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度及其耗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梁宗锁 康绍忠 +2 位作者 邵明安 魏永胜 张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率、叶片水势、渗透势、气孔导度、相对生长速率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 3~ 7叶期经历土壤水分缓慢亏缺 ,再进行复水的干湿交替后玉米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加 ,叶片生长表现出补偿效...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率、叶片水势、渗透势、气孔导度、相对生长速率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 3~ 7叶期经历土壤水分缓慢亏缺 ,再进行复水的干湿交替后玉米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加 ,叶片生长表现出补偿效应 ,每次干湿交替后生长速率迅速下降的叶水势趋于下降 ,气孔导度对土壤水分变化非常敏感 ,并在干旱—复水过程中具有后效作用 ,蒸腾耗水量随干—湿交替而具有下降趋势 ,初步证明可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人为控制不同生育时期的供水时间形成干湿交替 ,促进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和补偿生长来实现作物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耗水量 叶片水分 玉米 生长发育阶段
下载PDF
分根区干湿交替对玉米光合速率及蒸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武永军 刘红侠 +1 位作者 梁宗锁 康绍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05-611,共7页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分根区干湿交替对叶片光合速率及蒸腾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控制1/2根区交替供水和固定1/2根区供水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叶片蒸腾速度明显下降,而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蒸腾效率提高;控制1/2根区交替供水比固...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分根区干湿交替对叶片光合速率及蒸腾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控制1/2根区交替供水和固定1/2根区供水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叶片蒸腾速度明显下降,而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蒸腾效率提高;控制1/2根区交替供水比固定1/2根区供水在光合速率维持高水平稳定时所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低,其蒸腾效率较高。干湿交替能够增加根冠比、根干重和根条数.证明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可提高玉米蒸腾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区干湿交替 玉米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灌溉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及其与有机碳组分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楷 李伏生 +4 位作者 方泽涛 董艳芳 刘靖雯 黄忠华 罗维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2-1020,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下早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碳(S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微生物量碳(MBC)和甲烷氧化菌(MOB)数量的变化,以及水稻生育期内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当日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SOC、...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下早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碳(S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微生物量碳(MBC)和甲烷氧化菌(MOB)数量的变化,以及水稻生育期内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当日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SOC、LOC、MBC和MOB的关系,以期获得稻田甲烷减排的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两季试验均设3种灌溉模式,即常规灌溉(C)、"薄浅湿晒"灌溉(T)和干湿交替灌溉(D);2种施氮量,即120 kg·hm^(-2)(N1)和150 kg·hm^(-2)(N2)。结果表明,N1时D模式土壤SOC含量在晚稻乳熟期和早稻孕穗期较高,N2时早、晚稻4个时期SOC含量均以D模式最高;早晚稻土壤LOC含量以D模式较低,土壤MOB数量均以C模式较低,而MBC则以C模式较高。N2处理稻田MOB、SOC、LOC和MBC含量均高于N1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量在分蘖期和乳熟期较高,而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较低。D模式早、晚稻全生育期甲烷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均显著低于T和C模式,而N2处理这些指标均高于N1。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受土壤MOB、LOC和MBC的直接影响和SOC含量的间接影响,在干湿交替模式和施氮量120 kg·hm^(-2)下稻田甲烷排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薄浅湿晒”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施氮量
下载PDF
干湿交替运行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81-2085,共5页
利用室内模拟系统,在进水铵氮(NH4+-N)浓度30~37.5mg·L-1、水力负荷0.08m3.m-2.d-1的条件下,考察了干湿交替运行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干湿比对基质理化性质、脱氮微生物数量以及基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 利用室内模拟系统,在进水铵氮(NH4+-N)浓度30~37.5mg·L-1、水力负荷0.08m3.m-2.d-1的条件下,考察了干湿交替运行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干湿比对基质理化性质、脱氮微生物数量以及基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和硝化细菌的数量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增加,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则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减少,比容积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受干湿比的影响较小,各深度基质层ORP均随干湿交替运行而高低起伏。推荐地下渗滤系统启动期的干湿比3∶1,启动周期为20d;稳定运行期干湿比1∶1,NH4+-N及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9%和79.1%,同时,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满足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深度处理 干湿交替
原文传递
小麦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宝娣 张正斌 +2 位作者 徐萍 刘孟雨 董保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防雨棚盆栽试验条件下,以“A115”、“4185”为材料,用干湿交替方法研究了3种水分组合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株高、穗数、单株生物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成显著正相关... 在防雨棚盆栽试验条件下,以“A115”、“4185”为材料,用干湿交替方法研究了3种水分组合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株高、穗数、单株生物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成显著正相关;与除此而外的其他被测生物学性状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和分蘖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被测性状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湿交替 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学性状 农艺性状 气孔阻力 蒸腾强度 产量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梦瑶 高永恒 谢青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7年第1期17-2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的降水格局,未来干旱和暴雨事件将会增多,进而加速土壤干湿交替现象的发生。土壤有机碳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贮存形态,很可能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对干湿交替...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的降水格局,未来干旱和暴雨事件将会增多,进而加速土壤干湿交替现象的发生。土壤有机碳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贮存形态,很可能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对干湿交替响应的研究,并从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变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响应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提出今后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以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的预测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土壤团聚体 微生物活性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干湿交替时期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金冠一 赵秀海 郭依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4-910,共7页
为了解在温度升高和干湿交替的复合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动态特征,以太岳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Li-8150土壤CO2通量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原位、全天候、高频率地连续监测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基于原始数据、小... 为了解在温度升高和干湿交替的复合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动态特征,以太岳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Li-8150土壤CO2通量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原位、全天候、高频率地连续监测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基于原始数据、小时均值数据和日均值数据3种研究尺度,利用已有的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和容积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在太岳山地区的干湿交替时期,降雨总体上促进了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土壤呼吸速率和5 cm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小时动态规律非常相似;5 cm土壤容积含水量存在明显的消长,5 cm土壤温度在波动中整体上升,两个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R2=0.30,P<0.01).(2)不同的研究尺度下,日均值数据拟合模型的效果最好,小时均值数据次之,原始数据最差.(3)相同的研究尺度下,双因子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综上所述,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对该地区干湿交替现象的响应明显,所拟合的模型中,日均值数据尺度下的双因子指数-幂函数模型的解释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容积含水量 油松人工林 太岳山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对红河干旱河谷区土壤优先流形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万艳萍 赵洋毅 +5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朱梦雪 卢华兴 涂晓云 杜云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97-2406,共10页
为明确干旱河谷气候区干湿交替作用对土壤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红河干旱河谷区的荒草地为对象,通过模拟干湿交替的方法,基于染色示踪和水分穿透曲线试验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模拟前后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 为明确干旱河谷气候区干湿交替作用对土壤优先流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红河干旱河谷区的荒草地为对象,通过模拟干湿交替的方法,基于染色示踪和水分穿透曲线试验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模拟前后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干湿交替条件下基质流发生区在0~10 cm土层,染色深度高达35 cm,其优先路径的水平宽度仅为3~10 cm,且染色面积曲线波动小。模拟干湿交替条件导致土壤稳定出流速率、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率明显增加,在0~20 cm土层,实施干湿交替后的土壤稳定出流速率较非干湿交替条件高约0.27 cm^(3)·s^(-1),染色区的大孔隙数量增加约1.4倍,大孔隙率则高13.4%。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模拟干湿交替后大孔隙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6~0.8 mm>0.8~1.0 mm>1.0~1.5 mm>1.5~2.0 mm>2.0~3.7 mm,非干湿交替条件下为:0.8~1.0 mm>0.6~0.8 mm>1.0~1.5 mm>2.0~3.7 mm>1.5~2.0 mm。各孔径范围的大孔隙数量与染色面积比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经过模拟干湿交替处理后,其相关性增大,且影响优先流发生的主导因素由孔径1.5~2.0 mm的大孔隙数量变为孔径0.8~1.0 mm的大孔隙数量。干湿交替作用会通过影响大孔隙特征进而导致土壤更易发生优先流且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优先流 水分穿透曲线 大孔隙 染色示踪法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下苜蓿根系对黄土抗剪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展鹏 张超波 +3 位作者 张强 冯潇慧 丁阳 蒋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230,共9页
[目的]探究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对黄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为常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下的黄土区生态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黄土抗剪特性与干湿交替作用、根系尺寸(根长... [目的]探究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对黄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为常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下的黄土区生态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黄土抗剪特性与干湿交替作用、根系尺寸(根长、根径)、土体容重、含水率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基于Wu模型评估了根系对土体抗剪特性的增强作用。[结果]经历干湿交替后的根土复合体表面变得粗糙、松散、易脱落,并出现不均匀裂隙,而且其抗剪性能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干湿交替下,根系尺寸显著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根长越长,根径越大,其抗剪强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黏聚力、内摩擦角与土体容重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容重的根土复合体,经历干湿交替作用后,其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降低。相同干湿交替作用下,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相同含水率水平下,进行干湿交替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均弱于原状土体。Wu模型的局限性导致模型估算根系附加黏聚力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以采用根系抗拔强度替换根系抗拉强度,优化Wu模型对根系附加黏聚力的估算结果。[结论]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尺寸、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率都对黄土抗剪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Wu模型 根黏聚力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黄土区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
10
作者 黄梦琦 张超波 +3 位作者 丁阳 张强 冯潇慧 蒋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目的]研究黄土区干湿交替过程对草本植物根系抗拔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草本植物根系固土护坡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选取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塑土根系拉拔试验,研究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及其与根径、根长、土壤... [目的]研究黄土区干湿交替过程对草本植物根系抗拔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草本植物根系固土护坡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选取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塑土根系拉拔试验,研究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及其与根径、根长、土壤容重、干湿交替作用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1)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指标与根径、根长和土壤容重存在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关系。(2)相比未干湿交替试样,干湿交替试样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指标均显著减小。(3)砂壤土中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壤土,且干湿交替在砂壤土中对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小于在壤土中的影响。(4)根径、根长及容重和干湿交替的耦合作用对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指标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干湿交替作用下,根径、根长和土壤容重对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苜蓿根系 抗拔力学性能 耦合影响
下载PDF
水分对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淑蓉 郭剑芬 +2 位作者 万菁娟 任卫岭 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1期34-42,共9页
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 holding 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 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 holding 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理(30%WHC);处理3:恒湿处理(80%WHC)。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培养过程,CO2排放速率均呈现波动式下降。湿润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干旱期CO2累积量,并且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期与干旱期CO2累积值之差逐渐增大。2)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干湿交替并不影响土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结构,但对土壤放线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群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微生物 干湿交替 米槠天然林
下载PDF
干湿交替循环频率对生物膜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春艳 谢珊珊 +4 位作者 王文文 朱时俊 闻晨 李妮鸿 骆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4-862,共9页
为研究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的抗性机制,以天然水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控制实验,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技术,探究干湿交替循环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 为研究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的抗性机制,以天然水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控制实验,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技术,探究干湿交替循环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湿交替循环频率从一轮(C1)增加到五轮(C5),生物膜厚度从9.10减小到6.46µm,胞外聚合物含量从2.64μm^(3)/μm^(3)(对照)减少到1.90μm^(3)/μm^(3)(C1),再增加到4.41μm^(3)/μm^(3)(C3),随后减少到1.54μm^(3)/μm^(3)(C5,P=0.004),活/死菌比例则从2.52(C1)增加到3.60(C3)再显著减少到0.72(C5,P=0.009),而比表面积和粗糙度系数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指示物种发生改变.当干湿交替循环的频率超过生物膜耐受程度(C5)时,生物膜内优势菌由变形菌转变为与蓝藻相关的菌群,且生物膜功能由化能异养转变为光合自养.可见,不同干湿交替循环频率下生物膜形态结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且在干湿交替循环频率较低时生物膜内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策略表现为抵抗力,频率较高时表现为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循环 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 抵抗力 恢复力
下载PDF
干湿循环效应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4
13
作者 杨和平 肖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12,共6页
膨胀土除具有一般非饱和土的共性外,还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其抗剪强度具有明显的变动特性.为此,通过模拟土体季节性的干缩湿胀,采用常规直剪试验方法,测试了宁明膨胀土击实土样经干缩湿胀饱水后的抗剪强度,并与其它类似的试验结果进行... 膨胀土除具有一般非饱和土的共性外,还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其抗剪强度具有明显的变动特性.为此,通过模拟土体季节性的干缩湿胀,采用常规直剪试验方法,测试了宁明膨胀土击实土样经干缩湿胀饱水后的抗剪强度,并与其它类似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干湿循环效应对膨胀土强度的影响及试验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干湿循环 膨胀土 效应 干缩湿胀 试验方法 季节性气候 非饱和土 击实土样 试验结果 动特性 合理性 土强度 土体 直剪 饱水
下载PDF
辽宁中部地区水稻干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伟 刘磊 +3 位作者 刘光岩 邰恩博 金飞 贾国威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9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在辽宁中部地区水稻生产中的节水增产潜力,在自动遮雨棚条件下进行水稻灌溉试验,明确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与常规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增加20%的有效分蘖数... 为了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在辽宁中部地区水稻生产中的节水增产潜力,在自动遮雨棚条件下进行水稻灌溉试验,明确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与常规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增加20%的有效分蘖数,且达到分蘖高峰的时间有所延迟;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叶面积指数与茎蘖动态均呈现类似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干湿交替灌溉下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淹灌13.3%;干湿交替灌溉较常规淹灌显著增产6.8%、节水11.21%,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常规淹灌20.0%。因此本研究确定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在辽宁中部地区的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生长形状 产量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一个由干湿交替极端气候事件主导的内陆湖盆: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露头剖面的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7 位作者 杨伟伟 张艳 Carlos Zavala 吉利民 杨占龙 郝彬 黄军平 王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316,共24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通过对延长组典型露头的考察与研究,结合古生物及岩性岩相资料,取得了3点新认识:(1)恢复了延长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认为其具有三分性,其中早期拉...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通过对延长组典型露头的考察与研究,结合古生物及岩性岩相资料,取得了3点新认识:(1)恢复了延长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认为其具有三分性,其中早期拉丁期为干旱环境;中期受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影响气候发生突变,转变为温暖潮湿气候环境;晚期诺利-瑞替期再次转变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环境.(2)CPE事件改变了延长组沉积物搬运与沉积方式,其中CPE事件之前与事件之后的干旱环境时期,主要发育暴雨洪水引发的季节性河流、决口扇、决口河道沉积;CPE事件当中及卡尼中期,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过异重流、浊流及砂质碎屑流等多种途径搬运至水下环境,形成富砂质重力流事件沉积,同时受CPE事件控制,在深水环境还发育了黑色富有机质页岩事件沉积.(3)建立了延长组干旱与潮湿两种环境沉积模式,干旱环境湖泊水域面积较小,主要沉积单元为洪泛平原、季节性河道及决口扇,主要沉积方式为填平补齐、加积式沉积,不发育前积沉积现象;潮湿环境湖泊水域面积较大,发育完整的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由于具有稳定的长流水,河道相对固定,加之受湖平面变化控制,其沉积方式以前积作用为主.该认识不仅对于深入探讨鄂尔多斯延长组大型坳陷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揭示晚三叠世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在内陆湖盆的沉积学记录有积极意义,可以填补CPE事件在古特提斯东缘泛大陆内部沉积响应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交替 洪水事件 梅雨事件 沉积模式 延长组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冷凉地区节水灌溉对水稻苗期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桂云 孙德智 +3 位作者 王云 萨如拉 苏雅乐其其格 李宝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20-325,共6页
以水稻品种白粳1号和稻花香2号苗期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淹灌(CK)、湿润灌溉(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研究节水灌溉对冷凉地区水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粳1号的W1和W2处理的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1.69... 以水稻品种白粳1号和稻花香2号苗期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淹灌(CK)、湿润灌溉(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研究节水灌溉对冷凉地区水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粳1号的W1和W2处理的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1.69%和26.88%,10.86%和27.86%,18.07%和34.77%,这3项指标的CK和W2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稻花香2号的W1和W2处理的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10.32%和21.18%,4.18%和8.73%,13.62%和16.89%,稻花香2号的叶绿素a含量CK和W2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水稻品种W1和W2处理的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上升,分别比CK处理高23.44%~60.07%、2.27%~7.32%、0.37%~2.25%,其中,CK、W1和W2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水稻品种的W1和W2处理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比CK处理低1.57%和1.90%、0.94%和0.63%,活跃吸收面积比CK处理低0.63%和0.64%、1.90%和1.27%,比表面积比CK处理低0.63%和1.90%、1.89%和2.53%;2个水稻品种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表现为W1处理比CK处理高0.10%和1.29%,W2处理比CK处理低0.54%和0.62%.内蒙古东部灌区湿润灌溉使2个水稻品种的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等降低较少,根系活力高,灌溉用水少,是该类地区较为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