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9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13
1
作者 薛燕 韩萍 冯国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平均增长 0 .2 7℃ /10a ,其中北疆地区为 0 .36℃ /10a ,南疆地区为 0 .2 0℃ /10a ,在地域分布上 ,气温平均增率具有西高东低 ,北大南小和山区高 ,平原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气温 变化趋势 地区性分布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被引量:190
2
作者 苏宏超 魏文寿 韩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其是北疆西部、北部和东疆地区增幅较大 ,达 0 .6~ 1.6℃ .新疆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幅以冬季为最大 ,夏季最小 ,但各季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新疆年蒸发量和干旱指数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气候转湿的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变化 蒸发 冬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150
3
作者 李新 程国栋 卢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573,共9页
使用反距离平方、趋势面、Kriging插值、Cokriging插值和综合方法对青藏高原1961—1990年30年平均1月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其中后两种方法能够把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关键因素———高程置于插值算法之中。反距离平方和趋势面插... 使用反距离平方、趋势面、Kriging插值、Cokriging插值和综合方法对青藏高原1961—1990年30年平均1月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其中后两种方法能够把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关键因素———高程置于插值算法之中。反距离平方和趋势面插值的结果都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普通Kriging插值能够反映出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一定的空间结构,但结果依然不好;由于考虑了高度变量,Cok riging插值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性能改进,但因为台站海拔高度偏低,插值结果依然不理想。前4种方法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上气象台站稀少且高原西北地区无气象台站。综合方法把气温分解为结构化分量和随机分量,使用直减率把气温订正到同一海拔高度后,再对它们做Kriging插值分析,其结果较为正确地反映了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的特征,误差远小于其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本身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插值精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采样设计是必要的前提;对于台站稀少的地区,必须把随机插值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估计气候变量的空间分布。同时给出了青藏高原1月的气温空间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 空间插值 青藏高原 气温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草原区植物δ^(13)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11
4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3 位作者 李凌浩 黄建辉 白永飞 渠春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8-655,共8页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 -草原样带草原区 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 δ1 3 C值 ,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 ,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 -草原样带草原区 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 δ1 3 C值 ,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 ,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种的 δ1 3 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如羊草 (L 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家榆 (Ulmuspumila L.)、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L am.)、直立黄芪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菊叶委陵菜 (Potentila tanacetifolia Willd.ex Schlecht.)等 ) ,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如扁蓿豆 (Melissitus ruthenicus(L.) Peschkova)、羊草、家榆、小叶锦鸡儿、直立黄芪、地榆等 ) ;而少数几个种 (如达乌里胡枝子 (L espedeza davurica(L axm.)Schindl.) ,麻花头 (Serratula centauroides L.)等 )则与大多数种的情况截然相反 ,另外部分植物种则随环境因子变化不大 (达乌里黄芪 (Astragalus dahuricus(Pall.) DC.)、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狭叶锦鸡儿 (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糙叶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气温 草原区
下载PDF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120
5
作者 丁永建 刘时银 +1 位作者 叶柏生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结果表明:位于我国寒区和旱区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的湖泊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新疆湖泊总体上受降水影响显著,但由于冰川的存在气温对湖泊也有一定影响.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变化的分析表明,降水、气温对不同湖泊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区域上湖泊与气候的变化关系表现的更为复杂,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湖泊总体趋于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降水 气温 青藏高原 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1
6
作者 赵传成 王雁 +2 位作者 丁永建 叶柏生 姚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5-390,共6页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冬季升温最明显,达0.37℃.(10a)-1,夏季升温幅度最低,约0.24℃.(10 a)-1。20世纪60年代初气温较高,60年代后期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中期显著上升,90年代以后上升更明显。气温升高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和内蒙古中部;增幅最小的地区为青海海南和甘肃西南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西部和中部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部区域降水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增加较显著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青海北部和甘肃河西的中东部;年降水量减少区为青海南部、甘肃河东(黄河以东)、宁夏、陕西及内蒙古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气候趋势系数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103
7
作者 张慧智 史学正 +4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赵永存 孙维侠 黄宝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并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土壤温度从春季到夏季变化最大,20℃等温线的纬度跳跃接近25°,而由冬季到春季土壤温度的变化最为缓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中土壤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也各不相同,在温带区域和青藏高原区,气温是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区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季节变化 区域分异 气温 降水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近代北方极端干湿事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97
8
作者 马柱国 华丽娟 任小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9-74,共6页
利用中国1951~2000年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构造了一个适合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地表湿润指数,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北方地区极端干旱的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指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近10年极端干旱频率显著增加,是近百... 利用中国1951~2000年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构造了一个适合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地表湿润指数,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北方地区极端干旱的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指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近10年极端干旱频率显著增加,是近百年少有的大范围高强度的极端干旱频发期,而这些地区极端湿润发生的频率相对减少。和温度变化趋势比较发现,极端干旱的频发区往往对应增温明显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 极端干旱 中国
下载PDF
重庆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9
作者 周浩 杨宝钢 程炳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重庆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等观测资料的年平均值,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重庆近46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 利用重庆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等观测资料的年平均值,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重庆近46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以2-3 a的周期波动变化为主,1984年是近46 a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突变点,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期,90年代则为相对少雨期。降水日数以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为主,呈现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1984年以后降水日数偏少的年份比之前明显偏多。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为偏冷期,进入21世纪后则显著上升,其平均值高出多年平均值0.4℃。降水和气温在各年代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偏冷期,21世纪初为少雨、偏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气候变化 降水量 降水日数 气温
下载PDF
气温插值中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0
10
作者 彭彬 周艳莲 +1 位作者 高苹 居为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之一,空间插值为台站气象数据降尺度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利用江苏省67个气象台站200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逐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DEM数据,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张力样条插...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之一,空间插值为台站气象数据降尺度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利用江苏省67个气象台站200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逐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DEM数据,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张力样条插值法、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协同克里格插值法,对月和年平均气温进行插值,并利用交叉验证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普通克里格法的插值精度明显优于反距离权重法和张力样条插值法;而协同克里格法由于考虑了经纬度、距海岸距离和高程等影响气温空间分布的局地因素,其插值精度一般略优于普通克里格法,尤其是在站点稀疏的情况下,协同克里格的优势更加明显;由于受海陆分布和东亚季风的影响,江苏省气温的空间分布与距海岸距离有关,在利用协同克里格进行空间插值时,距海岸距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克里格 普通克里格 插值 气温
原文传递
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64
11
作者 张金霞 曹广民 +2 位作者 周党卫 赵新全 周兴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0,共9页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物候变化,日平均释放速率为(320.86±130.49)mg/m2·h,CO2释放速率的物候变异为草盛期>草枯黄期>草返青期。(3)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主要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制约,而季节动态与气温及0~30cm地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退化草地上CO2释放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速率 暗沃寒冻雏形土 气温 地温 退化草地 过度放牧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83
12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3 位作者 陈亚宁 胡文峰 刘志辉 赵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3-1291,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普遍升高,但变暖的幅度因季节和地域而存在差异,其中冬季增暖最为明显(0.506℃·10a-1),夏季增暖缓慢;增温趋势最大区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塔城等地区,天山东部和祁连山区变暖趋势也较大,天山中部及沙漠周边地区变暖趋势一般;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年和冬季降水增加显著,春季降水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增加则比较缓慢;降水变化趋势山区最大,干旱区东部、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有下降趋势;近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导致冰川强烈的消融退缩,对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沙尘暴频次减小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化发展有关,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弱化作用。湖泊水位的升降、面积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生态环境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气温数据栅格化的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71
13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游松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8,共6页
用直接内插法、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中国1961年59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用另外58个气象站相应的气温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直接内插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3个指标上的... 用直接内插法、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中国1961年59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用另外58个气象站相应的气温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直接内插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0 78、和0 87,标准误差分别为3 4℃、3 6℃和3 3℃;气温垂直递减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0 97、和0 98,标准误差分别为2 4℃、1 1℃和1 3℃;多元回归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0 97、和0 98,标准误差分别为2 3℃、1 1℃和1 4℃。因此,直接内插法的精度最低,不能用于大范围内的气温数据栅格化。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可用于气温数据的栅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数据 栅格化 直接内插法 气温垂直递减法 多元回归方法
下载PDF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5
14
作者 王叶堂 何勇 侯书贵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5-861,共7页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5年高原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面积总体上呈现冬春季减少、夏秋季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基本因子.冬季,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为敏感;春季,气温是影响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更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地膜覆盖条件下的土壤增温特性 被引量:62
15
作者 潘渝 郭谨 +2 位作者 李毅 张江辉 丁新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在新疆沙湾县连续进行的 4年大田地温与气温观测实验基础上 ,重点对玉米与棉花在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层 (0~ 2 5 cm)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壤层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覆膜后的... 在新疆沙湾县连续进行的 4年大田地温与气温观测实验基础上 ,重点对玉米与棉花在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层 (0~ 2 5 cm)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壤层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覆膜后的土壤耕作层地温比不覆膜地温值高 ,且随深度不同而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增温 气温 时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69
16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 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 mm/10 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趋势
下载PDF
气温数据栅格化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被引量:64
17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及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中国617个气象站30年平均气温数据和1961年平均气温数据的栅格化试验发现,克立格插值方法的精度最高,反距离权重法次之,样条插值法的精度第三,趋势面插值方法的精度最低。利用多年平均...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及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中国617个气象站30年平均气温数据和1961年平均气温数据的栅格化试验发现,克立格插值方法的精度最高,反距离权重法次之,样条插值法的精度第三,趋势面插值方法的精度最低。利用多年平均气温数据和年平均气温的距平值进行气温数据的栅格化,虽然可以减少分析和计算量,但栅格化结果的精度比利用年平均气温数据直接进行栅格化的精度要低。气象站的实际高程与气象站经纬度对应的数字高程(DEM)上的高程不完全一致,但气温数据的栅格化完全依赖于DEM,用气象站实际高程建模进行气温数据栅格化的精度比用与气象站经纬度对应的DEM上的高程建模进行气温数据栅格化的精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化 DEM 气象站 年平均气温 空间插值方法 经纬度 精度 具体问题 利用 克立格插值
下载PDF
近50a新疆气温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2
18
作者 李景林 张山清 +3 位作者 普宗朝 王命全 王胜兰 赵书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4℃/10 a、0.21℃/10 a、0.39℃/10 a、0.49℃/10 a和0.33℃/10 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于2004年、1997年、1995年、1985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5℃、0.8℃、1.2℃、1.6℃和1.0℃,但气温上升幅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 时空变化 ARCGIS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麦田土壤温度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土壤温度日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被引量:70
19
作者 陈继康 李素娟 +2 位作者 张宇 陈阜 张海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92-2600,共9页
【目的】针对以往研究在土壤温度观测和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效应规律上的不足,研究了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冬小麦田土壤温度日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方法】试验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 【目的】针对以往研究在土壤温度观测和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效应规律上的不足,研究了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冬小麦田土壤温度日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方法】试验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连续监测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和气温。【结果】各层次土壤温度日变化随气温呈正弦函数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随土壤深度呈"锥形";2.5~80cm土壤深度每增加5cm,土壤温度随气温的变化滞后1.2h左右;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均具有显著差异,秸秆覆盖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免耕在冬小麦活动期,显著降低了2.5cm土层土壤最高温度0.66~4.85℃,而在越冬期提高最低温度0.64~0.87℃;冬小麦生长前期(出苗-拔节)免耕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2.5cm土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其中较翻耕降低0.65~5.21℃,较旋耕降低0.48~3.89℃。【结论】不同耕作方式各层次土壤温度均极显著响应气温变化;耕作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而且主要表现在冬小麦生长前期;免耕在冬小麦活动期表现为降温效应,究其原因是由于较大程度地降低高温而较小程度地提高低温;越冬期表现增温效应是由于显著提高了各个时刻的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温度 气温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7
20
作者 王宗明 国志兴 +5 位作者 宋开山 罗玲 张柏 刘殿伟 黄妮 任春颖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1048,共8页
结合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集和GIS技术,应用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2—2003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植被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 结合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集和GIS技术,应用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2—2003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植被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的像元占12.84%,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中部和西辽河平原,植被类型为农田、阔叶林、草原。植被NDVI与年平均气温几乎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植被NDVI与年降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的像元比例为4.55%,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和农田;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像元比例为7.52%,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和阔叶林。2)东北地区植被与生长季气温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35%;植被与生长季降水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8.81%和8.54%。3)东北地区58.21%的植被像元与春季气温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中部、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完达山-张广才岭等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林、农田、针叶林和草甸;植被NDVI与春季气温几乎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植被NDVI与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4.81%和1.67%。4)东北地区植被NDVI与夏季气温和降水呈显著相关的比例明显少于春季,与夏季气温正相关的比例为7.61%,与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的比例为6.29%。秋季气温和降水对东北地区植被NDVI影响较小,其中植被NDVI与秋季气温显著正相关的像元占植被像元总数的6.05%,几乎不存在与秋季气温显著负相关的植被像元;植被NDVI与秋季降水显著负相关的比例为5.43%,几乎不存在与秋季降水显著正相关的植被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温 降水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