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心理能力 被引量:14
1
作者 屠国元 袁圆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跨门类的学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美学理论来揭示译者的审美心理能力,探究译者进行翻译创作的心理机制,从... 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跨门类的学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美学理论来揭示译者的审美心理能力,探究译者进行翻译创作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审美心理结构 文学翻译 学科建设 心理机制
原文传递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思永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0,130,共5页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了群体性建构和个体性建构两个阶段。另外,还探讨了优秀文学译者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美感 审美心理结构 同化 顺应 建构
下载PDF
贾平凹方言写作的审美心理
3
作者 席忍学 杜薇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感觉在贾平凹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具有突出地位,他的作品往往从人物的感觉入手展开叙述,细节密实,意象丰富,把读者带进丰盈的感觉世界。商洛方言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饱含着民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感觉化、感性化特... 感觉在贾平凹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具有突出地位,他的作品往往从人物的感觉入手展开叙述,细节密实,意象丰富,把读者带进丰盈的感觉世界。商洛方言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饱含着民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感觉化、感性化特征。贾平凹之所以执着于方言写作,是因为商洛方言的感觉化特征与他崇尚感觉的审美心理形成了同构对应。这一同构对应具体表现为商洛方言与贾平凹感应论艺术观、重整体的审美观及追求语言自身审美价值的语言观之间的同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审美心理结构 商洛方言 同构对应
下载PDF
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语文教学美育需综合教学论、接受美学、教育心理学和语言美学的理论资源。在语文美育实施过程中作为审美客体的汉语言文学的形式美与审美主体具有异质同构性,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及审美心理活动各有其特点。在... 语文教学美育需综合教学论、接受美学、教育心理学和语言美学的理论资源。在语文美育实施过程中作为审美客体的汉语言文学的形式美与审美主体具有异质同构性,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及审美心理活动各有其特点。在美育实施中教师与学生必须信息对称交流,并充分发挥各自审美心理活动的优势,在大美育的环境内实施语文美育,以便相得益彰,收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美育 审美心理结构 形式美 信息对称
下载PDF
审美心理结构的动力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207,共14页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揭示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动态构成。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对应于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人类的自我形成为创造性自我、经验性自我、本能性自我、创造性自我在本能...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揭示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动态构成。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对应于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人类的自我形成为创造性自我、经验性自我、本能性自我、创造性自我在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基础上生成了审美的自我,从而在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动力学 本能性自我 经验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
下载PDF
关于审美反映论的语言维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阳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19-334,560-561,共17页
作为我国当代文艺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王元骧教授近年来所持的审美超越论,是其在新时期产生很大学术影响的审美反映论的有机发展。因为他在新时期初将艺术从认识论思路支配中解放出来、赋予其审美性特质时,所持的一个基本理由是... 作为我国当代文艺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王元骧教授近年来所持的审美超越论,是其在新时期产生很大学术影响的审美反映论的有机发展。因为他在新时期初将艺术从认识论思路支配中解放出来、赋予其审美性特质时,所持的一个基本理由是艺术家具有'审美心理结构':不仅能借此在反映中发挥选择作用而'经过作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分解和筛选',而且能借此在反映中发挥调节作用而以'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去反映现实'。这便区隔了审美心理与一般心理,已孕育了审美超越思想。但区隔根本上仍是认识论思路支配的策略。因为按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替代本性,所有领域都建立于'被语言说成'这个共同而唯一的基准,不再有区隔及其超越性后果。晚近国际学界对审美主义的反思对此提供了理据。从理论体系上追溯,这与王元骧教授当时主要吸收的贡布里希预成图式思想有关,进而与他对语言在审美反映中所处位置的看法有关。在充分肯定这一理论探索取得的成果之际,似乎可以追问这种为艺术家所特有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否存在,其神秘性有否沦入被维特根斯坦论证为不可能存在的私有语言,预成图式作为艺术家观看世界的起点是否足以解释艺术创造,被定位于心理机制的选择与调节作用如何协调于语言。语言论的学理挑战从而可以成为审美反映论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反映论 语言维度 审美心理结构 预成图式
原文传递
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学生美感能力——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游泽生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前,学校教育对美育越来越重视,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审美主体入手,深入探究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移情力及理解力等途径和方法... 目前,学校教育对美育越来越重视,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审美主体入手,深入探究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移情力及理解力等途径和方法,构建学生合理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其敏锐的美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语文教学 审美心理结构 美感能力
下载PDF
从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结构剖析儿童绘画教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扬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学前儿童绘画是儿童认识社会和参与生活的一种行为。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结构为研究理论,深入剖析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儿童的心理结构特点,从儿童的情感出发,引导、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创造性,培养... 学前儿童绘画是儿童认识社会和参与生活的一种行为。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结构为研究理论,深入剖析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儿童的心理结构特点,从儿童的情感出发,引导、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创造性,培养审美、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对进一步改善儿童绘画教学和理解欣赏儿童画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审美心理结构 儿童绘画教学
下载PDF
艺术家的缺憾——对老舍文艺现象的思考
9
作者 靖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4,共6页
在20世纪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老舍试图竭力通过对其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老舍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其创作的实践表明,文学首先必须是艺术;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必须反映时代气息与民族精神,但这种... 在20世纪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老舍试图竭力通过对其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老舍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其创作的实践表明,文学首先必须是艺术;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必须反映时代气息与民族精神,但这种反映必须独具审美个性,坚持艺术创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文艺思想 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创作规律
下载PDF
同化、顺应和遇挫: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
10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1-75,共5页
从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审美接受关系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同化、顺应和遇挫。指出任何文学接受活动都是接受者先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与文本审美信息之间的一个相互同化、... 从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审美接受关系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同化、顺应和遇挫。指出任何文学接受活动都是接受者先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与文本审美信息之间的一个相互同化、顺应和遇挫的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建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提高和自我适应的一个过程。最后,指出同化、顺应和遇挫与作品艺术魅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同化 顺应 遇挫 艺术魅力
下载PDF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召唤结构”
11
作者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9,共9页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quo...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审美心理 艺术欣赏 “前见” “视界融合” “召唤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