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159
1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2 位作者 王文峰 李克南 张晓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99-2206,共8页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8℃.10a-1;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同样呈上升趋势,且积温带逐渐北移东扩,全区高于3200℃.d积温带面积增加了2.2×104km2,2800~3200℃.d积温带北移0.85°、东移0.67°,2400~2800℃.d积温带北移1.1°;东北三省年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且以松嫩平原东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辽河平原西部的减少尤为明显,全区年日照时数高于2800h的区域面积由13.6×104km2缩小到4.1×104km2,2600~2800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1.5°;全区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平均为1174h,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高值区明显减少,日照时数1200~1400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0.9°;1961—2007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及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有所减小、东部山区呈增加趋势,辽宁省均呈减小趋势,与1961—1980年的年均值相比,1981—2007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高于900mm区域向西推移了约1°;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绝大部分区域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逐年增加,而辽宁省绝大部分区域以小于14mm.10a-1的幅度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Ⅸ.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2
2
作者 杨晓光 李勇 +2 位作者 代姝玮 刘志娟 王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77-3188,共12页
利用中国558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和比较了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中国年均气温增加了0.6℃... 利用中国558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和比较了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中国年均气温增加了0.6℃,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23.3和125.9℃.d;1961—2007年,年均气温增幅最大的区域是东北地区,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增幅最大的是华南地区.对全国而言,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在全年、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125.7、32.2和53.6h;1961—2007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年日照时数的减幅最多,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减少量最大的地区分别是华北和华南地区;在全年、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中国的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在全年、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减幅均最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全年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的减幅最大,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喜凉作物生长期内的减幅最大.研究期间,中国气候在全年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总体表现为暖干趋势,其中,喜温作物生长期内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为暖干趋势,长江中下游、西北和华南地区为暖湿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为暖干趋势,西北地区为暖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农业气候资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Ⅰ.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3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1 位作者 王文峰 刘志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05-2614,共10页
基于华南地区1961—2007年66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均气温以0.20℃.(10 a)-1的趋势上升,温度生长期内积温的气候倾向率[... 基于华南地区1961—2007年66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均气温以0.20℃.(10 a)-1的趋势上升,温度生长期内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平均为98℃.d.(10 a)-1]由北向南递增;1981—2007年,6200~7500℃.d和7500~8000℃.d积温带面积分别较1961—1980年增加了1.5×104和4.7×104 km2.研究期间,华南地区全年和温度生长期日照时数分别以-57和-38 h.(10 a)-1的速率递减;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1800 h日照时数的区域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全年和温度生长期降水量均呈略微增加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增减幅度明显不同.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分别有62%和52%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气候倾向率为负值;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均表现为高值区缩小、低值区扩大.全年湿润指数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01.(10 a)-1,70%站点的年湿润指数呈上升趋势;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湿润指数增加了0.02,53%站点的气候倾向率为正值.研究期间华南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表现为暖湿趋势,这将对该地区作物种植制度、作物产量和农业结构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Ⅲ.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徐超 杨晓光 +1 位作者 李勇 王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3-772,共10页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全年、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5℃.(10 a)-1;喜凉...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全年、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5℃.(10 a)-1;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7和50℃.d.(10 a)-1;研究区大部站点的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除新疆大部地区和宁夏平原以东的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升高趋势;研究区大部地区的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而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则表现为研究区西部下降、东部上升.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研究区大部地区全年及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增幅的空间变化趋势均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近50年冬小麦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曹倩 姚凤梅 +3 位作者 林而达 张佳华 王培娟 秦鹏程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在冬小麦主产区内选取113个气象站点的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冬小麦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0a冬小麦生育期内≥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P<... 在冬小麦主产区内选取113个气象站点的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冬小麦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0a冬小麦生育期内≥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90年代初期以来,≥0℃积温增加趋势更加显著(P<0.05);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也不存在突变现象,但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冬小麦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80年代出现弱的减少趋势(P<0.1),90年代以后有弱的增加趋势(P<0.1);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初霜冻日期呈推迟趋势(P<0.01),终霜冻日期呈提前趋势(P<0.01),导致霜冻日长度呈减少趋势。21世纪初初霜冻日的推迟趋势、终霜冻日的提前趋势更加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6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1 位作者 代姝玮 王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12-2921,共10页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4℃·d·10a-1;时段Ⅱ≥10℃积温较时段Ⅰ平均增加了124℃·d;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双季稻的安全种植界限向北推移了0.79个纬度.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降水量增加了1.6%,降水量≥767mm(双季稻正常生长的需水量)的面积增加了1.13×104km2.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8.1%;近47年中91.1%的气象站点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其低值区扩大、高值区缩小.时段Ⅱ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较时段Ⅰ提前了2d,而时段Ⅱ≥20℃终日平均较时段Ⅰ推迟了2d,两个时段≥22℃终日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3-1162,共10页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极端气温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近50年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8
作者 董旭光 李胜利 +1 位作者 石振彬 邱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9-277,共9页
利用山东省9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各项气温指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小麦生长季升高趋... 利用山东省9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各项气温指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小麦生长季升高趋势更明显;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降水量和干燥度无显著变化;夏玉米生长季蒸散量显著减少.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各农业气候资源呈大致的经向或纬向递增或递减的空间分布.不同区域各农业气候资源历年变化特征差异明显,鲁西地区各气温指标升高趋势较弱,鲁中和鲁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最显著,鲁西地区蒸散量和干燥度减少趋势最显著,鲁中和鲁东南地区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鲁中和鲁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山东省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季各阶段的发育,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及农作物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加大,日照时数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期的光合作用,蒸散量减少则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山东省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良才 岳虎 +1 位作者 王强 王耀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2,共9页
以1960~2005年河西走廊地区19个气象站46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运用气候变化倾向率方法对该地区年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进行... 以1960~2005年河西走廊地区19个气象站46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运用气候变化倾向率方法对该地区年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河西走廊区域内的气温呈平缓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冬季增温大于春、夏、秋季,但总体增温幅度低于我国平均增温水平,温度等热量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同步发生突变。降水量变化比较平缓,呈略有增加的趋势,且季节性明显,夏季降水增加的贡献最大,与降水有密切关系的蒸发潜力自60年代起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增速加快,降水蒸发差从70年代起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存在突变现象。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从地域分布上看,北部及中部走廊绿洲区数值增加明显。河西走廊区域内总体的农业气候变化以“气温升高,降水略增、日照增加”为主要特点。文章最后简要分析讨论了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给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突变 Mann—Kendall检测
下载PDF
北京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1 位作者 胡宝昆 宋慧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50-1364,共15页
分析1960—2008年北京山区和平原的春玉米、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水、光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可能产生的影响。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在关键生育期内主要农业气... 分析1960—2008年北京山区和平原的春玉米、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水、光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可能产生的影响。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在关键生育期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历史时间序列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方法分析主要气候资源的趋势变化特征并检测其突变特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和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讨论北京市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可能性影响并给出相应对策。结果显示:近50 a来北京地区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和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变化过程中无明显的突变特征;玉米播种—拔节期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平原夏玉米在拔节—抽雄期和全生育期、平原春玉米在吐丝—成熟期降水量减少趋势均达显著水平,其它生育期间降水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无明显突变点;除了抽雄—吐丝期外,玉米各生育期光照资源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生育期的突变点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北京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对玉米生产有利有弊:对积温增长的响应应以灌浆期延长为主要方式,对降水减少的响应应以种植抗旱品种和加大抗旱技术研究为主,对光照资源显著减少的对策应以调节田间通风透光和培育耐阴性品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侯 Mann-Kendall方法 Pettitt方法 玉米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Ⅴ.宁夏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袁海燕 张晓煜 +1 位作者 徐华军 杨晓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7-1254,共8页
基于1961—2009年宁夏21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宁夏各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10a)-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逐渐减... 基于1961—2009年宁夏21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宁夏各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10a)-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为4.26mm·(10a)-1;无霜期和作物生长季天数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延长;≥10℃积温在3200℃·d以上的区域向南扩展,宁夏适宜种植中晚熟水稻的区域有所扩大;2001—2009年,宁夏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全区各地几乎都适宜种植春小麦;宁夏南部山区各地7月平均气温≤20℃的区域面积逐渐缩小,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域也随之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艾治勇 郭夏宇 +2 位作者 刘文祥 马国辉 青先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89-2102,共14页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个气象台站自1960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及1960—1984、1985—2009年3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个气象台站自1960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及1960—1984、1985—2009年3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10 a、0.09℃/10 a、0.07℃/10 a,≥10℃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10 a、48.9℃/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10 a、14.6℃/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长江中游 双季稻 气候应变技术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Ⅶ.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徐华军 杨晓光 +1 位作者 王文峰 徐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17-1824,共8页
基于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1961—2007年55个气象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利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及GIS软件的IDW模块进行栅格处理,对比分析了研究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1... 基于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1961—2007年55个气象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利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及GIS软件的IDW模块进行栅格处理,对比分析了研究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1961—2007年,研究区喜凉作物生长季内日照时数的变化不明显,喜温作物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分布的变化较小;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喜温作物生长季内积温值≥1500℃.d的地区面积扩大33.9%;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由东南低地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研究期间青藏高原东南部喜凉作物生长季内降水量均达到800 mm,其他地区喜凉作物生长季内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有正有负,变幅相对较小,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喜温作物生长季内降水量≥400 mm的分布面积扩大了40%;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总体略有增加,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日照时数和积温的分布相似,时段Ⅱ较时段Ⅰ喜温作物生长季内ET0≥400 mm的分布面积扩大了35.7%.研究期间,青藏高原作物生长季内的热量与降水资源有一定幅度增加,这对农牧业生产非常有利,但ET0的增大表明潜在蒸发增大,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牧业生产带来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 青藏高原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原文传递
中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玉莲 韩明臣 +1 位作者 白龙 黎美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9-267,共9页
基于1950s—2010年中国756个标准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数据,以年降水量为200、400、800 mm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选取代表农业气候资源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GIS技术揭示1981—2010年气候态下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的分布现... 基于1950s—2010年中国756个标准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数据,以年降水量为200、400、800 mm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选取代表农业气候资源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GIS技术揭示1981—2010年气候态下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的分布现状;并与1950s—1980年气候态相比较,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30年的光照资源总体减小,太阳辐射资源较前30年总体减小458.07 MJ·m^-2,日照时数总体减小126h;热量资源总体增加,无霜期除华南地区南部减小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5℃积温较前30年增幅大多在1%~2%之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热量资源增幅明显大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除干旱区生长季降水增加外(+10.33%),其余三个地区的生长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半湿润地区的生长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3.01%)。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布局应参考不同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进行合理配置,并根据其增减趋势适时开展适应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精细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璇 吕家恪 +2 位作者 刘洪斌 魏朝富 谢德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56-262,共7页
针对重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资源立体多样性明显的特点,将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度等地理因子引入到气候空间模拟中,采用多因子日照时数模拟和小网格法建立重庆光照、热量和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数学推算模型,在ArcGIS平台... 针对重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资源立体多样性明显的特点,将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度等地理因子引入到气候空间模拟中,采用多因子日照时数模拟和小网格法建立重庆光照、热量和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数学推算模型,在ArcGIS平台支持下,对模型进行了空间精细推算和可视化表达,并将其与常规的回归法与克里格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因子日照模拟法由于充分考虑了坡度、坡向、日照遮蔽度等下垫面因子对日照的影响,在日照时数模拟方面能够获得较好效果;而年均温、10℃积温采用Spline残差插值的小网格方法效果更好;年均降水量则以采用IDW残差插值的小网格方法为佳。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农业光、热、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和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精细模拟 空间推算 GISE
下载PDF
水稻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以江苏稻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敏 徐经纬 +3 位作者 徐乐 高苹 于庚康 任义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142-150,共9页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江苏稻区为例,利用全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估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一季稻生...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江苏稻区为例,利用全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估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太阳总辐射在逐年代递减,苏北、苏中、苏南的下降速率分别为65 MJ/(m2·10 a)、43 MJ/(m2·10 a)、52 MJ/(m2·10 a),光资源的下降不利于一季稻的光合作用;2000年前后为苏中和苏南≥10℃年活动积温的突变点,21世纪后热量资源增加显著;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逐年代提前、终日在逐年代推迟,使得一季稻旺盛分蘖期提前、安全齐穗期推迟;水分资源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总体充足。因此,近52年,江苏农业气候资源总体呈现光能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加、水分资源充足,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下载PDF
秦岭南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芦鑫 殷淑燕 +1 位作者 王水霞 高涛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66-1878,共13页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6年4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与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秦岭南北地区气温、≥1...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6年4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与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秦岭南北地区气温、≥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1995年后气温快速上升,并在2002年增温达到显著水平。春、冬、秋季增温明显,空间上秦岭以北增温倾向率大于秦岭以南。1960~2016年,秦岭南北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从时间上看,1995年前降水量以下降为主,1995年后降水量转为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1960~2016年,下降较明显地区为秦岭以北、嘉陵江沿线,其次为汉水流域丹江口水库区域;部分地区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巴巫谷地、汉水流域大巴山等山地段和秦岭南坡东部。相对湿度呈微弱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四季下降程度为夏>冬>秋>春,下降显著地区为研究区东部平原、汉中盆地、关中盆地及巴巫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 秦岭南北地区
原文传递
未来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1 位作者 潘学标 韦潇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17-1924,共8页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呈升高趋势;川西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地区以增加为主,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A2情景下年降水量以增加为主,B2情景下年降水量有增有减,未来A2和B2情景下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在大部地区都呈增加趋势;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都以增加为主;而年湿润指数和温度生长期内湿润指数在大部地区以减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未来预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南缘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发科 都占良 +1 位作者 雷玉红 许学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3期91-96,共6页
为了给柴达木盆地南缘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1961—2015年气温、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为了给柴达木盆地南缘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1961—2015年气温、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南缘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9℃/10 a。≥0℃、≥10℃年积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77.0℃/10 a、102.5℃/10 a。(2)光照资源呈略减少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倾向率为35.2 h/10 a,夏季减少较为明显,减少倾向率为16.7 h/10 a。(3)降水资源呈略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倾向率为6.0 mm/10 a,夏季增幅较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0 mm/10 a。(4)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特色农业,增加产量有利;同时也易造成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南缘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廖雪萍 梁骏 +2 位作者 黄梅丽 苏永秀 李政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4期47-50,109,共5页
通过分析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选取了80%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霜日数、l~2月的平均气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11月~次年... 通过分析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选取了80%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霜日数、l~2月的平均气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11月~次年3月降水量作为区划指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广西冬种马铃薯的种植布局,其中最适宜气候区以沿海地区及桂东南部分县(市)为主。区划布局结果为保障冬种马铃薯稳产高产和广西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冬种 马铃薯 布局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