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796
1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4-2008年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实现12.95%、26.62%、33.29%的碳减排,而农业经济发展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4.94%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304
2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7-2105,共9页
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 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利用、稻田、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农业碳排总量的34.29%、42.48%、17.77%和5.46%;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总排放的59.61%,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8.33%,传统农业大省尤其粮食主产省区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基于碳排放比重差异,将31个地区划分为了稻田主导型、农地利用主导型、牲畜肠道发酵主导型、复合因素主导型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即西部>中部>东部。在此基础上,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碳排放 测算 时空比较 脱钩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被引量:184
3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8-1309,共12页
农业具有碳排与碳汇的双重效应。分析和把握不同省区的农业净碳水平,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碳排放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研究基于农用物资投入、稻田、土壤、牲畜养殖等四方面23类主要碳源和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15类主要农作物碳汇品种... 农业具有碳排与碳汇的双重效应。分析和把握不同省区的农业净碳水平,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碳排放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研究基于农用物资投入、稻田、土壤、牲畜养殖等四方面23类主要碳源和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15类主要农作物碳汇品种,测算了我国1995—2010年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碳排量、碳汇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自净碳汇量。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净碳汇量总体保持上升态势,由1995年的26 736.13×104t增至2010年的37 697.19×104t,年均递增2.32%。其中,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4 952.39×104t增至2010年的29 116.91×104t,年均递增1.03%;碳汇量由1995年的51 688.51×104t增至2010年的66 814.10×104t,年均递增1.73%,碳汇增速明显快于碳排增速,可见我国在农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净碳效应差异明显:农业生产净碳汇绝对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生产净碳汇总量的73.02%,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的1.59%。农业生产碳汇水平,黑龙江、吉林、广西排在前三位,分别高达410.81%、400.94%和356.79%;西藏、青海、福建排在后三位,仅为25.57%、41.55%和103.80%。其中,黑龙江等12个地区农业碳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2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碳排放 碳汇 碳效应 分异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67
4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131
5
作者 田云 李波 张俊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地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趋势。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的合理变形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 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地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趋势。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的合理变形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与1993年相比,效率、结构因素分别实现了6.11%和26.62%的碳减排,而规模因素则对农地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产生了121.65%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地利用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09
6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0%、71.89%和13.69%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269.28%的碳增量。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82
7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产业升级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农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胡川 韦院英 胡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5,共10页
农业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农业减排压力,为深入分析农业政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 农业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农业减排压力,为深入分析农业政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在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农业政策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递作用于农业碳排放的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政策与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农业政策对不同的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在农业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间均起到中介作用;在农业政策作用下,环境保护水平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水平 农业碳排放
原文传递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 被引量:67
9
作者 刘杨 刘鸿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为 1.58×10^(7)t, 农业碳排放强度为 0.205 t·(10^(4)¥)^(-1)。2000—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 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农业碳排放源类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资投入、畜禽养殖和农田土壤利用。2000—2020 年 16 地市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且有扩大趋势, 菏泽农业碳排放量和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居首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因素对碳减排起到一定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因素为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到峰值, 济南、青岛等 9 市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峰,枣庄、东营等 7 市在 2030 年前未达峰, 并针对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达峰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源 碳减排
下载PDF
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的中国农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60
10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1 位作者 田云 薛龙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2-1182,共11页
科学估算减排潜力是实施减排责任分摊的基础。论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生产体系,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经济核算框架,借助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 科学估算减排潜力是实施减排责任分摊的基础。论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生产体系,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经济核算框架,借助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均农业碳排放、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4个指标,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对各省区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成本地区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减排成本较高,其年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居于全国前列,最高值达2.542×108元/104t;而西藏、青海两地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最低,分别为0.105×108元/104t和0.542×108元/104t,农业减排成本较低。2基于农业碳减排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大类:西藏等1省2区属于"高效较公平"型地区;甘肃1省1区属于"高效欠公平"型地区;辽宁等8省2区属于"低效较公平"型地区;北京等12省4市属于"低效欠公平"型地区。3西藏、海南、青海、内蒙古四地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在三种情景下均排名前四,北京、黑龙江、山西三地均排名最后。4决策者对于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不同偏好会导致各省区减排责任分摊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农业碳排放 减排潜力 边际减排成本 方向距离函数
原文传递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11
作者 田云 王梦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063-5072,共10页
【目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对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依赖度过高,客观上导致其农业生产相对高碳。本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农业低碳生产的切实推进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启示。【方法】利用DEA-Malmquist... 【目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对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依赖度过高,客观上导致其农业生产相对高碳。本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农业低碳生产的切实推进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启示。【方法】利用DEA-Malmquist分解法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其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2011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虽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处于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速为2.9%;从驱动源泉来看其提升主要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进一步对技术效率分解可知,纯技术效率恶化趋势较为明显而规模效率得到了轻微改善。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其中以武汉最高,达到了1.584,而荆门最低,仅为0.803;结合数值差异可将15个地区划分为高速增长、低速增长以及下降等3个不同组别;前沿技术进步在推进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上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作用,而技术效率改善所起作用相对较小,分解技术效率可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作用方向因地而异,但后者作用力度要略大于前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用电量均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或者城镇化水平越高、或者农村用电量越大,农业碳排放效率越高;而农业产业结构所处情形正好相反,具体表现为,种植业产值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结论】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伴随着年际波动各市(州)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各市(州)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都更多地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这也要求我们在推进湖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湖北省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影响——基于GTAP-E模型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魏玮 文长存 +1 位作者 崔琦 解伟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0,共11页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水土资源制约,未来农业生产增长将依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由此将带来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减少农业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能源-经济CGE模型(GTAP-E模型),构建2012—...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水土资源制约,未来农业生产增长将依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由此将带来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减少农业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能源-经济CGE模型(GTAP-E模型),构建2012—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景方案,模拟未来农业生产增长趋势,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2012—2030年农业部门对能源产品消耗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产出增长率,同期农业碳排放增长超过120%。尽管影响机理存在差异,农业全要素技术进步和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在控制农业能源增长、减缓碳排放起均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预测 技术进步 能源使用 碳排放
原文传递
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作用: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54
13
作者 马九杰 崔恒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9,共11页
农业保险发展能够引导农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行为。首先,基于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等路径,对发展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农业保险发展能够引导农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行为。首先,基于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等路径,对发展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作用效果和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是:①总体来看,农业保险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平均而言,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00万元、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每增加1元和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业保险保费每增加1元/hm^(2)时,该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分别实现71 t、364 t和254 t的减排效果。②在异质性分析中,农业保险发展对碳排放总量的削减作用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和非粮食主产区省份;而在中、西部省份和粮食主产区的样本中,农业保险发展没有起到推动农业碳排放总量降低的作用。③进一步分析中,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密度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也是负向的。④在机制分析中,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和粮食作物比重增加是农业保险减碳的有效机制;而农业保险发展虽然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并不会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低碳化转型。据此形成的政策含义:一是,可以继续通过补贴推广农业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有利于碳减排的规模化经营与作物结构模式;二是,在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简化赔付手续、规范定损标准,强化参与农业保险的收益教育,使农业保险产品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创新和发展绿色农业保险,以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纳绿色低碳的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碳排放 低碳农业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李俊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7,共6页
农地生产和利用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分析表明,1993-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年均... 农地生产和利用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分析表明,1993-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59%,4.09%,3.04%,5.48%,8.20%,2.06%,6.63%和6.95%。进一步通过LMDI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以抑制作用为主,但效果不明显且区域间差异较大;而农业经济水平则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与1993年相比,1994-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分别累计产生了207.79%,152.55%,71.83%,166.77%,192.40%,35.41%,269.78%和176.45%的碳增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下载PDF
巴黎协定下中国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及减排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田云 林子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1-933,共13页
通过构建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模型完成了省域分配,在此基础上与当前各地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比对,明晰了各自初始空间余额;而后对碳排放权欠缺地区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0个省区碳排放权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云... 通过构建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模型完成了省域分配,在此基础上与当前各地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比对,明晰了各自初始空间余额;而后对碳排放权欠缺地区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0个省区碳排放权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云南配额最高,占比高达10.53%;宁夏配额最少,占比仅为0.28%。(2)全国有14个省区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表现出盈余状态,根据成因差异可大致分为"低排放、高配额""低排放、低配额"以及"高排放、高配额"等三种类型;其他16个地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欠缺,结合数值差异可划分为以江苏等4地为代表的轻度欠缺地区,以天津等7地为代表的中度欠缺地区,以及以辽宁等5地为代表的重度欠缺地区。(3)浙江、天津、山东等3地目前所具备的碳减排潜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各地区的碳减排潜力水平虽与其碳排放权欠缺量表现出了一定趋同性但并非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权 省域分配 减排潜力
原文传递
省域视角下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鲁钊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4-683,共10页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不同地区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农业碳排放量的差异非常明显;要全面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需要选择恰当的研究视角;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从省级行政单位视角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成...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不同地区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农业碳排放量的差异非常明显;要全面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需要选择恰当的研究视角;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从省级行政单位视角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成果极为少见。为此,在剖析农业科技进步影响农业碳排放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单位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业科技水平越高,农业碳排放越少;农业科技进步水平越低,农业碳排放越多。文章最后就减少农业碳排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碳排放 区域差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高标 房骄 +1 位作者 卢晓玲 李玉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白城市为例,基于农业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区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时序演变过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探究了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进关系;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基准情景与基于碳约束的低碳情景的比较研究,探... 以白城市为例,基于农业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区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时序演变过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探究了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进关系;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基准情景与基于碳约束的低碳情景的比较研究,探析了区域农业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999-2013年,研究区农业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低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波动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时序变化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状态;组成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化肥、水稻种植、牛养殖、羊养殖、猪养殖所占比例较大,化肥和水稻种植为其中较活跃的增长因素;研究区农业碳排放量、农业碳排放强度的EKC分别呈二次、三次曲线,均符合EKC假设的"倒U型";2014-2020年,低碳情景较基准情景共可累计减排850.4009万t。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区域农业碳排放的普遍规律,对于评判区域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及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碳减排 灰色预测 白城市
原文传递
科技进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关系分析——基于泛长三角26个城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48
18
作者 张颂心 王辉 徐如浓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基于泛长三角4省市26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系数法和超效率SBM模型等方法测算2009—2018年该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碳排放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自回归分析滞后模型(ARDL)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 基于泛长三角4省市26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系数法和超效率SBM模型等方法测算2009—2018年该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碳排放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自回归分析滞后模型(ARDL)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其中在长期视角下因受科技研发水平所处阶段、农民综合文化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增加1%则农业碳排放减少0.03%,但在短期视角下的抑制作用显著,且新技术在第一阶段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在下年度略有反弹;(2)长期视角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作用明显,农业GTFP每增加1%则碳排放减少0.24%,而短期视角下的影响不显著,出于成本考虑等原因,短期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当期量会对未来3年碳排放产生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构建完善的农业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低碳农业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加强区域间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技术研发实现突破性进展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泛长三角地区科技进步和农业GTFP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农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科技进步贡献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转型升级 低碳农业
下载PDF
中国农业系统近40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被引量:45
19
作者 范紫月 齐晓波 +1 位作者 曾麟岚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470-9482,共13页
基于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包含种植业和牲畜养殖业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系统核算了1980—2020年我国全国尺度上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并在区县级尺度下对1980、2000、2011年的中国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 基于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包含种植业和牲畜养殖业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系统核算了1980—2020年我国全国尺度上的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并在区县级尺度下对1980、2000、2011年的中国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对比不同阶段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时空异质性规律。研究发现:1980—2020年我国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了近46%。CH_(4)是农业系统排放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47.33%。我国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有关,CH_(4)排放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以及旱地作物产区。CO排放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东北、西北等地区以及华东地区。N_(2)O排放量较高地区主要位于西北的主要畜牧养殖地区,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中南部地区。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特征,现状规律,以及空间差异性特征,从农业减排角度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核算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4-1519,共6页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稻田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5~2009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自1995年以来,湖北农地利用碳排量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特征,其...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稻田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5~2009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自1995年以来,湖北农地利用碳排量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2)区域差异明显:农地碳排放总量,江汉平原、鄂东北地区高,鄂西、鄂东南地区较低;农地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即鄂东>鄂中>鄂西。进一步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可见近些年来农地利用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脱钩弹性 Tapio脱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