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2
1
作者 王启兰 王长庭 +1 位作者 杜岩功 曹广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39-46,共8页
通过对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及速效磷显著降低;土壤pH值、容重及根土比显著升高;速效氮和速效钾变化不一致... 通过对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及速效磷显著降低;土壤pH值、容重及根土比显著升高;速效氮和速效钾变化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根土比、有效磷、土壤容重与微生物量碳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容重和根土比对微生物量碳的形成有较强的直接作用,有效氮表现出较强的间接效应;根土比-有效磷、有机质-土壤容重、有效氮-土壤容重之间互相调节,互相制约,间接调控着微生物量碳形成。过度放牧使土壤系统的微环境恶化,速效养分的供给能力及有机物质的转化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了植被和土壤系统的双重退化和微生物量碳的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放牧 微生物量碳 土壤环境
下载PDF
高寒嵩草草甸的被动与主动退化分异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被引量:63
2
作者 曹广民 杜岩功 +2 位作者 梁东营 王启兰 王长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8,共8页
高寒嵩草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地带性植被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退化,形成大面积的"黑土型"次生裸地。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高寒嵩草草甸的退化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植被演替和啮齿类动物对草场的破坏所致。而本研究认为... 高寒嵩草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地带性植被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退化,形成大面积的"黑土型"次生裸地。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高寒嵩草草甸的退化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植被演替和啮齿类动物对草场的破坏所致。而本研究认为,随着持续的超载放牧,高寒嵩草草甸的退化过程可以分为异针茅+羊茅-矮嵩草群落、矮嵩草群落、小嵩草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四个演替阶段;其经历了异针茅+羊茅-矮嵩草群落向矮嵩草群落植被的被动退化过程和由小嵩草群落向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主动退化过程;其发生的动力分别为放牧作用和嵩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高地下/地上比)引起的草毡表层极度加厚作用。草毡表层的极度加厚,造成土壤水分渗透速率的降低和土壤-牧草之间水分、营养供求的失调,是导致高寒矮嵩草最终退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高寒嵩草草甸在被动退化阶段,通过降低放牧强度,灭鼠、封育是可以逆转的,而一旦进入主动退化阶段,草皮的塌陷、斑驳,最终形成"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草草甸 被动退化 主动退化 生物学特性 草毡表层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嵩草草甸草毡表层及草地营养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41
3
作者 杜岩功 梁东营 +2 位作者 曹广民 王启兰 王长庭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地区,选择了5个自然放牧梯度、处于4种典型退化阶段的高寒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草毡表层加厚引起的系统氮、磷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禾本科...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地区,选择了5个自然放牧梯度、处于4种典型退化阶段的高寒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草毡表层加厚引起的系统氮、磷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禾本科植物逐渐减少,莎草科植物成为优势种群,在莎草属牧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高地下/地上)的驱动下,土壤草毡表层逐渐加厚,从异针茅+羊茅-嵩草草甸群落的4.03±0.49 cm发育到小嵩草群落阶段的10.1±0.38 cm;矮生嵩草群落时系统生长需要的氮、磷养分数量急剧增加,分别从11.26到22.94 g/m2、0.81到1.63 g/m2,成为生物固定累积于土壤;同时致密加厚的、特别是老化死亡的草毡表层的存在,使土壤水分的渗透速率从异针茅+羊茅-嵩草草甸群落的2.18 mm/min降低到小嵩草群落的0.37 mm/min,使系统接受自然降水的能力大大减弱,水分的利用效率极低,而根系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需水量的增加,土壤湿度逐渐降低,降幅最大达到44.90%。草毡表层加厚导致的营养供求失调、干旱胁迫是引起高寒嵩草草地退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草毡表层 放牧强度 土壤养分 渗透速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5
4
作者 戴黎聪 柯浔 +8 位作者 曹莹芳 张法伟 杜岩功 李以康 郭小伟 李茜 林丽 马建军 曹广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6-493,共8页
基于2006—2015年青海海北站10年生物量及气候因子监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生物量的季节及年际动态,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单峰变化曲线,8月为其峰值点,为(34... 基于2006—2015年青海海北站10年生物量及气候因子监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生物量的季节及年际动态,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单峰变化曲线,8月为其峰值点,为(345.72±27.01) g/m^2,代表了高寒草甸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而地下根系的现存量变化较为复杂,其中5—7月呈现持续上升趋势,8月快速下降,之后9月份急剧,且各月份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年际尺度上,10年间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2014年为其峰值点,达(437.12±32.01) g/m^2。地下生物量呈现波动性变化,变异较大,10年间平均值为(2566.99±138.11) g/m^2;(2)高寒草甸光合产物分配主要分布在地下,80%地下根系生物量分布于地表0—10 cm土层,且不同土层根系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在不同月份较为稳定。(3)气候因子中,大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子对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为微弱。研究表明,高寒嵩草草甸对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且高寒草甸的演化受制于人类干扰,而非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矮嵩草草甸 生物量 季节动态 年际动态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洞口区侵蚀过程高山草甸土壤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兴琥 李森 +1 位作者 杨萍 陈怀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西藏那曲高山嵩草草甸,选择高原鼠兔活动区域不同高度土堆和不同深度侵蚀坑,分析表层土壤粒度和养分。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掘洞形成洞口土堆,造成草甸土壤发生侵蚀,侵蚀程度随着侵蚀坑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在侵蚀坑深度达到20cm时侵蚀基... 在西藏那曲高山嵩草草甸,选择高原鼠兔活动区域不同高度土堆和不同深度侵蚀坑,分析表层土壤粒度和养分。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掘洞形成洞口土堆,造成草甸土壤发生侵蚀,侵蚀程度随着侵蚀坑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在侵蚀坑深度达到20cm时侵蚀基本停止;在侵蚀过程中,细粒物质减少,砾石含量增加。在强烈侵蚀阶段初期,有机物分解条件改善,土堆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K含量提高,但土壤养分物质在侵蚀作用下迅速流失,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在侵蚀减缓阶段,养分损失速度减缓,补偿作用逐渐增加;在侵蚀基本停止阶段,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水解N和速效K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嵩草草甸 高原鼠兔 侵蚀 土壤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对退化演替的响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法伟 王军邦 +3 位作者 林丽 李以康 杜岩功 曹广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4-510,共7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于2012年7月中旬–8月中旬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分别选取原生、轻度、中度和重度4种不同退化梯度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对其土壤理化、水分特征和植被群落进行研究,以探究高寒嵩草草甸生态功能退化过程中植被...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于2012年7月中旬–8月中旬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分别选取原生、轻度、中度和重度4种不同退化梯度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对其土壤理化、水分特征和植被群落进行研究,以探究高寒嵩草草甸生态功能退化过程中植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表层(0–10cm)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地表入渗速率显著最小(P<0.01),表层地下生物量、表层土壤有机质、表层田间持水量和草毡层厚度显著最大(P<0.01)。基于退化高寒嵩草草甸群落的植被功能群和群落多样性的非度量多维排序结果表明,其退化过程可明确划分为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阶段,冠层高度、地上生物量、草毡层厚度和降水地表入渗速率对群落变化的相对贡献较大。植被群落对退化过程的响应为非平衡型(Non-equilibrium),群落变化的"分水岭"存在于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之间。研究结果对退化嵩草草甸的恢复措施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退化演替 非度量多维排序 非平衡型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放牧对西藏高寒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宁宁 陈俊 +3 位作者 张鹏莉 刘书娟 许岳飞 呼天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上生物量测定法对草地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y分布模型,从空间异质性角度来探索放牧对西藏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 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上生物量测定法对草地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y分布模型,从空间异质性角度来探索放牧对西藏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未放牧区(N)、适度放牧区(M)和重度放牧区(H)植物种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y模型均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且适度放牧、重度放牧与未放牧区生物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N>H>M,且草地植物种的生物量与其空间异质性负相关。因此在草地的管理与利用中,应有效控制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实现草畜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γ分布模型 放牧强度 地上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density fractions and effect of meadow degradation to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of fractions in alpine Kobresia meadow 被引量:11
8
作者 WANG WenYing WANG QiJi LU ZiY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660-668,共9页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he non-disturbed native alpine Kobresia meadow(YF) and the severely degraded meadow(SDL) of Dari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By a density fractionation approach,each soil sample was divi...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he non-disturbed native alpine Kobresia meadow(YF) and the severely degraded meadow(SDL) of Dari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By a density fractionation approach,each soil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two fractions:light fraction(LF) and heavy fraction(HF).The obtained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for organic carbon(OC) and nitrogen(N) concentrations.The results showed:(1) the OC concentration in HF and LF was 3.84% and 28.6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HF and LF was 0.362% and 1.192% respectively in 0-10 cm depth.C:N ratio was 10.6 in HF and 23.8 in LF respectively.(2) As far as the ratio of OC in given fraction to that in gross sample was concerned,dominance of OC in HF was obvious in the whole soil profile.OC in HF increased from 78.95% to 90.33%,while OC in LF decreased from 21.05% to 9.68% with depths.(3) Soil total OC amounted to 47.47 in YF while 17.63 g.kg-1 in SDL,in which the OC content in HF decreased from 37.31 to 16.01 g.kg-1 while OC content in LF decreased from 10.01 to 1.62 g.kg-1.In other words,results of OC and N content show meadow degradation led to the loss of 57% OC in HF and 84% OC in LF from originally native ecosystem on alpine meadow.In addition,meadow degradation led to the loss of 43% N in HF and 79% N in LF from originally native ecosystem on alpine meadow.(4) The main reason for loss of C and N in LF during meadow degradation was not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of OC and N concentration in LF and LF,but to the decrease in LF dry weight.Loss of N was far lower than loss of C in HF.This may suggest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in protection mode of C and N in 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kobresia meadow DENSITY frac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NITROGEN meadow DEGRAD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嵩草草甸基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于健龙 石红霄 +1 位作者 李剑 赵常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118,共4页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群落指标为依据,研究了青海省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嵩草草甸,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裸斑面...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群落指标为依据,研究了青海省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嵩草草甸,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裸斑面积,物种数,土壤含水量等呈显著差异。同未退化阶段相比,重度退化阶段的优良牧草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3.2和10.1 g/m2。而重度退化阶段时,裸斑面积则达到最大值65 m2,土壤含水量则为最小值22.83%,鼠洞密度则随着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的结果是,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演替为杂类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程度 嵩草草甸 群落
下载PDF
草原毛虫对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健龙 石红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62-466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危害级别的草原毛虫与高寒嵩草草甸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个20m×20m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量出5个5m×5m的样地,每个样地设置6个0.25m×0.25m的小样方。对其生物量,植被高度,生草层... [目的]研究不同危害级别的草原毛虫与高寒嵩草草甸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个20m×20m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量出5个5m×5m的样地,每个样地设置6个0.25m×0.25m的小样方。对其生物量,植被高度,生草层厚度,裸地面积,土壤含水量,植被总盖度等进行测定,并且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草原毛虫危害级别与高寒嵩草草甸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高寒嵩草草甸群落结构逐渐由莎草科为主演的草地更替为杂类草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草草甸 草原毛虫 群落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研究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霞 李宗超 +2 位作者 刘勇 孙贞婷 吕艳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以青海湖流域的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高寒草甸的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分别取原状土柱进行CT扫描,利用Fiji软件分析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的大孔隙结构有较大影响,坡上土壤的大孔隙数量、大孔隙度和大... 以青海湖流域的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高寒草甸的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分别取原状土柱进行CT扫描,利用Fiji软件分析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的大孔隙结构有较大影响,坡上土壤的大孔隙数量、大孔隙度和大孔隙等效直径均大于坡中土壤,坡中土壤的大孔隙参数大于坡下土壤,坡上土壤的平均大孔隙度是坡中和坡下土壤的15.5和46.5倍。坡上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分布在150~400 mm土层深度,而坡中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分布在0~150 mm深度,坡下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在0~200 mm深度分布。坡上和坡中土壤的大孔隙形成主要是在土壤团聚体的作用下形成,植物根系在坡下土壤的大孔隙形成中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坡位 大孔隙 青海湖 根系
下载PDF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及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法伟 刘安花 +1 位作者 李英年 赵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依据2002年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能量平衡各分量资料和6-10月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值,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近地表热量平衡、地面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热源强度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过程中...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依据2002年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能量平衡各分量资料和6-10月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值,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近地表热量平衡、地面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热源强度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年内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地面热源强度年平均为88.5 W/m2;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草甸 热源强度 热量平衡 生物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与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1 位作者 刘安花 李英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12,共7页
以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为资料,对矮嵩草草甸2002年的地面热源强度和地面热量平衡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观测期内,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的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热源强度的平均值为88.5... 以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为资料,对矮嵩草草甸2002年的地面热源强度和地面热量平衡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观测期内,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的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热源强度的平均值为88.5 W.m-2;地上、地下生物量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上生物量与热源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与热源强度则出现较复杂的关系,在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生长季中期则呈现为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草甸 热源强度 热量平衡 生物量
下载PDF
高寒嵩草草甸不同土地管理措施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颖 曾智科 +1 位作者 殷恒霞 陈开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检验了退化土地在不同人工重建措施下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265.1 g/m^2,0~30 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达6982 ... 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检验了退化土地在不同人工重建措施下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265.1 g/m^2,0~30 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达6982 g/m^2;而重度退化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仅为139.9 g/m^2,0~30 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为916 g/m^2,仅占原生植被封育处理地下根系生物量的13%,因此重度退化地主要特征之一是天然嵩草草甸坚实而富有弹性的草皮层的丧失.土地退化使地下根系生物量的损失量大约为地上损失量的50倍.混播、松耙单播和翻耕单播人工种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原生封育处理的116%,75%,68%;自然恢复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的76%.与重度退化草地相比较,种植可以有效恢复地上生物量,尤其是禾草生物量,这对于提供冬季饲草、减少天然草地的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自然恢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地下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 323,1 094,1 169,1412 g/m^2,重建措施(如混播)自然恢复处理可部分恢复地下根系生物量;恢复重建处理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相比较而言,有更多的生物量是分配在地上的.但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恢复重建草地都是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人工种植处理向地下转移生物量的速率比自然封育处理的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措施 植被生产力 高寒嵩草草甸
下载PDF
Effects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s o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nd Soil Properties
15
作者 YU Jian-long SHI Hong-xiao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were chosen. In each plot, five smaller plots (5.00 m × 5.00 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ix sample plots (0.25 m × 0.25 m) were then selected in each smaller plot. The biomass, vegetation height, grasslayer thickness, bare land area,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vegetation cover degree were determin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Excel 2003 and SPSS 13.0 software. [ Resu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s at different hazard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properties. [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 density, th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changes from sedge family-dominant community to the forbs-domin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kobresia meadow Grassland caterpillar Plant community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帕米尔高原草毡表层及草地营养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翠珍 《干旱环境监测》 201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在帕米尔高原高寒草原地区,选择了4个自然放牧梯度、处于3种典型退化阶段的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草毡表层加厚引起的系统氮、磷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禾本科植物逐渐减少,蒿类植物成... 在帕米尔高原高寒草原地区,选择了4个自然放牧梯度、处于3种典型退化阶段的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草毡表层加厚引起的系统氮、磷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禾本科植物逐渐减少,蒿类植物成为优势种群,土壤草毡表层逐渐加厚,从新疆银穗草+硬叶苔草群落的3.02±0.53 cm发育到高山绢蒿、西藏亚菊群落阶段的8.24±0.53 cm;矮生嵩草群落使系统生长需要的氮、磷养分数量急剧增加,分别从12 g/m2到23 g/m2、0.84 g/m2到1.7 g/m2,成为生物养分固定累积于土壤;同时致密加厚的、特别是老化死亡的草毡表层的存在,使土壤水分的渗透速率从新疆银穗草+硬叶苔草群落的1.94 mm/min降低到小嵩草群落的1.38mm/min,使系统接受自然降水的能力大大减弱,水分的利用效率极低,而根系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需水量的增加,土壤湿度逐渐降低,降幅最大达到18.85%。草毡表层加厚导致的营养供求失调、干旱胁迫是引起高寒草地退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草毡表层 放牧强度 土壤养分 渗透速率
下载PDF
添加氮肥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群落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东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 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为877.87,341.0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植物全氮含量最高,为56.53 g/kg,与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植物全磷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与施肥量为450,35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0.036 g/kg);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下植物氮磷比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被主要受氮限制,施氮肥能促进植被对氮的吸收,抑制对磷的吸收,提高植物氮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草甸 生物量 植物全量养分 土壤全量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念青唐古拉山北麓草甸海拔分布上限土壤温湿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俞洁辉 刘新圣 +1 位作者 罗天祥 张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6-1254,共9页
本研究基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北麓高山嵩草草甸海拔分布上限(5125m)地下10cm和30cm土壤温度和水分连续3年(2008-201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草甸海拔分布上限土壤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在4月中下旬解冻,10月中... 本研究基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北麓高山嵩草草甸海拔分布上限(5125m)地下10cm和30cm土壤温度和水分连续3年(2008-201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草甸海拔分布上限土壤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在4月中下旬解冻,10月中下旬冻结;6-8月份土壤温度日振幅最大,10cm和30cm分别为3.8oC和1.4oC;2)土壤未冻水含量回升(下降)在解冻(冻结)开始后,5-10月份未冻水含量较高,其中10cm和30cm分别为2%~6%和15%~20%;3)基于10cm土壤温度推算的本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海拔分布上限的生长季在6月初至8月末或9月初,持续时间为80-87天,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为6.78±0.73oC和4.14±0.91%,生长季期间日最低温度集中在3~7oC之间(占90%以上天数);4)与较低海拔处(4980m)相比,高山嵩草草甸海拔分布上限处10cm土壤温度和未冻水含量均明显偏低,生长季8月份出现日最低温<5oC的天数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高山嵩草草甸海拔上限 季节变化 生长季长度 念青唐古拉山
原文传递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李海英 彭红春 王启基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退化程度的加深,禾草类、莎草类等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杂类草,其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矮嵩草草甸 植物群落 退化演替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高施氮量对高寒矮嵩草甸主要类群和多样性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20
作者 沈振西 陈佐忠 +1 位作者 周兴民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共11页
研究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强度施氮试验 (15 0和 30 0 kg N/hm2 )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禾草类植物的反应较大 ,其综合优势比呈明显增大趋势 ,非豆科杂草次之 ,莎草类和豆科杂草的反应不显著。增施氮肥能明显降低矮嵩草草甸的植... 研究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强度施氮试验 (15 0和 30 0 kg N/hm2 )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禾草类植物的反应较大 ,其综合优势比呈明显增大趋势 ,非豆科杂草次之 ,莎草类和豆科杂草的反应不显著。增施氮肥能明显降低矮嵩草草甸的植物多样性 ,其草甸质量指数以施氮 15 0 kg/hm2最高 ,过量施氮 (30 0 /hm2 )并不再提高草甸质量。其地上生物量对施氮的反应比多样性和草甸质量指数的变化滞后 ,地上生物总量在施氮后明显增加 ,其中禾草类明显增加 ,杂类草则明显降低。 7月的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施氮的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施氮量 高寒矮嵩草甸 多样性 草甸质量 地上生物量 植物类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