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小霞 解庆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12-114,117,共4页
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是一项资源化技术,也是净化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主要介绍了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水质的机理和国内外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 高效藻类塘 固定化菌藻
下载PDF
生态塘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晓强 刘若鹏 申亮 《环境科技》 2010年第A02期107-110,共4页
传统的生态塘直接作为二级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容易引起自然水体的恶化。所以为了弥补城市二级出水与自然水体间的水质差距,研究将生态塘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在此就生态塘处... 传统的生态塘直接作为二级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容易引起自然水体的恶化。所以为了弥补城市二级出水与自然水体间的水质差距,研究将生态塘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在此就生态塘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现状等方面作简单综述,并指出了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植物遴选 菌藻共生 曝气复氧
下载PDF
小球藻—芽孢杆菌共生体系处理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华光 赵玥 +2 位作者 谭炯 王文静 景连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提高微藻处理污水的效率,将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球藻,与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SL1和SL2,分别构建小球藻-芽孢杆菌的藻菌共生体系:小球藻-芽孢杆菌SL1和小球藻-芽孢杆菌SL2,并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配制污水的处理.结果显示... 为提高微藻处理污水的效率,将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球藻,与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SL1和SL2,分别构建小球藻-芽孢杆菌的藻菌共生体系:小球藻-芽孢杆菌SL1和小球藻-芽孢杆菌SL2,并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配制污水的处理.结果显示,小球藻能够适应于所配制的高营养盐污水;芽孢杆菌SL2可以促进小球藻生长;无菌的小球藻对TN、NH4+-N、TP和CODCr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5.7%,45.0%,37.9%和76.7%;而小球藻-芽孢杆菌SL1对TN、NH4+-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2.0%,92.0%和81.3%;小球藻-芽孢杆菌SL2对TN,NH4+-N,TP和CODCr的去除效率为76.0%,72.0%,85.3%和94.3%.结果暗示,小球藻-芽孢杆菌共生体系比单纯微藻能更好去除垃圾渗滤液所配制的污水中氮、磷和CODCr,芽孢杆菌SL2可以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在污水处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芽孢杆菌 藻菌共生系统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藻菌球的制备及其对碱性橙Ⅱ的降解
4
作者 赵联芳 丁奎元 于雪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1-792,共12页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活性炭、CaCl_(2)质量浓度分别为2.58%、0.838%、2%;固定化生物量为1.139%(质量浓度),泥和藻的质量比为2:1;固定化时间为14h.当进水染料浓度在50~250mg/L,进水pH值在6~10.5范围内,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TOC的去除率在74%~90%之间.由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和GC-MS扫描图谱可知,碱性橙Ⅱ中的氮氮双键、共轭体系以及苯环结构均被破坏,发生脱色降解反应,实现了对该偶氮染料的矿化.藻菌球经过5次重复利用,仍可保持较高的脱色率和TOC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固定化 响应面法 碱性橙Ⅱ 降解过程
下载PDF
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微污染水体净化效果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强 刘若鹏 王鹤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3,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夏季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3.6%、62.5%~66.0%和70.0%~80.0%,出水水质达到GB 3838-2002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秋季处理后出水COD、TN和TP的含量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并营造了具有环境美学与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水体,发挥了水资源效益与积极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菌藻共生 微污染水体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藻菌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条件研究
6
作者 母锐敏 于格江 +2 位作者 祁峰 马桂霞 贾延天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7-53,共7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系统污水深度处理时的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藻菌共生系统污水处理的能力。文章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系统中的曝气量和CO_(2)体积分数,分析响应面法对营养物质去除率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去除率。结果表明...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系统污水深度处理时的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藻菌共生系统污水处理的能力。文章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系统中的曝气量和CO_(2)体积分数,分析响应面法对营养物质去除率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NH_(3)-N)的去除率受到曝气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更容易受到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预测的最优曝气条件为曝气量0.639 L/min、CO_(2)体积分数3.849%,在此条件下,TN、TP、NH_(3)-N、COD在2 d内去除率最大,分别达到70.040%、72.925%、100%和83.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污水处理 曝气量 CO_(2)体积分数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系统氮磷去除能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母锐敏 贾延天 +2 位作者 祁峰 刘乐然 郭清杨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29-36,共8页
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相比于活性污泥法,藻菌共生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更加高效。文章选用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生系统,针对光照强度、曝气量、CO2体积分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在... 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相比于活性污泥法,藻菌共生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更加高效。文章选用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生系统,针对光照强度、曝气量、CO2体积分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方面,柱状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照强度、曝气量、CO2体积分数对藻菌共生系统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5000 lx,曝气量为0.6 L/min,CO2体积分数为10%时,藻菌共生系统拥有最佳的去除效率;而在响应面方面,当最优条件为光照强度为5000 lx,曝气量为0.6 L/min,CO2为10.5%时,得到的结论与单因素分析实验基本一致;NH3-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97.3%、96.4%,而且持续的曝气避免了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活性污泥法的复杂工艺起到了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响应面优化实验 氮磷去除
下载PDF
光照对光能自养生物膜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操家顺 陆文涛 +3 位作者 冯骞 薛朝霞 方芳 王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3,28,共5页
使用平板培养装置,通过控制光照度、流速及水温等条件来培养光能自养生物膜,着重研究了光照对光能自养生物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生长的影响显著。Gompertz模型对生物膜相对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分... 使用平板培养装置,通过控制光照度、流速及水温等条件来培养光能自养生物膜,着重研究了光照对光能自养生物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生长的影响显著。Gompertz模型对生物膜相对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分别为0.998、0.992、0.994。在光照度为4 500、3 000、1 500 lx的条件下,光能自养生物膜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13.96%、9.65%、6.37%,初始沉降期分别为4.37、8.15、8.22 d。在4 500 lx光照度下,单位面积生物膜的COD含量达到了6 310 mg/m2。因此,通过控制光照度可有效控制光能自养生物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自养生物膜 菌藻共生 平板反应器 光照度 Gompertz模型
原文传递
双核钴(I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
9
作者 焦元红 张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合成了八齿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及其双核钴配合物[Co2(DTPB)(NO3)2](NO3)2.2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且测试了配合物催化邻苯二酚的活性.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钴双核配合物
下载PDF
利用死端式膜截留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研究
10
作者 张剑桥 金文标 +1 位作者 迟惠中 齐增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122,共5页
采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的微藻进行截留,通过调节反应器内藻类的停留时间和繁殖时间的关系,从4种膜组件中优选出膜组件及其工况,并考察了利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截留效果,并进行了浓差极化及反冲洗实验。结果表... 采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的微藻进行截留,通过调节反应器内藻类的停留时间和繁殖时间的关系,从4种膜组件中优选出膜组件及其工况,并考察了利用死端式膜法对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的截留效果,并进行了浓差极化及反冲洗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组件对微藻的截留率均可达到100%,且截留后藻类的生长活性保持率在85.7%以上。0.4μm聚乙烯中空纤维膜以膜通量大、能耗低和膜污染速率慢等性能被确定为死端式膜法微藻截留的最优膜组件,其优化工况点:曝气量30 m^3/(m^3·h),蠕动泵的输出功率8 W/m^3。死端过滤时,膜通量下降主要是膜表面滤饼层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出水流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曝气量的大小,通过反冲洗和40 k Hz超声波震动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其中超声开停时间分别为5、10 min、功率为7.5 W/L时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死端过滤 藻菌共生系统
下载PDF
藻菌共生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穆寄林 马华继 熊振湖 《南平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藻类可用于污水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及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利用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工艺包括传统稳定塘、高效率藻类塘(HRAP)、“活性藻”工艺和固定化藻菌共生处理系统等。国内外对藻菌共生处理污水进行了大量实验室和试验性研究... 藻类可用于污水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及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利用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工艺包括传统稳定塘、高效率藻类塘(HRAP)、“活性藻”工艺和固定化藻菌共生处理系统等。国内外对藻菌共生处理污水进行了大量实验室和试验性研究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藻菌共生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固定化 城市污水 除磷 脱氮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