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被引量:654
1
作者 金煜 陈钊 陆铭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9,共11页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经济地理 新经济地理 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被引量:522
2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115,127,共11页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 被引量:310
3
作者 张可 汪东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82,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且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均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经济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且相邻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交叉影响,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本文认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协同是污染联合治理的根本,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空间溢出可视作污染联合治理、区域利益共同体、跨区污染补偿的理论基础。中国需要构建以经济协同为主、政策和管理协同为辅的污染联合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污染 空间溢出 空间联立方程
原文传递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270
4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以及知识溢出对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基于空间层面,分析了目前知识溢出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最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 集聚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的节点收缩方法 被引量:257
5
作者 谭跃进 吴俊 邓宏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9-83,102,共6页
首先定义了网络的凝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估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的节点收缩方法,认为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将该节点收缩后网络的凝聚度最大,其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3).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的连接度以及经过该节点最短路径的数目,克... 首先定义了网络的凝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估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的节点收缩方法,认为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将该节点收缩后网络的凝聚度最大,其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3).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的连接度以及经过该节点最短路径的数目,克服了节点删除法的弊端.最后的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直观、有效且运算速度快,对于大型复杂网络可以获得理想的计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凝聚度 节点重要度 节点收缩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 被引量:211
6
作者 安同良 杨晨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9,共16页
通过观察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企业“集聚逆转”的事实,本文使用融入房地产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互联网对企业的“引力机制”与放大房价分散力的“放大机制”,推演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实证方面,应用动态空... 通过观察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企业“集聚逆转”的事实,本文使用融入房地产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互联网对企业的“引力机制”与放大房价分散力的“放大机制”,推演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实证方面,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互联网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运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互联网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快速上涨的房价大幅提高了拥挤成本,成为分散企业的力量。中国的“基础设施奇迹”填平了“接入鸿沟”,在充分发挥网络外部性的同时,助推企业由高房价地区流入低房价地区。互联网放大了以房价为表征的拥挤成本的分散力,正在重塑着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本文提出以互联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经济 集聚 房价 重塑经济地理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56
7
作者 盛龙 陆根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29,共15页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与较强的集聚趋势,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从我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态势;从行业层面上看,制造业需求、信息化程度、知识密集度和国有化程度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地区层面上看,制造业集聚、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和地方保护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存在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被引量:142
8
作者 李佳洺 陆大道 +2 位作者 徐成东 李扬 陈明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 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尝试解释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胡焕庸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仍基本保持稳定,但从空间统计学分异特征来看该分界线仍可进一步优化调整;2胡焕庸线两侧内部人口集聚模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分布由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的相对均衡状态,转变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少数区域为中心的集聚模式;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则趋于下降;3从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看,尽管总体上,经济发展类因素对于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不断增强,但三大阶梯等自然地理本底条件依然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空间分异性 集聚 扩散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73
9
作者 张喜梅 陈玲 +1 位作者 李琳 郭祀远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13-16,26,共5页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重点研讨了其制备工艺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来防止团聚现象 ,达到防止团聚的目的 。
关键词 纳料材料 结构 性能 制备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
10
作者 龙飞 刘家明 +1 位作者 朱鹤 李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近年来,民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民宿业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去哪儿网相关民宿数据,采用空间最邻近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基于... 近年来,民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民宿业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去哪儿网相关民宿数据,采用空间最邻近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民宿分布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长三角地区民宿呈现高度集聚的状态,整体上表现为多核心分布,并形成一、二、三级组团,密度由核心向外围递减。②民宿集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核心景区周边,具有明显的中心性。③基于对经济基本状况、交通状况、人口条件、居民消费能力、旅游市场状况、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等方面共15个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指标对民宿密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影响力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民宿 空间分布 集聚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液相法制备纳米粉体时防团聚方法概述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杨咏来 宁桂玲 吕秉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3,共3页
液相法制备纳米粉体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防止颗粒的团聚。分析了团聚体的成因,并介绍了制备无团聚纳米粉体的几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液相法 制备 防团聚法
下载PDF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 被引量:111
12
作者 贺灿飞 朱彦刚 朱晟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8-1228,共11页
产业地理集聚存在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结合产业特性和区域特征揭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采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本文发现交通密度、政府支出比重、开发区数量以及贸易壁垒强度等区域特征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在产业特性与区... 产业地理集聚存在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结合产业特性和区域特征揭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采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本文发现交通密度、政府支出比重、开发区数量以及贸易壁垒强度等区域特征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在产业特性与区域特征交叉分析中发现,市场化促进了农业投入依赖性强、产业联系强、劳动密集型及研发密集型的产业的空间扩散,交通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产业联系强的、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的分散布局,在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区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更为集聚;地方政府的产业和区域政策促进了产业联系较强的产业集聚,而拉动了利税率高的、国有企业主导的、属于国家重点计划的产业分散布局;各级政府建立的开发区和园区则尤其不利于国家计划重点产业的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本文研究表明,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中国的政策制度环境也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需要一定的产业和区域条件,并非所有产业和所有区域内都能够实现高水平的产业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特性 区域特征 制造业 地理集聚
原文传递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被引量:70
13
作者 袁惠民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对近年来研究较多和广泛使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盐析法、凝聚法、气浮法、粗粒化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等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含油废水处理 废水处理 处理方法
下载PDF
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0
14
作者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107,共10页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面板数据 区住选择 聚集效应
下载PDF
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 被引量:86
15
作者 史忠良 沈红兵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共8页
总部经济是一新兴的经济学概念。总部经济是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对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总部经济的效应,提出了形成总部经济城市的条件,最后给出了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总部经济 总部 城市 集聚 绩效
原文传递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被引量:107
16
作者 陆铭 向宽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共16页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来实现效率和平衡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平衡 经济集聚 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 被引量:71
17
作者 崔洪梅 刘宏 +2 位作者 王继扬 李霞 韩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1,共4页
纳米粉体的团聚一直是困扰纳米材料制备和粉末纳米材料应用的关键问题。从纳米粉体团聚机理入手,综述了纳米粉体团聚行为的影响因素、克服纳米粉体团聚现象和纳米粉体分散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分散 团聚
下载PDF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 被引量:73
18
作者 王缉慈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8,共8页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本区域中打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了我国的实例后提出,为提高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地理邻近,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联系的形成和增强,既包括近距离的联系,也包括关系邻近而地理距离遥远的产业联系。那种简单地把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及把产业集群发展看成本地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 集聚 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
下载PDF
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73
19
作者 宋晓岚 王海波 +2 位作者 吴雪兰 曲鹏 邱冠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分析了纳米颗粒团聚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研究纳米颗粒分散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设计高效分散机械,以提高有效分散体积和能量利用率;合成性能优异的超分散剂及研究不同的混... 分析了纳米颗粒团聚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研究纳米颗粒分散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设计高效分散机械,以提高有效分散体积和能量利用率;合成性能优异的超分散剂及研究不同的混合分散剂,以提高分散后的粒子稳定性,最终提高分散效果;加强纳米颗粒分散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为纳米颗粒分散及分散剂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并开发新的适合纳米材料制备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团聚 分散技术 研究与发展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被引量:55
20
作者 崔爱莉 王亭杰 +1 位作者 何红 金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1,共3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乙醇是超细二氧化钛粉末的良好分散剂. 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电位,分析... 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乙醇是超细二氧化钛粉末的良好分散剂. 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电位,分析了分散剂的分散机制,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可显著提高水溶液中二氧化钛颗粒表面(电位的绝对值,乙醇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溶剂化层,使超细二氧化钛颗粒在水溶液中获得良好稳定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二氧化钛 团聚 双电层作用 超细粉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