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与文学学科的文化实践——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初步研究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共7页
审美人类学是人类学和美学在当代学术背景上跨学科交融的产物。在全球化的条件下 ,民歌以及民族艺术的审美价值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 。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外播文化
下载PDF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建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1,共6页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 ,对艺术文本进...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 ,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 ,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 ,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 ,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 ,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 ,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工作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 被引量:20
3
作者 冯宪光 傅其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35,共10页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 ,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 ,但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 ,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 ,但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 ,取得明显的成就 ,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意义 现状 出路
下载PDF
娱神与娱人的想象性情感表现——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巴舞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正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7,共5页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美学等方法,从图腾文化的视阈探寻蕴涵丰富的东巴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探寻它的起源并探究它如何从实际活动的、文化的舞蹈转化成神性的、审美的舞蹈,也将对我们窥视纳西先民的心灵世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东巴舞 生命意识 敬仰意识 图腾审美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审美逻辑与艺术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晓慧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8,共9页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视角下乡村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性生产的永续性保护、物质性生产的生活化传承和艺术乡建是目前乡村振兴艺术实践的有效路径。大量具体案例的学理性分析是对基于审美逻辑的乡村振兴艺术实践路径的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审美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艺术乡建
下载PDF
体育人类学的审美之维 被引量:8
6
作者 杜高山 王欢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4,共5页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审美 体育美学
下载PDF
审美原则与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丽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学术界对审美普遍性、审美偏好、审美标准、审美相对论、审美语境等审美原则,从不同侧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性的探究。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研究者要在文化背景中审视不同文化中的审美偏爱,不仅注重与形式... 学术界对审美普遍性、审美偏好、审美标准、审美相对论、审美语境等审美原则,从不同侧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性的探究。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研究者要在文化背景中审视不同文化中的审美偏爱,不仅注重与形式主义相关联的联想意义,而且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文化成员相对广泛地共有的形式—意义的普遍联系之中,以此拓展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普遍性 审美相对论 文化语境 审美人类学 审美原则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 被引量:8
8
作者 海力波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7,25,共10页
人类学对审美问题的研究重点从最初对美的本质特征的界定 ,发展为对审美的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再演变为通过对跨文化审美感知的探询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与认知过程。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学理论演进的脉络 ,已... 人类学对审美问题的研究重点从最初对美的本质特征的界定 ,发展为对审美的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再演变为通过对跨文化审美感知的探询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与认知过程。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学理论演进的脉络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理论思考为人类学的跨学科整合与学理上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理论发展 研究成果 脉络梳理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9
作者 徐新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面对的共同问题,强调以现实和对象为基础,作为研究方式、研究类别的文学人类学,已成为迈向科玄并置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科玄并置 共时历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同凯 冀禹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视野中美学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学材料的支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相互交融,为研究中国多重语境叠合下的审美、艺术活动提供了切合的框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社会生活
下载PDF
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研究对象新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向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性和心理机制等层面,主要形构为如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包括原始艺术抑或"艺术前的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以及当代富于杂糅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形态;(2)地方性审美经验;(3)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形构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人类学与美学的契合与边界之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理念与方法都将呈现出新的气象,并由此开拓出当代美学新的研究格局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艺术 地方性审美经验 审美偏好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被引量:6
12
作者 格明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 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着重凸现民歌的现代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南宁 国际民歌艺术节 审美需要 审美能力 审美交流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艺术审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丁颖 陈金亮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4-26,62,共4页
审美教育是高校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将艺术审美功能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其思想资源和学理逻辑,通过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优化审美追求及加强审... 审美教育是高校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将艺术审美功能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其思想资源和学理逻辑,通过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优化审美追求及加强审美实践等四个部分,着力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人类学 高等院校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三人谈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杰 彭兆荣 +1 位作者 覃德清 苏东晓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22,共8页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 ,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 ,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 ,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 ,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 ,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文化语境 文化符号 审美制度
下载PDF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15
作者 彭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8,共14页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审美判断 美学人类学 教化 教育
下载PDF
探寻“审美普遍规律”的人类学视角——从康德到泰勒:西方审美人类学的本土传统溯源
16
作者 陈杰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遍规律”问题,但这些理论尝试却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发掘。通过梳理西方古典式的人类学美学观到现代审美人类学的理论轨迹,可以发现审美人类学是西方古典本土人类学美学观现代化的一条理论路径。正是在古典的主体性哲学人类学向现代的文化人类学的转变过程中,西方理论家们逐渐明确了文化语境意识,进而使美学研究完成了从求助于哲学人类学视野到借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转变,这标志着现代审美人类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人类学美学观 文化转向 语境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雷文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考察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认为白裤瑶葬礼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造势、开牛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式组成。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和阐述,试图探讨其外在流变形式,挖... 以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考察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认为白裤瑶葬礼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造势、开牛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式组成。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和阐述,试图探讨其外在流变形式,挖掘其内在的生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葬礼仪式 审美人类学 考察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巴文字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正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东巴文字原本是东巴用于记录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的辅助记忆符号。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图画性、象形性,并蕴含着纳西先民朴素的思维方式,因此,从先民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宗教与艺术混融、崇拜与审美交织的维度来看,从东巴文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意蕴... 东巴文字原本是东巴用于记录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的辅助记忆符号。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图画性、象形性,并蕴含着纳西先民朴素的思维方式,因此,从先民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宗教与艺术混融、崇拜与审美交织的维度来看,从东巴文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意蕴来看,它对纳西族先民审美知觉的强化和审美精神的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审美人类学的维度,从文字与思维的关系、思维与审美精神的关系、图画文字与审美知觉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探析东巴文字与纳西先民审美精神的关系,东巴文字蕴含着先民丰富的审美观念,它是纳西族先民审美精神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东巴文字 符号 象思维 审美精神
下载PDF
中国悲剧观念的人类学基础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杰 石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0,180,共7页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悲剧观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就中国悲剧观念的学理、界定、文化基础、理论内涵与外延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悲剧观念 悲剧人文主义 审美现代性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广西瑶族民间“鼓舞”之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小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广西瑶族 鼓舞 民间舞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