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Ti6Al4V表面Mo-N改性层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秦林 唐宾 +1 位作者 刘道新 徐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65-1468,共4页
采用钼-氮离子共渗与离子渗钼后再氮化2种工艺,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钼氮合金渗层。实验结果表明,2种工艺形成的表面合金层表面硬度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渗钼后氮化的硬度Hk0.1为16810MPa,钼-氮共渗Hk0.1为18040MPa。渗钼... 采用钼-氮离子共渗与离子渗钼后再氮化2种工艺,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钼氮合金渗层。实验结果表明,2种工艺形成的表面合金层表面硬度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渗钼后氮化的硬度Hk0.1为16810MPa,钼-氮共渗Hk0.1为18040MPa。渗钼后氮化合金层主要为MoN相,而钼-氮共渗合金层主要为Mo2N相。干摩擦条件下,球盘磨损试验表明,渗钼后氮化工艺更好地改进了钛合金Ti6Al4V耐磨性,降低比磨损率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渗钼 氮化 摩擦性能
下载PDF
Mo(Si,Al)_2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形貌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宋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铌合金 高温抗氧化 涂层 氧化膜 扩散阻挡层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diffusion bonding process parameters on bond characteristics of Mg-Cu dissimilar joints 被引量:11
3
作者 G. MAHENDRAN V. BALASUBR AMANIAN T. SENTHILVEL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97-1005,共9页
In many circumstances,dissimilar metals have to be bonded together and the resulting joint interfaces must typically sustain mechanical and/or electrical forces without failure,which is not possible by fusion welding ... In many circumstances,dissimilar metals have to be bonded together and the resulting joint interfaces must typically sustain mechanical and/or electrical forces without failure,which is not possible by fusion welding processes.The melting points of magnesium(Mg)and copper(Cu)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nearly 400℃)and this may lead to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joint performance of Mg-Cu joints.However,diffusion bonding can be used to join these alloys without much difficulty.This work analyses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diffusion layer thickness,hardness and strength of magnesium-copper dissimilar joints.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ree-factor,five-level,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matrix.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ere developed to predict diffusion layer thickness,hardness and strength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It is found that bonding temperature has predominant effect on bond characteristics.Joints fabricated at a bonding temperature of 450℃, bonding pressure of 12 MPa and bonding time of 30 min exhibited maximum shear strength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66 and 81 MP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bonding magnesium alloy copper alloy shear strength bonding strength diffusion layer thickness interface hardness
下载PDF
陶瓷涂层/GH202合金界面显微组织的演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古一 夏长清 曾凡浩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4,共3页
航天发动机工作时 ,要求燃气通道内表面具有优越的抗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作者在GH2 0 2合金制备的火箭发动机关键零件表面加涂高温无机涂层 ,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硬度测试 ,观察和分析了涂层 /GH2 0 ... 航天发动机工作时 ,要求燃气通道内表面具有优越的抗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作者在GH2 0 2合金制备的火箭发动机关键零件表面加涂高温无机涂层 ,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硬度测试 ,观察和分析了涂层 /GH2 0 2合金界面显微组织的演化 .研究结果表明 :GH2 0 2合金表面高温无机涂层经历了10 0 0℃ 2 5℃的 5 0次热循环后 ,涂层无崩裂、脱落现象 ,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性能良好 .在 10 0 0℃时的扩散退火过程中 ,合金中的Cr元素向涂层 /基体合金界面扩散 ,在涂层一侧形成富Cr元素的化合物层 ,在基体一侧形成富Ti,Al元素的晶间氧化物层 ;涂层中主要元素Si向金属基体中扩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无机涂层 高温合金 扩散反应层 陶瓷涂层 GH202合金 燃气通道 火箭发动机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微观组织对钛合金扩散连接层合板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骆国杰 吴会平 +1 位作者 李细锋 陈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4,共5页
采用扩散连接技术制备了TA2/TA2/TA2层合板。通过引入Ti55异质层制备了TA2/Ti55/TA2异质层合板。通过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比较了两种层合板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异质层对层合板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通过SEM和EBSD微观分析方法,揭示了异... 采用扩散连接技术制备了TA2/TA2/TA2层合板。通过引入Ti55异质层制备了TA2/Ti55/TA2异质层合板。通过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比较了两种层合板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异质层对层合板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通过SEM和EBSD微观分析方法,揭示了异质层对层合板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机理。异质层合板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是同质层合板的1.65倍。裂纹尖端从TA2层进入TA2/Ti55界面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53.1%。界面壁垒增加、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减小和晶粒择优取向弱化均延缓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扩散连接 异质层 微观组织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下载PDF
U-10Mo/Al-Si固体扩散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云明 尹昌耕 +4 位作者 孙长龙 陈建刚 孙旭东 杨红艳 郭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9-1016,共8页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U-10Mo合金与Al-xSi(x=0,1,2,5,7,9,质量分数)合金的固体扩散行为。实验在真空热压炉中完成,退火温度为555、570、580、590和595 ℃,时间为5~10 h。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条件对扩散行为有显著影响,580 ℃...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U-10Mo合金与Al-xSi(x=0,1,2,5,7,9,质量分数)合金的固体扩散行为。实验在真空热压炉中完成,退火温度为555、570、580、590和595 ℃,时间为5~10 h。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条件对扩散行为有显著影响,580 ℃是U-10Mo/Al-xSi扩散行为的重要分界点;当温度低于580 ℃热压退火处理时,扩散层厚度随Si含量的增加先急剧减小然后缓慢增大;当温度高于580 ℃时,扩散层的厚度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i含量较高(≥2%)的扩散偶扩散层厚度比低Si含量的小,扩散层呈3层结构,靠近Al-Si侧出现贫Si区。成分分析显示:Si含量较高的扩散偶,靠近U-Mo侧的扩散薄层中出现Si的富集,其成分为(U,Mo)(Al,Si)x (x≤3);靠近Al-Si合金侧的扩散层成分为(U,Mo)(Al,Si)x (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合金 Al—Si合金 扩散偶 扩散层
下载PDF
Monitoring the Diffusion Layer During Passive Film Breakdown on Alloy 800 with Digital Holography 被引量:2
7
作者 Da-Hai Xia Jing-Li Luo +3 位作者 Zhi-Ming Gao Bo-Yu Yuan Liang Li Chao W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The effects of chloride and thiosulfate ions on localized corrosion of alloy 800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dynamical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 in phase image of the diffusion layer during passive film breakdown using d... The effects of chloride and thiosulfate ions on localized corrosion of alloy 800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dynamical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 in phase image of the diffusion layer during passive film breakdown using digital holograph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lution chemistr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ilm breakdown and diffusion layer. The phase distribution changes at different applied potential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film breakdown, dissolution of metal ions from pitting is not remarkable in chloride-only solution, whereas dissolution of metal ions is significantly high in thiosulfate and chloride solution. Thiosulfate has a combined effect with chloride ions in passive film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film BREAKDOWN diffusion layer Digital holography alloy 800
原文传递
AlCrTaTiZrV高熵合金氮化物扩散阻挡层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荣斌 李珂 +1 位作者 蒋春霞 张如林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6-222,共7页
为研究氮气含量的变化对AlCrTaTiZrV高熵合金薄膜性能的影响,检验在最佳氮气含量下厚度为15 nm的(AlCrTaTiZrV)N扩散阻挡层的热稳定性。采用直流磁控溅射设备在N型Si(111)基底上溅射不同氮气含量的高熵合金氮化物;选取最佳氮气含量为制... 为研究氮气含量的变化对AlCrTaTiZrV高熵合金薄膜性能的影响,检验在最佳氮气含量下厚度为15 nm的(AlCrTaTiZrV)N扩散阻挡层的热稳定性。采用直流磁控溅射设备在N型Si(111)基底上溅射不同氮气含量的高熵合金氮化物;选取最佳氮气含量为制备条件,在硅基底上沉积15 nm厚的AlCrTaTiZrVN_(10)高熵合金氮化物为扩散阻挡层,并在阻挡层顶部沉积50 nm厚度的Cu膜,最终形成Si/AlCrTaTiZrVN_(10)/Cu三层堆叠结构。利用真空退火炉将Si/AlCrTaTiZrVN_(10)/Cu薄膜体系在5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用以模拟恶劣的工作环境。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及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对试样的表面形貌、粗糙度、物相组成及方块电阻和进行表征。试验结果为:当氮气含量低于10%时,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为非晶结构。当氮气含量为20%时,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呈现FCC结构,并随着氮气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得到提高。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在氮气含量为10%时最低,Ra仅为0.124 nm。三层堆叠结构500℃退火8 h后,Cu表面发生团聚,薄膜的方阻维持在较低的0.070Ω/□,且并未发现Cu-Si化合物。厚度为15 nm的非晶结构AlCrTaTiZrVN_(10)薄膜在500℃退火8 h后,依旧可以抑制Cu的扩散,表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及扩散阻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扩散阻挡层 氮化物薄膜 非晶结构 退火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TiAl合金电弧喷涂Al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宏军 徐志鹏 +2 位作者 袁晓光 林雪健 郑博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7,共8页
为了提升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纯铝涂层,并分别在900℃和1 000℃进行了恒温氧化试验.通过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比了有无涂层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运用SEM、EDS、EPMA和XRD分析其氧化前后涂层的... 为了提升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纯铝涂层,并分别在900℃和1 000℃进行了恒温氧化试验.通过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比了有无涂层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运用SEM、EDS、EPMA和XRD分析其氧化前后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组成、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结果表明:纯铝涂层均匀致密、无裂纹.在900℃空气中氧化100 h后,涂层表面形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次表层为TiAl3相,扩散层为TiAl2相.在1 000℃空气中氧化100 h后,涂层表面氧化膜由Al2O3和少量TiO2组成,次表层为TiAl3相,扩散层为TiAl2相.电弧喷涂铝涂层提高了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电弧喷涂 AL涂层 高温氧化 扩散反应 热震 扩散层 氧化膜
下载PDF
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刚 尹昌耕 +4 位作者 刘云明 孙长龙 李传锋 刘利剑 杜沛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本文对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进行了研究。三明治结构的U-Mo/Zr-4扩散偶在760~800℃下包覆热轧后,保温10~6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扩散层的形貌和厚度,采用波谱仪(WDS)分析了各元素在扩散区内的分布情况,采用... 本文对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进行了研究。三明治结构的U-Mo/Zr-4扩散偶在760~800℃下包覆热轧后,保温10~6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扩散层的形貌和厚度,采用波谱仪(WDS)分析了各元素在扩散区内的分布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扩散层的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800℃的高温下,U-Mo/Zr-4的扩散程度依然微弱,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U-Mo/Zr的扩散层中间出现裂纹,裂纹两侧的扩散层相组成明显不同,靠近U-Mo侧为富Mo相,其主要是以化合物ZrMo_2为基的固溶体;靠近Zr-4侧的为富Zr相,其主要是以化合物UZr_2为基的固溶体;裂纹认为是由U和Zr不等量的原子交换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合金 ZR-4合金 扩散层
下载PDF
U-Mo合金与Zr合金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云明 陈建刚 +4 位作者 刘超红 孙长龙 庞晓轩 王录全 尹昌耕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4,共5页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U-Mo合金与Zr的相容性。扩散偶采用包覆热轧法制备,热处理温度为750℃和800℃,热处理时间为10 h和50 h。结果表明:U-Mo合金与Zr合金间的扩散层有分层现象,在U-Mo/Zr界面扩散反应成分复杂界面处存在类似Mo2Zr的析出物...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U-Mo合金与Zr的相容性。扩散偶采用包覆热轧法制备,热处理温度为750℃和800℃,热处理时间为10 h和50 h。结果表明:U-Mo合金与Zr合金间的扩散层有分层现象,在U-Mo/Zr界面扩散反应成分复杂界面处存在类似Mo2Zr的析出物。经X射线衍射(XRD)检测表明U-Mo/Zr扩散层由M2Zr、UZr2和U等组成。U-Mo/Zr的扩散过程是U和Mo原子向Zr扩散,Mo优先与Zr反应生成Mo2Zr、U通过Mo2Zr扩散形成γ-(U,Zr)固溶体的过程。U-Mo合金与Zr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合金 ZR合金 扩散层 相容性
原文传递
Study on Technology of Aluminizing and Internal Oxidation on Surface of Cu-Al-Y Alloy 被引量:1
12
作者 Chen Xiaohong Liu Ping +4 位作者 Liu Xinkuan Ma Fengcang Li Wei Zhang Yi Tian Baoho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8-230,共3页
Aluminum was deposited by diffusion into Cu-Al-Y alloy substrates by the pack-cementation process.Dif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two kinds of container with pot-type and can-type,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The effect... Aluminum was deposited by diffusion into Cu-Al-Y alloy substrates by the pack-cementation process.Dif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two kinds of container with pot-type and can-type,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various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o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Al-Y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ffusion layer is nearly 170-200μm in thickness by aluminizing treatment at 900-950℃for 6-8 h in pot-type container.The aluminized layers were observ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we can found:A uniform coating was achieved on Cu-Al-Y alloy surface,relatively uniform thickness and even interfaces between the layers and the substrate.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Al in Cu-Al-Y alloys at 900℃in pot-type container can be calculated is 3.65×10-12 m 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Y alloy aluminized layer diffusion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厚度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庆礼 刘国权 +2 位作者 王亮 王安东 向嵩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8-401,共4页
为了确定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的合适厚度,利用先进的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测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在受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以及尺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以此对轴承钢硬化层的... 为了确定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的合适厚度,利用先进的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测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表面扩散焊接轴承钢硬化层在受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以及尺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以此对轴承钢硬化层的厚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轴承钢硬化层厚度在0.10~0.50mm内时,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镍与铜之间,容易引起界面处裂纹的产生;合适的轴承钢硬化层厚度范围应为1.00~2.00mm,最佳的厚度为1.50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钛合金 扩散焊接 硬化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贯穿式复合涂层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成旗 贾竹英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58,共5页
为了改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的耐磨性能,尤其是保证在使用环境温度升高情况下铝合金的正常使用。本文在机械球磨涂层与基体之间扩散层形成原理的基础之上,设计三维立体状扩散层来增大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性能;采用融合机械球磨、激光织构... 为了改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的耐磨性能,尤其是保证在使用环境温度升高情况下铝合金的正常使用。本文在机械球磨涂层与基体之间扩散层形成原理的基础之上,设计三维立体状扩散层来增大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性能;采用融合机械球磨、激光织构微孔和电沉积3种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贯穿式复合涂层,对复合涂层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Ni涂层完全覆盖了机械球磨涂层的织构表面,经过热处理后机械球磨涂层和电沉积涂层显微硬度分别约为285和165 HV,并且铝合金基体、机械球磨涂层和电沉积涂层3者界面处形成了三维立体结构扩散层。铝合金在室温情况下摩擦学性能表现正常,但在300℃下出现失效现象。针对4种复合涂层,室温下N150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约为0.7);300℃下N100、N150、N200复合涂层摩擦因数约为0.5。两种温度环境下4种样品的磨损率分布在(0.9~1.6)×10^(-3)mm^(3)/(N·m),N100和N150复合涂层性能表现略好。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贯穿式复合涂层在室温和300℃环境下有效的保护了铝合金基体,拓宽了铝合金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复合涂层 扩散层 耐磨性能
下载PDF
钛合金钼化涂层界面组织的高温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安如 夏长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Mo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来解决钛合金不耐高温气体冲刷和烧蚀问题。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界面元素扩散分布进行了研究...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Mo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来解决钛合金不耐高温气体冲刷和烧蚀问题。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界面元素扩散分布进行了研究。得知在 900℃以上加热时,可得到渗 Mo 涂层,渗层厚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1 050℃×6 h处理时,其中扩散层厚度可达到 370μm,涂层和基体界面间的裂痕被消除。涂层由外往里的相依次为Mo、β(Ti)、α"(Ti)、α′(Ti),基本上改变了钛合金表面的相结构和组织结构。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钛合金不耐高温氧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渗Mo 渗层厚度 扩散层厚度 耐高温氧化
下载PDF
压下率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胡贤磊 蒋伟泉 +2 位作者 支颖 冯雪 袁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6,12,共5页
轧制差厚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各零部件中。本文研究了不同压下率轧制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后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形貌保持不变,由外到内依旧保持着铝基体、合金扩散层、硼钢基体的结构特点。随着压... 轧制差厚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各零部件中。本文研究了不同压下率轧制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后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形貌保持不变,由外到内依旧保持着铝基体、合金扩散层、硼钢基体的结构特点。随着压下率的增大,试验钢镀层厚度减少,但合金扩散层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压下率为10%~30%时,铝硅镀层及合金扩散层连续性均未被破坏,但合金扩散层内部出现裂纹,裂纹密度随压下率增大而增大。镀层总厚度减薄率略高于压下率;压下为40%时,镀层减薄现象更加明显,部分位置铝基与硼钢基体直接接触。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基体维氏硬度随压下率增大而增加,伸长率急剧降低,但断裂伸长率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铝硅镀层 合金扩散层 镀层厚度
下载PDF
Fe-x%Mn/Super Dyma扩散偶中Fe-Al合金层的生长行为
17
作者 王建华 马坤 +2 位作者 刘亚 涂浩 苏旭平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9-726,共8页
Super Dyma锌铝镁硅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热浸镀锌工业中备受关注。为弄清锰元素对热浸镀Super Dyma合金镀层组织的影响,将Fe-x%Mn/Super Dyma固-液扩散偶在500, 550, 600和650℃分别进行10, 15, 20, 25和30 min的扩散退火,... Super Dyma锌铝镁硅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热浸镀锌工业中备受关注。为弄清锰元素对热浸镀Super Dyma合金镀层组织的影响,将Fe-x%Mn/Super Dyma固-液扩散偶在500, 550, 600和650℃分别进行10, 15, 20, 25和30 min的扩散退火,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研究了该扩散偶中合金层的相组成及其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e-x%Mn/Super Dyma固-液扩散偶中的合金层由Fe2Al5相和FeAl3相组成, Fe-Al合金层呈现抛物线生长规律,其生长受铁和铝原子扩散控制;随着扩散反应温度的提高, Fe-Al合金层的厚度明显增加;铁基合金中的锰元素具有抑制Fe-x%Mn/Super Dyma固-液扩散偶中Fe-Al合金层生长的作用,当锰含量为0.9%(质量分数)时,锰元素对扩散偶中Fe-Al合金层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热浸镀Super Dyma合金镀层时,最佳热浸镀温度温度为550~600℃。为得到合适的镀层厚度,可依据热浸镀温度确定合适的热浸镀时间和钢中的锰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Dyma镀锌合金 热浸镀锌 扩散偶 工艺参数 合金层生长
原文传递
TC4/Al30Si固液扩散溶解层的研究
18
作者 刘彦峰 闵星超 +2 位作者 康文江 刘佳 王献辉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2-1566,共5页
在真空钼丝炉中制备了TC4/Al30Si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扩散溶解层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结合区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50℃保温60 min时,扩散溶解层组织均匀、界面平直、厚度适... 在真空钼丝炉中制备了TC4/Al30Si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扩散溶解层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结合区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50℃保温60 min时,扩散溶解层组织均匀、界面平直、厚度适中,无氧化物夹杂与孔洞等焊接缺陷。Ti和Al在TC4/Al30Si界面扩散充分,Si向溶解层富集,阻碍Ti和Al的扩散,形成Ti_7Al_5Si_(12)相层。基于Ti_7Al_5Si_(12)的强化,溶解层的显微硬度高于母材,峰值硬度达611.2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铝合金 固液 扩散溶解层
下载PDF
550℃表面渗氧对Ti-6Al-4V合金耐磨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杨杰 张青科 +3 位作者 李琼 宋振纶 吴晓春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对Ti-6Al-4V合金550℃的空气中渗氧60 h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成分、硬度、划刻性能和耐磨性进行研究,并与未处理的钛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渗氧后的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表层形成约3.5μm厚的渗氧层,X射线衍射(XRD)检测到... 对Ti-6Al-4V合金550℃的空气中渗氧60 h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成分、硬度、划刻性能和耐磨性进行研究,并与未处理的钛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渗氧后的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表层形成约3.5μm厚的渗氧层,X射线衍射(XRD)检测到了锐钛矿相、金红石相、板钛矿相Ti O2和Al2O3相。渗氧层的显微硬度和纳米硬度分别为804.6 HV0.025和14.5 GPa,比未处理的基体提高了143.7%,且压痕周围未见裂纹;渗氧后钛合金表面最大划痕深度由12μm降至4μm,磨损率由354.33×10^(-6)mm^(3)/Nm降至1.44×10^(-6)mm^(3)/Nm,渗氧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轻微的磨粒磨损。表面渗氧显著提高了Ti-6Al-4V钛合金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其内部组织粗化和软化不明显,可作为提高钛合金表面耐磨性能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渗氧 钛合金 渗氧层 硬度 耐磨性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雕塑用铜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封冰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48-2450,共3页
以雕塑用铜铝合金为对象,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铜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伸长率逐渐增大。退火温度为300℃时,铜铝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关键词 退火温度 铜铝合金 扩散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