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援越抗法”决策之探析——基于艾利森的三种决策模式
1
作者 徐嘉芝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20-23,共4页
艾利森在《决策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三种理论模型,可以基于此探讨中国“援越抗法”决策的形成过程。通过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初次迭代,可以知晓中共出于防御、意识形态和革命情谊的原因而果断决定援越;以组织行为模式来考察执行过程,可以... 艾利森在《决策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三种理论模型,可以基于此探讨中国“援越抗法”决策的形成过程。通过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初次迭代,可以知晓中共出于防御、意识形态和革命情谊的原因而果断决定援越;以组织行为模式来考察执行过程,可以了解到源于资源和外交的限制,中国采取了以顾问团为主的有限援助方式,并且坚持不出兵原则;政府政治模型则重现了中共决策层之间有着不同是意见,最终达成“以打促和”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越抗法 印度支那战争 艾利森 《决策的本质》
下载PDF
中国与奠边府战役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志刚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6,共9页
50多年前的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中国对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中国军事顾问的直接帮助下,越南人民军迅速发展壮大,初步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的能力;中共中央建... 50多年前的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中国对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中国军事顾问的直接帮助下,越南人民军迅速发展壮大,初步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的能力;中共中央建议以越西北为主要战略方向并为越方采纳,这是越南人民军得以顺应敌情变化、举行奠边府战役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军事顾问对奠边府战役的各个环节都提出过重要建议,对确保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帮助训练的越南炮兵、高射炮兵部队及时回国参加奠边府战役,中国援助的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民用物资及时运到越南,满足了奠边府战役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越抗法 奠边府战役 越南人民军 中国军事顾问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