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兴宇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64-1470,共7页
种间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林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理解种间相互作用是经营和管理农林复合系统的关键。地上部分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复合系统组分对光的竞争与互利、小气候的改变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地下部分相互作用主要包... 种间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林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理解种间相互作用是经营和管理农林复合系统的关键。地上部分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复合系统组分对光的竞争与互利、小气候的改变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地下部分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复合系统组分对水分和养分资源的竞争与互利、固氮树种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化感作用。今后需加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的比较、农林复合系统组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化感作用以及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模型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种间关系 地上部分相互作用 地下部分相互作用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及其实践 被引量:31
2
作者 袭福庚 方嘉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6个类型,即农林复合型、林衣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林特复合型、地域性农林复合型,并作了概要描述。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实践也作了典型介绍,这些典型的共... 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6个类型,即农林复合型、林衣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林特复合型、地域性农林复合型,并作了概要描述。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实践也作了典型介绍,这些典型的共同特点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物种在时空上合理布局,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提高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类型 应用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植物竞争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毛瑢 曾德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9-386,共8页
植物竞争是农林复合系统成功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使资源竞争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农林复合系统提高产量和总生产力的核心。本文对农林复合系统中林木-作物间对光、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作用、化感作用及与竞争相关的植物特性进... 植物竞争是农林复合系统成功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使资源竞争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农林复合系统提高产量和总生产力的核心。本文对农林复合系统中林木-作物间对光、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作用、化感作用及与竞争相关的植物特性进行了综述。一般认为,在湿润地区,农林复合系统地上部分对光的竞争可能是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在温带地区和半干旱热带地区,地下部分对水分的竞争可能限制着系统的生产力。在农林复合系统中,植物对光的竞争能力由叶面积、冠层结构等决定,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则取决于植物根系所占据的土壤空间、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塑性、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格局等。今后应加强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系统中不同组分间的竞争作用的比较、竞争过程及生理机理、化感作用、菌根影响植物竞争的作用和机理、地上部分竞争和地下部分竞争的相互作用、全球变化与植物竞争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植物竞争 植物特性 化感作用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菊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吴秀华 胡庭兴 +5 位作者 杨万勤 陈洪 胡红玲 涂利华 泮永祥 曾凡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菊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A1(30g·pot-1)、A2(60g·pot-1)、A3(90g·pot-1)和对照(CK)4个凋落叶水平,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12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菊苣.待A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菊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A1(30g·pot-1)、A2(60g·pot-1)、A3(90g·pot-1)和对照(CK)4个凋落叶水平,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12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菊苣.待A3处理植株的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测定菊苣光合生理指标及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明显抑制了菊苣生物量积累、叶面积的增加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且随着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大;菊苣叶片胞间CO2浓度增加,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随土壤中凋落叶含量的增加,除CO2补偿点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光响应和CO2响应的特征参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与对照差异显著.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其化感物质逐步释放并作用于受体植物,抑制其光合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降低其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抑制菊苣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凋落叶 菊苣 化感 光合作用 农林复合系统
原文传递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以期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1)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小麦蒸腾需水及耗水降低效应 ,其值分别可达 18.0 %和 16 .8% ;实际区域面积上 ,复合系统中作物和果树蒸腾耗水量的比值为 1.7,说明小麦耗水是复合系统耗水的主要特征方式。 (2 )分布林带区和作物区的果树吸水量分别约占系统内果树吸水总量的 4 7.6 %和 5 2 .4 % ,说明果树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至少有 5 0 %以上来自作物区内 ;在作物与果树根系的交错区内 ,作物吸水量与果树吸水量的比值达 82 .0 :1,因此 ,小麦在与果树根系吸水的直接竞争过程中 ,将处绝对主导的地位。 (3)小麦拔节-腊熟期间各时段内 ,复合系统中 0~ 80 cm土层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均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总体平均效应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生态特征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林草牧复合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樊巍 高喜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林草牧复合系统是复合农林业系统的重要类型。在总结林草牧复合系统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关系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今后林草牧复合系统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系统物质循环利用... 林草牧复合系统是复合农林业系统的重要类型。在总结林草牧复合系统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关系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今后林草牧复合系统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养分与水分竞争及系统优化模式的建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林草牧复合系统 生态效应 生产力 养分循环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核桃-绿豆复合系统氘同位素变化及其水分利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孙守家 孟平 +2 位作者 张劲松 黄辉 万贤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17-3726,共10页
通过对比核桃枝条和绿豆茎内δD值差异来分析核桃和绿豆水分来源和利用。结果表明,核桃-绿豆农林复合系统的根系在表层土壤(0—30cm)中交叉存在,生态位重叠。旱季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δ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7,P=0.02),雨... 通过对比核桃枝条和绿豆茎内δD值差异来分析核桃和绿豆水分来源和利用。结果表明,核桃-绿豆农林复合系统的根系在表层土壤(0—30cm)中交叉存在,生态位重叠。旱季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δ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7,P=0.02),雨季相关关系不显著(R2=0.03,P=0.73)。δD值分析表明,旱季中核桃利用深层土壤(30—80cm)水分占总水分来源的51%以上,雨季中则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分,间作绿豆和单作绿豆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分。雨季中表层土壤水分能同时满足核桃和绿豆生长需要,但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导致间作绿豆光合速率显著地低于单作绿豆。旱季间作绿豆0—20cm土壤水分含量、凌晨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单作绿豆,显示间作绿豆体内水分状况好于单作绿豆。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作绿豆体内约有1.58%—5.39%的水分来核桃夜晚水力提升,表明复合系统在旱季一定程度上缓冲季节性水分胁迫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绿豆 农林复合系统 同位素 水分来源
下载PDF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3期1-4,27,共5页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茶间作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纯茶园 纯栗林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花生复合系统物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Ⅱ.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光能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高国治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丘红壤南酸枣遮荫使复合系统花生光合有效辐射减弱以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明显下降 ,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各行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主要与距南酸枣树行远近有关 ,与复合系统花生产量和生物量中间行高而两侧行低...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丘红壤南酸枣遮荫使复合系统花生光合有效辐射减弱以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明显下降 ,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各行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主要与距南酸枣树行远近有关 ,与复合系统花生产量和生物量中间行高而两侧行低的趋势相一致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红壤 南酸枣 花生 农林复合系统 光能利用 光合有效辐射 产量 生物量 交互遮荫作用
下载PDF
紫色土农林复合经营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夏青 何丙辉 +1 位作者 谢洲 蔚远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对合川市紫色土区7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养分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对不同深度土壤的理化性状均有所改善,特别是20~40am土层;不同复合年限的... 对合川市紫色土区7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养分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对不同深度土壤的理化性状均有所改善,特别是20~40am土层;不同复合年限的系统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复合4年的枇杷一西瓜复合系统效果明显好于复合2年的系统.前者0~20cm土层的全N含量比后者高41.67%,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比后者高43.23%,40~60cm土层的全K含量高23.41%;不同复合品种的系统同样也有不同的效果,柚子—苋菜系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该系统土壤中的N素和P素含量高于柚子—粉葛系统,K素含量则低于柚子—粉葛系统,而柚子—玉米复合系统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总体上不如前两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紫色土 土壤性状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网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樊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林网
下载PDF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时间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峰 蔡强国 +4 位作者 吴淑安 藤元新 张光远 蔡崇法 王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三峡库区 2 5°紫色土坡地植物篱 -农作系统的实验观测表明 ,通过植物篱裁剪枝叶返田 ,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由于侵蚀过程的影响 ,植物篱带之上、篱带中养分含量高于篱带下。SCUAF模型的 5年预测结果表明 ,该模... 三峡库区 2 5°紫色土坡地植物篱 -农作系统的实验观测表明 ,通过植物篱裁剪枝叶返田 ,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由于侵蚀过程的影响 ,植物篱带之上、篱带中养分含量高于篱带下。SCUAF模型的 5年预测结果表明 ,该模型于土壤有效 P的预测有较好的精度 ,对有机 C和全 N的预测结果也可接受。通过实测值输入 SCUAF模型的 10年预测结果则显示 ,农林复合经营将有利于坡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向有利方向转化 ,显著减少土壤侵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养分时间过程 三峡库区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秦树高 吴斌 张宇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616-3627,共12页
林草复合系统因其具有产品多样性、生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林草复合系统中,种间互作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系统经营的成功与否,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本... 林草复合系统因其具有产品多样性、生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林草复合系统中,种间互作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系统经营的成功与否,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指发生或表现在地表以上的物种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林草复合系统中主要表现为:系统对林地小气候的影响,林木与牧草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林木的存在和生长与放牧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林草复合系统中,林分通过对诸多气象要素的调节,为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同时牧草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减小土壤和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可对林木(特别是幼树)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牧草能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态反应(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利用效率等),以适应林分对小气候的改变,而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系统物种组成、配置模式和林木遮荫的共同影响。林木遮荫通常会降低牧草产量,但会使牧草品质得到一定改善。而热带稀疏草原上孤立树的遮荫和草牧场防护林的庇护,均可有效提高和改善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将低竞争性的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引入森林或果园之中,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林木生长特性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善;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这样的尝试,由于林草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林草复合系统具有多样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系统结构,可为害虫天敌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生境,有助于实现森林和果园的生态化经营。在有牲畜参与的林草复合系统中,尽管牲畜对林下植被的采食,可增加林木对土壤资源的占有率,而林分对小气候的改善,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系统 林草复合系统 种间互作关系 竞争 共栖 小气候效应 生理生态反应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1 位作者 尹昌君 崔国栋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蒸腾耗水、土壤水分和根系吸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角度 ,对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并指出今后要加强整体性、系统性和定量性研究 ,以深入揭示农林复合系统的耗水...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蒸腾耗水、土壤水分和根系吸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角度 ,对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并指出今后要加强整体性、系统性和定量性研究 ,以深入揭示农林复合系统的耗水机理 ,为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发展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生态特征
下载PDF
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方升佐 黄宝龙 徐锡增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6-41,共6页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和推广优化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复合经营 结构设计 经营模式
下载PDF
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实践与发展优势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汪殿蓓 陈飞鹏 +1 位作者 暨淑仪 彭少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8-420,460,共4页
本文阐述了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历史 ,并从生态学、经济学角度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及实践经验。该系统具有产业互补功能 ,以及生态优势和应用优势 ;有助于解决农、林业单一产业效益低下、生长周期长和市场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 ,并... 本文阐述了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历史 ,并从生态学、经济学角度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及实践经验。该系统具有产业互补功能 ,以及生态优势和应用优势 ;有助于解决农、林业单一产业效益低下、生长周期长和市场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 ,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产业互补 生态优势 应用优势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防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1 位作者 张劲松 马秀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防风效能 农林复合系统 防护林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的能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刚 冯宗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3种群落类型(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泡桐-小麦·玉米(PATZ)和苹果-小麦·花生(MT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TZ类型的年群落净固定能量为43.6235... 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3种群落类型(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泡桐-小麦·玉米(PATZ)和苹果-小麦·花生(MT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TZ类型的年群落净固定能量为43.6235×1010J·ha-1,PATZ为45.6426×1010J·ha-1,MTA为49.6000×1010J·ha-1.年群落现存能量分别为55.2174×1010,57.7595×1010和78.4699×1010J·ha-1;群落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1.047和1.138%.群落的能量效率分别比传统的农田系统增加11.83、14.45和28.25%.在农业林业系统中,苹果-小麦·花生群落类型为最佳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业系统 群落类型 能量 农业生态学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唐夫凯 齐丹卉 +2 位作者 卢琦 杨文斌 周金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9-1439,共11页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等问题频繁,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发展复合农林业是林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与落后社会经济问题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论文根...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等问题频繁,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发展复合农林业是林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与落后社会经济问题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论文根据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现状,结合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西北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经营划分为草原风沙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4个类型区,并分析概述了各类型区复合农林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农林复合系统多层次、多组分、多功能和多目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林分起源、生物组分、生长周期和主导功能标尺的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划分方法。对目前西北地区农林复合经营发展中存在的规划、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区域农林复合经营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类型划分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花椒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及椒草种间地下竞争 被引量:18
20
作者 骆宗诗 向成华 +2 位作者 章路 谢大军 罗晓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91,共6页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花椒和杂草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1)花椒和杂草细根(≤1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40、0.97mg/cm3,杂草细根生物量是花椒的242.0%;2)在距树行30、60、90、120、150cm处,花椒和杂草细根分布均匀,但各距离处杂草细根生物量显著多于花椒;除距树行30cm外,各水平距离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3)在土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25~30cm处,花椒细根生物量分布均匀;杂草细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依杂草细根生物量的多寡,可将杂草细根生物量分为2个区,1区是0~15cm土层的主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81.1%;2区是15~30cm土层的次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18.90%。各土层中,除25~30cm土层外,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根据花椒和杂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下花椒和杂草的种间竞争强度状况,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的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细根 种间竞争 空间分布 模式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