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对年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 tervention,PCI)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以便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年轻冠...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对年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 tervention,PCI)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以便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年轻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52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抗阻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干预前,而且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组间或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实施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12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组)、心梗安静组(MI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目的:观察12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组)、心梗安静组(MI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MI-Ex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SH组和MI组保持安静状态。12周结束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运动能力,包括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和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组比较,MI组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均显著性降低(P<0.01);BW、FS和LVEF下降(P<0.01),HW、HW/BW、LVESD、LVEDD和HR升高(P<0.01);血浆NE升高,心肌NE降低(P<0.01);心肌β1-AR、TH m 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GRK2 m 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MI组比较,MI-Ex组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均显著性升高(P<0.01),LVESD和LVEDD降低(P<0.01),FS和LVEF升高(P<0.01);血浆NE降低,心肌NE升高(P<0.01);心肌β1-AR、TH m 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GRK2 m 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增强慢性心衰大鼠心脏交感活性并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心肌GRK2表达下调以及β1-AR表达上调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对年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 tervention,PCI)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以便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年轻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52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抗阻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干预前,而且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组间或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实施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观察12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组)、心梗安静组(MI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MI-Ex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SH组和MI组保持安静状态。12周结束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运动能力,包括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和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组比较,MI组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均显著性降低(P<0.01);BW、FS和LVEF下降(P<0.01),HW、HW/BW、LVESD、LVEDD和HR升高(P<0.01);血浆NE升高,心肌NE降低(P<0.01);心肌β1-AR、TH m 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GRK2 m 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MI组比较,MI-Ex组力竭时间、力竭距离和最大跑速均显著性升高(P<0.01),LVESD和LVEDD降低(P<0.01),FS和LVEF升高(P<0.01);血浆NE降低,心肌NE升高(P<0.01);心肌β1-AR、TH m 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GRK2 m 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增强慢性心衰大鼠心脏交感活性并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心肌GRK2表达下调以及β1-AR表达上调有关。