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含量对6061型材在线风冷淬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奕雷 《铝加工》 CAS 2016年第3期31-33,共3页
研究了Si元素在6061合金中的含量对在线风冷淬火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金含量、淬火温度、风冷淬火条件,解决了型材在线风冷淬火性能不达标的问题。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在线淬火 性能 影响
下载PDF
轧制麻花钻用高速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2
作者 郝世风 何宁 吴立志 《河北冶金》 2016年第5期26-28,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对轧制麻花钻用高速钢淬火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空冷淬火后高速钢的硬度要低于分级淬火后的硬度;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适当提高淬火温度或者延长...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对轧制麻花钻用高速钢淬火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空冷淬火后高速钢的硬度要低于分级淬火后的硬度;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适当提高淬火温度或者延长保温时间可以达到麻花钻的硬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钻 高速钢 分级淬火 空冷淬火 硬度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5Cr15MoV钢空冷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田春英 董纪 +3 位作者 王军 张慧星 冯天建 刘晓凡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1-216,共6页
通过1000~1200℃间隔50℃的系列加热温度对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空冷淬火试验,并采用光学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淬火后组织和硬度进行检测,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晶粒尺寸、残留奥氏体含量以及硬度的影响。结... 通过1000~1200℃间隔50℃的系列加热温度对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空冷淬火试验,并采用光学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淬火后组织和硬度进行检测,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晶粒尺寸、残留奥氏体含量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未溶合金碳化物+残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尺寸增大,未溶碳化物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试验钢的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显著降低,在淬火温度为1050℃达到最大值60.8 HRC。试验钢硬度主要是马氏体的含碳量、晶粒尺寸、残留奥氏体含量和碳化物含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Cr15MoV钢 空冷淬火 淬火温度 组织 硬度
原文传递
经济型大截面空淬铸钢的成分设计与试验验证
4
作者 宛农 周悠 +2 位作者 董建新 郑晓 谢锡善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为解决铸钢件淬火变形和开裂问题,本文基于Bhadeshia奥氏体分解模型和非线性有限元热分析法计算结果,设计和确定了CrMnSiMoTi系经济型空淬钢的化学成分及其淬火尺寸效应,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0.45~0.70C-2.50Cr-... 为解决铸钢件淬火变形和开裂问题,本文基于Bhadeshia奥氏体分解模型和非线性有限元热分析法计算结果,设计和确定了CrMnSiMoTi系经济型空淬钢的化学成分及其淬火尺寸效应,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0.45~0.70C-2.50Cr-1.65Mn-1.25Si-0.20Mo-0.15Ti系合金铸钢空淬不出现非淬硬组织的最大许可直径在φ80~φ140mm之间,最终表心淬硬组织均属于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合金钢设计计算结果与试验验证数据基本上相符,可作为经济型空淬铸钢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铸钢 空冷淬火 成分设计 大截面铸件 试验验证
下载PDF
轿车同步器齿环用HMn59-2-1-05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淑梅 王硕 曹秀兰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报道了退火温度和冷却条件对轿车同步器齿环用HMn5 9 2 1 0 5合金挤管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材料加工及产品性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同步器齿环 硬度 Α相 退火 空气却冷 水淬 耐磨黄铜 轿车
下载PDF
淬火工艺对DH350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杜昭阳 赵杰 +1 位作者 陈献刚 曹铁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和硬度计研究了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Ⅰ)、1030℃空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Ⅱ)和1030℃油冷淬火+98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Ⅲ)处理对DH350钢显微组织...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和硬度计研究了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Ⅰ)、1030℃空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Ⅱ)和1030℃油冷淬火+98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Ⅲ)处理对DH350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处理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碳化物;不同的是,工艺Ⅰ下组织的板条特征明显,细小碳化物弥散分布,此时硬度和冲击性能都较高,且冲击吸收能量波动较小,综合性能良好;工艺Ⅱ下组织的板条粗化明显,且碳化物沿晶界聚集,使得硬度降低,冲击性能恶化;工艺Ⅲ下组织的晶粒细化显著,但未溶碳化物较多且存在混晶现象,此时冲击吸收能量较高,但波动较大,同时硬度下降明显。因此,DH350模具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此时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45.1 HRC和22.4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空冷淬火 两次油冷淬火 冲击性能 硬度
原文传递
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热处理工艺研究
7
作者 徐腾飞 赵磊 彭永强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分切圆刀片国内外的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采用Cr12Mo1V1作为刀片基体材料,针对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的特性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淬火后得到的分切圆刀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定Cr12Mo1V1材料分切圆刀片的最佳热... 对分切圆刀片国内外的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采用Cr12Mo1V1作为刀片基体材料,针对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的特性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淬火后得到的分切圆刀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定Cr12Mo1V1材料分切圆刀片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至790℃退火保温2 h,随炉冷却至500℃后出炉空冷;淬火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升温至600℃保温0.5 h,再升温至850℃保温0.5 h,然后升温至1050℃保温1 h,空冷至室温;一次回火工艺为200℃×2 h,随炉冷却至室温;二次回火工艺为480℃×2 h,随炉冷却至室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 Cr12Mo1V1钢 热处理 空冷淬火 强韧性
下载PDF
熔融钒渣析晶调控高效提钒机理
8
作者 翟婷好 王玲 +2 位作者 马保中 张晴 王成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7-548,共12页
基于熔融钒渣在不同冷却制度下导致钠化焙烧-水浸工艺提钒率波动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及电子探针(EPMA)等表征方法,研究熔融钒渣中钒的析出及钒尖晶石结晶特征对钒提取率的影响,并深入... 基于熔融钒渣在不同冷却制度下导致钠化焙烧-水浸工艺提钒率波动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及电子探针(EPMA)等表征方法,研究熔融钒渣中钒的析出及钒尖晶石结晶特征对钒提取率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析晶调控高效提钒机理。结果表明:熔融钒渣的水淬温度对熔融钒渣中钒的析出率、钒尖晶石结晶粒度及钒渣钠化焙烧-水浸过程钒物相转化率及浸出率影响显著。在熔融钒渣降温过程中,1400~900℃为尖晶石快速成核生长期,900℃水淬后,钒基本完成从液相向尖晶石固相中的迁移,结晶相以钒铁尖晶石为主,其中钒呈均匀分散状态;900℃后,尖晶石生长变缓,并以钛铁尖晶石沿钒尖晶石边缘析出为主,尖晶石内部仍呈现钒的“中心聚集效应”。对1400℃、900℃和400℃水淬钒渣(Water-quenched vanadium slag,WQVS)分别进行钠化焙烧-水浸试验,水淬钒渣粒度小于0.15 mm,m(Na_(2)CO_(3))∶m(NaCl)∶m(WQVS)=10∶3∶100,焙烧温度为780℃,焙烧时间为200 min。将焙烧产物磨细至粒度小于0.18 mm后80℃水浸,浸出时间为45 min,钒浸出率分别为75.15%、95.09%和78.78%。这表明将熔融钒渣缓冷至900℃水淬可有效提高钠化焙烧-水浸工艺的钒提取率,并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钒渣 钒尖晶石 析晶调控 空冷 水淬 钠化焙烧 水浸
下载PDF
风冷高炉渣与水淬高炉渣的水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素萍 董诗婕 王瑞蕴 《水泥》 CAS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分析了风冷高炉渣和水淬高炉渣的矿物组成和玻璃体含量。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风冷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和水淬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的净浆强度、水化产物的矿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风冷高炉渣的主要组成为玻璃体和α'L-C2S,... 分析了风冷高炉渣和水淬高炉渣的矿物组成和玻璃体含量。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风冷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和水淬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的净浆强度、水化产物的矿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风冷高炉渣的主要组成为玻璃体和α'L-C2S,玻璃体含量为83.34%;水淬高炉渣的主要组成为玻璃体,玻璃体含量为96.79%。水化28d时,风冷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与水淬高炉渣复合体系水泥相比,净浆抗压强度接近,水化产物的主要矿物相组成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风冷 水淬 水化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30MnSi钢筋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润娟 贾宇向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54-2557,共4页
在880℃和920℃奥氏体化温度下对不同直径30Mn Si钢筋进行直接淬火和分段淬火处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淬火使30Mn Si钢筋微观组织中马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善30Mn Si钢筋的硬... 在880℃和920℃奥氏体化温度下对不同直径30Mn Si钢筋进行直接淬火和分段淬火处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淬火使30Mn Si钢筋微观组织中马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善30Mn Si钢筋的硬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nSi 空冷 淬火
下载PDF
钒渣无盐焙烧产物冷却方式对物相转型及钒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晴 王玲 +2 位作者 翟婷好 马保中 王成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78-2690,共13页
钒渣高温焙烧产物的冷却方式与后续钒提取率及实际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本文采用XRD、SEM+EDS、XPS、BET等表征方法,对比分析了钒渣无盐焙烧-硫酸浸出提钒工艺中空气缓慢冷却及水淬冷却焙砂在物相及钒价态转化、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等方面... 钒渣高温焙烧产物的冷却方式与后续钒提取率及实际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本文采用XRD、SEM+EDS、XPS、BET等表征方法,对比分析了钒渣无盐焙烧-硫酸浸出提钒工艺中空气缓慢冷却及水淬冷却焙砂在物相及钒价态转化、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比分析钒的硫酸浸出效率。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是影响钒渣物相转化及新物相结晶分异的关键因素,当焙烧温度为900℃时、保温2 h后,钒渣原料中钒尖晶石、橄榄石及玻璃相完成物相转化,生成赤铁矿(Fe_(2)O_(3))、铁板钛矿(Fe_(2)TiO_(5))、二氧化钒(VO_(2))、钒酸盐相(Ca_(2)V_(2)O_(7)、Mn_(2)V_(2)O_(7)、Mg_(2)V_(2)O_(7))和二氧化硅(SiO_(2)),并充分结晶分异。在700~850℃焙烧阶段,缓慢冷却有利于物相进一步转化及钒酸盐的迁移和聚集,缓慢冷却焙砂的钒浸出率较水淬冷却焙砂的高3%~4%。在900℃以上高温焙烧阶段,冷却方式对钒物相转型及钒浸出率影响很小,钒浸出率分别为93.15%、92.89%。在该温度下水淬冷却可在保证钒浸出率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无盐焙烧 缓慢冷却 水淬冷却 物相转型 酸浸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碳化高炉渣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东生 黄家旭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SEM-EDS以及MLA矿物解理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空冷和水淬碳化高炉渣的矿相组成、显微结构、Ti C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渣和水淬渣的矿物组成相差较大,空冷渣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普通辉石、钛辉石、... 利用偏光显微镜、SEM-EDS以及MLA矿物解理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空冷和水淬碳化高炉渣的矿相组成、显微结构、Ti C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渣和水淬渣的矿物组成相差较大,空冷渣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普通辉石、钛辉石、Ti C相和钙钛矿,而水淬渣主要由钛辉石、富钛深绿辉石和Ti C相组成;Ti在空冷渣中分布较水淬渣中集中,水淬渣中没有形成Ti C的Ti几乎均匀分布于硅酸盐相中形成钛辉石;空冷渣和水淬渣的Ti C相中Ti含量、氧含量分别为72%~87%和3%~9%,并且水淬渣较空冷渣中钛含量低,氧含量高,这可能是由于Ti C在水淬过程中发生了逆反应。空冷渣和水淬渣中矿相显微结构差异不大,主要组成为硅酸盐相、Ti C相,以及少量钙钛矿相和Fe相,对比空冷渣,水淬渣中的Ti C相结晶粒度更小,80%的Ti C颗粒尺寸为0~20μm;钙钛矿主要在空冷渣中呈星点状、岛状和树枝状分布,在水淬渣中分布较少;Fe相在空冷渣中和水淬渣中分布相当,在Fe相的边部以及内部有少量Ti C相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碳化 空冷 水淬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in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BAI Bing-zhe,GAO Gu-hui,ZHENG Yan-kang,YANG Zhi-gang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terial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S1期112-120,共9页
The alloying design idea,strengthening-toughening mechanism,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erformance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of new type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are introduced.Mn-series air-cooling bainit... The alloying design idea,strengthening-toughening mechanism,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erformance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of new type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are introduced.Mn-series air-cooling bainitic steels including granular bainitic steels,FGBA /BG duplex steels,CFB/M duplex steels,medium carbon bainite/martensite steels,cast bainitic steels are presented.The invented idea mechanical performance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cond generation of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i.e.water quenching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invented by the authors newly are introduced.The water quenching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cover severe series steels containing ultra-low carbon,low-low carbon,medium-low carbon,and high-low carbon content etc,which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alloying content,increase hardening capability and improve weldability.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air cooling and water quenching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are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and the new type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can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most steels used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ome newest technologies of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n-series bainitic steels can be summarized as:significantly reducing costs of both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good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toughness;excellent weldability;simple procedure;large savings in energy resources and reduc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nitic steels strengthening-toughening mechanism low cost high performances air cooling bainitic steel water quenching bainitic steel
原文传递
三孔仿形拉瓦尔喷嘴风冷淬火换热特性分析
14
作者 李明利 杨建 +1 位作者 高明昕 徐祥宏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3年第6期96-97,100,共3页
为提高钢轨风冷淬火的换热均匀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孔仿形拉瓦尔喷嘴,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参数化的三孔仿形拉瓦尔喷嘴风冷淬火有限体积模型,着重分析了不同喷风压力和开淬温度对风冷淬火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为提高钢轨风冷淬火的换热均匀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孔仿形拉瓦尔喷嘴,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参数化的三孔仿形拉瓦尔喷嘴风冷淬火有限体积模型,着重分析了不同喷风压力和开淬温度对风冷淬火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喷风压力的增加,壁面换热系数的横向分布均匀性逐渐下降,滞止区壁面换热系数整体逐渐增加,喷风压力为0.3 MPa时可较好兼顾换热强度和均匀性;随着开淬温度的增加,壁面换热系数逐渐线性下降,开淬温度对壁面换热系数横向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特性 风冷淬火 仿形拉瓦尔喷嘴
下载PDF
改进热处理工艺降低凸轮轴齿轮废损率
15
作者 吕瑞明 张瑞富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7年第5期177-178,181,共3页
通过对凸轮轴齿轮热处理过程中工艺、设备等环节的分析,得出了产生废品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了该类齿轮热处理废品率高的问题。
关键词 渗碳空冷 压模淬火 碳浓度
下载PDF
亚共析钢淬前组织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16
作者 付天亮 王日清 +2 位作者 高俊国 王昭东 王国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86,共5页
在研究钢板空冷过程导热规律的基础上,简化辐射及对流传热边界条件,采用隐式差分解法建立淬前空冷温降差分模型;同时在研究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Avrami方程,采用非线性拟合原理及三次样条插值法建立淬前组织预测模... 在研究钢板空冷过程导热规律的基础上,简化辐射及对流传热边界条件,采用隐式差分解法建立淬前空冷温降差分模型;同时在研究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Avrami方程,采用非线性拟合原理及三次样条插值法建立淬前组织预测模型。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某厂淬火机机前空冷距离设计,为淬火机科学合理设计提供依据。同时经实测数据检验,淬前空冷组织预测结果与实际终淬组织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共析钢 空冷 组织预测 淬火机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气雾喷射冷却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冬梅 刘国勇 +1 位作者 张少军 李谋渭 《冶金能源》 2010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过热流耦合法研究了气雾和高温模钢板之间的换热特性。对于离散相体积分数小于10%~12%的气雾,应用混合对流换热模型研究了气-水体积分数、入射速度、气-水速度比、喷射距离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模具钢在线淬火设备研究设计... 通过热流耦合法研究了气雾和高温模钢板之间的换热特性。对于离散相体积分数小于10%~12%的气雾,应用混合对流换热模型研究了气-水体积分数、入射速度、气-水速度比、喷射距离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模具钢在线淬火设备研究设计和实际产品生产提高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雾冷却 淬火 数值模拟 换热特性
下载PDF
高铬铸铁风冷淬火工艺的试验和应用
18
作者 茹念文 高随芹 +1 位作者 余仕泉 张升奇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85,共2页
介绍了高铬铸铁(RT—Cr22SiMn)淬火工艺的试验及工艺参数的确定,制定了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其综合机械性能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高铬铸铁 风冷淬火工艺 破碎机 耐磨衬板 锤头 冷却介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