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与城镇化的战略模型——基于煤炭资源大省山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俊青 鲁云鹏 王红芳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煤炭资源型地区以挖煤、卖煤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粗放,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再加上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长期的挖煤、卖煤,现已出现了"矿竭城衰"的严峻问题。发展非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持续推进煤炭资... 煤炭资源型地区以挖煤、卖煤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粗放,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再加上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长期的挖煤、卖煤,现已出现了"矿竭城衰"的严峻问题。发展非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持续推进煤炭资源型地区城镇发展与实现农村地区城镇化,成为了煤炭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煤炭资源大省山西数据,剖析煤炭资源型地区非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与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揭示非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构建非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与城镇化战略模型,透视模型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提出模型实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地区 非国有企业 农业劳动力 城镇化 战略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多元化模式及其政策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庆海 栾立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78-82,共5页
80年代初,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提出了"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从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轨迹看,除了按照"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转移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外,我国农业劳动力还发生了另一种形成的转移,即... 80年代初,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提出了"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从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轨迹看,除了按照"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转移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外,我国农业劳动力还发生了另一种形成的转移,即"离土又离乡"的转移。其中又可划分为区域内转移和跨区域转移。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各种模式各有短长,应坚持多种模式并存的方针,按照不同模式的不同适应性,采取相应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转移 多元化模式 政策选择
下载PDF
广西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与转移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健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采用平均产值计算法和劳均负担耕地面积计算法测算出目前广西农业劳动力的剩余量为300多万人,并分析了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剩余 转移 对策 广西
原文传递
武汉市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模式研究
4
作者 易俗 杨平 赵正洲 《乡镇经济》 2009年第7期57-60,共4页
文章通过对武汉市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模式的研究,构建出了四种培训模式:政府主导型、非政府组织主导型、商业性服务中介主导型、用人单位主导型,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模式选择的原则。在此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武汉市郊... 文章通过对武汉市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模式的研究,构建出了四种培训模式:政府主导型、非政府组织主导型、商业性服务中介主导型、用人单位主导型,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模式选择的原则。在此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武汉市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模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转移就业 培训模式
下载PDF
完全积累和缴费确定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视野
5
作者 李洁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处于向城镇居民转型的特殊阶层。这种特殊性和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门槛过高的现实,决定了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大制度的创新力度,对制度安排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完全积累和缴...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处于向城镇居民转型的特殊阶层。这种特殊性和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门槛过高的现实,决定了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大制度的创新力度,对制度安排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完全积累和缴费确定型的个人账户运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 个人账户
下载PDF
适应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土地制度改革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德远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着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角度讨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数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而进行的。非正式途径转出的农业人口因其不能被正式承认其非农业劳动力身份而仍然保持其农业土地的所有权并仍以土地作为其基本的社... 本文着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角度讨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数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而进行的。非正式途径转出的农业人口因其不能被正式承认其非农业劳动力身份而仍然保持其农业土地的所有权并仍以土地作为其基本的社会保障。这种情况在城市制度做了相应改革的情况下 ,就有可能使这部分事实上的非农业劳动力获得双重保障 ,即土地的和政府给予的保障 ,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更不利于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因而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使他们在平等的原则下进行选择。现实的中国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更像是某种社区所有制。随着农业劳动力的不断转移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可能是土地的国有制度或土地的私有制 ,目前的集体所有制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不稳定的所有制。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下载PDF
数字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与实证 被引量:7
7
作者 曹菲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9,共10页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农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农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减弱;三是数字农业对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省份影响越显著。为使数字农业充分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提出数字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智能生产阶段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智慧农服阶段是实现我国占据国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中高端,“双循环”阶段是实现我国占据全球数字农业科技制高点和掌控国际粮食贸易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农业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农民可支配收入
下载PDF
清代四川粮食亩产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邦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9,共11页
四川是全国著名的稻作区之一,清代四川粮食平均亩产约为222.58千克/市亩,平均每个成年农业劳动力一年约可生产原粮1423千克,可养活连其自身在内的4口人。18世纪中期,四川一个普通农民全年所得,大约表现为银13.04两,或钱10400余文。清代... 四川是全国著名的稻作区之一,清代四川粮食平均亩产约为222.58千克/市亩,平均每个成年农业劳动力一年约可生产原粮1423千克,可养活连其自身在内的4口人。18世纪中期,四川一个普通农民全年所得,大约表现为银13.04两,或钱10400余文。清代四川农民以“过密化”为代价,使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而清末粮食亩产急剧下滑,折射出重大的社会危机。当时四川余粮、粮食消费、农村基本生活情况,与粮食亩产、劳动生产率紧密相关,并为后两者的合理估测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亩产 农业劳动生产率 水稻 余粮 粮食消贾 墨夺生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家彬 杨艳飞 张书凤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农业劳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石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劳动质量及其对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首先通过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测定出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CHARLS2011-2018年四期面... 农业劳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石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劳动质量及其对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首先通过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测定出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CHARLS2011-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质量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我国有26.31%的高水平农业劳动力,这是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职业农民主力军。②农业劳动力质量对于0~0.087hm²的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0.087~0.536hm²的土地、0.536hm²以上的农户,农业劳动力质量每降低1%,会使得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分别下降4.5%、5.9%。③农业劳动力质量通过影响农户土地转入行为以及改变农业生产投入的方式,对土地规模经营产生影响。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劳动力分类施策,加强职业农民的培养,在保障农户权益的情况下,以农业劳动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质量 土地规模经营 影响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孟含 张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57-62,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抓手,广大农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资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序推进带来挑战。文章对农业劳动力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抓手,广大农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资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序推进带来挑战。文章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成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缩小工农差距,合理开发和配置农业劳动力资源,建立健全育才引才机制,鼓励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推动“城镇、县域、乡村”联动发展,打造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措施来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给振兴乡村带来的挑战,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农业 农村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分析——基于重庆涪陵的实践检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业应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效应 实证分析 涪陵区
下载PDF
重庆市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丽 刘峰 尹希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20,共3页
改革 2 0年来 ,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各种差异也在扩大。本文在占有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城乡差异、农户间的差异、区际差异的变动情况及成因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
关键词 重庆 农民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 人均纯收入 非农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基层系数 收入差异
下载PDF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有成 路育松 蔡月丽 《安徽师大学报》 199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了这种转移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教训,提出了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生产结构 中国
下载PDF
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计量与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爱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在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动之中。具体来说,1660-178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780-183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激增势态;19世纪中后期,他们的数量保持增长势头。纵观整个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由初始阶段的160 00... 在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动之中。具体来说,1660-178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780-183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激增势态;19世纪中后期,他们的数量保持增长势头。纵观整个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由初始阶段的160 000上升到终结阶段的217 049。从直接原因上说,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数量的变化是圈地运动、农业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英国自耕农数量增加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其本身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远高于社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时期 英国 自耕农数量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社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立足于农业内部
15
作者 刘家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26-432,共7页
分析了在我国农业经济还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超常规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这种转移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 分析了在我国农业经济还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超常规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这种转移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乘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入发达地区的主要阻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铭深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就业概率、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成本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流入发达地区的趋势明显等特点。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入发达地区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制度因素,而是工业化中期向... 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就业概率、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成本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流入发达地区的趋势明显等特点。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入发达地区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制度因素,而是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中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动态契合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变动趋势,采取一系列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户籍制度 动态契合 阻碍因素
下载PDF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大中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5-57,共3页
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的影响,分析表明小城镇是接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方向和场所,并提出小城镇建设要注意解决资金筹集、合理规划、节约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建设
下载PDF
近代长三角地区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爱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农民生产能力的量化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近百年间,常年下农民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而且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农民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从经济方面分...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农民生产能力的量化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近百年间,常年下农民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而且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农民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从经济方面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负担过重。由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常年下一家人生产的食物不能支撑两户以上的人家,近代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和非农产业分工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长三角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产业分工
下载PDF
工业化时期英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爱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152,共10页
工业化时期(1700—1880)的英国农业既包括可耕地上粮食作物的种植,又涉及到草地上牲畜的养殖。从工业化初始阶段到工业化晚期,就单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折合的混合谷物而言,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有余。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工业化时期(1700—1880)的英国农业既包括可耕地上粮食作物的种植,又涉及到草地上牲畜的养殖。从工业化初始阶段到工业化晚期,就单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折合的混合谷物而言,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有余。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促动了农业、非农产业的分工和土地的流动,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拉动了乡村社会的内需,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英国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经济结构 量化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方向预测方法研究
20
作者 陈新华 胡桂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以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移动方向预测模型,梳理了计算这个模型所需要的统计指标,研究每个统计指标的数据来源。对于需要通过抽样调查获得数据的统计指标,简要讨论抽取样本和构造估计量的方案。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迁移方向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