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藻类产品生产、贸易格局及中国竞争力分析
1
作者 周井娟 陈娓娓 《农业展望》 2023年第12期115-125,共11页
藻类产品营养价值丰富、活性成分多,除食用外,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美容保健以及生物等领域,市场供需两旺。借助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和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对全球藻类产品生产布局和... 藻类产品营养价值丰富、活性成分多,除食用外,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美容保健以及生物等领域,市场供需两旺。借助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和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对全球藻类产品生产布局和供给特点、贸易特征以及中国藻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全球藻类产品生产与供给呈现出产量、产地、养殖品种高度集中的趋势;藻类产品国际贸易活跃且市场相对成熟,贸易规模稳中有升,但不同产品类别差异显著;中国藻类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且有待开发的空间和挖掘的潜力依然很大,但仍存在许多制约瓶颈,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结合中国藻类产品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力度、优化养殖产品结构、实施目标市场差异化战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产品 生产特征 贸易格局 竞争力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远凤 秦臻 《中国渔业经济》 2018年第4期92-100,共9页
本文根据201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中国藻类产品贸易现状、市场结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总额呈现较大波动,出口额下降,进... 本文根据201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中国藻类产品贸易现状、市场结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总额呈现较大波动,出口额下降,进口额上升,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中国藻类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下降,贸易互补性有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藻类产品竞争力;巩固现有贸易伙伴,开辟新贸易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藻类产业技术合作与贸易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产品 一带一路 贸易竞争 贸易互补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藻类制品中产毒微囊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宇斌 伍志航 +1 位作者 范安妮 佘之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3811-3819,共9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恒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快速、特异地检测藻类制品中的产毒微囊藻。方法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合成基因mcyE基因为模板设计了1套LAMP引物,分别用LAMP方法和实时荧光聚合...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恒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快速、特异地检测藻类制品中的产毒微囊藻。方法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合成基因mcyE基因为模板设计了1套LAMP引物,分别用LAMP方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10种实际样品进行LAMP检测,并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特异性试验中, 6株产毒微囊藻LAMP反应均检出mcyE基因, 12株非产毒微囊藻和其他藻株均未检出mcyE基因,而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果则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试验中, LAMP方法的最低模板浓度为0.005ng/μL,而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最低模板浓度为0.5ng/μL。10种实际样品中均未检出mcyE基因和MC-LR。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灵敏度较好,适用于藻类制品中产毒微囊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微囊藻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藻类制品
下载PDF
产嗅藻类对东太湖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MIB的贡献 被引量:16
4
作者 邵晨 黎雷 +4 位作者 于水利 侯立安 杨帆 殷祺 漆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8-2333,共6页
针对东太湖某水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过高问题,检测并鉴定原水中藻类分布及组成,考察并建立藻类与2-MIB的相关性,并利用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中两种主要丝状藻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原水取水口及附近养殖区... 针对东太湖某水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过高问题,检测并鉴定原水中藻类分布及组成,考察并建立藻类与2-MIB的相关性,并利用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中两种主要丝状藻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原水取水口及附近养殖区中2-MIB与藻密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2>0.85),且颤藻目浮丝藻、泽丝藻以及针杆硅藻等占总藻数量的5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于藻细胞内部的2-MIB比例可达68%,水处理过程中需考虑胞内2-MIB的释放风险.此外,对养殖区周围水质数据分析表明采样点中2-MIB浓度、藻密度、氨氮浓度均和其与离养殖区距离呈负相关性,表明该地区取水口附近的水产养殖可能是导致2-MB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异莰醇 16SrDNA测序 藻源嗅味物质 胞内胞外 藻类代谢产物
下载PDF
水环境和水产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检测方法和检出情况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琛 刘桂华 +4 位作者 秦逍云 刘红河 姜杰 杨胜园 袁冠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4-874,共11页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A类目前主要采用经过AQC衍生的LCMS/MS法检测,样品需经形态分离后、采用MCX固相萃取小柱处理.水环境、水产品和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的污染已被大量报道.亚洲、北美洲、欧洲的相关环境和食物中均有一定的检出(检出浓度:水样<0.01—25.3μg·L^(-1);藻类<0.01—300μg·g^(-1);非鲨鱼水产品中0.08—115.3μg·g^(-1);藻类保健品中0.04—0.73μg·g^(-1)).BMAA存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现象,水产品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检出浓度就越高,如鲨鱼类产品中检出浓度高达34—2011μg·g^(-1),需要引起重视.我国目前对BMAA的相关研究还很有限,未来应加强检测方法、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了解我国人群对BMAA类物质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LC-MS/MS 水环境 水产品 藻类产品
下载PDF
Serratia sp.对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的溶藻效果
6
作者 洪桂云 汪涛 +1 位作者 朱慧 马少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探讨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对富营养化水中优势蓝藻和绿藻的溶藻效果,为有害藻类的生物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GenBank登录号为KY462187),将不同浓度菌液分别加至铜绿微... 【目的】探讨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对富营养化水中优势蓝藻和绿藻的溶藻效果,为有害藻类的生物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GenBank登录号为KY462187),将不同浓度菌液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以及两者以浓度比1∶1混合的藻液(下称“混合藻”)中,进行溶藻实验,测定14 d内实验体系中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氨氮和总磷(TP)浓度,分析溶藻菌S6对不同藻类的溶藻效果以及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运用光谱技术分析溶藻产物特性。【结果与结论】溶藻菌S6对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和混合藻的溶藻效果较佳,且菌液浓度越高,溶藻效果越佳,其中3组原菌液(2×10^(9)mL^(-1))处理组14 d内的溶藻率分别为89.4%、80%、78.6%。溶藻菌S6对3种实验体系氨氮和TP浓度影响较大,原菌液处理组变化最明显,其中铜绿微囊藻藻液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21.24、6.21 mg/L;斜生栅藻藻液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13.19、7.54 mg/L;混合藻液中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10.81、11.85 mg/L。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产物中主要含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斜生栅藻的溶藻产物中主要含类色氨酸和类腐殖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溶藻菌 Serratia sp. 溶藻产物 光谱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藻类及其制品中铝含量测定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
7
作者 王冰 吴飞 +2 位作者 王睿 夏俊鹏 张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284-29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下藻类及其制品中铝含量,以改进国标方法并评估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干灰化、湿法消解(硝酸-高氯酸体系、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硫酸体系)、微波消解(硝酸体系、硝酸-氢氟酸体系、硝酸-氢氟... 目的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下藻类及其制品中铝含量,以改进国标方法并评估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干灰化、湿法消解(硝酸-高氯酸体系、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硫酸体系)、微波消解(硝酸体系、硝酸-氢氟酸体系、硝酸-氢氟酸体系-加硫酸二次消解)等7种方法对紫菜生物成分标准物质(GBW10023)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铝含量,选择出最佳消解法;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评估不同人群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采用干灰化、湿法消解(硝酸-高氯酸体系、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微波消解(硝酸体系、硝酸-氢氟酸体系),试样测定值均低于参考值。采用湿法消解(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硫酸体系)、微波消解(硝酸-氢氟酸体系-加硫酸二次消解)时,测定结果在参考值范围内,其中微波消解(硝酸-氢氟酸体系-加硫酸二次消解)精密度更佳。铝在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定量限为2.51 mg/kg,回收率为92.0%~10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藻类及其制品中铝测定结果显示紫菜和干海带中铝含量较高且范围差异大,对其风险评估分析表明平均浓度THQ均小于1。结论藻类及其制品中存在硅铝化合物,微波消解(硝酸-氢氟酸体系-加硫酸二次消解)可将其完全消解,从而准确测定,该法可用于藻类及其制品中铝的测定;需要重点关注儿童少年和高消费量人群干海带铝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及其制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溶藻菌发酵液及其溶藻产物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孔赟 朱亮 +2 位作者 徐向阳 戚韩英 陆慧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918,共6页
应用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溶藻菌(Streptomyces sp.HJC-D1)发酵液及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抑制产物的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溶藻菌发酵液本身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的低毒性,发酵3... 应用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溶藻菌(Streptomyces sp.HJC-D1)发酵液及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抑制产物的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溶藻菌发酵液本身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的低毒性,发酵3~5 d时其相对发光度为(67.59%±3.11%)~(72.35%±2.76%);体积分数5%的溶藻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初始质量浓度高达(0.148 3±0.003 2)mg·L-1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其抑藻率达85%以上,且藻液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微囊藻毒素为主要溶藻产物进行毒性试验发现,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 096.92μg·L-1,水体藻毒素质量浓度低于20μg·L-1时其生物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产物 生物急性毒性 藻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