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过程中藻类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云中 杨成建 +1 位作者 陈兴都 王彬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分析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循环、水循环和泥循环)对微污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过程中藻类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循环和泥循环使得水体的TP值前期增加后期减少,前期藻类生长主要受TP影响,而后期浊度成了重要的影响因...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分析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循环、水循环和泥循环)对微污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过程中藻类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循环和泥循环使得水体的TP值前期增加后期减少,前期藻类生长主要受TP影响,而后期浊度成了重要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引起的TP值减少及蓝藻聚集状态的破坏,导致了藻类的生长明显减缓,但优势种的演化过程却变得复杂;泥循环导致了水体TP值的极大减少及浊度的极大增加,从而明显的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其优势种的演替过程也变得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条件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藻类演替
下载PDF
江西柘林湖富营养化现状与藻类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戴国飞 刘慧丽 +3 位作者 张伟 廖兵 钟家有 陈宏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江西柘林湖是首批入围国家良好湖泊保护专项的示范湖泊.为揭示柘林湖富营养化现状与藻类时空演替特征,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全湖及主要入湖支流进行了周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湖主要营养盐在地表水Ⅲ类以内,处于中营养状态.全湖... 江西柘林湖是首批入围国家良好湖泊保护专项的示范湖泊.为揭示柘林湖富营养化现状与藻类时空演替特征,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全湖及主要入湖支流进行了周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湖主要营养盐在地表水Ⅲ类以内,处于中营养状态.全湖藻类演替以蓝藻-硅藻交替为主,夏季以鱼腥藻和微囊藻为优势种,冬季直链藻、小环藻和针杆藻占优.藻类空间分布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上游高于下游的特征,西部部分湖区夏季甚至出现了鱼腥藻水华.柘林湖3个大型饮用水源地中东渡水源地夏季也同样面临蓝藻水华问题,但蓝藻毒素未超标.在重点监测的4条柘林湖主要入湖支流中,3条支流的藻类夏、冬季细胞丰度均在1×107cells/L以下,但烟港水的藻细胞丰度夏、冬季分别接近和超过该界限,应加以警惕并采取适当措施.枯水期水位变化、水体分层、较低的水体透明度和较长的滞留时间是影响柘林湖局部湖区蓝藻水华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湖泊 柘林湖 藻类演替 蓝藻水华 生态安全 饮用水安全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南山区典型河道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讨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廖宁 李洪 +3 位作者 李嘉 张陵蕾 陈旻 黄文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为了解西南山区典型河道型水库的营养状态变化规律,并探究一种更为适合河道型水库、可靠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以紫坪铺水库为例,基于2015年8月-2018年1月连续30个月对水库7个点位的跟踪监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营养状态变化的主控因子... 为了解西南山区典型河道型水库的营养状态变化规律,并探究一种更为适合河道型水库、可靠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以紫坪铺水库为例,基于2015年8月-2018年1月连续30个月对水库7个点位的跟踪监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营养状态变化的主控因子及进行评价讨论,结果表明:①水库水体中藻类存在明显的演替规律,甲藻优势度下降14%,绿藻优势度上升26%;②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库中藻类、营养状态变化的主控因子为DO、NH3-H、TP和TN;③与常规的综合营养状态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为可靠,与藻密度值、藻类皮娄指数的相关性各提高了0.338、0.279;④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水库藻类快速估算公式,通过6个月的实测值检验,公式误差可控制在45%以内。在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水库营养状态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营养状态 主成分分析 藻类演替 估算公式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4
作者 申恒伦 徐耀阳 +3 位作者 王岚 张敏 孔令惠 蔡庆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3-690,共8页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60属、110种及变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占优势,共计46种(42%),其次为硅藻35种(32%)。藻类年平均密度为4.17&...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60属、110种及变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占优势,共计46种(42%),其次为硅藻35种(32%)。藻类年平均密度为4.17×106cell/L,最高密度为6.10×107cell/L,最低密度为5.16×103cell/L。各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差异显著,春季为一种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夏秋两季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冬季转为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空间分布上,丹江、汉江库区以及取水口3个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尖针杆藻,五青入库区则以倪氏拟多甲藻占优势。磷浓度是驱动丹江口水库藻类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建库几十年来的对丹江口水库较为全面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变化趋势。自1958年以来,50年间,整个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增加了16倍,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增加的趋势。种类组成由适应河流的固着型硅藻,经过硅藻-绿藻-蓝藻型逐渐发展为硅藻-甲藻-隐藻-蓝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藻类密度 演替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