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海北高寒湿地近地层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英年 徐世晓 +2 位作者 赵亮 张法伟 赵新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采用快速响应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大气C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2004年CO2浓度变化特征表明,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日、年内均表现“U”型变化特征。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大气逆温层、及湍流交换强... 采用快速响应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大气C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2004年CO2浓度变化特征表明,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日、年内均表现“U”型变化特征。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大气逆温层、及湍流交换强度等有关。自1月到7月CO2浓度的日变化过程中,日最高值出现时间在日出前后的5:00到9:00,并随7月的到来逐渐提早,日出后下降,约在下午15:00左右为最低,日落后又逐步升高。7月以后日最高值出现时间随时间推移又滞后,最低提早。一年中,月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最高值则在10月。观测表明,2004年海北高寒湿地CO2年平均浓度为315.3μmol/mol,月平均最高为335.0μmol/mol(10月),月平均最低值为270.1μmol/mol(7月)。统计海北高寒湿地旬平均CO2浓度与气象因素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海北高寒湿地CO2浓度与大多数气象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近地大气 CO2浓度 日、季节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三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变化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石明明 周秉荣 +3 位作者 多杰卓么 苏淑兰 张帅旗 马盼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51-1758,共8页
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湿地退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隆宝高寒沼泽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多个植被指标构建了湿地退化的植被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沼... 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湿地退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隆宝高寒沼泽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多个植被指标构建了湿地退化的植被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沼生植物重要值减小,湿中生植物重要值增大,植物群落由小苔草(Carex parva)群落向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群落演替。(2)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逐渐增大,其中,重度退化阶段与未退化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3)地上生物量随着湿地退化显著降低(P<0.05),而地下生物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重度退化阶段与轻度退化阶段间均差异显著(P<0.05)。(4)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植物群落指标简化为第1和第2主成分,累计解释量达91.7%。第一主成分上盖度、地上生物量、沼生植物重要值和中生植物重要值具有较高载荷,达0.9以上,对于湿地退化的指示性较好。(5)不同退化阶段的湿地植被评价指数(SVEI)分别为,未退化阶段-3.23^-1.98,轻度退化阶段-0.54~0.51,重度退化阶段2.15~3.26。研究认为,利用多个植被指标构建的湿地退化植被评价指数可以很好地指示隆宝湿地的退化程度,且湿地植被评价指数值越大,湿地退化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植被评价指数阈值为:未退化阶段SVEI<-1,轻度退化阶段-1≤SVEI≤1,重度退化阶段SVE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植被特征 植被评价指标 高寒沼泽湿地
下载PDF
热释汞:一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富贵 周亚龙 +3 位作者 张舜尧 唐瑞玲 王惠艳 孙忠军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9-337,共9页
开发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土壤热释汞勘查技术试验,试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 cm,采... 开发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土壤热释汞勘查技术试验,试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 cm,采集土壤样品300件,应用测汞仪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热释汞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热释汞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边界出现高值异常,在天然气水合物上方是低值带,与烃类异常浓度范围一致,为串珠状异常模式,热释汞最大值为127.37×10^(-9),平均值为32.59×10^(-9),异常下限为39.24×10^(-9)。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祁连山聚乎更地区热释汞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关系密切,源于深部水合物矿藏,对天然气水合物进一步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汞 天然气水合物 高寒沼泽 冻土区 祁连山
下载PDF
热释光:一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富贵 王成文 +2 位作者 张舜尧 周亚龙 唐瑞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土壤热释光勘查技术实验。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2点/km^2,...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土壤热释光勘查技术实验。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 cm,采集土壤样品300件,应用热释光测量仪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热释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出现天然热释光高值异常,与烃类异常浓度范围一致,为顶部异常模式。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对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祁连山聚乎更地区天然气热释光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关系密切,源于深部水合物矿藏。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进一步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 天然气水合物 高寒沼泽 冻土区 祁连山
下载PDF
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种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2
5
作者 任青吉 李宏林 卜海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3-603,共11页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合性状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莎草科、禾本科和双子叶类杂草)的差异,分析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物种、不同功能群之间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叶片形态和光合特征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双子叶类杂草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而莎草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物种水平还是功能群水平,叶片形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进而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而群落中不同功能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将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资源利用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沼泽化草甸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功能性状 叶片形态特征 光合生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功能群
原文传递
外源氮素添加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永万 白炜 +2 位作者 尹鹏松 冯月 张景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3-491,共9页
为探讨氮沉降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其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对风火山地区3种氮添加处理下(0,5和10 g N·m-2·a-1)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氮素添加使得沼泽草甸土壤趋向酸化、土壤有机碳及全氮... 为探讨氮沉降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养分及其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对风火山地区3种氮添加处理下(0,5和10 g N·m-2·a-1)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氮素添加使得沼泽草甸土壤趋向酸化、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发生改变,显著影响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除繁殖期土壤有效氮显著增加外,其他时期显著降低;外源氮素添加使得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总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除返青期显著增加外,其他时期明显减少;整个生长季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随施氮的增加而下降;土壤有效氮含量与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效氮和植物群落生物量对土壤氮素状况的变化反应敏感,在有效养分匮乏的高寒沼泽草甸添加氮素能够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增长,从而改变其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养分 群落生物量 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奚晶阳 白炜 +1 位作者 尹鹏松 刘永万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设置CK(对照点)、T_1(增温1.5—2.5℃)、T_2(增温3—5℃)3种处理,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T_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设置CK(对照点)、T_1(增温1.5—2.5℃)、T_2(增温3—5℃)3种处理,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T_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生成,T_2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导致这种促进效果在T_2内不显著。(2)T_1, T_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降低, T_1增温促进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生成,但这种促进效果在T_2内并不显著。(3)T_1, T_2增温均使得0—2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低, 20—30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明显变化。(4)模拟增温促进了长江源高寒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成,并且增温幅度越大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T_1增温促进了地下生物量的生成,T_2增温幅度过大,对地下生物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这种促进作用有所抑制。(5)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三者碳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模拟增温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生物量
下载PDF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英年 赵亮 +2 位作者 周华坤 徐世晓 张法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有较强的Eg,但A较低.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其中植物生...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有较强的Eg,但A较低.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其中植物生长期的5-9月平均日总量为20.0MJ.m-2,表现出4-7月高,冷季低的变化特征.A的日、季节变化均表现“U”型变化过程.2004年1-12月A的年平均值为0.32,植物生长季的5-9月平均值为0.18,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平均值为0.43.其中1月最高(0.70),7月最低(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期 高寒湿地 太阳辐射 反射率
下载PDF
短期增温与施氮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白炜 奚晶阳 王根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7-936,共10页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和外源氮素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气温升高、氮沉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藏高原腹地生长季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施氮及其交互作用通过促进植物生物量积累、增加微生物数量与活性以及改...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和外源氮素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气温升高、氮沉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藏高原腹地生长季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施氮及其交互作用通过促进植物生物量积累、增加微生物数量与活性以及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对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生态系统呼吸与单一环境因子间符合指数或二次多项式关系,但两种关系的显著性随着样地处理方式趋向复杂而逐渐降低;由于沼泽草甸充足的水分条件,气温和土壤温度共同决定了不同处理内80%的生态系统呼吸变异;增温使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上升;施氮使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但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温同时施氮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上升,但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呼吸 生物量分配 增温 施氮 高寒沼泽草甸
原文传递
高原2种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丽楠 张宏 +2 位作者 陈舒慧 贺琼 孙佳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以来源于川西北高寒沼泽草甸2种优势草本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iensis Hand.-Mazz)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及PAM-210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在夏季7月对其光合速率及叶... 以来源于川西北高寒沼泽草甸2种优势草本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iensis Hand.-Mazz)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及PAM-210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在夏季7月对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日动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动态均呈双峰曲线,而四川嵩草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动态表现为单峰曲线,并且都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木里苔草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但四川嵩草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清晨7:00,木里苔草和四川嵩草的Fv/Fm都低于0.8,发生了长期的光抑制.19:00,2种草本Fv/Fm均未恢复到7:00的水平,表明光系统Ⅱ(PSII)反应中心可能发生了不可逆失活,或光合机构受到了破坏或损伤.影响2种草本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是Tr,主要限制因子是叶温(Tleaf).研究表明,木里苔草较低的Tr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示出在受水分胁迫的高温低湿环境下的适应性;但高寒草甸四川嵩草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ΦPSII)和半饱和光强(Ek)都显著大于木里苔草,表明对强光耐受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钰 雍少宁 王俊峰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酶活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选择北麓河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在7月份、12月份分别对增温和对照样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对不同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 为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酶活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选择北麓河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在7月份、12月份分别对增温和对照样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对不同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夏季7月份,增温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气温升高4.55℃,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水分和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冬季12月份,增温作用下近地表月平均温度升高6.64℃,不同深度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且在20—50 cm深度的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和40—50cm深度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四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在深度变化上,夏季增温样地四种土壤酶活性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冬季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增温处理下,不同土层深度冬季四种土壤酶的活性总体均大于夏季,且在40—50 cm深度上差异显著(P<0.05)。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冬季大于夏季。夏季土壤酶活性受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对增温的响应不显著。冬季土壤酶活性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在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均较高的土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增温 高寒沼泽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寒湿地植物残体降解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启兰 曹广民 +1 位作者 姜文波 宋磊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9-44,共6页
用尼龙网袋法测定了高寒湿地植物残体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立枯体和草根的分解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失重发生在样品埋放初期和植物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和样品埋放后期分解作用很弱。不同月份植物残体的分解率呈不同程度的差异... 用尼龙网袋法测定了高寒湿地植物残体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立枯体和草根的分解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失重发生在样品埋放初期和植物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和样品埋放后期分解作用很弱。不同月份植物残体的分解率呈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立枯体埋放的第1个月,沼泽草甸的分解率略高于矮嵩草草甸,以后两草甸的分解率趋于相当;矮嵩草草根在沼泽草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在矮嵩草草甸的分解率。相关分析表明植物残体的降解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温度、水分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植物残体的化学品质也是影响分解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植物残体 分解作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技术下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化学计量特征
13
作者 苏淑兰 石明明 +3 位作者 陈奇 张帅旗 周秉荣 王秀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5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VI)相比,I,IV和V均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含水量(P<0.05);I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C∶N和C∶P;IV对提高0~30 cm SOC含量和C∶N具有显著作用(P<0.05),III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C∶N(P<0.05)。与VI相比,I能显著提高莎草科植物N含量(P<0.05);莎草科植物P含量与土壤N∶P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喷灌处理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SOC积累,以及促进植物对N的利用有积极作用,且土壤N和P可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影响植物对N和P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高寒沼泽湿地 修复技术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植被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秀英 周秉荣 +2 位作者 陈奇 李甫 权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耗水特征,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玉树隆宝地区高寒沼泽湿地为观测研究站,以实际蒸散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系统,通过涡度相关理论进行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分析了实际蒸散发在不...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耗水特征,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玉树隆宝地区高寒沼泽湿地为观测研究站,以实际蒸散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系统,通过涡度相关理论进行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分析了实际蒸散发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典型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实际蒸散发主要集中在生长季,平均蒸散发分别为123.46 mm和146.76 mm,小时蒸散发在一天的14:00-15:00(北京时)达到最高值;(2)对于不同下垫面,蒸散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不同,高寒草甸净辐射对蒸散发的贡献最突出,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热通量对蒸散发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净辐射;(3)不同下垫面水分消耗(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 and precipitation,IETP)变化特征说明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下垫面都以水分消耗为主,IETP占比分别为69%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沼泽湿地 实际蒸散发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一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惰性气体氦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富贵 唐瑞玲 +3 位作者 周亚龙 张舜尧 孙忠军 王惠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1-761,共11页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惰性气体勘查技术实验,研究了氦氖的测试方法,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km...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惰性气体勘查技术实验,研究了氦氖的测试方法,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cm,采集土壤顶空气样品300件和DK-3井岩芯样品400件,应用色谱反吹技术对顶空气样品进行了惰性气体氦氖的分析。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惰性气体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关系密切,与烃类异常浓度范围一致,为顶部异常模式。实验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11个水合物发现井有10个位于He、Ne异常内,1个井位于异常外。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岩芯顶空气轻烃和氦氖指标的垂向分布特征,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惰性气体的地气迁移机理。研究区近地表氦氖异常源于深部水合物矿藏和断裂构造,不受沼泽微生物的影响,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一种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 天然气水合物 高寒沼泽 冻土区 祁连山
下载PDF
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植物对增温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月 白炜 +2 位作者 张景然 房佳辰 曾红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0-800,共11页
为明确高寒沼泽草甸主要植物对气温升高的生理响应模式及差异,本研究以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及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为研究对象,分析增温处理下(T_(1):增温1.5~2.5℃;T_(2)... 为明确高寒沼泽草甸主要植物对气温升高的生理响应模式及差异,本研究以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及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为研究对象,分析增温处理下(T_(1):增温1.5~2.5℃;T_(2):增温3~5℃)3种植物生理响应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就生理层面对3种植物增温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温度影响,3种植物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一致性;藏嵩草部分生理指标相较其他2种植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增温条件下,3种植物增温适应性强弱发生改变,为青藏苔草>矮嵩草>藏嵩草。综上所述,增温对3种植物的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同时,从生理响应层面对3种植物增温适应性排序可得,青藏苔草在模拟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增温 矮嵩草 藏嵩草 青藏苔草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水热互作对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丹 赵秋梅 +3 位作者 翟泰雅 何燕 毛天旭 张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23-3435,共13页
为了探究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温度5,10和15℃(记作T5,T10和T15)和水分梯度75%,100%,130%土壤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记作W75,W100和W130)室内交互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各水... 为了探究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温度5,10和15℃(记作T5,T10和T15)和水分梯度75%,100%,130%土壤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记作W75,W100和W130)室内交互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W75T5处理最低(818.59 mg·kg^(-1)),W100T15处理最高(3420.50 mg·kg^(-1));W75和W100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无明显规律,W130处理CH_(4)累计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W75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W100和W130处理随温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CO_(2)累积排放量与微生物量碳显著负相关,与pH和过氧化氢酶显著正相关;CH_(4)累积排放量与电导率、脲酶显著负相关。温度、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全球增温潜势(GWP)影响显著;水热因素和土壤性质共同解释了GWP变异的61.16%,表明水热互作及其驱动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共同影响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水分 青藏高原 高寒沼泽草甸 温室气体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1 位作者 李英年 赵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4-22,共9页
依据中国通量网2005年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观测的地表能量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及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分,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单峰... 依据中国通量网2005年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观测的地表能量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及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分,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变化,分别在8月和7月达到其最大值,显热通量在8月达到最大,而后缓慢降低。降雨能显著降低能量通量的各分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与非生物要素的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显热通量的相关性则较差。能量平衡比率平均为50.7%,其在生长季节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分配 涡度相关 高寒湿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积水和网孔大小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优势种黑褐苔草叶片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琴 毋洁 +3 位作者 梁德飞 张晶然 李谆 张世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85-2791,共7页
2013年5月,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收集优势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立枯体凋落物。6月初,选择3个样带:长期积水带、周期性积水带和无积水带,并结合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在每个样带区设置网孔大小分别为大(4.5 mm)、中(2.0 mm)、小... 2013年5月,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收集优势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立枯体凋落物。6月初,选择3个样带:长期积水带、周期性积水带和无积水带,并结合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在每个样带区设置网孔大小分别为大(4.5 mm)、中(2.0 mm)、小(0.1mm)的3种凋落物分解袋,研究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积水显著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周期性积水和无积水环境中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在大、中、小网孔凋落物袋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网孔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损失率,表现为大网孔>中网孔>小网孔;在早期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氮、磷均表现为富集;积水状态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后氮、磷的富集;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的影响显著,而对磷富集的影响不显著;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影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但对磷富集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影响高寒沼泽化草甸凋落物分解以及氮、磷养分动态,由于不同网孔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用来反映不同土壤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此,积水和土壤生物对维持高寒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 土壤生物 凋落物分解 高寒沼泽化草甸 黑褐苔草
原文传递
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常见种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宏林 周浪敏 +1 位作者 薛静 孙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充分浇水、对照和轻度干旱)并分别测量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和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LMA)。用充分浇水(FD)和轻度干旱(SD)处理下性状值减去对照(CK)处理下的值,得到各功能性状的差值,以比较不同物种对充分浇水和轻度干旱的响应;同时对光合差值和叶片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及气孔导度的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探讨叶片表型特性对对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对叶片的LMA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物种间差异。(2) A和g对充分浇水和干旱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物种间的差异,并且受到其原始分布生境的影响。(3)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能力主要由气孔调节,而与叶片表型特征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对土壤水分条件极度敏感,在全球变化影响高寒地区的降水格局的背景下,开展高寒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工作应该考虑未来降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