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2 位作者 郭翔宇 胡月 杜旭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35,共18页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二十国集团
下载PDF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丹 杜旭 郭翔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内涵及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从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要素、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3个方面构建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基于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内涵及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从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要素、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3个方面构建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地区差距较大,且排名呈现“区域锁定”现象;创新能力领先省份同时具备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投入和产出能力,而落后省份在三方面均表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生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1 位作者 杜旭 郭翔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9,83,共10页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生态系统"4个层次,由此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最后,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生态演化的目标、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树立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演化 创新范式
下载PDF
美日法三国现代农业科技政策探析及经验借鉴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敏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3-195,199,共4页
法律是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保障,资金是构建农业科技政策的基础,对农业人员的教育是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核心。文章从法律、资金与教育三个方面探讨美国、日本和法国三个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文章最后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加... 法律是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保障,资金是构建农业科技政策的基础,对农业人员的教育是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核心。文章从法律、资金与教育三个方面探讨美国、日本和法国三个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文章最后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教育等措施,以实现我国科技兴农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政策 现代农业 农业科研成果 技术研究与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与建议——基于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分析
5
作者 曹小琴 邢慧强 +1 位作者 陈茂清 魏晓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2期37-46,共10页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环境、气候和粮食短缺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和支撑。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环境、气候和粮食短缺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和支撑。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梳理和分析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深入了解其在政策目标、支持措施以及实施路径方面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共性挑战与关键因素,如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目标和路径,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引导;(2)构建创新体系,包括加强科研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3)探索长效机制,激励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确保其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长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政策比较研究 可持续发展 国际视角
下载PDF
不同模式合作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灿辉 王丹 郭翔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9,共5页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模式合作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紧密型、培养型和搜寻型合作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边缘型合作网络无显著影响;网络能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吸收...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模式合作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紧密型、培养型和搜寻型合作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边缘型合作网络无显著影响;网络能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据此,提出要客观认识不同模式合作网络并相应调整合作行为、全面提升国家在合作网络中的网络能力、注重培育并形成与国家相适配的吸收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网络 网络能力 吸收能力 农业科技 创新绩效
下载PDF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涉农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正涛 张悟移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6,共12页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涉农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总结涉农企业间实现知识共享的条件,进一步通过模型分析知识共享演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用仿真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涉农企业选择知识共享的策略受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协...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涉农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总结涉农企业间实现知识共享的条件,进一步通过模型分析知识共享演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用仿真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涉农企业选择知识共享的策略受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协同利益的分配系数变化的影响,只有当双方的协同利益分配系数均较高时,演化系统才能收敛于{知识共享,知识共享}状态,并分析得出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共享风险过高时会阻碍对涉农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知识互补性程度、激励系数、将共享的知识共同转化为组织利润的能力对知识共享演化速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知识共享量对知识共享演化速率的影响由涉农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收益比决定,并且存在最优协同利益分配系数使得涉农企业知识共享概率最大化。政府部门和涉农企业需要根据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涉农企业 知识共享 演化博弈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论天津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宝红 陆文龙 +5 位作者 信丽媛 王晓蓉 王丽娟 刘耕春 霍文娟 张要武 《农业科技管理》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文章从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结合天津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构建天津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三个基本思路和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框架体系,并从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机制创新、增加投入力度和加强人... 文章从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结合天津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构建天津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三个基本思路和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框架体系,并从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机制创新、增加投入力度和加强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发展对策 天津市
下载PDF
省级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海荣 还红华 +1 位作者 武国峰 吴长付 《农业科技管理》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根据省情、农情有序推进省级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创新,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进一步释放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现实需求。文章以2007年设立的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例,分析总结10年来该项目在管理创新... 根据省情、农情有序推进省级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创新,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进一步释放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现实需求。文章以2007年设立的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例,分析总结10年来该项目在管理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成效,指出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标高质量管理要求提出了优化省自主创新专项的过程管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及提升项目稳定支持水平等对策,以推动省自主创新专项进一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 管理 创新
下载PDF
县域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明 刘飞翔 +3 位作者 陈融航 丘秀珍 林丹丹 甘小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736-740,共5页
从县域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对地处闽东、闽南、闽西、闽北的4个县(市、区)开展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的做法主要有政府推动型、科教单位服务型、企业主导型、科... 从县域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对地处闽东、闽南、闽西、闽北的4个县(市、区)开展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的做法主要有政府推动型、科教单位服务型、企业主导型、科技能人带动型等4种类型,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县域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有:农技推广体制不完善制约了农技推广效率;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机制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带动效应不显著;小规模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加强县域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提出对策与建议:实行涉农部门大部制改革,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整合涉农科技专项资金,促进科技供需对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职业农民"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科技服务创新 综合性农民合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下载PDF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32
11
作者 王雅鹏 吕明 +1 位作者 范俊楠 文清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它既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多元性、系统性及开放性等鲜明特征,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破农业现代...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它既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多元性、系统性及开放性等鲜明特征,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破农业现代化短板的内生驱动力。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正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管理机制障碍、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匮乏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研投入政策体系及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机制等优化措施,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蒋辉 张驰 蒋和平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共13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方法研究农业经济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规律和协同强度,采用多种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 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方法研究农业经济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规律和协同强度,采用多种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十年以来农业经济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均稳中有升,西部地区同我国其他地区的相对差距较为明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作为农业经济韧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间介质。因此,要在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农业经济韧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鼓励现代科技发力方面推动中国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董明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2期53-58,共6页
文章采用DEA法,对2009-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且各地区配置效率差... 文章采用DEA法,对2009-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且各地区配置效率差距很大;科技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因素是当前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 配置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及效果评价——来自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6
14
作者 毛世平 杨艳丽 林青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5,共13页
本文从政策层级、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和量化,进而定量探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和特征;同时基于量化政策的结果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其对... 本文从政策层级、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和量化,进而定量探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和特征;同时基于量化政策的结果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从政策演变趋势和特征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数量、政策强度、政策目标力度和政策措施力度均呈现整体性波动增加的趋势;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呈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政策措施侧重管理体制改革层面的特征;从政策效果看,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强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性收入和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力度与人才激励措施力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性收入和专利申请量,而基础研究目标力度、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力度未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提高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力度,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农业科研机构 政策演变 政策效果
原文传递
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华坚 潘雪晴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4,共10页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等偏低,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销区最低;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但空间溢出影响为负,且此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未来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产业,遵循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从农业国际合作视角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易 于敏 姜明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9,共5页
从供求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关键技术引进不足、国际援助不断减少、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合作层次低、缺乏部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国际... 从供求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关键技术引进不足、国际援助不断减少、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合作层次低、缺乏部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加大农业科技自主研发投入,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国际合作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援助 南南合作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旷宗仁 章瑾 左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2-136,共5页
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分析。投入分析包括投入方向、力度及其比重等。产出分析包括论文、专利等直接产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间接产出报告和农民评价。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投入方向重硬轻软、投入力度不... 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分析。投入分析包括投入方向、力度及其比重等。产出分析包括论文、专利等直接产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间接产出报告和农民评价。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投入方向重硬轻软、投入力度不足、创新产出难度较大、效率较低、数量比重不足、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未来农业科技创新急需改变投入理念,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评价方式,以便促进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投入与产出 农民评价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的战略思考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8
18
作者 龚斌磊 王硕 +1 位作者 代首寒 张书睿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5,共12页
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目标体现了粮食安全内涵的深度延伸、粮食安全外延的横向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农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大食物观的要求下,中国农业体系仍然面临安全性、营养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四方面的诸多挑战,亟... 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目标体现了粮食安全内涵的深度延伸、粮食安全外延的横向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农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大食物观的要求下,中国农业体系仍然面临安全性、营养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四方面的诸多挑战,亟需科技创新的突破和支撑。因此,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从以下方面发力:以粮食安全为基石,夯实粮食生产能力;从主粮到农林牧渔,拓宽食物供给种类;从生产端到产业链,确保全链提质增效;从唯产量到要生态,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基于此,相应的农业经济研究可以从农业技术创新、林牧渔业现代化、农食系统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等四个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农业科技创新 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天金 任育锋 柯小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共10页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的特...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3)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创新环境 成果转化与应用 国际合作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水平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畅 郭一迪 马国巍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1-88,共8页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度表现良好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两系统处于一种虚假耦合状态;从市域角度来看,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此,提出黑龙江省应进一步认清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质、统筹农业科技创新地理布局、找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熵值法 耦合协调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