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FP、GP73和AFP-L3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利公 赵珊 +1 位作者 陶慧 纪瑞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2625-2628,26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0...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00例作为慢性乙肝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AF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GP73,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AFP、GP73、AFP-L3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组血清AFP、GP73、AFP-L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7、9.227、3.60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FP、GP73、AFP-L3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FP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GP73为0.832,AFP-L3为0.730,AFP、GP73、AFP-L3联合的AUC为0.953,明显高于AFP、GP73、AFP-L3单独检测(Z=2.843、3.145、7.099,P<0.05)。结论血清AFP、GP73、AFP-L3联合检测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甲胎蛋白 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秀丽 黄清勇 吴玉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3例(肝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3例(肝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2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比较三组AFP、Pivka-Ⅱ和AFP-L3%水平,分析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对肝细胞癌组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肝细胞癌组AFP、AFP-L3%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Pivka-Ⅱ和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二术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高甲胎蛋白血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天阳 奚骏 +6 位作者 何胜利 傅益飞 张银华 龚亚华 薛建华 陈建杰 成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二术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以二术解毒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予二术解毒汤安慰剂治... 目的:探讨二术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以二术解毒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予二术解毒汤安慰剂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有效率81.3%;对照组患者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有效率4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FP、AFP-L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GGT、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升高,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术解毒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二术解毒汤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下载PDF
AFP-L3、GP73、HBV-DNA水平于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存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143-145,154,共4页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L3, 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73, GP73)、乙型病毒性肝炎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水平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L3, 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73, GP73)、乙型病毒性肝炎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水平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肝癌患者为肝癌组,1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以及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60例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AFP-L3、GP73、HBV-DNA含量,并分析HBV-DNA与AFP-L3、GP73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的AFP-L3、GP73、HBV-DNA分别为(2.56±0.58)μg/L、(47.13±8.14)μg/L、(76.78±12.13)log copies/mL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而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低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GP73、HBV-DNA联合诊断肝癌的敏感度(92.68%)、特异性(89.47%)、准确度(91.67%)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GP73、HBV-DNA联合检测对提高肝癌检出率和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 乙型肝炎DNA 高尔基体糖蛋白7 诊断率
下载PDF
miR-200a、AFP-L3和NLR在接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惠东 庄文行 余国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176-2180,共5页
目的探究微RNA-200a(miR-200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 目的探究微RNA-200a(miR-200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按2∶1随机抽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miR-200a、AFP-L3、NLR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差异。并对研究组随访(随访至2023年6月止),根据其生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65),对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miR-200a、AFP-L3和NLR水平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为1.73±0.12,低于对照组(4.88±0.32),AFP-L3和NLR水平分别为(18.33±3.35)%、2.44±0.54,均高于对照组[(3.66±1.12)%、1.55±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miR-200a、AFP-L3和NL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Ⅳ期、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肝硬化患者中血清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NM分期Ⅲ期、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无肝硬化患者,而TNM分期Ⅳ期、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L3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TNM分期Ⅲ期、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无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miR-200a为1.35±0.21,低于预后良好组(1.99±0.36),AFP-L3和NLR水平分别为(24.21±2.98)%、3.23±0.5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4.26±3.11)%、1.89±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值分别为0.796、0.791、0.798,联合应用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200a 甲胎蛋白异质体3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万俊 夏天 +1 位作者 韩婷婷 郑艳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索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患者为肝硬化癌变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 :探索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患者为肝硬化癌变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的一致性,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癌变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阳性率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13%(164/184),Kappa=0.752,两种方法吻合程度一般。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联合诊断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分别单独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能够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重要标志物,对于肝硬化癌变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 乙型肝炎DNA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原文传递
乙肝肝硬化癌变患者血清AFP- L3及HBV DNA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查颖 谭娜 +3 位作者 曾鹏飞 刘凯 冷凯 陈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癌变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癌变组和非癌变...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癌变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癌变组和非癌变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FP-L3及HBVDNA表达。根据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3个亚组,比较3个亚组患者的血清AFP-L3、HBVDNA表达水平,并分析乙肝肝硬化癌变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血清AFP-L3、HBVDNA的相关性。结果:癌变组患者血清AFP-L3水平明显高于非癌变组患者(P<0.05)。血清AFP-L3、HBVDNA水平C亚组明显高于A、B亚组(P<0.05),B亚组明显高于A亚组(P<0.05)。乙肝肝硬化癌变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血清AFP-L3、HBV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癌变后,血清AFP-L3和HBVD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两者可作为乙肝肝硬化癌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癌变 肝功能 甲胎蛋白异质体L3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超敏C反应蛋白及乙肝病毒载量在诊断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芳 季良 +3 位作者 陈男男 姜海燕 陈志赫 杜宁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在诊断乙肝肝硬化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确诊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在诊断乙肝肝硬化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确诊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检测对比两组的AFP-L3、hs-CRP及HBV-D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在具有最佳诊断指数的情况下三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AFP-L3、hs-CRP及HBV-DNA水平显著低于肝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水平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的灵敏度为96.13%、特异度为87.04%、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hs-CRP检测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8.14%、特异度为81.1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2;HBV-DNA检测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的灵敏度为54.27%、特异度为76.84%、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94。结论:肝癌患者的AFP-L3、hs-CRP及HBV-DNA水平较肝硬化患者升高更加明显,根据上述三项指标在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L3 超敏C反应蛋白 乙肝病毒载量 乙肝肝硬化 乙肝相关性肝癌
下载PDF
AFP、AFP-L3%与IGF-1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玲 张青 +3 位作者 芮火飞 叶斌华 刘少正 李慧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价值,并建立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2年至2022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PL...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价值,并建立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2年至2022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PLC患者14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肝脏良性疾病患者14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63例,慢性肝炎患者77例,作为良性肝病组;选取体检人员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FP、AFP-L3%和IGF-1水平,对研究组患者AFP、AFP-L3%和IGF-1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回归公式的诊断效能,并基于3项指标构建PLC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FP和AFP-L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1),IGF-1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3项指标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3项联合检测诊断PLC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73%和83.9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95%CI 0.803~0.880),高于单项指标诊断,诊断效能最佳。基于3项指标构建的PLC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预测结果的一致性C指数为0.810,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PLC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调,其与AFP和AFP-L3%联合检测应用于PLC的筛查可相互补充,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基于3项诊断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的发生风险,对于高风险人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原发性肝癌 联合诊断 列线图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AFP-L3等的影响
10
作者 闫雷 芦亚楠 +1 位作者 李红 骆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晚期HCC患者108例,按...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晚期HCC患者108例,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AFP-L3、甲胎蛋白(AFP),以及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44%和8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93%、7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和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68.82±6.40)%和(41.22±5.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24±6.15)%、(37.73±6.00)%],而CD8^(+)T淋巴细胞为(25.53±2.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05±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AFP-L3、AFP水平分别为(63.34±15.52)、(11.54±3.32)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11±5.00)、(110.20±23.3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95%CI:7.284~8.726)和15个月(95%CI:14.511~15.489),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AFP-L3等指标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晚期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T淋巴细胞 甲胎蛋白异质体-L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