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西洋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Ⅰ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郜永祺 Helge Drange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共17页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中心位于副极地大洋、中纬度大洋的西部以及热带海域,耦合模式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与三核型SST异常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型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具有显著的正压结构。上述异常型主要发生在年际尺度,具有3—4年的谱峰;在次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谱峰。分析表明,模式中三核型SST异常的产生,主要来自大气的强迫,NAO增强,中纬度大洋上的西风减弱,海洋感热和潜热通量损失减少,中纬度大洋得到的净热通量增加,导致SST出现正距平;在包括Labrador海在内的副极地大洋,NAO增强、冰岛低压加深,气旋性环流增强,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吹过洋面,海气温差加大,大洋的感热通量损失增加,SST降低。热带地区东风的增强,也是导致那里SST降低的重要机制。三核型SST异常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较弱,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影响到北大西洋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年际气候变率 海气耦合模式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天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79,共16页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 (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挪威卑尔根气候模式 (BCM)的 3 0 0a积分结果 ,讨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对海洋的强迫与热盐环流的年...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 (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挪威卑尔根气候模式 (BCM)的 3 0 0a积分结果 ,讨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对海洋的强迫与热盐环流的年际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NAO活动的正位相 ,伴随着中纬度西风带的加强 ,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热通量损失剧增 ,同时海表盐度出现正距平 ,二者的共同作用 ,令表层海水变沉、密度增大 ,海洋层结出现不稳定 ,导致深对流发生。在NAO活动达到最强劲状态之后 3个月 ,拉布拉多海对流也达到最深。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强度变化对拉布拉多海对流活动的响应 ,要滞后 3a左右。而在年际尺度上 ,大西洋的极向热输送变化和热盐环流的变化则基本是同步的。对流活动对大气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在对流活动深度达到最大之后 1~4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热盐环流 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北大西洋涛动 对流活动
下载PDF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ver East Asia in the Summer of 2000 被引量:8
3
作者 房永杰 张耀存 +1 位作者 汤剑平 任雪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83-593,共11页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comprising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 (RIEMS) and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summer climate features over East Asia in 2000. T...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comprising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 (RIEMS) and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summer climate features over East Asia in 2000.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s behavior to the coupling time interval (CTI), the cause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biases, and the 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ed model can basically produ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ST,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with five different CTIs respectively. Also, using a CTI of 3, 6 or 12 hours tended to produce more successful simulations than if using 1 and 24 hours.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oth a higher and lower coupling frequency result in larger model biases in air-sea heat flux exchanges,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upled model's behavior to the CTI.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SST biases between the coupled and uncoupled POM occurring over the China coastal waters were due to the mismatch of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produced by the RIEMS with those required by the POM. In the coupled run, the air-sea feedbacks reduced the biases in surface heat fluxes, compared with the uncoupled RIEMS, consequently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rmal contrast over land and sea and led to a precipitation increase over South China and a decrease over North China. 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observations in the summer of 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coupling time interval air-sea interactions East Asian climate
下载PDF
POAMA海气耦合模式对2003和2004年南海夏季风预报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艳菊 丁一汇 +1 位作者 Keenan T 孙爱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30,共12页
运用澳大利亚大气海洋耦合预报模式(Predictive Ocean Atmosphere Model for Australia,POAMA)的输出结果,采用泰勒图与分类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该模式对2003和2004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进行实时预报的能力。通过对泰勒图的分析发现... 运用澳大利亚大气海洋耦合预报模式(Predictive Ocean Atmosphere Model for Australia,POAMA)的输出结果,采用泰勒图与分类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该模式对2003和2004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进行实时预报的能力。通过对泰勒图的分析发现,随着预报初始时间越来越接近实际的季风爆发时间,模式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演变的能力越来越强。当提前1—30d预报南海夏季风时,模式能够很好地预报风场、射出长波辐射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和降水场的空间分布,其中对风场的预报最好。通过对季风爆发指数和分类统计的分析,定量分析了模式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最大预报时限可以提前10—15d左右,这与目前中期预报的上限(2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夏季风 季风预报 预报能力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黄渤海周边近地层温湿预报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丽丽 李英华 +3 位作者 王雪莲 林毅 董琪如 邱晓滨 《暴雨灾害》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相对中国其他海域,三面环陆的黄渤海区域海洋与中纬度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有其独特性,在该区域开展海气耦合模式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气和海洋的全球预报和再分析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简称耦合模式)和... 相对中国其他海域,三面环陆的黄渤海区域海洋与中纬度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有其独特性,在该区域开展海气耦合模式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气和海洋的全球预报和再分析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简称耦合模式)和非耦合模式,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并根据国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埕北石油A平台实况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6月两种模式对近地层大气温湿要素预报结果,并结合海温、海气热通量变化和风场调整情况,分析了海气双向耦合过程对近地层温湿要素预报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对近地层的湿度要素预报改进较大,以增湿效应为主;海气双向耦合对温湿要素的影响范围可扩展至黄渤海周边省市全域,可提升耦合模式对黄渤海周边区域近地层湿度和白天温度的预报效果;湿度对海气双向耦合的响应速度明显快于温度,说明耦合模式先改进了近地层湿度预报效果;耦合模式海表向上的潜热通量增加是近地层温湿要素预报改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检验评估 热通量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基于环境模式PM_(2.5)的渤海及其西岸能见度预报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子颖 杨旭 +5 位作者 吕妍 孙枚玲 林毅 邱晓滨 韩素芹 姚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0-273,共14页
基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渤海及其西岸地区能见度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区域海岸陆能见度演变特征及其预报方法,并通过引入PM_(2.5)浓度及建立相应的消光方程,提升该地区能见度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渤海及其西岸地区海岸陆... 基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渤海及其西岸地区能见度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区域海岸陆能见度演变特征及其预报方法,并通过引入PM_(2.5)浓度及建立相应的消光方程,提升该地区能见度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渤海及其西岸地区海岸陆能见度演变特征存在差异,就年平均能见度而言,海上(含港口)高于陆地,并且前者的能见度日变化较后者更趋平缓,低能见度(<3 km)天气陆地主要出现在0:00—8:00,海上(含港口)则全天均有可能出现,海上(含港口)0~500 m低能见度天气多于陆地,500~3000 m低能见度天气少于陆地.渤海及其西岸地区能见度预报需要考虑气溶胶消光的影响,欧洲数值模式(ECMWF)和天津气象台主观能见度预报产品,在该区域预报与实况的相关系数为0.2~0.3,相对误差为40%~50%.引入天津环境模式PM_(2.5)浓度预报,基于ECMWF相对湿度和环境模式液态水含量,通过消光方程可以较好地改进预报该区域能见度的效果,其产品陆地和港口能见度预报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8和0.5以上,相对误差分别为20%和40%左右,小于3 km小时预报准确率在50%左右,日最低能见度小于3 km的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海上相比陆地预报准确率偏低1/3.基于海气耦合技术和气溶胶同化技术可进一步精细提升海上和陆地能见度预报能力,冬季试验表明,增加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和气溶胶三维变分技术,渤海能见度日值预报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72,相对误差降至26.0%,陆地能见度预报与实况的相关系数为0.95,相对误差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预报 渤海及其西岸地区 环境气象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预报准确率
原文传递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 Ⅱ.年际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闵锦忠 孙照渤 +1 位作者 高庆九 邓自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1-729,共9页
利用文献[1]建立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MM/COAMS),对模式的年际变化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50 a积分显示,模式模拟出了大气和海洋界面的主要年际变率,能真实地模拟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的主要特征,较好地再现了ENSO循环的过程,循环周期在3... 利用文献[1]建立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MM/COAMS),对模式的年际变化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50 a积分显示,模式模拟出了大气和海洋界面的主要年际变率,能真实地模拟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的主要特征,较好地再现了ENSO循环的过程,循环周期在3~5 a之间,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同时模式也较好地反映了大气和海洋的耦合特征,对年际变化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这与FRAC耦合方案设计有关,该方法能避免气候场的牵制作用,增强模式对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年际变化 ENSO循环
下载PDF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耦合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闵锦忠 孙照渤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气耦合环流模式的研究、发展趋势 ,对不同模式的耦合技术及其预报试验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 ENSO预测与耦合环流模式的组成分类、模式的气候漂移及其处理技术 (耦合方案 )的特点、模式的季节、年际、年代际预报能力...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气耦合环流模式的研究、发展趋势 ,对不同模式的耦合技术及其预报试验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 ENSO预测与耦合环流模式的组成分类、模式的气候漂移及其处理技术 (耦合方案 )的特点、模式的季节、年际、年代际预报能力等方面评述了当前海气耦合环流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影响耦合模式预报能力的有关问题 ,指出目前发展海气耦合模式的难点所在 ,并就我国现状提出了进行针对性研究的具体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气候漂移 耦合技术 季预报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Ⅰ.一种新的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 被引量:4
9
作者 闵锦忠 孙照渤 +1 位作者 曾刚 高庆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8,共8页
利用NCAR CCM2十八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IAP/LASG OGCM二十层全球大洋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通量场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FRAC(Flux Re-AnalysisCoupling scheme),建立了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利用EOF理论消除分量模式通量在... 利用NCAR CCM2十八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IAP/LASG OGCM二十层全球大洋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通量场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FRAC(Flux Re-AnalysisCoupling scheme),建立了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利用EOF理论消除分量模式通量在海气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振荡,保留模式通量场的主要成分,使模式误差不致被迅速放大。模拟结果表明,积分前10 a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仅上升0.1℃,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仅上升0.3℃,以后基本保持不变,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漂移,50 a积分显示,模式对气候态的模拟与观测基本一致,部分结果优于未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耦合方案 气候漂移
下载PDF
T63全球海气耦合预报模式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刚 徐金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5期193-195,共3页
介绍了基于T63全球海气耦合业务预报模式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在分析了它的基本流程及串行运行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其巨大的计算量以及数据流特点,提出了基于纬圈并行的并行方案,并对I/O作了比较有效的优化,在神威并行机上实现后,在8处理器... 介绍了基于T63全球海气耦合业务预报模式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在分析了它的基本流程及串行运行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其巨大的计算量以及数据流特点,提出了基于纬圈并行的并行方案,并对I/O作了比较有效的优化,在神威并行机上实现后,在8处理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大可扩展至48处理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模式 海洋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空间转换 并行算法 数据分布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皓 高峰 +1 位作者 李荔姗 余丹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 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粗糙度受海面波浪状态的影响,在其参数化方案中考虑波龄的作用后,在高风速、低波龄区,波浪作用使海气界面上的动量和热量通量显著增加;波浪通过参与海气界面上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影响低层大气运动,低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使大气运动减弱,高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较小;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对台风强度影响显著,从个例来看,采用Smith92和Liu07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为更合理的参数化海气界面的物理过程,提高耦合模式的模拟准确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粗糙度 海-气耦合模式 海气界面通量 波龄 台风
下载PDF
全球热带简单海气耦合模式中的ENSO预报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历 殷永红 倪允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7-640,共14页
利用一个全球热带简单海气耦合模式(GTSM模式),并选取热带三大洋较强的冷暖事件作为预报对象进行了若干预报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GTSM模式中由于热带三大洋海气耦合通过大气模式而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该模式对于东大西洋和中东印... 利用一个全球热带简单海气耦合模式(GTSM模式),并选取热带三大洋较强的冷暖事件作为预报对象进行了若干预报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GTSM模式中由于热带三大洋海气耦合通过大气模式而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该模式对于东大西洋和中东印度洋较强冷暖事件的预报能力,较单独大西洋或单独印度洋耦合模式均有明显提高,预报和观测的ATL3、IND3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的月份,分别达到9个月和6个月左右;而在东太平洋则和 ZC(LDEO1)模式差不多,预报和观测的 Nino 3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 0.6以上的月份可以达到15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ENSO预报试验 厄尔尼诺 热带海洋 大西洋 印度洋
下载PDF
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不同扰动形式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一骅 曾庆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4-311,共8页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将物理量先用韦伯函数展开,然后去掉相应分量的滤波方 法,讨论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不同形式扰动的作用和贡献,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气耦合 系统中,大气准定常 Rossby波和海洋 Rossby波对于耦合...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将物理量先用韦伯函数展开,然后去掉相应分量的滤波方 法,讨论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不同形式扰动的作用和贡献,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气耦合 系统中,大气准定常 Rossby波和海洋 Rossby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较大,它们决定着耦合系统 与耦合扰动的性质,而大气准定常Kelvin波和海洋Kelvin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气耦合模型 KELVIN波 ROSSBY波 扰动形式
下载PDF
海气耦合模式中挟卷参数化的比较
14
作者 孙即霖 徐启春 +1 位作者 苗其来 侯建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153-164,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综合性大气-海洋资料序列(COADs),采用三种海气耦合模式对海洋挟卷速度的表达方法,计算了实测资料影响下模式挟卷速度的分布特征。利用求得的挟卷速度和由资料序列求得的热量通量分布,采用Niiler—Kraus一维混合... 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综合性大气-海洋资料序列(COADs),采用三种海气耦合模式对海洋挟卷速度的表达方法,计算了实测资料影响下模式挟卷速度的分布特征。利用求得的挟卷速度和由资料序列求得的热量通量分布,采用Niiler—Kraus一维混合层SST预报模式,估计了各种模式扶卷作用对SST的影响。通过比较各个模式的计算结果,提出: 1.挟卷作用是影响SST变化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挟卷速度的分市取决于所采用参数化形式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不考虑平流作用时,模式SST的分布也取决于挟卷参数化形式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布。2.由海气耦合不稳定模态的分析得出三个模式对不稳定海气耦合波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挟卷速度 海表面温度 挟卷参数化 不稳定海气耦合波 比较
下载PDF
国外海气耦合模式及其季、年际预报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7-243,共7页
通过对国外各类海气耦合模式及其预报试验的综合分析,从海气耦合模式的分类、模式气候漂移和 ENSO 年际变化的处理、模式分辨率、耦合方式和模式参数的变化对模式年际变化的影响、ENSO 年际预报与预报起始时间和资料的关系、ENSO 和季... 通过对国外各类海气耦合模式及其预报试验的综合分析,从海气耦合模式的分类、模式气候漂移和 ENSO 年际变化的处理、模式分辨率、耦合方式和模式参数的变化对模式年际变化的影响、ENSO 年际预报与预报起始时间和资料的关系、ENSO 和季风的海陆气耦合系统等方面评述了影响季和年际数值预报水平的有关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并对开展我国相应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关系 耦合模式 预报
下载PDF
近30年人类活动对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与评估 被引量:82
16
作者 徐影 丁一汇 赵宗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利用近 30年 ( 1 961~ 1 990年 )观测的温度 (包括平均、最高、最低 )、降水、日较差、水汽的季和年平均资料 ,对IPCC提供的 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ECHAM4,HADCM2 ,GFDL ,CGCM1 ,CSIRO)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 等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既有CO2... 利用近 30年 ( 1 961~ 1 990年 )观测的温度 (包括平均、最高、最低 )、降水、日较差、水汽的季和年平均资料 ,对IPCC提供的 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ECHAM4,HADCM2 ,GFDL ,CGCM1 ,CSIRO)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 等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既有CO2 等温室气体又有气溶胶的影响两种情形对东亚地区气候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表明 ,考虑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作用 ,冬季最低温度模拟效果较只考虑温室气体与观测更接近。结果还表明 ,在两种情形下 ,这些模式对东亚和中国地区的气候都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但同时各个模式的模拟场也都有各自的系统误差 ;气溶胶的作用使东亚地区气温下降 ;从相关系数计算表明 ,模拟最好的变量是温度 ,其次是水汽和降水 ,最差的是日较差 ;在空间的分布上 ,各变量冬季的模拟效果最好 ;考虑总体情况 ,ECHAM4与HADCM2两个模式对东亚和中国地区的气候模拟效果在 5个模式中是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东亚地区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气溶胶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 被引量:27
17
作者 姚素香 张耀存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以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1963—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模拟,重点分析该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性能以及降水模拟改进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雨带分布... 以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1963—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模拟,重点分析该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性能以及降水模拟改进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雨带分布的模拟明显优于控制试验(单独的大气模式),对长江流域以及华南降水的模拟性能改进尤为明显,同时耦合模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刻画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雨带的移动。对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发现,耦合模式模拟的1963—2002年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与观测吻合,模拟的夏季长江流域降水与观测降水相关系数达到0.48,模拟的华南夏季降水与观测的相关系数达到0.61,而控制试验结果与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对中国东部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近海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用给定海温驱动的大气模式,并不能正确模拟出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海温的关系,而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长江流域与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黑潮区海温的关系,与GISST(全球海冰和海表温度)和观测降水相关关系一致。对水汽输送通量的分析发现,控制试验模拟的水汽输送路径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相比差别较大,耦合模式模拟的来自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强度和路径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一致,提高了耦合模式对水汽输送的模拟能力,从而改善了模式对华南以及长江流域降水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降水 水汽输送 海温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过程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房永杰 张耀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8,共13页
本文以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评估了其对1985~2004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性能,并通过与观测海温强迫下单独大气模式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降水模拟... 本文以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评估了其对1985~2004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性能,并通过与观测海温强迫下单独大气模式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降水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态分布及中国主要雨带的季节性进退,模拟的降水在空间分布和强度上较单独大气模式都更为合理,对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的模拟改进尤为明显。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985~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主要的时空变化特征,模拟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地区夏季降水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单独大气模式。相比于单独大气模式,耦合海洋模式之后海洋—大气反馈过程改善了模式对海洋—大气界面热通量的模拟,使模拟的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果更为一致,由此提高了耦合模式对低层风场以及水汽输送的模拟能力,从而改善了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降水 海气相互作用 海陆热力差异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ON在东南亚低纬高原一次强降水事件模拟中的应用
19
作者 桂术 曹杰 +1 位作者 杨若文 李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2-994,共13页
为改善东南亚低纬高原区(LLHSA)降水模拟的性能,提高降水预报准确性,本文采用大气环流模式WRF(4.2版)和海洋分量模式NEMO(3.4版),用耦合器OASIS3-MCT进行桥接,得到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OASIS-NEMO(WON)。大气和海洋分量模式都配置成相同... 为改善东南亚低纬高原区(LLHSA)降水模拟的性能,提高降水预报准确性,本文采用大气环流模式WRF(4.2版)和海洋分量模式NEMO(3.4版),用耦合器OASIS3-MCT进行桥接,得到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OASIS-NEMO(WON)。大气和海洋分量模式都配置成相同的Arakawa-C网格,水平空间分辨率设为0.25°,耦合频次设置为逐小时,便于模拟海洋和大气环流相耦合的中尺度运动特征。为评估WON模式的模拟性能,选取2020年8月16-18日的强降水过程为例,与单独WRF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分析。WON和WRF模式模拟的降水大值区位于高原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平均日降水量约为20 mm·d^(-1),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WON模式改善了WRF模式在高原南部降水偏多而在高原西北部降水偏少的模拟偏差。WON模式改善了降水动力条件的模拟效果,在高原中南部气旋式环流增强,在高原西侧反气旋式环流增强,进而改善了WRF模式在高原南部周围降水偏少,高原西北部降水偏多的模拟偏差。WRF和WON模式均能再现垂直螺旋度的发展特征,即在对流层中低层为正垂直螺旋度发展,而在对流层高层为负垂直螺旋度发展。两个模式在雨带西部400 hPa高度层附近垂直螺旋度模拟偏强,而在600~700 hPa高度层上垂直螺旋度模拟偏弱。WON模式相对于WRF模式的改进区域主要集中在雨带中西部地区。本次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包括孟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和中国南海的偏南水汽输送。WRF模式和WON模式均能较好地重现相关水汽通量特征。WRF模式在孟湾北部水汽辐合偏强,而在中国南海水汽向北输送偏弱。WON模式主要改善了WRF模式在中国南海水汽输送偏弱的模拟偏差。WON模式改善降水模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孟湾海表热通量交换导致孟湾中低层大气偏冷偏干,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在孟湾北部形成的低层反气旋偏差改善了本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东南亚低纬高原 强降水 垂直螺旋度 大气环流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hina Summer Precipitation Using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素香 张耀存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based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and the regional oceanic model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 is developed an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bility o...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based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and the regional oceanic model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 is developed an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bility of the coupled model in simulat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from 1963 to 2002.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GISST(Global Ic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nd the simulated SST by RegCM3-POM exceed 0.9.Compared with the uncoupled experiments,the coupled model RegCM3-PO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he mean summer(June to August)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ainband in the coupled model is more accurate.The improvement of the rainfall simulation is significant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in South China.The rainbelt intraseasonal evolution over eastern China in summer indicates that the simulation ability of RegCM3-POM is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uncoupled model.The interannual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simulated by RegCM3-POM is in accordance with observation,whil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interannual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 in the uncoupled model is inaccurate.The simula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uncoupled model RegCM3 and observation is 0.30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0.29 in South China.Th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ainfall in the coupled RegCM3-POM and observation is 0.48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0.61 in South China.The RegCM3-POM ha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ummer rainfall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SST anomalies of the Bay of Bengal,South China Sea,and the Kuroshio area,whereas the uncoupled model RegCM3 fails to reproduce this relationship.The study further shows that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the path of the moisture transport flux simulated by RegCM3-POM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CEP/NCA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PRECIPITATION moisture transpor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