为新发变异,1例来源于其母亲。除外c.2423C>T,p.P808L未见报道,其余3种(c.2839G>C,p.G 947R;c.2401G>A,p.D 801N;c.2452G>A,p.E 818K)均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结论ATP1A3基因变异可引起AHC、CAPOS综合征、癫痫等不同临床表型,c.2423C>T,p.P808L为新发现的致病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1A3基因 CAPOS综合征 儿童交替性偏瘫 癫痫
下载PDF
1例儿童交替性偏瘫的报道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林创兴 陈派镇 +1 位作者 周晓华 林广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认识。方法对1例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诊断、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此例患儿以抽搐起病,之后反复出现偏瘫,脑电图、头颅CT、...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儿童交替性偏瘫的认识。方法对1例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诊断、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此例患儿以抽搐起病,之后反复出现偏瘫,脑电图、头颅CT、MRI、MRA及先天性代谢缺陷检测未见异常,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儿童交替性偏瘫在临床需引起重视,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偏瘫 儿童交替性偏瘫
下载PDF
三维运动平台结合交替垂直振动疗法在AIS伴偏瘫老年患者步行能力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冰 汤禹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运动平台结合交替垂直振动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偏瘫老年患者步行能力评价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40例AIS伴偏瘫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模... 目的:分析三维运动平台结合交替垂直振动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偏瘫老年患者步行能力评价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40例AIS伴偏瘫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三维运动平台结合交替垂直振动疗法辅助康复训练;训练前后测试所有老年患者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患侧支撑期百分比、向前及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质量百分比、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膝关节屈曲伸展活动度、髋关节屈曲伸展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步宽、双侧及健侧/患侧支撑期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结合交替垂直振动疗法可有效提高AIS伴偏瘫老年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运动平台 交替垂直振动疗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与遗传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珊 王爽 秦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以偏瘫发作、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不全及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临床可分为3个阶段,以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不全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第一阶段、以瘫痪发作为突出表现的第二阶段和遗留不可逆认知损害的第三阶... 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以偏瘫发作、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不全及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临床可分为3个阶段,以眼球异常运动、肌张力不全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第一阶段、以瘫痪发作为突出表现的第二阶段和遗留不可逆认知损害的第三阶段.该病最终的认知损害与早期偏瘫发作的出现时间有相关性.目前治疗主要包括:发作间期避免诱因、预防性给药,发作期镇静、缩短偏瘫发作的持续时间.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最新的研究发现该病为ATPlA3基因的新发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ATP1A3 眼球异常运动 肌张力不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