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技术因子对雨养春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玉军 姚凡云 +5 位作者 王丹 吕艳杰 刘小丹 王立春 王永军 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036-3047,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产量水平模式中增(减)技术因子对玉米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并明确其优先序,以期为不同生产水平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缩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农户、高产高效和超高产3个产量水平的生产模式,确定了种植密... 【目的】探明不同产量水平模式中增(减)技术因子对玉米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并明确其优先序,以期为不同生产水平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缩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农户、高产高效和超高产3个产量水平的生产模式,确定了种植密度、耕作方式、氮素管理、品种是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提升的主要技术因子,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和农户(FP)3个不同产量水平的综合管理技术模式,针对不同模式中的技术因子设计了裂区试验,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氮肥管理为副副区、密度为副副副区,分析增(减)技术因子对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技术贡献率。【结果】FP模式中技术因子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9.9%、6.0%、4.4%和2.5%;H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氮素管理、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7.7%、5.2%、4.5%和3.5%;S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土壤耕作、氮素管理、品种,贡献率分别为8.9%、7.3%、6.5%和4.3%。而3种模式中,栽培技术因子对氮素效率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其中,FP模式的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对氮素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0.5%、6.0%、4.4%和2.5%,HH模式分别为19.7%、7.7%、4.7%和4.5%,SH模式分别为25.4%、8.3%、6.5%和4.5%。【结论】技术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模式中的优先序不同,不同管理水平下产量差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技术因子间具有协同效应。当前农户水平下氮素管理方式对产量的贡献率居首位,高产水平下种植密度和土壤耕作对产量贡献较大,而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素效率差异主要取决于氮肥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因子 雨养 春玉米 产量差 氮素效率差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方式探究——以农学专业大学生为例
2
作者 郭春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4-59,共6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使用,且人才振兴也是乡村振兴当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农学学生在专业适应性层面与乡村建设更为契合,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极高的思政素养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当下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能更适...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使用,且人才振兴也是乡村振兴当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农学学生在专业适应性层面与乡村建设更为契合,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极高的思政素养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当下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能更适应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重点对农学专业学生返乡就业方式进行研究,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要求,还会给学生返乡就业带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返乡就业 农学专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对连作黄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龙 陈效民 +4 位作者 李小萌 曲成闯 张俊 黄春燕 刘云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
在如皋农科所进行黄瓜大棚试验,设置按常规施肥(计为100%,F)、减肥10%(F-10%)和减肥20%(F-20%)3个施肥水平,每个施肥水平下设置生物质炭添加量为0 t/hm^(2)(CK)、5 t/hm^(2)(C1)、10 t/hm^(2)(C2)、20 t/hm^(2)(C3)、30 t/hm^(2)(C4)和4... 在如皋农科所进行黄瓜大棚试验,设置按常规施肥(计为100%,F)、减肥10%(F-10%)和减肥20%(F-20%)3个施肥水平,每个施肥水平下设置生物质炭添加量为0 t/hm^(2)(CK)、5 t/hm^(2)(C1)、10 t/hm^(2)(C2)、20 t/hm^(2)(C3)、30 t/hm^(2)(C4)和40 t/hm^(2)(C5)6个处理,以CK和CF(不施生物质炭也不施化肥)处理为对照,测定和分析黄瓜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下,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组中黄瓜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相关指标均达到显著增加水平(P<0.05),C5处理的黄瓜产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C5处理的黄瓜产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在F处理水平下分别为27.60 t/hm^(2)、23.75%、3.62%和24.85%,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59.67%、337.44%、177.94%和120.69%;在F-10%水平下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73.88%、163.82%、234.33%和183.24%;在F-20%水平下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82.10%、148.73%、246.46%和215.66%。在相同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处理中,化肥减施没有造成C2、C3、C4和C5处理中的黄瓜产量降低,而肥料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在F-20%处理水平下达到最高,其与传统施肥相比,CK、C1、C2、C3、C4和C5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5.42%、145.96%、116.94%、70.47%、63.33%和33.86%,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9.26%、57.31%、59.78%、27.90%、67.91%和110.99%,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7.90%、99.55%、84.75%、62.97%、60.91%和82.94%。本试验研究表明,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是减缓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产量 肥料利用率 农学效率 偏生产力 表观回收率
下载PDF
甘肃贝母营养繁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涛 杨晖 王治业 《林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45-48,共4页
以甘肃贝母鳞瓣为材料,综合应用设施育苗、环境条件控制、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技术,建立无土栽培条件下的小鳞茎分化、幼苗生长、优质小种茎培育的技术流程和体系,为提升药材种植的效率奠定种苗基础。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期、基质、温度、... 以甘肃贝母鳞瓣为材料,综合应用设施育苗、环境条件控制、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技术,建立无土栽培条件下的小鳞茎分化、幼苗生长、优质小种茎培育的技术流程和体系,为提升药材种植的效率奠定种苗基础。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期、基质、温度、生长调节剂、光质、肥料、设施条件对小鳞茎分化、幼苗和小种茎生长的影响。结果是:新鲜材料较易诱导出小鳞茎;高温较低温能够显著的诱导出小鳞茎;低温较高温促进幼苗生长效果更好;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提高小鳞茎诱导效率、缩短诱导时间;红蓝光(3∶1)的光质更适合于幼苗的生长;不同的肥料对幼苗、小鳞茎的生长促进效果并不明显;红色转光棚膜大棚的应用及生长调节剂的处理能够促进幼苗、小鳞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学 甘肃贝母 生态因子 生长调节剂 营养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