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切音字运动”新探——中国“汉字拼音化”思潮史反思之一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念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4-69,共6页
清末(1892—1911年)兴起的"切音字运动",长期被一些人当成"汉字拼音化"思潮的起源。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原始史料,重新揭示了它的真面目,阐明了它的主流趋向与学术旨归所在,给这段历史做了新的论证,有助于认识汉字... 清末(1892—1911年)兴起的"切音字运动",长期被一些人当成"汉字拼音化"思潮的起源。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原始史料,重新揭示了它的真面目,阐明了它的主流趋向与学术旨归所在,给这段历史做了新的论证,有助于认识汉字存在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音字运动 汉字 拼音文字 汉字拼音化 注音符号
下载PDF
汉字拼写26字母新方案
2
作者 赵定烽 赵理超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汉字曾视为90%以上是一维拼写的复杂三维文字,但文中将其规范为一维新拉丁化,其方案如下:(1)一字一码,一一对应无重码,解决了同音字区分问题,方块汉字与新拼音汉字可以互换;(2)任何汉字均可由1~3个字母构成,书写方便、拼写唯一、阅读... 汉字曾视为90%以上是一维拼写的复杂三维文字,但文中将其规范为一维新拉丁化,其方案如下:(1)一字一码,一一对应无重码,解决了同音字区分问题,方块汉字与新拼音汉字可以互换;(2)任何汉字均可由1~3个字母构成,书写方便、拼写唯一、阅读无困难。具体规则是:首次母取声韵反切拼音、次后母辨字大小写有意;(3)新汉字方便外国人、小孩和学龄儿童学习汉语,也有便于成年人掌握;(4)新拼写汉字由1~3字母组成,字宽相近,保留方块汉字大致等宽的字形美和观赏美;(5)因此利于汉字世界化和全球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改革 多维汉字 一维汉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